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部分趾甲的[足母]趾腓侧瓣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合并甲床缺损12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进 赵光勋 +4 位作者 杨光 石磊 夏添 裴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部分趾甲的趾腓侧瓣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合并甲床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共收治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合并部分甲床缺损12例,受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6例,环指1例。1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甲床缺损,生发层... 目的探讨应用带部分趾甲的趾腓侧瓣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合并甲床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共收治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合并部分甲床缺损12例,受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6例,环指1例。1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甲床缺损,生发层均完好,指端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cm×1.0cm^1.5cm×2.5cm,甲床缺损面积为0.2cm×0.8cm^0.5cm×1.5cm。根据设计切取趾腓侧皮瓣并携带部分趾甲。根据供区大小,直接闭合或植皮处理。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12例趾腓侧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时间7(2~10)个月,指端外形饱满、指甲平整无畸形,指端两点辨别觉为6.0~8.0mm,平均7.5mm。趾供区趾甲未见明显畸形。结论通过带部分趾甲的趾腓侧皮瓣,对指端软组织合并部分甲床缺损进行修复,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趾腓侧瓣 指尖损伤 甲床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组合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较大创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光 赵光勋 +5 位作者 王进 石磊 夏添 赵光彩 孙名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9例四肢较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5.7(12~54)岁。四肢软组织缺损面积8.0cm×13.0cm^14.0cm...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9例四肢较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5.7(12~54)岁。四肢软组织缺损面积8.0cm×13.0cm^14.0cm×26.0cm。一期患肢创面予以彻底清创加VSD处理,二期视创面情况采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或单侧股前外侧分叶皮瓣组合修复。皮瓣切取面积9.0cm×15.0cm^15.0cm×28.0cm,平均10.0cm×17.0cm,大腿供区均直接缝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皮瓣外形、供区瘢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给予吻合皮下静脉后成活。平均随访6(5~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及患肢功能满意。1例供区皮肤张力较大未予以皮内缝合,术后大腿美观欠佳,其他患者大腿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所有患者供区股四头肌肌力均正常。1例供区大腿前外侧感觉减退。结论组合式股前外侧皮瓣设计灵活,通过串联,化宽度为长度,保证供区能够直接缝合,是一种修复四肢较大创面可靠、微创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四肢损伤
原文传递
开放性植骨联合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光 赵光勋 +2 位作者 王进 石磊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清创骨折内外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肢表现为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形成,创区反复渗液、流脓,胫骨平均缺损长度为(4.5±1.5)cm。先行感染病灶清除术,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待创面稳定后再行自身髂骨植骨加负压封闭引流(VSD),最后根据植骨创面大小及肉芽生长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修复术闭合创面。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4~12个月)。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的平均时间为18d(15~35d)。11例中2例植骨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例予以植皮手术,其余6例中随意筋膜皮瓣修复4例,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例。所有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胫骨 植骨 植皮 VSD技术 感染
下载PDF
电动车道路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方健 《安徽医学》 201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道路交通伤害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约有126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受伤者多达5000万人[1],为我国创伤第4位死因,创伤中约半数为交通伤[2]。机动车、自行车相关的道路交通伤害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大量的... 道路交通伤害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约有126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受伤者多达5000万人[1],为我国创伤第4位死因,创伤中约半数为交通伤[2]。机动车、自行车相关的道路交通伤害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我国电动车的道路伤害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据报道,目前我国电动车保有量约为1.4亿辆,仍处于增长阶段[3]。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十万,其中与非机动车相关的死亡人数占30%[4]。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2009年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67759人,因驾驶电动(含助力)自行车死亡3872人,占5.7%[5]。非机动车驾驶人员是最弱势的道路使用者,在中低收入国家中他们是主要的道路使用者,并且是道路伤害的主要受害者[6]。电动车道路伤害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对此类道路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为电动车道路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 道路交通 伤害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改良石黑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前永 +3 位作者 董志远 李世元 符来想 方鑫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石黑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采用改良石黑法治疗20例伴有末节基底撕脱骨折的陈旧性锤状指患者,手术切开显露远节指骨撕脱骨块,在远侧指骨间关节(DIPJ)屈曲位时向中节指骨头背侧插入... 目的探讨改良石黑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采用改良石黑法治疗20例伴有末节基底撕脱骨折的陈旧性锤状指患者,手术切开显露远节指骨撕脱骨块,在远侧指骨间关节(DIPJ)屈曲位时向中节指骨头背侧插入阻挡针,直视下复位撕脱骨块,然后用另一根克氏针将DIPJ固定于轻度背伸位,将阻挡钉远端弯曲成弓状固定于关节固定针远端,使骨折块压紧于远节指骨基底部。术后拍摄X线片或CT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术后患指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2~6个月,平均4.5个月,20例骨折均愈合,无针道感染、皮肤坏死、指甲畸形及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按Dargan功能评价优15例,良4例,可1例。结论改良石黑法是治疗撕脱骨折的陈旧性骨性锤状指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骨折固定术 石黑法
原文传递
前臂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6
作者 方鑫 +2 位作者 陈前永 董志远 符来想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 探讨前臂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显微骨科收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和)肌腱外露患者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 目的 探讨前臂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显微骨科收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和)肌腱外露患者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5岁。机器绞伤6例,重物砸伤4例,热压伤3例。通过术前多普勒超声探测穿支点,根据患指创面位置、形状及大小于同侧前臂设计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一次性修复多指创面。皮瓣切取6.0cm×3.0cm~15.0cm×3.0cm,平均9.0cm×3.5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皮瓣内可携带前臂背侧皮神经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携带皮神经者测量两点辨别觉;前臂供区外观;应用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MHQ)评定手部功能。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门诊随访3~12个月,平均5.0个月,手指皮瓣颜色、质地良好,2例携带皮神经的皮瓣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分别达6mm及8mm,前臂供区运动功能良好,仅留线状瘢痕。MHQ评定结果患者均对手部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骨间后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具有质地软、厚薄适中、外形良好、可携带感觉神经等优点,能同时修复多个手指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闭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软组织缺损 骨间后动脉 皮瓣
下载PDF
海水浸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海峰 丁宏霞 +4 位作者 洪鹤 李葛巍 符来想 方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加重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甲泼尼龙的保护作用,为海水浸泡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损伤+海水浸泡组(C组)、甲泼尼龙治疗组(D组)...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加重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甲泼尼龙的保护作用,为海水浸泡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损伤+海水浸泡组(C组)、甲泼尼龙治疗组(D组),每组48只。B、C、D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C、D组制模成功后浸入人工海水1h,D组伤后给予甲泼尼龙20mg/(kg·d)尾静脉注射(共2d)。分别于伤后3d及1、2、4周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定神经运动功能,然后取大鼠坐骨神经组织,采用RT-PCR检测IL-1β、IL-6和TNF-α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d及1、2、4周A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明显变化,而B、C、D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逐渐升高,且B、D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及1、2、4周A组坐骨神经组织中IL-1β、IL-6、TNF-αm RNA表达水平均较低,而B、C、D组IL-1β、IL-6 m 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且伤后3d及1、2周时B、D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伤后4周时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TNF-αm 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d及1、2周时逐渐下降,且伤后3d及1周时B、D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伤后2周及4周时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及1、2、4周A组坐骨神经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B、C、D组在伤后3d及1周时呈强阳性(++)表达,此后逐渐减弱,至伤后4周时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结论海水浸泡增加了损伤的坐骨神经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导致炎症反应加重,阻碍了神经功能恢复。甲泼尼龙可促进海水浸泡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坐骨神经损伤 甲泼尼龙
下载PDF
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观察与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桂芳 刘利 +1 位作者 石磊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3期67-68,共2页
探讨穿支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中的疗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对本院自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并进行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的血糖控制、心... 探讨穿支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中的疗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对本院自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并进行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的血糖控制、心理护理、供区皮肤准备、床上排便训练等,术后温度管理(病房温度、皮瓣局部温度、输液温度)、疼痛管理、术后皮瓣血运密切监测包括我科自行设计穿支皮瓣钟面测量法与皮瓣血运观察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医药诊疗措施的应用、出院后康复指导等。结果,25例股前外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后成活,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患者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外观、功能满意。认为对采用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患者,进行系统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护理和密切的血运观察,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进行有效干预,能显著提高穿支皮瓣的成活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穿支皮瓣 疗效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 被引量:7
9
作者 石磊 赵光勋 +4 位作者 王进 杨光 夏添 黄晓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9例(趾腓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4例,甲瓣切取术后供... 目的探讨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9例(趾腓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4例,甲瓣切取术后供区5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8岁。趾供区缺损面积:2.5 cm×3.0 cm^3.5 cm×6.0 cm,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切取面积3.0 cm×4.0 cm^4.0 cm×7.0 cm。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皮瓣外形及感觉、供区瘢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边缘少许坏死结痂,换药处理后愈合。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呈线状瘢痕。9例随访时间6(3~12)个月,皮瓣外形饱满,无磨损破溃发生,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解剖较恒定,切取方便,是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可靠的修复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桡侧副动脉 穿支皮瓣 趾腓侧瓣 甲瓣 供区
原文传递
不携带静脉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前永 +3 位作者 董志远 李世元 符来想 方鑫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不携带静脉的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不携带静脉的踇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18~42)岁,患指指腹缺损面积1.0 cm×0.5 cm~1.8 cm... 目的探讨不携带静脉的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不携带静脉的踇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18~42)岁,患指指腹缺损面积1.0 cm×0.5 cm~1.8 cm×0.8 cm,术中切取踇趾腓侧皮瓣仅携带趾底动脉及趾底神经,吻合和缝接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指掌侧固有神经,所有皮瓣均未携带回流静脉,足趾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受区术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4~12)个月.患指指腹外形饱满,质地、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TPD达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7例,良1例.结论游离踇趾腓侧皮瓣对于修复手指指腹微小创面,可以不携带回流静脉使皮瓣成活,对于在解剖分离回流静脉失败的病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趾腓侧皮瓣 手指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早期高压氧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洪鹤 方健 +2 位作者 王海峰 朱捷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兔开放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高压氧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80只日本大耳家兔,体质量2.5~3㎏,雌雄不拘,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造T10段兔脊髓损伤模型,并给予海水浸泡处理,按数字...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兔开放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高压氧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80只日本大耳家兔,体质量2.5~3㎏,雌雄不拘,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造T10段兔脊髓损伤模型,并给予海水浸泡处理,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高压氧( HBO)组、甲基强的松龙( MP)组以及两者联合干预的联合组。分别于致伤后6、12、24、48 h 4个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分( Tarlov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BO组及MP组和联合组的Tarlov评分及病理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48 h Tarlov评分为3.92±0.37,Bax、Bol-2和NF200的吸光度值分别为73.1±5.6、149.1±5.5、122.6±4.3,凋亡细胞数为2.1±1.1)的相关指标则优于其他治疗组(48 h HBO组Tarlov评分为2.98±0.55,Bax、Bcl-2和NF200的吸光度值分别为97.5±2.1、116.5±2.2、80.8±3.3,凋亡细胞数为5.5±1.2;MP组Tarlov评分为2.95±0.52,Bax、Bol-2、和NF200的吸光度值分别为98.5±3.1、117.1±3.6、93.2±4.4,凋亡细胞数为5.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HBO或MP的干预措施通过抑制Bax,促进Bcl-2及NF200的表达,减少脊髓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对海水浸泡脊髓损伤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而两者联合应用能发挥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海水浸泡 细胞凋亡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光 帖成章 +3 位作者 王进 杨永晖 耿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4期2718-2721,2757,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到2021年12月在本院创伤造成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与传统带蒂皮瓣组各30例。吻合... 目的:探讨与分析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到2021年12月在本院创伤造成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与传统带蒂皮瓣组各30例。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给予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治疗,传统带蒂皮瓣组给予常规直接覆盖创面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围手术指标时间均较传统带蒂皮瓣组少(P<0.05)。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传统带蒂皮瓣组的76.7%(P<0.05)。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带蒂皮瓣组低(P<0.05)。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术后6个月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好于传统带蒂皮瓣组(P<0.05)。结论: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能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患者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皮下静脉 带蒂皮瓣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四肢创伤
原文传递
海水浸泡对兔脊髓损伤后TNF-α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捷 +1 位作者 张迪 方健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1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建立兔开放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对兔开放性脊髓损伤后TNF-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造兔脊髓损伤模型。选用日本大耳兔,体质量2.5~3 kg,雌雄不拘。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目的建立兔开放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对兔开放性脊髓损伤后TNF-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造兔脊髓损伤模型。选用日本大耳兔,体质量2.5~3 kg,雌雄不拘。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海水浸泡组(切除椎板并造脊髓损伤模型,海水浸泡60 min,n=30),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切除椎板并造脊髓损伤模型,不浸泡,n=30)。分别于致伤后1、6、12、24、48小时5个时间点取伤段脊髓,光镜下观察伤段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形分析技术半定量化检测TNF-α、VEGF表达。结果两组脊髓组织均发生了创伤性水肿,但水肿高峰期的时间点不同,单纯损伤组致伤后6小时达水肿高峰,而海水浸泡组于致伤后12小时达水肿高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TNF-α、VEGF在两组中均有阳性表达,但两组在各时间点表达强度有差异(P<0.05),且海水浸泡组TNF-α、VEGF表达的高峰与对照组不同。结论海水浸泡早期延迟了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但最终发生的脊髓损害较对照组加重。TNF-α、VEGF的高表达与损伤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海水浸泡脊髓损伤预后判断、伤情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脊髓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带蒂腓骨头瓣联合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儿童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光勋 +2 位作者 方健 王海峰 夏添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腓骨头瓣联合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儿童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4年9月,8例儿童外踝及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缺损,采用带蒂腓骨头瓣联合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修复。8例儿童年龄4-12岁,受伤原因中车轮绞... 目的探讨带蒂腓骨头瓣联合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儿童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4年9月,8例儿童外踝及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缺损,采用带蒂腓骨头瓣联合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修复。8例儿童年龄4-12岁,受伤原因中车轮绞伤4例、车祸伤2例、机器绞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 × 5 cm-7 cm × 9 cm。修复术后观察皮瓣、骨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1年内每4-6周复查一次,术后1年以上每6个月复查一次。结果8例患者外踝组织缺损均完成Ⅱ期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受区皮瓣成活良好,移植骨愈合良好,未见移植骨骨化,术后6个月美国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优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87.5%。踝关节稳定,平均活动度为(68±5.12)°,未见明显外翻畸形。结论带蒂腓骨头瓣联合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损伤 腓骨头 腓浅神经营养皮瓣 儿童
原文传递
带血管髂骨瓣与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祖亮 +2 位作者 王亚明 李金泉 徐开均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比较带血管髂骨瓣与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15年6月—2018年12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8~53岁,平均37.2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 目的比较带血管髂骨瓣与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15年6月—2018年12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8~53岁,平均37.2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髂骨瓣组(19例)和股方肌骨瓣组(16例)。髂骨瓣组行带血管髂骨瓣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股方肌骨瓣组行股方肌骨瓣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评分)的差异。结果股方肌骨瓣组手术时间短于髂骨瓣组[(85.8±2.8)min vs.(134.5±3.6)min],但术中出血量多于髂骨瓣组[(243.1±7.1)mL vs.(162.4±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18.2个月。髂骨瓣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27.9±3.0)d,Harris评分(88.6±0.9)分,骨折不愈合率5.26%(1/19),股骨头坏死率10.52%(2/19);股方肌骨瓣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74.7±2.3)d,Harris评分(89.6±0.9)分,骨折不愈合率6.25%(1/16),股骨头坏死率12.50%(2/16);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操作相对简单,但术中出血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瓣 钢板内固定 青壮年
下载PDF
穿支皮瓣术后标记系统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光勋 +4 位作者 王进 杨光 石磊 夏添 江妍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穿支皮瓣解剖的术后标记系统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的术后标记系统指根据穿支皮瓣的基本解剖结构及血供特点,于术后在皮瓣表面及受区标记各观察点,并根据标记的测听点,配合使用手持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听,... 目的探讨基于穿支皮瓣解剖的术后标记系统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的术后标记系统指根据穿支皮瓣的基本解剖结构及血供特点,于术后在皮瓣表面及受区标记各观察点,并根据标记的测听点,配合使用手持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听,以及以穿支点为中心的钟面测量血供观察法,对皮瓣血供进行观察、判断。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对在行穿支皮瓣手术患者2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100例用单纯传统血运观察(传统血运观察组)、100例用传统血运观察和术后标记系统监测(联合观察组),比较两组在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准确率、手术探查率以及皮瓣成活率的差异。结果传统血运观察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多集中于术后48h内,两组手术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阳性率、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血运观察组血管危象手术探查率(87.5%)高于联合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皮瓣成活率(99%)高于传统血运观察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提出的穿支皮瓣术后标记系统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指导皮瓣血供观察,及时发现并判断血管危象并指导非手术有效干预,提高穿支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术后标记 手持式多普勒超声 血管危象
原文传递
VSD联合皮瓣修复截瘫褥疮患者的全程护理管理体会
17
作者 江妍妍 陈桂芳 +2 位作者 高莲 赵光勋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7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截瘫褥疮患者全程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7月~2016年7月行VSD联合皮瓣修复的28例截瘫褥疮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管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 28例截瘫褥疮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截瘫褥疮患者全程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7月~2016年7月行VSD联合皮瓣修复的28例截瘫褥疮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管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 28例截瘫褥疮患者手术后均获得痊愈出院。结论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截瘫褥疮患者全程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褥疮 VSD 皮瓣 全程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一种免修剪取皮法在中、小创面植皮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18
作者 陈乙 赵光勋 +2 位作者 王进 李金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免修剪取皮法在中、小创面植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1例中、小创面存留,面积1cm×2cm^4cm×6cm,其中29例采用免修剪取皮法,32例采用传统徒手取皮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破损率、成活率。结果:58例皮片全... 目的:探讨一种免修剪取皮法在中、小创面植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1例中、小创面存留,面积1cm×2cm^4cm×6cm,其中29例采用免修剪取皮法,32例采用传统徒手取皮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破损率、成活率。结果:58例皮片全部一期成活;1例拆包时皮片成活欠佳,拆包时见所植皮片色稍暗,真皮层成活,表皮游离,给予换药后也获得愈合,2例皮片部分坏死。免修剪取皮法手术时间较传统徒手取皮法明显缩短(p<0.05);破损率及成活率方面与传统徒手取皮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免修剪取皮法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取皮质量高、皮片成活率高等优点,在中、小创面植皮手术中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皮 植皮 中、小创面
下载PDF
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老年高血压病人足背软组织缺损失败1例分析
19
作者 王进 赵光勋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799-800,共2页
我院创伤外科应用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老年高血压病人足背软组织缺损1例,但结果告以失败,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病人,男,75岁,因"碾压伤致左足背出血、疼痛2h"于2016年4月15日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后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神经... 我院创伤外科应用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老年高血压病人足背软组织缺损1例,但结果告以失败,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病人,男,75岁,因"碾压伤致左足背出血、疼痛2h"于2016年4月15日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后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神经肌腱修复术+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前询问病人病史发现其患有高血压10余年,未经正规治疗,入院时测血压为178/102 mmH g。请心内科会诊给予硝苯地平片,30 mg,口服,1次/d,住院期间测血压波动在155/86~165/90 mmH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老年高血压病 皮瓣修复 血压波动 硝苯地平片 硬膜外麻醉 腓动脉穿支 内科会诊 引流术 碾压伤
下载PDF
面向手眼标定的改进灰狼优化方法
20
作者 李晟尧 肖世德 +1 位作者 赖焕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为解决眼在手上的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手眼标定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算法的手眼标定方法。首先建立了眼在手的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的手眼标定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影响手眼标定误差的因素,提出一种用于降低手眼标定误差的拍照... 为解决眼在手上的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手眼标定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算法的手眼标定方法。首先建立了眼在手的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的手眼标定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影响手眼标定误差的因素,提出一种用于降低手眼标定误差的拍照位姿生成方案。然后,融合维度学习和差分进化策略,利用改进的灰狼算法对经由传统手眼标定算法求得的解析解进行非线性优化,避免了传统优化算法在迭代过程中,容易提前收敛,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陷。最后利用实物设备进行手眼标定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降低手眼标定误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手眼标定 非线性优化 灰狼算法 维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