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被引量:1180
1
作者 张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5-43,共9页
许多实证研究都要涉及到对资本存量K的估计 ,但是现有研究中对K的估计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而也就影响了后续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以很有必要针对估计中国的资本存量K的现有研究进行一下再探讨。本文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测算K... 许多实证研究都要涉及到对资本存量K的估计 ,但是现有研究中对K的估计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而也就影响了后续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以很有必要针对估计中国的资本存量K的现有研究进行一下再探讨。本文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测算K时所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自己的方法重新估算了中国的资本存量K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资本存量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投资 折旧 人力资本存量 估算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 被引量:760
2
作者 王永钦 张晏 +2 位作者 陈钊 陆铭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6,共13页
本文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提供了一个自洽的逻辑框架,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个逻辑框架不仅能够分析中国前期改革的成功,也能够解释目前浮现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动力,尤其是完... 本文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提供了一个自洽的逻辑框架,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个逻辑框架不仅能够分析中国前期改革的成功,也能够解释目前浮现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动力,尤其是完成了地方层面的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的民营化。但是,内生于这种激励结构的相对绩效评估又造成了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和公共事业的公平缺失等问题。由于中国的渐进式分权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个中央政府主导和控制下的机制设计问题,所以,在认清中国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的基础上,正确地设计合理的改革方略,对于下一阶段改革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如此,中国就可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大国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权式改革 收益 成本 机制设计
原文传递
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被引量:299
3
作者 陆铭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54,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工资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6
4
作者 张爽 陆铭 《经济学(季刊)》 2007年第2期539-560,共22页
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它的作用会随着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本文以农村贫困为例,研究了市场化如何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本文发现:(1)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能显著地减少贫困,而且在社区层面的作用... 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它的作用会随着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本文以农村贫困为例,研究了市场化如何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本文发现:(1)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能显著地减少贫困,而且在社区层面的作用尤其明显;(2)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资本减少贫困的作用总体上来说会减少,其中,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的作用减少得尤其显著,而社会层面的社会资本的作用却不会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社会资本 市场化 交互项
原文传递
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 被引量:170
5
作者 许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69,共11页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土地调整破坏了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削弱了农民的长期投资激励。本文将农户的长期投资划分为两类,“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长期投资...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土地调整破坏了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削弱了农民的长期投资激励。本文将农户的长期投资划分为两类,“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长期投资”以及“与特定地块相连的长期投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调整对农户的这两类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减人减地”使农户的第一类长期投资大幅度下降,“增人增地”对农户的第一类长期投资没有什么影响;“减人减地”和“增人增地”对农户的农家肥使用量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减人减地”导致的以及大调整所可能导致的第一类长期投资的减少完全归咎于土地调整所导致的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土地产权稳定性 长期投资激励
原文传递
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被引量:142
6
作者 刘时菁 刘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72,共14页
本文利用198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首先,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省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增加各省的犯罪率。其次,中国犯罪率的上升和"第五次犯罪高峰"的产生与城市登记失业率有关:一方面,它意味着民工失业率也可... 本文利用198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首先,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省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增加各省的犯罪率。其次,中国犯罪率的上升和"第五次犯罪高峰"的产生与城市登记失业率有关:一方面,它意味着民工失业率也可能在上升,城市居民和民工失业的增加都会直接推动犯罪率上升,而由于失业的民工缺乏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他们会更加脆弱并更容易走向犯罪,因此会更容易推动犯罪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城市失业率的上升还会推动地方政府采取更加歧视民工的就业政策来保护城市居民的就业,因而在犯罪率上升和犯罪高峰持续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的解释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制定降低犯罪率的公共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犯罪率上升 城市失业率 失业民工的脆弱性
原文传递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来自中关村的证据 被引量:130
7
作者 程郁 佘国满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140,共18页
中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了大量补贴以激励它们创新,但是对补贴效果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中关村3万多个高新技术企业2001-2012年的观察值,本文同时采用PSM与DID法对政府补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整体而言,政府补... 中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了大量补贴以激励它们创新,但是对补贴效果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中关村3万多个高新技术企业2001-2012年的观察值,本文同时采用PSM与DID法对政府补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整体而言,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创新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量;第二,进一步将创新细分为自主创新和购买引进新技术之后发现,政府补贴存在"挤出效应":被补贴企业的自主创新明显下降,而购买引进新技术显著增加;第三,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短期创新激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长期创新激励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补贴效果提供了实证绩效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有助于政府优化和调整激励创新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自主创新 长期激励 中关村
原文传递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26
8
作者 王昊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51,共10页
本文基于一个城市劳动力样本首次将他们区分为本地工人、本地农民、外地工人和外地农民,并研究了对于外来工人和外来农民的地域歧视及户籍歧视,结果发现:首先,相对于本地工人而言,外地农民受到了56.5%的歧视,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个比例... 本文基于一个城市劳动力样本首次将他们区分为本地工人、本地农民、外地工人和外地农民,并研究了对于外来工人和外来农民的地域歧视及户籍歧视,结果发现:首先,相对于本地工人而言,外地农民受到了56.5%的歧视,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个比例分解为26%的地域歧视与30.5%的户籍歧视;其次,如果直接利用劳动力的可支配月工资进行研究,而不考虑工作小时数、缴纳"三金"和个人所得税,则会在相当程度上低估对外来农民的歧视;第三,虽然外地农民受到了明显的地域歧视,但是外地工人却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域歧视。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并为制订降低歧视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歧视 地域歧视 城市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3
9
作者 刘修岩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70,共11页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都强调地理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也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都强调地理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也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OLS回归表明聚集经济对于城市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有不显著的负的影响,但是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却表明聚集经济是内生的。我们使用了单工具变量和多工具变量得到的稳健结果表明:历史上的铁路基础设施状况能够通过影响聚集经济而对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产生显著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经济 经济增长 工具变量
原文传递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新解释: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 被引量:108
10
作者 沈可 鄢萍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7,共13页
基于2002年中国东部9省的家庭调查数据,文章分别考察了家庭结构对女性与男性劳动参与率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明显改善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但没有显著改善男... 基于2002年中国东部9省的家庭调查数据,文章分别考察了家庭结构对女性与男性劳动参与率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明显改善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但没有显著改善男性的劳动参与。其背后的机制在于:多代同堂家庭中老年父母尽力协助女儿料理家务,有助于她们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近20年来多代同堂家庭比例的下降对女性的劳动参与构成了一股抑制力量,这为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男性劳动参与率更快速下降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了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参与率 家庭结构 多代同堂家庭
原文传递
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 被引量:90
11
作者 许庆 邬璟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6-87,共12页
本文试图总结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中国在降低农村贫困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中国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工业部门来推动工业化并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农村贫困有其必然性,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优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业未必是一个好策略。中国... 本文试图总结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中国在降低农村贫困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中国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工业部门来推动工业化并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农村贫困有其必然性,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优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业未必是一个好策略。中国首先通过城市倾向政策推动工业化,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贫困农户能够进入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就业并获得更高收入,这是他们分享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蛋糕"并脱离贫困陷阱的关键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迹 农村贫困 工业化 中国经验
原文传递
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测贫困脆弱性? 被引量:88
12
作者 万广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148,共11页
贫困脆弱性自从被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理念由世界银行正式提出来之后,便迅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并不同。本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预测贫困脆弱性的精确性的决定因素。我们发... 贫困脆弱性自从被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理念由世界银行正式提出来之后,便迅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并不同。本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预测贫困脆弱性的精确性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预测的精确性与贫困线和脆弱线的选择、家庭未来收入均值的计算方法密切相关。本文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贫困脆弱性的度量方法以及政府从贫困脆弱性的视角制定反贫困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农村贫困 永久性收入
原文传递
社会网络与工资水平--基于农民工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6
13
作者 李锐 +1 位作者 王后 陈亮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84,共12页
本文基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民工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民工就业的地点、工作类型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外出就业,基本上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 本文基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民工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民工就业的地点、工作类型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外出就业,基本上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的工资;其次,利用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但是却可以增强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能够跨越更远的距离,到达离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更近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在那里找到更多的机会从事非农就业,以及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这表明家庭层面社会网络对民工工资水平只具有间接效应,而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对于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利用社会网络的作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民工 工资水平
下载PDF
社会网络与贫困脆弱性——基于中国农村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5
14
作者 徐伟 万广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8,共7页
近年来"贫困脆弱性"逐渐成为贫困研究领域内的一个前沿热点,由于它考虑风险冲击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而富有政策含义,所以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现有文献对它的决定因素的研究并不多,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则更少;本... 近年来"贫困脆弱性"逐渐成为贫困研究领域内的一个前沿热点,由于它考虑风险冲击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而富有政策含义,所以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现有文献对它的决定因素的研究并不多,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则更少;本文利用来自中国农村的一个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户的社会网络、家庭成员所承受的负向冲击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发现家庭的社会网络不仅能够直接降低贫困脆弱性,而且还能够通过抵消家庭成员所承受的负向冲击的影响而间接地降低贫困脆弱性。这些结论对于理解贫困脆弱性的决定因素以及社会网络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社会网络 风险冲击
下载PDF
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基于上海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刘修岩 贺小海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68,共8页
本文基于上海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了适当的工具变量并建立了一个两阶段Pr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教育对消除农村贫困... 本文基于上海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了适当的工具变量并建立了一个两阶段Pr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教育对消除农村贫困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十分显著,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陷入贫困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贫困 内生性 PROBIT模型
原文传递
资产视角下的贫困脆弱性分解:基于中国农户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1
16
作者 万广华 刘飞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共16页
利用1995~2005年山西、山东两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在国内首次尝试从资产视角来综合研究贫困脆弱性、慢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问题,并在区分幔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随机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 利用1995~2005年山西、山东两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在国内首次尝试从资产视角来综合研究贫困脆弱性、慢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问题,并在区分幔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随机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静态的角度看,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决定;而从长期、动态的视角看,农户是否陷入或脱离贫困则取决于结构性因素,时间越长,结构性因素越重要。从资产的角度看,中国农户应该积累更多的生产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同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降低其贫困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随机性贫困 结构性贫困 农户
原文传递
暂时性贫困与慢性贫困的度量、分解和决定因素分析 被引量:59
17
作者 万广华 史清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本文基于Rodgers & Rodgers(1993)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新方法,可以加总家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贫困,并将其分解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将该方法运用于中国5个省份1995—2005年的农户面板数据后发现:农户的总贫困的下降主要来自... 本文基于Rodgers & Rodgers(1993)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新方法,可以加总家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贫困,并将其分解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将该方法运用于中国5个省份1995—2005年的农户面板数据后发现:农户的总贫困的下降主要来自于暂时性贫困成分而非慢性贫困成分的下降;慢性贫困成分在总贫困中的比重远远高于暂时性贫困成分的比重;家庭成员数量会显著增加总贫困、暂时性贫困成分和慢性贫困成分;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和金融资本都能显著降低总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但低水平的人力资本(拥有初中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数量)和金融资本并不能降低暂时性贫困成分;特别地,更多地经营耕地会显著增加暂时性贫困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暂时性贫困 扶贫战略
原文传递
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55
18
作者 沈可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64,共12页
现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是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流动,本文则从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的视角补充了一个新的解释。本文结合跨国数据的分析,同时应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 现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是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流动,本文则从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的视角补充了一个新的解释。本文结合跨国数据的分析,同时应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在一定阶段内的不平衡发展与中国城市部门侧重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倾向有关。这一倾向使得城市部门的资本深化,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降低,从而扩大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化同步",中国需要逐步扭转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倾向,加快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
原文传递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王永钦 张晏 +2 位作者 陈钊 陆铭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20,共18页
本文基于现有的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改革基本上延续了改革之前的城乡分割、经济分权和关系型社会几个特征。这些政治和社会的结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对积累资本、促进激励和履行合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基于现有的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改革基本上延续了改革之前的城乡分割、经济分权和关系型社会几个特征。这些政治和社会的结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对积累资本、促进激励和履行合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改革的代价,并集中表现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削减贫困和提高社会流动性,这使得当代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改革的代价日益积累至其临界点时,中国需要通过渐进式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来应对自己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如果这些调整能够维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那么中国将可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大国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城乡分割 经济分权 关系型社会 社会和谐
原文传递
参与市场与农村贫困:一个微观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50
20
作者 万广华 +1 位作者 刘修岩 许庆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14,共12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参与市场程度的度量指标,并基于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更多地参与市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但即使市场参与程度高,具有较少人力资本和较高人口负担率、更多地从事... 本文建立了一个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参与市场程度的度量指标,并基于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更多地参与市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但即使市场参与程度高,具有较少人力资本和较高人口负担率、更多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也有可能陷入贫困;贫困农户比非贫困农户参与市场的程度更低。所以,提高农户参与市场活动的程度只是降低贫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政府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通过市场自由化改革以及伴随经济增长自动地减少贫困,而必须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部分贫困农户被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农村贫困 渗透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