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多波长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苗琦 罗光明 +7 位作者 罗扬 葛菲 朱玉野 付小梅 胡生福 朱继孝 董艳凯 张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159-3164,共6页
目的采用多波长HPLC法研究67批栀子药材,对不同产地的栀子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栀子药材品质评控和生产区划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条件为Durashell C18(250 mm×4.6 m... 目的采用多波长HPLC法研究67批栀子药材,对不同产地的栀子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栀子药材品质评控和生产区划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条件为Durashel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检测波长238、330、440nm,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 67批样品有16个共有峰,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1%,峰面积的RSD比较大。各批次药材化学成分组成及量均存在一定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及PCA从化学成分上揭示了67批样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PCA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行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还可以为下一步栀子全国生产区划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控制与评价 聚类分析 生产区划
原文传递
栀子不同炮制饮片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邵坚 罗光明 +3 位作者 朱继孝 杨雅琴 罗扬 袁源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饮片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栀子不同饮片合理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DBIL、TBA、LDH、ADA、PA、TP、ALP和肝组织中SOD、MD...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饮片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栀子不同饮片合理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DBIL、TBA、LDH、ADA、PA、TP、ALP和肝组织中SOD、MDA的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栀子不同炮制饮片组中AST、ALT、TBA、ADA、LDH、MDA生化指标均具有显著改善(P<0.05),但对SOD、ALP无影响,肝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栀子不同炮制饮片均具有降酶保肝作用;但栀子仁较栀子皮的降酶保肝作用强,而栀子生品较炒焦饮片降酶保肝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炮制饮片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云婷 罗光明 +5 位作者 周丽 徐月莹 宋丹丹 夏鸿东 赵安娜 罗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8-1597,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蒿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导入S...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蒿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筛选靶点-成分网络图中根据degree值筛选出前5个关键成分,并将该网络中的基因靶点以degree值高低进行排序,选择前5个核心靶点,然后从RCSB PDB数据库和Pub Chem数据库获取靶点与成分的三维结构和化学结构,使用Pymol软件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去水、去磷酸根等操作,最后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茵陈蒿汤中共筛选出21种有效活性成分,关键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其治疗ICP的的核心靶点14个,分别为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靶点主要涉及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运动的正向调节、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通过乙型、丙型肝炎途径、癌症途径、MAPK、IL-17、TNF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发挥治疗ICP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茵陈蒿汤治疗ICP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等多种成分作用于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等多种基因靶点,从而影响MAPK、IL-17、肿瘤坏死因子、ErbB、Toll样受体以及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功效,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炒栀子的炮制工艺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弦 罗光明 +4 位作者 左月明 杨雅琴 罗扬 钟凌云 周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优选炒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及西红花苷-Ⅱ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炒栀子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炒制温度,... 目的:优选炒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及西红花苷-Ⅱ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炒栀子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炒制温度,最佳炮制工艺为150℃炒15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性好,能更好地保证炒栀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综合评分
原文传递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忠立 左月明 +3 位作者 罗光明 罗扬 王彦彦 杨雅琴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jasminoside A(1)、epijasminosid...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jasminoside A(1)、epijasminoside A(2)、6-甲氧基鸡屎藤次苷甲酯(3)、6-甲氧基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4)、栀子苷(5)、苯甲醇(6)、4-羟基苯甲醇-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7)、3,4-二羟基苯甲醇-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9)、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O-β-D-葡萄吡喃糖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栀子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宋丹丹 罗光明 +2 位作者 罗扬 夏鸿东 赵安娜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江西道地药材,含有环烯醚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栀子对多种类型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保护效果。栀子发挥肝损伤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有关并有...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江西道地药材,含有环烯醚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栀子对多种类型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保护效果。栀子发挥肝损伤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有关并有多种通路参与其中。现通过对栀子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功能与机理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研发现状加以研究,以期为栀子的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保肝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夏鸿东 宋丹丹 +2 位作者 赵安娜 罗扬 罗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1-486,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发育时期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各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析采用Durashel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8、328、440 nm。结果随着... 目的建立不同发育时期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各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析采用Durashel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8、328、440 nm。结果随着栀子果实的发育成熟,栀子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含量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西红花苷类成分在栀子果实初期未合成,随着栀子果实的发育成熟,含量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京尼平-1-β-龙胆双糖苷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成分积累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发育阶段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栀子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光明 董艳凯 +4 位作者 龚雨虹 饶雅琪 罗扬 胡燕珍 朱玉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2-36,共5页
目的:明确引起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不同地区栀子炭疽病病叶标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基于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 目的:明确引起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不同地区栀子炭疽病病叶标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基于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观察、显微鉴定、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系统的鉴定病原菌,选取常用的11种抑菌剂对其进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并建立抑制率与药剂浓度的相关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收集的栀子炭疽病病原菌感染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科赫氏验证确定使栀子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通过形态和显微鉴定并对扩增得到的r DNA-ITS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确定该病害为茎点霉菌Phoma.sp。选用的药剂中武夷菌素、链霉素和寡糖链蛋白无明显的抑菌效果,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回归方程为Y=79.97X-1.75[r=0.965,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0.65 mg·L^(-1)],其次为咪鲜三环唑和五硝多菌灵,回归方程分别为Y=6.142X+19.47(r=0.902,EC50=4.97 mg·L^(-1)),Y=6.1X+17.23(r=0.93,EC_(50)=5.37 mg·L^(-1)),其他药剂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结论:确定了栀子炭疽病病原菌并筛选出了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炭疽病 病原菌 抑菌药剂
原文传递
栀子全国生产区划中指标成分多波长HPLC方法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苗琦 罗光明 +7 位作者 罗扬 葛菲 朱玉野 付小梅 胡生福 朱继孝 邵坚 胡燕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02,共3页
以栀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京尼平苷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等6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栀子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栀子全国生产区划提供... 以栀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京尼平苷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等6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栀子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栀子全国生产区划提供了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栀子 生产区划
下载PDF
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10
作者 龚伟伟 张寿文 +4 位作者 朱佩 王梦超 蔡雅婷 罗扬 罗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1-2437,共7页
目的探讨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UPLC-Q-TOF-MS法对4种施肥处理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关键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系统聚类分析考察关... 目的探讨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UPLC-Q-TOF-MS法对4种施肥处理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关键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系统聚类分析考察关键代谢产物变化趋势以及样品之间聚类情况,KEGG分析对关键代谢产物进行注释和合成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04种代谢产物,其中38种为关键代谢产物。经KEGG分析,有34种关键产物被注释到,13种物质合成途径被映射到。结论本实验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学计量学、KEGG合成通路富集分析,揭示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实 有机肥 关键代谢产物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焦栀子的炮制工艺优化及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弦 罗光明 +5 位作者 罗扬 杨雅琴 曾金祥 朱玉野 朱继孝 王晓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13,共4页
目的:优化焦栀子的炮制工艺,考察炮制过程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栀子苷质量分数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焦栀子的炮制工艺。通过HPLC测定炮... 目的:优化焦栀子的炮制工艺,考察炮制过程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栀子苷质量分数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焦栀子的炮制工艺。通过HPLC测定炮制过程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结果:焦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80℃炒30 min。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在炮制过程中逐渐降低,温度过高可致其彻底分解。结论:焦栀子的性状符合相关规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栀子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西红花苷
原文传递
利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栀子中6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琦 罗扬 +6 位作者 方文娟 罗光明 邵坚 董艳凯 张兰 胡燕珍 周素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2-295,共4页
以栀子中的6种成分为指标,建立其他指标成分与栀子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回归方程法测定该6种成分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2批栀... 以栀子中的6种成分为指标,建立其他指标成分与栀子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回归方程法测定该6种成分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2批栀子中6种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利用一测多评法控制栀子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校正因子 HPLC 栀子
下载PDF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Ⅲ)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扬 左月明 +2 位作者 张忠立 蔡妙婷 罗光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成熟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jasminosideⅠ(1)、栀子苷...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成熟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jasminosideⅠ(1)、栀子苷(2)、gardaloside(3)、3-羟基-乌苏-12-烯-11-酮(4)、5,4'-二羟基-7,3',5'-三甲氧基黄酮(5)、5,7,3',4',5'-五甲氧基黄酮(6)、3,5,6,4'-四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7)、莽草酸(8)、1,2,4-苯三酚(9)、3,4-二甲氧基-苯甲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2)。结论:其中,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江西婺源药用野菜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生福 谷小红 +2 位作者 葛菲 罗扬 徐艳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4-1215,共2页
通过对婺源药用野菜资源的调查统计得知:该区内药用野菜资源丰富,共有94种,隶属于51科,以被子植物为主。数量多、分布广、营养成分丰富是婺源药用野菜的重要特征,开发婺源的药用野菜具有很大的前景。作者对婺源药用野菜资源的概况进行... 通过对婺源药用野菜资源的调查统计得知:该区内药用野菜资源丰富,共有94种,隶属于51科,以被子植物为主。数量多、分布广、营养成分丰富是婺源药用野菜的重要特征,开发婺源的药用野菜具有很大的前景。作者对婺源药用野菜资源的概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保护、开发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 药用野菜 开发 利用
原文传递
栀子叶片响应链格孢菌侵染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光明 宋丹丹 +3 位作者 刘培培 赵安娜 夏鸿东 罗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60-2264,共5页
目的探究链格孢菌胁迫下栀子叶片的应答机制和分子基础。方法选用链格孢菌侵染后3个时间点的栀子叶片,使用Illumina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借助RNA-seq技术共筛选到12538、11224、13452个DEGs,其中上调的分别有8... 目的探究链格孢菌胁迫下栀子叶片的应答机制和分子基础。方法选用链格孢菌侵染后3个时间点的栀子叶片,使用Illumina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借助RNA-seq技术共筛选到12538、11224、13452个DEGs,其中上调的分别有8697、6883、7805个,下调分别有3841、4341、5647个;通过GO功能分类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显著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MAPK信号通路-植物、淀粉和蔗糖代谢3条代谢通路,调控AUX1,BRI1、PR1、WRKY33、EIN3、MYC2、MPK6等基因表达。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栀子在遭受链格孢菌胁迫后,大量基因被抑制或诱导表达,转录组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其抗病机制与调节相关代谢通路和调控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栀子 转录组 差异基因 代谢通路
原文传递
栀子炭疽病接种诱导的转录组研究
16
作者 罗光明 朱佩 +3 位作者 柴华文 王梦超 龚伟伟 罗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46-2750,共5页
目的 探讨栀子在炭疽病侵染时的应答机制。方法 选用炭疽病病原菌侵染后3个时间点的栀子叶片,使用高通量Solexa/Illumina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借助RNA-seq技术共分别鉴定出19712、18318、17921个... 目的 探讨栀子在炭疽病侵染时的应答机制。方法 选用炭疽病病原菌侵染后3个时间点的栀子叶片,使用高通量Solexa/Illumina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借助RNA-seq技术共分别鉴定出19712、18318、1792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9890条All-Unigene在GO分类中得到注释,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示1003条参与了169个代谢途径。GO注释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单细胞生物过程(single-organism process)、逆境响应(response to stimulus)、生物学调节(biological regulation)等生物过程;所处细胞器(organelle)、细胞(cell)类的基因占大多数;并执行了结合(binding)、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运输活性(transporter activity)等分子功能。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栀子在遭受炭疽病病原菌胁迫后,大量基因被抑制或诱导转达,转录组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将有助于揭示栀子生长发育以及抗炭疽病胁迫的应答机制和分子基础,及相关抗病基因的挖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炭疽病 转录组
原文传递
栀子炭疽病的分离鉴定及其诱导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光明 夏鸿东 +4 位作者 罗扬 柴华文 宋丹丹 赵安娜 吴江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21-2525,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探究栀子响应炭疽病病菌生理指标变化,为栀子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栀子炭疽病病叶标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 目的:分离鉴定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探究栀子响应炭疽病病菌生理指标变化,为栀子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栀子炭疽病病叶标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系统鉴定病原菌,选取一年生的栀子种苗叶片接种分离得到的炭疽病病原菌,在处理的0、4、8、12、24、48、72 h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从采集的栀子炭疽病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香柱菌生赤壳Bionectria epichloe,将其接种栀子叶片后,SOD、POD、CAT活性以及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确定了栀子炭疽病病原菌为香柱菌生赤壳Bionectria epichloe,并初步揭示了栀子叶片对炭疽病病害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炭疽病 病原鉴定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江西省栀子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研究
18
作者 朱佩 罗光明 +4 位作者 夏鸿东 王梦超 宋丹丹 赵安娜 罗扬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54-2059,共6页
目的:针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栀子种植基地发生的严重根结线虫病,明确病原物种类,验证化学药剂对栀子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为栀子根结线虫病原的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栀子根结线虫进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观测分离物的形态... 目的:针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栀子种植基地发生的严重根结线虫病,明确病原物种类,验证化学药剂对栀子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为栀子根结线虫病原的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栀子根结线虫进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观测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并对其rDNA-ITS序列及28S rDNA D2D3序列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根结线虫2龄幼虫(J2s)为材料,进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从采集到的栀子病根中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线虫,在病原回接实验中,栀子根系均产生根结。栀子根结线虫的形态学特征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基本一致,rDNA-ITS、28S rDNA D2D3基因序列与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系统发育树确定该根结线虫与象耳豆根结线虫位于同一分支。杀线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 mg/L氟吡菌酰胺对Meloidogyne enterolobii抑制效果最佳,达到87.64%。结论:本研究确定在江西栀子种植基地中发现的根结线虫种类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氟吡菌酰胺能够有效防治栀子根结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栀子 鉴定 防治
下载PDF
栀子种子内生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光明 董艳凯 +6 位作者 朱玉野 朱继孝 曾金祥 王晓云 胡燕珍 罗扬 龚雨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研究全国不同产地的栀子种子内生真菌的情况,鉴定种子表面和内部所携带的菌种,并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种子的杀毒处理效果,为栀子种子播种前抑菌处理和真菌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对全国15个产地的栀子种子进行表面和... 目的研究全国不同产地的栀子种子内生真菌的情况,鉴定种子表面和内部所携带的菌种,并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种子的杀毒处理效果,为栀子种子播种前抑菌处理和真菌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对全国15个产地的栀子种子进行表面和内部带菌检测,用拌种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并测定6种杀菌剂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种子表面携带的主要菌群为镰刀属(Fusarius spp)、毛霉属(Mucor spp)、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优势菌属,产地间差异不显著,但分离频率差异显著;孢子负荷量为(6.7±11.5)孢子/粒种子^(1333.3±230.1)孢子/粒种子,产地之间差异显著。种子内部内生的真菌主要为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和根霉属等,带菌差异明显,为(1.7±2.9)%^(58.3±17.6)%,不同产地之间的带菌率、真菌种类差异显著,曲霉属的分离频率最高。结论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栀子种子真菌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多·福和多菌灵的杀菌效果较差,福·福锌和霜·锰锌的杀菌效果最佳,可以达到95.0%以上,建议选择其作为栀子种子药剂消毒处理实现抑制菌类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种子 带菌检测 杀菌剂 消毒处理
原文传递
隔孢丛壳菌侵染栀子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月莹 罗光明 +4 位作者 罗扬 刘培培 王得运 陈云婷 周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为了明确隔孢丛壳菌(Glomerella septospora)侵染栀子叶片的侵染过程,为防控栀子煤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菌饼法接种离体的健康栀子叶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结果:健康的栀子叶片,未发现隔孢丛壳菌... 目的:为了明确隔孢丛壳菌(Glomerella septospora)侵染栀子叶片的侵染过程,为防控栀子煤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菌饼法接种离体的健康栀子叶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结果:健康的栀子叶片,未发现隔孢丛壳菌丝。在侵染前期,菌丝产生吸器吸附在叶上表皮,并产生团状物质使得菌丝更好的附着及通过上表皮缝隙进入叶片内部;在侵染中期,菌丝穿过叶片内部细胞间隙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伸出;到了侵染后期,叶片正面菌丝更加厚实且在叶片内部呈螺旋状前进最后从背部气孔伸出。结论:煤污病病原菌会侵入叶片内部,为我们肉眼所不见的损伤,不似其它病害那么明显。隔孢丛壳菌丝慢慢覆盖叶片,阻碍其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少部分的菌丝会突破叶表皮进入叶片内部再从气孔伸出。菌丝在内部侵染时,虽不会对内部细胞产生损伤,但会分泌团状物质,助于菌丝的吸附、前进、侵染,这时可能会影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孢丛壳菌 栀子叶片 扫描电镜 侵染途径 气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