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KBKE、YAP1和TEAD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莉珊 赵洋 +3 位作者 吴宁琪 刘梦梦 吴琼 欧玉荣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43-949,I0006,共8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ε的抑制剂(IKBKE)、Yes相关蛋白1(YAP1)和转录增强结构域转录因子2(TEAD2)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142例CRC组织及对...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ε的抑制剂(IKBKE)、Yes相关蛋白1(YAP1)和转录增强结构域转录因子2(TEAD2)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142例CR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IKBKE、YAP1和TEAD2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蛋白在CR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蛋白阳性率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这些蛋白不同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RC组织中IKBKE、YAP1和TEAD2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5.5%比9.9%,73.9%比14.1%,66.9%比8.5%,均P<0.05)。IKBKE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YAP1和TEAD2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RC组织中IKBKE与YAP1、TEAD2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KBKE、YAP1和TEAD2阳性表达组的总生存率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IKBKE、YAP1和TEAD2阳性、肿瘤分化程度高、TNM分期高是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中IKBKE、YAP1和TEAD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等因素有关,可能成为CRC治疗的潜在靶点;检测这3个蛋白的表达有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ε的抑制剂 Yes相关蛋白1 转录增强结构域转录因子2 预后
下载PDF
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梦梦 莉珊 +3 位作者 巩幼洁 吴琼 张金莲 欧玉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898-901,906,共5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IF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人们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15例IF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 目的 进一步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IF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人们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15例IF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IFP部位:胃窦4例,小肠8例,结肠1例,食管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其余还表现为进食不畅、肠套叠及体重下降等。肿瘤均为单发,内镜显示突向腔内的黏膜下息肉。低倍镜下见瘤组织源于黏膜下层,梭形细胞呈洋葱皮样同心形排列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34和Vimentin弥漫性阳性,CD117阴性,Ki-67阳性指数1%~5%。临床治疗:4例行腹腔镜下肿物切除术,4例行ESD术,7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对15例患者进行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IF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可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炎性纤维性息肉 组织病理 免疫表型 诊断
下载PDF
26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莉珊 赵洋 +3 位作者 徐文静 刘梦梦 吴琼 欧玉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6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原发部位为宫体213例(80.4%)、宫... 目的探讨子宫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6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原发部位为宫体213例(80.4%)、宫腔6例(2.3%)、宫颈33例(12.4%)、子宫浆膜面13例(4.9%)。组织学类型平滑肌来源239例(90.2%),其中良性平滑肌瘤227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7例;内膜间质来源20例(7.5%),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3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6例、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其他罕见类型6例(2.3%),包括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和平滑肌肿瘤3例、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结论子宫梭形细胞肿瘤主要为平滑肌及内膜间质来源,组织学类型繁多,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应综合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必要时辅以分子生物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梭形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5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赵洋 吴宁琪 +2 位作者 莉珊 吴琼 欧玉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与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PD-L1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2~65岁;临床表现为...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与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PD-L1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2~65岁;临床表现为皮下无痛性肿块。眼观:瘤体大小0.8~3.0 cm,切面灰白灰红色。镜检:瘤细胞结节样生长,可见纤维包膜和假血管样腔隙形成,肿瘤周边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Vimentin、Desmin、CD68、SMA、CD99及EMA阳性,CD34和S-100均阴性。3例PD-L1呈阳性表达。分子病理:3例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信号。结论AFH是一种少见的中间性肿瘤,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PD-L1可在AFH中表达,这将为AFH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PD-L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