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萌 叶啟发 +3 位作者 钟自彪 闫晓敏 王彦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和供肝资源短缺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挑战。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最初和最严格标准,当今新出现的...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和供肝资源短缺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挑战。米兰标准是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最初和最严格标准,当今新出现的标准有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杭州标准和上海复旦标准等,通过比较各个标准有助于明确各标准的利弊,为提高肝移植后患者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奠定基础。肝癌肝移植术后疗效预测指标和术后肿瘤复发的防治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选择标准 复发 防治
原文传递
289例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叶啟发 +5 位作者 钟自彪 范晓礼 闫晓敏 张萌 兰佳男 王彦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在肝移植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89例)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00例)收治的289例行肝移植手术...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在肝移植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89例)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00例)收治的289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受者肝移植供者为脑死亡器官捐献(DBD)设为DBD肝移植组,77例受者肝移植供者为心死亡器官捐献(DCD)设为DCD肝移植组,170例受者肝移植供者为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设为DBCD肝移植组。手术方法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观察指标:(1)受者术后肝功能。(2)术后并发症。(3)随访结果即患者1、3年生存率。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第4~6个月,每3周随访1次;第7~12个月,每1个月随访1次;而后每3个月随访1次,患者随访时间均〉36个月。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率。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结果(1)3组受者术后肝功能比较:DBD肝移植组、DCD肝移植组和DBCD肝移植组受者ALT分别由术前的204U/L、190U/L、204U/L变化至术后14d的154U/L、216U/L、153U/L,3组受者ALT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0,P〈0.05);TBil分别由术前的147μmol/L、95μmol/L、143μmol/L变化至术后14d的43μmol/L、100μmol/L、37μmol/L,3组受者TBil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5)。(2)3组受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DBD肝移植组、DCD肝移植组、DBCD肝移植组受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1、8、4例,3、31、19例,6、29、45例,3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热缺血的释义及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兰兰 叶啟发 +2 位作者 钟自彪 王彦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1-493,共3页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是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供体器官热缺血时间(WIT),容易引起其移植后原发性无功能、移植物早期失功能和胆道并发症。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不断有新的热缺血释...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是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供体器官热缺血时间(WIT),容易引起其移植后原发性无功能、移植物早期失功能和胆道并发症。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不断有新的热缺血释义推出。比较各个释义的异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相关进展的理解,为提高移植后肝肾存活率及有效保护肝肾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热缺血(WI)释义及其意义、安全时限、作用机制及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缺血 肝移植 肾移植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附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少军 +4 位作者 钟自彪 薛承彪 周敏 王彦峰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901-904,共4页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肝移植术后多种危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3%-12%),但死亡率高达50%-80%,应当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生理状况及病理情况复杂多变,胰腺炎在发作早期常常被临床医生忽视...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肝移植术后多种危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3%-12%),但死亡率高达50%-80%,应当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生理状况及病理情况复杂多变,胰腺炎在发作早期常常被临床医生忽视。并且,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很多,使得治疗对策缺乏针对性,治疗效果也相应的降低。因此,本文报告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同时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上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奕文 罗军 +3 位作者 熊艳 钟自彪 叶啟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4-1947,共4页
目的探究缺血预处理(I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购自湖南斯莱克公司的雄性C57BL/6J小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3组,使用肌酐(SCr)、尿素氮(BUN)和Paller评分来判断... 目的探究缺血预处理(I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购自湖南斯莱克公司的雄性C57BL/6J小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3组,使用肌酐(SCr)、尿素氮(BUN)和Paller评分来判断肾脏损伤程度,对IRI组和IP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KEGG聚类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IP组损伤低于I/R组,IP组的SCr低于I/R组(141.6±15.38比193.10±10.55,t=6.185,P<0.01)、IP组BUN低于I/R组(39.44±2.44比54.96±6.54,t=4.957,P<0.01),以及Paller评分IP组低于I/R组(27.12±2.28比43.53±3.34,t=9.084,P<0.01)。测序结果示IP组比I/R组有1560个差异基因,其中863个表达升高,697个降低。KEGG富集通路分析差异最大的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P组氨基酸氨基转移酶(GATM)表达高于I/R组(0.421±0.280比0.186±0.023,t=9.188,P<0.01)。结论IP可能通过影响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中GATM的表达,进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转录组测序 生信分析
原文传递
甘草素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少军 钟自彪 +7 位作者 刘忠忠 范晓礼 靖凯 周敏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甘草素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切口摘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30 min后恢复血液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甘草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甘草素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切口摘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30 min后恢复血液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双侧腹部切口摘除右肾;甘草素组,术前1 h注射甘草素,60 mg/kg;生理盐水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恢复灌注6 h时将小鼠处死,收集其血液和肾脏样本,用于肾脏功能、炎症反应及信号通路等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6 h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甘草素组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下降(P〈0.01),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P〈0.01)。甘草素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和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P〈0.05)、γ干扰素(P〈0.05)、白细胞介素1β(P〈0.01)和白细胞介素6(P〈0.01)的表达明显减少,且Phospho-P38 MAPK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甘草素预处理能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从而能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皂苷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肾功能 机制
原文传递
低温机械灌注在改善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帅 钟自彪 +5 位作者 兰佳男 向涛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236,共3页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但供体的短缺极大困扰着临床医生和广大终末期肾病患者。目前,我国器官移植供者的来源主要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延迟恢复 终末期肾病 灌注 机械 低温 肾病患者 临床医生
原文传递
乙醛脱氢酶2通过自噬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丹妮 向涛 +7 位作者 邱强民 许俊杰 钟自彪 兰佳男 薛帅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0,共4页
随着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的快速发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器官已获广泛采用。为此,DCD供体的质量,包括如何保存、维护器官的质量亦成为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器官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乙醛脱氢酶2(ALDH2)可... 随着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的快速发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器官已获广泛采用。为此,DCD供体的质量,包括如何保存、维护器官的质量亦成为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器官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乙醛脱氢酶2(ALDH2)可在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内的众多应激条件下为各种器官提供保护,自噬的激活与抑制也可在不同应激条件的器官保护中发挥作用,而ALDH2则可通过调节自噬减少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旨在概述这种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乙醛脱氢酶2 再灌注损伤 维护和修复
原文传递
围术期血气监测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帅 钟自彪 +5 位作者 兰佳男 向涛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家兔肾移植围术期静脉血气值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在体肾脏低温机械灌注(HMP)方式建立家兔自体肾移植模型。根据血气分析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术中血气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组为术中血气值下降。术中术后统计每... 目的探究家兔肾移植围术期静脉血气值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在体肾脏低温机械灌注(HMP)方式建立家兔自体肾移植模型。根据血气分析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术中血气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组为术中血气值下降。术中术后统计每只家兔静脉血气值变化情况,分析术后家兔生存率、24小时后肌酐、尿量与家兔血气值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家兔术中血气值变化情况分为两组,A组家兔6只灌注过程中家兔血气值基本保持不变,B组家兔8只在灌注过程中p H呈下降趋势(7.40±0.02比7.05±0.08,P<0.001),碱剩余值(BE值)与HCO3-明显下降[BE:-1.00±1.58比-9.42±1.89,P<0.001;HCO_3^-(mmol/L):20.34±1.11比14.68±1.44,P<0.05)]。与A组家兔相比,B组家兔术后生存率明显下降(83.3%比62.5%,P<0.05),24小时后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肌酐(μmol/L):342.00±18.81比518.00±23.54,P<0.001;尿素氮(mmol/L)9.20±2.01比23.40±3.33 mol/L,P<0.05],尿量明显降低(116.80±6.55 ml/d比75.20±6.94 ml/d,P<0.05)。结论家兔机械灌注过程中血气值的稳定与家兔肾移植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气值稳定的家兔预后较好,酸中毒家兔其生存率及肾功能均欠佳。因此,在机械灌注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干预措施保持家兔内环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检测 肾移植 自体肾移植 家兔在体低温机械灌注模型 预后
下载PDF
锰卟啉Mn(Ⅲ)TMPyP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帅 兰佳男 +5 位作者 曾宪鹏 方泽鸿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890-895,共6页
由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肝肾损伤的病因与许多介质有关,包括氧化产物、细胞因子和活性氧(ROS)。其中ROS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许多病理过程如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锰(Ⅲ)-四(4-N-甲基吡啶基)卟啉(... 由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肝肾损伤的病因与许多介质有关,包括氧化产物、细胞因子和活性氧(ROS)。其中ROS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许多病理过程如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锰(Ⅲ)-四(4-N-甲基吡啶基)卟啉(Mn(Ⅲ)TMPyP)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模拟物具有减轻IRI的潜力。本文就Mn(Ⅲ)TMPyP在缺血再灌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锰卟啉 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脑死亡供肝中乙醛脱氢酶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11
作者 张萌 钟自彪 +3 位作者 闫晓敏 王彦峰 叶啟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95-597,619,共4页
目的:探究脑死亡供肝中乙醛脱氢酶(ALDH2)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临床脑死亡供肝质量评估提供新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脑死亡家兔肝脏组织中p-ALDH2表达;细胞水平建立缺氧模型并应用抑制剂大豆苷或激动剂Alda-1干扰ALDH2表... 目的:探究脑死亡供肝中乙醛脱氢酶(ALDH2)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临床脑死亡供肝质量评估提供新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脑死亡家兔肝脏组织中p-ALDH2表达;细胞水平建立缺氧模型并应用抑制剂大豆苷或激动剂Alda-1干扰ALDH2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ALDH2和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结果:p-ALDH2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且脑死亡组中p-ALDH2表达较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缺氧组pALDH2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而Cleaved-caspase 3较高;大豆苷+缺氧组中p-ALDH2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 3表达升高;在Alda-1+缺氧组中,与正常组相比,p-ALDH2的表达水平较低,Cleaved-caspase 3表达水平较高,而与缺氧组相比,p-ALDH2的表达水平较高,Cleaved-caspase 3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死亡供肝ALDH2表达降低可增加细胞凋亡,引起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肝移植 ALDH2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三种类型的器官捐献供肝移植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
12
作者 叶啟发 +9 位作者 明英姿 王彦峰 成柯 叶少军 彭贵主 钟自彪 张毅 王志梁 赵于军 司晶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08-413,共6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器官捐献(即中国一类、中国二类、中国三类)供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存活率。方法收集2010年6至2016年6月42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国一类、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肝移植分别为124例、81例和217例...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器官捐献(即中国一类、中国二类、中国三类)供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存活率。方法收集2010年6至2016年6月422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国一类、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肝移植分别为124例、81例和217例,并分别设为中国一类肝移植组,中国二类肝移植组和中国三类肝移植组,手术方法以背驼式肝移植为主。观察指标:(1)受者术后肝功能;(2)术后并发症;(3)受者存活率。结果(1)3组受者术后疗效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总量(TBil)进行评估。与中国一类肝移植组和中国三类肝移植组比,中国二类肝移植组ALT较高(P〈0.05),疗效较差。(2)3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在中国一类肝移植组中移植物原发无功能(PNF)发病率为3.23%,中国二类肝移植组PNF发病率为9.88%,中国三类肝移植组PNF发病率为2.30%(P〈0.05);中国一类肝移植组中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9.68%,中国二类肝移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38.27%,中国三类肝移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24.89%(P〈0.001);中国一类肝移植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为5.65%,中国二类肝移植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为39.50%,中国三类肝移植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为10.14%(P〈0.001);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国二类肝移植组术后3个月内死芒14例,死亡率为17.28%,存活率为82.72%;中国一类肝移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6.55%、74.18%、69.14%;3组中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8.()2%、85.72%、81.11%。结论自2015年6月起,与中国二类比较,中国一类器官捐献的数量同比增长较快;同时,与中国二类比较,接受中国一类器官捐献的受者近期及远期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髂内动静脉吻合肾移植一例
13
作者 叶少军 方泽鸿 +3 位作者 钟自彪 叶啟发 王彦峰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97-99,共3页
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式,现阶段肾移植血管重建多采用供肾血管与受者髂血管吻合,以供肾血管与受者髂外血管吻合居多[1]。2014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完成了1例髂内动静脉吻合肾移植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肾移植 髂内动静脉吻合 髂外静脉闭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