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占道伟 孙建华 +9 位作者 徐陆周 周俊灵 裴丽霞 陈璐 吴晓亮 张佶玮 张伟 焦黛妍 朱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P<0.01,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1周后、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其总有效率为89.66%(26/29),亦优于药物组的67.85%(19/28,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改善肠动力紊乱状况,调节脑-肠互动作用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百会长留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帆 +3 位作者 杨喜兵 任宏伟 高峰 钱立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1-1156,共6页
目的:观察百会穴长留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3例脱失)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西医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百会穴长留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3例脱失)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同时加用百会穴长留针(24 h),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气虚血瘀证候量表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0.01),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在气短乏力、面色白、舌苔脉象、头晕目眩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自汗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的75.8%(25/33,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百会穴长留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认知功能障碍 百会 长留针法 督脉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障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利芳 方剑乔 +8 位作者 吴媛媛 马睿杰 徐守宇 沈来华 高峰 包烨华 倪克锋 李丽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126例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5例),常规治疗组接受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126例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5例),常规治疗组接受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以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上的体穴为主,结合头针顶中线、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针灸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8周后以及随访时,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针刺组在治疗8周后和随访时Fugl-Meyer较常规治疗组提高更明显[68.0(43.0,86.5)vs 52.5(30.3,77.0),77.0(49.5,89.0)vs 63.0(33.0,84.0),均P<0.05];除治疗4周后常规治疗组NIHSS量表评分无明显降低外(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刺组治疗8周后、随访时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5.0(3.0,8.0)vs 7.0(3.0,13.8),4.0(1.5,7.0)vs 6.0(2.0,11.7),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和随访时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针刺组随访时较常规治疗组提高更显著[75.0(60.0,87.5)vs 65.0(36.3,87.5),P<0.05]。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亚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障碍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对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佳浩 +2 位作者 徐颖梅 范迪慧 倪春初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5期841-84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针刺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丘墟、三阴交、太冲、百会、四神聪,1次/d,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Simplified 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odified Barthel指数比较2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12组患者治疗后患侧(i)ACA与健侧(c)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比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为明显(P<0.01);而2组患者治疗后i VPCA/c VMCA均无明显变化(P>0.05);22组患者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加强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针刺对不同部位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针刺疗法 侧支循环 康复
原文传递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喜兵 杨帆 +4 位作者 陈忠强 钱立锋 钱华 顾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3983-3987,共5页
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 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反复促通技术 针刺 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峰 郝亚波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灸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推康复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灸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推康复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热敏灸治疗组总有效率87.10%(27/31),温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25/3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2个疗程后均显著改善(均P<0.01),2组经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WOMAC积分在治疗2个疗程后均显著改善(P<0.01),2组经治疗后WOMAC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积分,疗效与温针灸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温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热敏灸与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高峰 +2 位作者 占道伟 杨喜兵 沈来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2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组,每组60例。两组均在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及大椎、百会穴的基础上,热敏灸组在颈项部、肩胛部探寻出热敏点...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组,每组60例。两组均在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及大椎、百会穴的基础上,热敏灸组在颈项部、肩胛部探寻出热敏点后加施回旋、雀啄、往返的温和灸,温针组加施普通艾灸。结果平均治疗20次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敏灸组在总分项、眩晕项、颈肩痛项和愈显率方面明显优于温针组(P<0.05)。结论热敏灸较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更能明显减轻患者眩晕和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条灸 热敏灸 温针疗法 颈椎病
下载PDF
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边晓东 +1 位作者 楼志勇 高峰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10期736-73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条灸 颈椎病 热敏灸
下载PDF
施氏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功能恢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梁海丽 沈来华 +3 位作者 边晓东 寿依夏 范迪慧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究施氏温针灸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初次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氯芬酸分散片,观察组患者行施氏温针灸治疗,就两组患... 目的探究施氏温针灸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初次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氯芬酸分散片,观察组患者行施氏温针灸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P<0.05)。治疗后6周、3个月,观察组的各项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50码最快步行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速度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温针灸治疗有助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温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预后恢复
原文传递
导引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高峰 +3 位作者 沈志方 钱立锋 金月琴 付源鑫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导引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60例骨骼肌减少症患者,随机分成易筋经组、综合组和推拿组3组。其中,易筋经组进行导引功法易筋经锻炼干预,推拿组只进...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导引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60例骨骼肌减少症患者,随机分成易筋经组、综合组和推拿组3组。其中,易筋经组进行导引功法易筋经锻炼干预,推拿组只进行每周3次的经筋推拿干预,综合组在持续导引功法易筋经锻炼的基础上同时予以每周3次的经筋推拿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采用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FGA)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平衡功能评估。结果:3组间干预前FGA各项评分及总评分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易筋经组、综合组与干预前FG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筋经组、综合组与推拿组比较,FGA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中医导引功法易筋经锻炼,可以提高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的平衡能力,增加步行稳定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后伤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 易筋经 骨骼肌减少症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边晓东 王寿椿 《山东中医杂志》 2011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因主要侵犯泪腺、唾液腺及腮腺,故以眼和口的干燥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后者除口眼干燥外,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针灸 中药
下载PDF
温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安利 +2 位作者 沈志方 刘希良 沈清河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8期558-559,共2页
目的探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配合拔罐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痊愈34例,显效15例,愈显率达81.7%,... 目的探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配合拔罐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痊愈34例,显效15例,愈显率达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结论温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穴位贴敷法 颈椎病
下载PDF
施氏温针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沈来华 +2 位作者 李蕴文 楼志勇 边晓东 《浙江中医杂志》 2013年第4期278-279,共2页
目的:评价施氏温针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施氏温针和西乐葆治疗的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针... 目的:评价施氏温针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施氏温针和西乐葆治疗的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针组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温针组远期疗效仍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以上的患者经半年后随访,温针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施氏温针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腰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溶栓后的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占道伟 徐颖梅 +4 位作者 白允建 陈忠强 茅利玉 杨喜兵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溶栓后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溶栓及内科常规干预,对照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溶栓后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溶栓及内科常规干预,对照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独立预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m RS评分及MBI指数均有改善,Hcy和hs-CRP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与mR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MBI指数升高更明显(P<0.05),炎症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优于对照组的74.36%(P<0.05)。结论针刺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升前循环AIS溶栓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独立生活水平,改善不良预后,可能与降低外周血Hcy和hs-crp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针刺 丁苯酞注射液 溶栓 前循环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居建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7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口服,...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口服,1剂/d,连用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和ET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血清E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下降或上升值均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χ2=4.4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血清ET水平、保护与调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金月琴 占道伟 +1 位作者 施孝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6期684-687,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配合白芥子散贴敷气海、关元、天枢等穴;药物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配合白芥子散贴敷气海、关元、天枢等穴;药物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4星期为1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针刺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3%,优于药物组的63.0%(P<0.05)。治疗4星期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秩和检验(Z=﹣19.627,P=0.00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治疗4星期后,两组患者QOL量表总评分进行秩和检验(Z=﹣10.039,P=0.00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与腹部不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针刺 穴位贴敷法 白芥子散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下载PDF
针刺患肢胆经穴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佳浩 +2 位作者 杨喜兵 钱纪聪 陈忠强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9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患肢胆经穴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患侧下肢胆经腧穴为主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患肢胆经穴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患侧下肢胆经腧穴为主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步速、步幅和足内翻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步速、左右步幅差和足内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肢胆经穴能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降低足内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梗死 偏瘫 胆经 下肢功能 中风并发症
下载PDF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plus rehabilitative therapy on low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in infa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被引量:13
18
作者 Shen Zhi-fang Luo Kai-tao Yan Yu-qi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uina plus rehabilitative therapy on low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in infa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total of 60 infa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uina plus rehabilitative therapy on low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in infa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total of 60 infa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digital table,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uina therapy plus rehabilitative therapy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mply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ve therapy of Western medicine, as same as that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assessment was respectively given to the sick infants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six months, to evaluate lying and rolling scores in dimension A, to evaluate sitting score in dimension B, to evaluate crawling and kneeling scores in dimension C, and evaluate standing score in dimension D i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s and determine the muscle tone of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by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comparison of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s and the muscle tone of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ick infants before the treatment (P〉O.O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six months, the above item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P〈O.01),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O.01).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uina plus rehabilitative therapy of Western medicine are remarkabl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motor disorders of the lower limbs in the sick infa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his therapeutic method is safe,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needs to be clinically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TUINA MASSAGE Rehabilitation Cerebral Palsy Myospasm Movement Disorders INFANT
原文传递
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钱立锋 +2 位作者 颜玉琴 沈志方 沈明花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4期361-362,共2页
中风后构音障碍是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笔者2008-05~2010-05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下。
关键词 构音障碍 训练治疗 言语康复 针刺配合 中风后 疗效分析 常见并发症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占道伟 钱华 +3 位作者 杨喜兵 白允建 茅利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发病至进行溶栓的治疗时间(OTT)≤3 h的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溶栓与内科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发病至进行溶栓的治疗时间(OTT)≤3 h的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溶栓与内科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中脘、气海、内关等,每次30 min,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mRS评分及血清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NIHSS、mRS评分及血清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5/51),高于对照组的70.6%(36/51,P<0.05)。结论:针刺可促进AIS溶栓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脑血管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针刺 溶栓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