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忱瑞 雪莲 +4 位作者 李槐 史仲华 许飞 周纯武 陈玉玲 《当代医学》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总结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特点,探讨其合理镇痛治疗原则。方法235例肿瘤患者共接受了489次介入治疗,统计疼痛发生率,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疼痛变化趋势和镇痛药的不良反应。21例次使用了超前镇... 目的总结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特点,探讨其合理镇痛治疗原则。方法235例肿瘤患者共接受了489次介入治疗,统计疼痛发生率,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疼痛变化趋势和镇痛药的不良反应。21例次使用了超前镇痛。结果术后24小时内出现疼痛289例次,疼痛发生率60.1%,重度疼痛221例次,45.1%。介入后疼痛与栓塞剂、靶血管水平、多脏器同时治疗、合并基础慢性癌痛密切相关。单独使用即释强阿片类药物,可使52.1%重度疼痛患者在一天内明显缓解,其余重度疼痛者需联合使用强阿片类药物,3天以上可明显缓解。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介入后疼痛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超前镇痛可减轻介入后疼痛程度。结论介入治疗后疼痛是急性疼痛,以三阶梯止痛原则为指导,首选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安全、有效。超前镇痛应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疼痛 镇痛治疗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玉霞 郭乃才 +2 位作者 雪莲 洪渊 魏庆环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7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6年11—12 月收治的实施CT 增强扫描患者4 413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 010 例,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6年11—12 月收治的实施CT 增强扫描患者4 413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 010 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 403 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CT 增强扫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CT 增强扫描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不良反应 CT 增强扫描 对比剂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高红霞 雪莲 葛冬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492-493,共2页
目的 :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原发性肝癌患者 388例 ,根据所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灌注组 192例 ,灌注 +栓塞组 196例。对两组患者的体温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患者介入治疗后有... 目的 :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原发性肝癌患者 388例 ,根据所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灌注组 192例 ,灌注 +栓塞组 196例。对两组患者的体温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患者介入治疗后有 4 2 78%的患者出现发热 ,其中单纯灌注组发热率为18 75 % ,灌注 +栓塞组发热率为 6 6 33% (P <0 0 1)。灌注 +栓塞组碘化油用量 <10ml,发热率 36 4 % ,10~ 19ml发热率 5 5 2 0 % ,2 0~ 2 9ml发热率为88% ,>30ml发热率为 10 0 %。结论 :发热是TACE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主要原因是术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入血 ,发热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与介入治疗方法及栓塞剂用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后并发症 发热 临床观察 护理
下载PDF
对比剂在能谱CT显示胃癌病变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6
4
作者 赵玉霞 郭乃才 雪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13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在能谱CT显示胃癌病变中的护理体会。方法150例胃癌患者按照抛硬币法被平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以口服温开水作为对比剂,试验组以口服20ml碘海醇混入温开水1500ml,观察两者对胃癌的检测情况、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在能谱CT显示胃癌病变中的护理体会。方法150例胃癌患者按照抛硬币法被平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以口服温开水作为对比剂,试验组以口服20ml碘海醇混入温开水1500ml,观察两者对胃癌的检测情况、不良反应及相应护理。结果能谱CT在采用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不同对比剂的情况下,对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6.0%,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42,P〈0.05)。同时,两组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10.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5,P〉0.05)。然而,试验组73.3%患者检查后均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185,P〈0.01)。结论碘海醇可作为能谱cT的良好显影剂,提高胃癌的检出率;但检查过程中,相应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肿瘤 护理 对比剂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雪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1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原发性肝癌 不良反应 肝动脉化疗栓塞 癌化 影响 患者 病房 导管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小肝癌患者行能谱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玉霞 郭乃才 +2 位作者 雪莲 洪渊 宋南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1期2570-2573,共4页
目的 对小肝癌患者实施能谱CT诊断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能谱CT实施诊断的90例小肝癌患者,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为护理干预前,2016年1—12月为护理干预... 目的 对小肝癌患者实施能谱CT诊断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能谱CT实施诊断的90例小肝癌患者,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为护理干预前,2016年1—12月为护理干预后,每组患者45例.实施前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多期检查统一性及患者在检查过程紧张、恐惧心理.结果 干预后患者诊断的准确性(91.11%)与干预前准确性(62.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多期扫描的一致性(95.6%)与干预前一致性(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检查中的紧张、恐惧心理(44.4%)与干预前(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小肝癌患者实施能谱CT诊断过程中运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小肝癌 能谱CT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植物学混合式精品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雪莲 宋海霞 陈学林 《甘肃教育》 2023年第2期61-64,共4页
通过了解学生在线上线下模式中的植物学混合式精品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混合式精品课程,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采取线下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82份有效问卷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性... 通过了解学生在线上线下模式中的植物学混合式精品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混合式精品课程,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采取线下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82份有效问卷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性别样本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混合式精品课程 学习效果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压力绷带致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皮肤损伤的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雪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年第3期46-46,共1页
介入治疗是目前对不能手术的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膀胱癌等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股动脉穿刺术是血管介入治疗的第一步,而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压力绷带被证实为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最好的局部压迫方法。压力绷... 介入治疗是目前对不能手术的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膀胱癌等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股动脉穿刺术是血管介入治疗的第一步,而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压力绷带被证实为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最好的局部压迫方法。压力绷带在我院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其损伤带来的不适时有发生。为了有效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笔者通过对2004年3月-2005年3月112例压力绷带致皮肤损伤的介入治疗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皮肤损伤 压力绷带 肿瘤患者 护理措施 股动脉穿刺点 股动脉穿刺术 压迫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