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自尊和依恋 被引量:14
1
作者 纪泽 萧嘉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30-936,共7页
目的:了解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自尊和依恋的状况及三者关系,为男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在网站上招募男同性恋者172名,另外通过男同性恋者交友聚会,发放纸质问卷63份,最终获有效问卷202份。按年龄和职业1∶1配对男... 目的:了解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自尊和依恋的状况及三者关系,为男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在网站上招募男同性恋者172名,另外通过男同性恋者交友聚会,发放纸质问卷63份,最终获有效问卷202份。按年龄和职业1∶1配对男异性恋组(n=202)。采用UCLA孤独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进行测评。结果:男同性恋者的UCLA得分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男异性恋者[(46.8±9.0)vs.(43.2±8.4),(4.1±1.1)vs.(3.7±0.9);均P<0.001],而SES得分和依恋回避得分均低于男异性恋者[(27.8±5.1)vs.(29.9±4.1),(3.4±0.7)vs.(3.9±0.6);均P<0.001]。男同性恋者中,无固定恋爱对象组的UCLA得分高于有固定恋爱对象组[(49.0+8.1)vs.(41.2+8.7),P<0.001],被动型性角色组UCLA得分高于主动型性角色组[(48.5±9.2)vs.(44.6±9.3),P<0.05],异性婚姻意愿"要结婚"组UCLA得分高于"不结婚"组[(48.6±5.3)vs.(45.4±4.8),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同性恋者的依恋焦虑得分(β=0.40)和依恋回避得分(β=0.23)与UCLA得分呈正相关,SES得分(β=-0.30)与UCLA得分呈负相关(均P<0.001);自尊在依恋焦虑和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P<0.001)。结论: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水平和依恋焦虑水平均高于男异性恋者,自尊水平和依恋回避水平均低于男异性恋者;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可能与其自尊以及成人依恋有关,而自尊在依恋焦虑和孤独感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恋者 孤独感 成人依恋 自尊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伴自杀行为和不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睡眠脑电功率谱密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云飞 刘铁榜 +4 位作者 梁杰 许宏 刘敬文 周娇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5-280,共6页
目的比较伴自杀行为和不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脑电功率谱密度差异。方法纳入近1个月内出现自杀行为和无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例,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梦魇严重程度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 目的比较伴自杀行为和不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及脑电功率谱密度差异。方法纳入近1个月内出现自杀行为和无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0例,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梦魇严重程度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主观睡眠,采用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客观睡眠,通过睡眠脑电滤波器分析和处理脑电功率谱密度,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观睡眠、客观睡眠指标及睡眠脑电功率谱密度差异。结果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和不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主观睡眠量表评分和客观睡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组较不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组清醒期(W期)、N1期、N2期、N3期、快速眼动期(R期)α波或β波功率谱密度减弱(P<0.05),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组W期、N1期、N2期、N3期、R期δ波或θ波功率谱密度较不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组增强(P<0.05),其余功率谱密度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各期α波或β波(快波)功率谱密度减弱,δ波或θ波(慢波)功率谱密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杀行为 睡眠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分期 睡眠脑电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基于记忆再巩固的负性记忆干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芷滢 周云飞 +1 位作者 肖琢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负性记忆是许多精神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的重要病因,常阻碍临床治疗,需要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动物和人类的基础研究和前临床研究均发现,记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提取后变得脆弱易更改,并经历再次巩固的过程,即记忆再巩固... 负性记忆是许多精神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的重要病因,常阻碍临床治疗,需要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动物和人类的基础研究和前临床研究均发现,记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提取后变得脆弱易更改,并经历再次巩固的过程,即记忆再巩固,在此过程中进行干预有可能彻底改写或更新记忆。这一发现为干预负性记忆提供了可能性,具有巨大的临床潜力,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介绍记忆再巩固的研究简史,总结药物干预、无创脑刺激干预及行为干预负性记忆再巩固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的神经机制,发现药物、无创脑刺激及行为均是潜在的干预手段,其中药物(心得安)、消退/暴露及经颅磁刺激可能是相对有效的方法,但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进行临床转化研究时需注意实验室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区别,同时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克服干预记忆再巩固的"边界条件",如记忆提取时长、记忆新旧、个体差异等,都可能影响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 恐惧症 记忆 心理创伤
原文传递
提取-消退范式中复合刺激对恐惧消退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庄楚群 王文清 +3 位作者 张蔚欣 王鹏贵 郑希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9-335,共7页
情绪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退条件性恐惧记忆,研究证明基于记忆再巩固的提取-消退范式能有效消除或改写原有的恐惧记忆。本研究将提取-消退范式应用到更复杂的恐惧记忆中,采用多感官复合刺激(声音+图片)作为条件刺激,以皮电反应作为恐惧... 情绪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退条件性恐惧记忆,研究证明基于记忆再巩固的提取-消退范式能有效消除或改写原有的恐惧记忆。本研究将提取-消退范式应用到更复杂的恐惧记忆中,采用多感官复合刺激(声音+图片)作为条件刺激,以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考察采用单个线索(声音或图片)、复合线索(声音+图片)进行提取-消退对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效果有何差异。结果表明:声音线索提取-消退组出现了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图片提取-消退组只出现了重建效应,复合刺激提取-消退组未出现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说明由复合刺激线索引发的条件性恐惧,采用复合刺激中的单个较强线索或原有完整线索进行提取-消退,对恐惧记忆的消退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消退 提取-消退范式 复合刺激
下载PDF
催产素对恐惧情绪的作用:双向调节还是方法学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璐瑶 陈嘉卉 +1 位作者 赖保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5-916,共12页
恐惧情绪的失调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因此对恐惧情绪进行调控一直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催产素是一种神经肽激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催产素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性行为,并且对恐惧情绪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被... 恐惧情绪的失调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因此对恐惧情绪进行调控一直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催产素是一种神经肽激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催产素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性行为,并且对恐惧情绪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心理治疗辅助药物。然而,关于催产素对恐惧情绪的作用,动物实验和人类研究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本文从研究范式、行为结果、神经机制等角度综述了催产素对恐惧情绪的作用研究,讨论了不同研究的方法学背景,试图分析和总结干扰催产素对恐惧情绪作用的相关因素,同时为未来将催产素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恐惧学习 恐惧消退 杏仁核
原文传递
抑郁发作自杀行为的睡眠风险因子研究
6
作者 刘敬文 周云飞 +4 位作者 刘妹 梁杰 许宏 周娇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索抑郁发作自杀行为的睡眠风险因子。方法:选取近1个月内出现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患者20例(伴自杀行为组),及从未出现过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患者20例(无自杀行为组)。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梦魇严重程度... 目的:探索抑郁发作自杀行为的睡眠风险因子。方法:选取近1个月内出现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患者20例(伴自杀行为组),及从未出现过自杀行为的抑郁发作患者20例(无自杀行为组)。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梦魇严重程度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主观睡眠,采用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客观睡眠,通过睡眠脑电滤波器分析和处理脑电功率谱密度,并对比两组主观睡眠、客观睡眠以及睡眠脑电功率谱密度差异。结果:伴自杀行为组较无自杀行为组快速眼动睡眠(REM)时间明显更长(P<0.05);伴自杀行为组W期、N1期、N2期、N3期和R期的α波功率谱密度较无自杀行为组明显更弱(P<0.05),伴自杀行为抑郁发作组W期、N1期、N2期、N3期、R期δ波或θ波功率谱密度较无自杀行为抑郁发作组均明显更强(P<0.05)。结论:快速眼动睡眠(REM)延长和δ波或θ波功率谱密度增强是抑郁发作自杀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自杀行为 多导睡眠监测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远期恐惧记忆再巩固更新机制的线索选择性特点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蔚欣 +5 位作者 陈小婷 王文清 王子洁 庄楚群 冯彪 郑希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已有动物和人类研究均表明,通过记忆的再巩固更新机制能有效削弱新形成的条件性恐惧记忆(1天),并且存在线索选择性特点。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往往在形成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治疗,且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一次习得对多个线索的恐惧... 已有动物和人类研究均表明,通过记忆的再巩固更新机制能有效削弱新形成的条件性恐惧记忆(1天),并且存在线索选择性特点。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往往在形成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治疗,且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一次习得对多个线索的恐惧。因此找到针对多线索创伤记忆的有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未有人研究远期恐惧记忆的再巩固更新机制是否存在线索选择性特点。为探究远期恐惧记忆(>7天)的再巩固更新机制是否同样存在线索选择性特点,本研究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以皮肤电作为恐惧反应指标,多个线索作为条件刺激进行恐惧习得,习得14天后给被试单独呈现一个线索进行恐惧记忆提取,10分钟后进行消退训练,24小时后对不同线索进行自发恢复测试。结果显示:未提取线索的自发恢复程度显著高于提取线索。说明远期记忆(14天)的再巩固更新机制同样存在线索选择性特点,并确认了提取消退作为一种行为手段对远期恐惧记忆再巩固进行干预的有效性,对临床干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期记忆再巩固 线索选择性 条件性恐惧 提取消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