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江户时代的针灸医学成就与特色 被引量:9
1
作者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日本在江户时代的两个半世纪,针灸医学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针灸理论既有对中国医学的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在针灸方法上,捻针、管针和打针三大针法并存,尤以管针的发明引人注目;针灸医家辈出,成就显著;针灸流派... 日本在江户时代的两个半世纪,针灸医学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针灸理论既有对中国医学的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在针灸方法上,捻针、管针和打针三大针法并存,尤以管针的发明引人注目;针灸医家辈出,成就显著;针灸流派相互争鸣,各领风骚;对外交流频繁活跃,融汇东西方医学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针灸专著大批涌现,硕果累累。本文从以上不同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江户时代 针灸医学
原文传递
日本古代针灸医学源流概论 被引量:8
2
作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9-312,共4页
日本针灸是中国针灸医学在国外繁衍的一个分支。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渊远流长,自古以来,针灸医学由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源源输入日本,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盛衰往复的曲折过程,且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针灸医学。至安土桃山... 日本针灸是中国针灸医学在国外繁衍的一个分支。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渊远流长,自古以来,针灸医学由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源源输入日本,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盛衰往复的曲折过程,且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针灸医学。至安土桃山时代,日本针灸开始具有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古代 针灸医学
下载PDF
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特征及鼠疫流行 被引量:4
3
作者 龚胜生 +4 位作者 李孜沫 张涛 谢海超 石国宁 陈发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40,共14页
为探究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公元541-750年)中国的瘟疫流行状况,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和最新获得资料,编制6-8世纪中国疫灾简略年表,对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腺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鼠疫... 为探究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公元541-750年)中国的瘟疫流行状况,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和最新获得资料,编制6-8世纪中国疫灾简略年表,对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腺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鼠疫互传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6-8世纪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疫灾高峰期的后期和唐代疫灾低谷期的前期,总体上属于疫灾偏少时期;该时期瘟疫总体上主要在春、夏季流行,大瘟疫则多发生于夏、秋、冬季;十年尺度上的疫灾频度总体趋于下降,十年疫灾频度指数和十年疫灾等级指数均存在280 a、100 a、50 a的波动周期.2)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有了鼠疫记载,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恶核”“虏疮”“流肿”“暍病”“苦头痛”等称谓,都是对腺鼠疫某个方面症状的描述,其间中国境内肯定有腺鼠疫流行.3)世界范围内鼠疫的发生具有多源性,中亚地区是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中国的鼠疫主要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通过战争输入,首当其冲的中国西北是6-8世纪鼠疫流行最频繁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8世纪 中国疫灾 时空特征 中国鼠疫 来源中亚
下载PDF
日本“针圣”杉山和一生平事迹述评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玉玮 +1 位作者 张丽君 黄齐霞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第5期45-47,共3页
杉山和一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的一位盲人针师。他在继承中国针灸医学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创制日本管针,并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管针术;他创办针灸学校,专门教授盲人学习针术,亲自编撰针灸教材,推广了管针及管针术,使日本的针灸教育组... 杉山和一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的一位盲人针师。他在继承中国针灸医学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创制日本管针,并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管针术;他创办针灸学校,专门教授盲人学习针术,亲自编撰针灸教材,推广了管针及管针术,使日本的针灸教育组织化、正规化。杉山和一以及围绕他所形成的针灸流派,一方面传承中国针灸医学,一方面致力于创新发明,使日本针灸开始具有本土特色,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由于杉山和一的杰出贡献,他在日本倍受尊崇,享有崇高的声誉,世代为后人所称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针灸 杉山和一
下载PDF
《肘后备急方》中葛根应用经验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慧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7-398,共2页
《肘后备急方》由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编集,收录各种单方、验方,用药简、便、验、廉。本文挖掘和整理该书中葛根所治疾病和制药用法特征,并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记载予以印证。通过分析,《肘后备急方》中葛根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外感热病、内... 《肘后备急方》由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编集,收录各种单方、验方,用药简、便、验、廉。本文挖掘和整理该书中葛根所治疾病和制药用法特征,并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记载予以印证。通过分析,《肘后备急方》中葛根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外感热病、内科疾病和外科疾病。葛根治疗外感热病为历代医家常用,而其在治疗内科疾病烦闷呕吐、急性腰痛、药食中毒方面应用较少。在外科方面,葛根是治疗熊虎等动物咬爪伤、毒箭伤等金疮出血的良药,具有止血止痛、防止疮口败坏的作用,此方面古今应用较少。葛洪对葛根的应用特点为重视鲜药捣汁服用,这为葛根鲜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通过本文的探析,希望对葛根的现代研究和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后备急方 葛根 应用经验
原文传递
中医外科“护场”的出处与内涵探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家晗 《中华医史杂志》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护场理论在中医外科诊疗中被广泛使用,记载护场的文献也很多,但对护场出处和内涵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关于护场的出处有三种说法。经考,元末明初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应是现存最早记载护场的著作。许多中医... 护场理论在中医外科诊疗中被广泛使用,记载护场的文献也很多,但对护场出处和内涵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关于护场的出处有三种说法。经考,元末明初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应是现存最早记载护场的著作。许多中医学者认为"护场"一词属于偏正短语,将其理解为防御性屏障,即"外科疾病中的局部作肿范围",但其实这并不是护场的最初内涵。通过对古代相关文献进行考证分析后认为,"护场"当为动宾短语,意为正气监视围困发病区域。为避免歧义,护场的主要表现(四周红肿),可被命名为"护场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场 护场理论 中医外科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饮酒辟疫民俗的中医学阐释
7
作者 朱京 付璐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85-188,193,共5页
饮酒辟疫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民俗现象,也是古人防治疫病的智慧结晶。酒是辟疫酒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辛热透散之效可助行药势,通脉厚肠之功能养脾扶肝。古代辟疫酒方主要包括屠苏酒、椒柏酒、豉术酒及松毛酒。酒与诸药配伍,以顾护正气为主... 饮酒辟疫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民俗现象,也是古人防治疫病的智慧结晶。酒是辟疫酒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辛热透散之效可助行药势,通脉厚肠之功能养脾扶肝。古代辟疫酒方主要包括屠苏酒、椒柏酒、豉术酒及松毛酒。酒与诸药配伍,以顾护正气为主,未病先防;祛邪外出的同时注意调达气机,祛邪不伤正,寓治于防。屠苏酒与椒柏酒“正月正旦,东向饮”的饮用方式还与中医学春日肝主升发的理论相应,体现了顺应四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防治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日本“安政霍乱”时期汉方医家的研究与心得
8
作者 曾毅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6-11,共6页
1858-1860年日本霍乱大流行时期,長松文忠、奥田実、浅田宗伯、大村宽、高嶋久貫、马杉质、菅間元章、和爾子譲、尾台榕堂等9位汉方医家通过临床探索、参阅中国医籍、实地调研,研究和总结了霍乱的病因、病机,成功治愈霍乱并撰写了相关... 1858-1860年日本霍乱大流行时期,長松文忠、奥田実、浅田宗伯、大村宽、高嶋久貫、马杉质、菅間元章、和爾子譲、尾台榕堂等9位汉方医家通过临床探索、参阅中国医籍、实地调研,研究和总结了霍乱的病因、病机,成功治愈霍乱并撰写了相关著作。9位汉方医家均意识到霍乱有别于《黄帝内经》等典籍中的传统“霍乱”。他们主张,霍乱源于非常之气;霍乱为外感病,多见实证,临床采用汗、吐、泻、温、清、外治等法。9位汉方医家在著作中总结各自的心得,展示他们诊疗霍乱的独到经验,主要包括:以患者的腹泻物性状、发热与否、是否腹痛区分霍乱与一般急性胃肠道疾病;尺泽及委中穴有血络隆起是霍乱将要发作的征兆,急以刺络法令泻其血,减少患者病重的可能;患者尺脉洪大,是当用生石膏之脉,尺脉沉实且腹部胀满,则是应用大黄之脉;患者剧烈的呕吐是治疗霍乱的一大难点,可用葛根加半夏汤倍生姜,或以罂粟壳为君药的济世饮,或冷服小半夏加茯苓汤,以期减缓呕吐症状,令患者能够接受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安政霍乱” 汉方医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汉方医家浅田宗伯在日本霍乱大流行时期的贡献
9
作者 曾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20,共17页
浅田宗伯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汉方医家之一,他在日本霍乱大流行时期(1858—1860)的活动与贡献迄今为止未受到学界关注。本文考察了浅田宗伯在霍乱大流行时期抗击霍乱的活动。1858年7月霍乱在江户爆发后,浅田宗伯深入疫区,成功救治大量霍... 浅田宗伯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汉方医家之一,他在日本霍乱大流行时期(1858—1860)的活动与贡献迄今为止未受到学界关注。本文考察了浅田宗伯在霍乱大流行时期抗击霍乱的活动。1858年7月霍乱在江户爆发后,浅田宗伯深入疫区,成功救治大量霍乱病人,撰著、刊刻霍乱应急手册《暴泻须知》供疫区民众使用。此后到1860年,浅田宗伯相继编撰了《治瘟编》、《治瘟编补》、《治瘟编考证》。其中《治瘟编》最具临床与学术价值,推动了汉方医家对霍乱的研究与讨论。浅田宗伯对真性霍乱的命名以及对霍乱病因、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及清代医家,但对霍乱的诊断与治疗颇具特色。与兰医绪方洪庵对比,浅田宗伯经过临床实践,参阅中、日及西方医书后才推广他的个人经验与治法,更为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浅田宗伯 霍乱 汉方医学
下载PDF
《七十二禁方》抄本的流传及形制述略
10
作者 周鸿飞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七十二禁方》是2021年新出中医方药文献,中医类工具书未见著录,其原作者、成书年代、早期流传情况均不详。根据其文献特征及内容分析,《七十二禁方》古本或为手卷形制,因保存状况不佳,经民国时期上海医家赵璧真整理、周定康抄录而形... 《七十二禁方》是2021年新出中医方药文献,中医类工具书未见著录,其原作者、成书年代、早期流传情况均不详。根据其文献特征及内容分析,《七十二禁方》古本或为手卷形制,因保存状况不佳,经民国时期上海医家赵璧真整理、周定康抄录而形成今本。然世事变迁,《七十二禁方》今本的抄录稿原件亦难得见,今所见文献面貌为今本的二次复印件。现《七十二禁方》全文11叶,存3055字,记载72方,结构严整,逻辑清晰,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作为中医学界前所未闻的孤本文献,《七十二禁方》具有一定学术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二禁方 孤本 抄本
下载PDF
中医外科“五善七恶”源流考
11
作者 李家晗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1期3-9,共7页
五善七恶是一种判断中医外科疾病预后的理论, 被诸多中医古籍提及, 为历代外科医家重视, 但现代文献对其论述较少。五善七恶首见于《太平圣惠方》, 其理论源自《灵枢·玉版》中的"逆顺"。五善七恶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 衍... 五善七恶是一种判断中医外科疾病预后的理论, 被诸多中医古籍提及, 为历代外科医家重视, 但现代文献对其论述较少。五善七恶首见于《太平圣惠方》, 其理论源自《灵枢·玉版》中的"逆顺"。五善七恶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 衍生出诸多变体。通过梳理历代医籍对五善七恶的记载, 发现主要版本有两大类:一是《太平圣惠方》版及其衍生版(痘疹五善七恶、五善七恶救援法等);二是《外科正宗》版及其衍生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善七恶 五善 七恶 预后理论 中医外科
原文传递
越南古医籍《海上医宗心领》气血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慧玲 管琳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3期1-4,10,共5页
《海上医宗心领》是越南后黎朝时期名医黎有卓编撰的一部汉文为主的医学全书。原书纂辑中国历代医学文献精华并注解辨析,同时记载黎有卓临证实践经验。通过对照中国医籍,梳理全书有关气血理论的核心观点,探究渊源和挖掘特色,认为黎有卓... 《海上医宗心领》是越南后黎朝时期名医黎有卓编撰的一部汉文为主的医学全书。原书纂辑中国历代医学文献精华并注解辨析,同时记载黎有卓临证实践经验。通过对照中国医籍,梳理全书有关气血理论的核心观点,探究渊源和挖掘特色,认为黎有卓博采《黄帝内经》及元明医家的气血学说,深入阐述后天气血与阴阳、水火、脾胃的关系,提出补后天气血为治病求本之法。黎有卓临证首重扶正,善用四君子汤、四物汤等补气血名方,结合具体病证创制后天六味方、后天八味方等补气血新方。全书蕴含的气血理论认识与实践,是中医学体系在域外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下继承和运用的真实反映,具有本土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医宗心领》 越南医籍 黎有卓 气血 阴阳 水火 脾胃
下载PDF
越南医家黎有卓治疗危急重症的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琳玉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越南重要医籍《海上医宗心领》中的阳案集、阴案集,收载作者黎有卓(懒翁)救治危急重症的医案,其中蕴含具有特色的辨证论治经验。在危急重症的诊断方面,黎有卓重视脉诊,以左右尺脉候真阴真阳之盛衰,还关注冲阳脉和太溪脉,以断疾病之预后... 越南重要医籍《海上医宗心领》中的阳案集、阴案集,收载作者黎有卓(懒翁)救治危急重症的医案,其中蕴含具有特色的辨证论治经验。在危急重症的诊断方面,黎有卓重视脉诊,以左右尺脉候真阴真阳之盛衰,还关注冲阳脉和太溪脉,以断疾病之预后。治疗方面,根据正邪盛衰决定标本先后,中焦积滞、正气尚未衰微之时,急以消导治其标,总体仍以治本为主。治本则着眼于挽救真阴真阳,擅用六味丸、八味丸、参附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医宗心领 黎有卓 医案 危急重症
下载PDF
浙江妇科名医世家──木扇陈氏 被引量:4
14
作者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妇科 名医世家 陈木扇
下载PDF
《一本堂药选》的学术价值
15
作者 何慧玲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5期15-17,共3页
《一本堂药选》为日本江户时期的汉文本草著作,作者是古方派医家香川修德,其临证擅长灸治、药治、温泉疗法。全书共四编,前三编选择中国明代以前本草及医籍载录常用药物,分别从试效、撰修、辨正三部分论述药物的识辨要点。试效部分全面... 《一本堂药选》为日本江户时期的汉文本草著作,作者是古方派医家香川修德,其临证擅长灸治、药治、温泉疗法。全书共四编,前三编选择中国明代以前本草及医籍载录常用药物,分别从试效、撰修、辨正三部分论述药物的识辨要点。试效部分全面总结药物的实际功效和主治病症;撰修部分通过颜色、气味、质地、形状、产地等,识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新陈,指出入药的最佳品质;辨正部分对药物的历代文献载述和实际应用提出不同见解。续编收录食物本草,重点归纳食用宜忌。此书汇集香川修德对药物的实践经验和独特认知,并详细论述艾灸、浴泉的治病理论和实际应用,有较多值得参考借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本堂药选 香川修德 本草 灸法 温泉疗法
下载PDF
古代中医药防治疫病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管琳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中国古代疫病频发,古人在与疫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疫病的经验,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疫病辨治体系。《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等医籍载录了大量预防疫病的方药和方法,包括内服方药和外用药物之法,内服方药散剂、... 中国古代疫病频发,古人在与疫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疫病的经验,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疫病辨治体系。《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等医籍载录了大量预防疫病的方药和方法,包括内服方药和外用药物之法,内服方药散剂、丸剂居多,屠苏酒方应用广泛,外用药物代表性的有作香囊和焚烧避疫的太乙流金方,还有涂抹皮肤的雄黄散、粉身散及药浴方。治疫理论历经了3个阶段的变迁,汉魏晋时期《伤寒论》为辨治疫病而撰,以伤寒统治热病,六病辨证,方证相对。隋唐至金元,伤寒、温病、疫病分治,病因病机、传变均有所区分。明清以降,吴又可创立戾气说,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主导治疫。疫病的辨治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中医药 预防 辨治
下载PDF
中医针灸防治疫病的渊源嬗变
17
作者 冯嘉蕾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202-206,220,共6页
针灸在古代疫病防治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黄帝内经》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并常在疫病的急性期使用。在针灸防治疫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体特点是在继承中发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九针治疗疫病在后世使用较少,但病种范围更加丰富;隋唐以... 针灸在古代疫病防治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黄帝内经》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并常在疫病的急性期使用。在针灸防治疫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体特点是在继承中发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九针治疗疫病在后世使用较少,但病种范围更加丰富;隋唐以后,疫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呈多样性;治疗疫病的取穴思路基本遵循《黄帝内经》的取穴原则,在兼证和辨证中有所发挥,并由单穴治疗为主逐渐发展为配穴治疗;所治疫病病种范围不断扩大,对单一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针灸 防治 渊源 嬗变 文献研究
下载PDF
8—10世纪日本统治者的疫病观与医药救疫
18
作者 曾毅 《中华医史杂志》 2023年第5期268-276,共9页
7世纪末中国医学在日本上层社会广泛传播,使日本统治者形成了基于医学的疫病观。8世纪初统治者锐意改革,模仿唐朝建设律令制国家,立法以中国医药救疫,多次在疫情中使用医药措施。然而随着天平年间天花等大疫的传入与流行,日本落后的医... 7世纪末中国医学在日本上层社会广泛传播,使日本统治者形成了基于医学的疫病观。8世纪初统治者锐意改革,模仿唐朝建设律令制国家,立法以中国医药救疫,多次在疫情中使用医药措施。然而随着天平年间天花等大疫的传入与流行,日本落后的医学水平与贫弱的医疗资源无力应对疫情,统治者转而将疫病视作灾异。8世纪后半叶至10世纪结束前,日本统治者持灾异疫病观,以佛教、神道、儒家措施应对疫情,医药对策在国家救疫层面逐渐荒废。但是,日本统治者在个人层面重视以中国医药防疫、治疫,在9世纪中后期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宫廷医药防疫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皇 疫病 中国医学 灾异 日本
原文传递
《肘后备急方》中灸治霍乱已死的文献辨误
19
作者 冯嘉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117-120,共4页
晋代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详细论述了对于霍乱的灸疗法,《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多有引用。本文通过研读三本书中灸治霍乱已死的内容,发现其中“霍乱起死灸法”和“华佗疗霍乱已死”两段条文在表述上存在文字差异,旁参《... 晋代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详细论述了对于霍乱的灸疗法,《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多有引用。本文通过研读三本书中灸治霍乱已死的内容,发现其中“霍乱起死灸法”和“华佗疗霍乱已死”两段条文在表述上存在文字差异,旁参《医心方》,认为“霍乱起死灸法”中取穴度量当以“人口”为准;“华佗疗霍乱已死”中受灸体位当以《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的记载更为准确,而夹脊尺寸当以夹脊一寸更为合理。通过对《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医心方》关系的梳理,辨析其中的文字正误,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后备急方》 灸法 霍乱已死 文献辨析
下载PDF
日本江户时代儒医群体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20
作者 吴佳彧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儒医文化不仅出现于中国,与中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也形成了儒医群体。日本儒医群体活跃于江户时代(1603—1868年),其形成与发展的背景与江户时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中日汉籍交流情况、日本社会医学需求以及“儒医一本”的医学... 儒医文化不仅出现于中国,与中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也形成了儒医群体。日本儒医群体活跃于江户时代(1603—1868年),其形成与发展的背景与江户时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中日汉籍交流情况、日本社会医学需求以及“儒医一本”的医学教育理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期 儒医 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