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8
1
作者 李凯 关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2-418,共7页
团聚体和有机质是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在现有资料中,分别以团聚体和有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多,而团聚体中有机质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土壤有机质... 团聚体和有机质是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在现有资料中,分别以团聚体和有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多,而团聚体中有机质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与化学分组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的数量和特性及其对农业措施的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团聚体分组、数量和稳定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数量、未分组有机质的性质和腐殖物质组分的性质,颗粒分组中的有机质数量和性质,团聚体-密度联合分组中的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长期耕作施肥对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影响等。以期推动不同粒级团聚体和不同HS组分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固碳和肥力贡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探索土壤有机质物理保护与化学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固碳和培肥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质 腐殖物质组分 农业措施
下载PDF
生物质炭结构性质及其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41
2
作者 周桂玉 刘世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75-2080,共6页
生物质炭是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和较强吸附特性的含碳物质,不同来源生物质炭的结构性质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对2种自制的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和1种商业黑炭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 生物质炭是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和较强吸附特性的含碳物质,不同来源生物质炭的结构性质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对2种自制的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和1种商业黑炭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秸秆生物质炭的芳构化程度和热稳定性最低,脂族性最强;商业黑炭缩合程度和热稳定性最高,脂族性最弱;松枝生物质炭介于二者之间。向土壤中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和松枝生物质炭培养45d后,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有效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gK降低,对土壤有机碳的长期保存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结构性质 土壤有效养分 腐殖质组成
下载PDF
不同CO_2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8
3
作者 于水强 张晋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8-466,共9页
以往人们较多的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问题,却很少研究温室气体对土壤有机碳本身分解转化和各组分性质的影响。为了探讨CO2浓度升高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室内人为高浓度CO2的培养试验,用腐殖质组成修改... 以往人们较多的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问题,却很少研究温室气体对土壤有机碳本身分解转化和各组分性质的影响。为了探讨CO2浓度升高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室内人为高浓度CO2的培养试验,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1~180d)土壤总有机碳(TOC)、水溶性物质(WSS)、碱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不同CO2浓度对有机碳各组分形成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新形成”的净TOC逐渐降低,净HE表现为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HM的绝对数量逐渐下降。可提取腐殖物质中HA的比例(PQ)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稳,说明最初富里酸(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随培养时间的延长,FA和HA经历了一段相互转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30%CO2浓度(V/V)处理的TOC、WSS、HE和HM数量明显高于3%CO2浓度处理和正常CO2浓度(0.0375%)处理,其中WSS和HM反应更为敏感。但3%CO2浓度处理与正常CO2浓度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可提取腐殖物质的PQ的顺序是30%CO2浓度处理〉3%CO2浓度处理〉正常CO2浓度处理,说明CO2浓度增加更有利于FA而不利于HA的形成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玉米秸秆分解 腐殖质形成 腐殖质组成 胡敏酸比例(PQ) 胡敏素 富里酸
下载PDF
黑碳对玉米生长和土壤养分吸收与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81
4
作者 刘世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研究了黑碳对玉米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及淋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碳能够促进玉米苗期的生长,株高、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加4.31-13.13 cm和0.04-0.18 cm;施用黑碳的玉米生物量比对照相增加16.23-55.08 mg/kg。此外,黑碳可以增加玉米对... 研究了黑碳对玉米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及淋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碳能够促进玉米苗期的生长,株高、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加4.31-13.13 cm和0.04-0.18 cm;施用黑碳的玉米生物量比对照相增加16.23-55.08 mg/kg。此外,黑碳可以增加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尤其是对钾的吸收。0.4%,1%,2%和4%黑碳施用量处理的玉米钾吸收量分别增加了0.98%,26%,69%和140%。但黑碳对玉米氮和磷的吸收的影响受黑碳的用量的影响,当黑碳用量超过一定量(4%)时反而抑制玉米对氮和磷的吸收。黑碳可以减少养分淋失,作用效果依次为NH4^+〉K^+〉Ca^2+〉Mg^2+〉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玉米 生长 养分吸收 养分淋失
下载PDF
用δ^(13)C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质数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64
5
作者 张晋京 +1 位作者 Lichtfouse E. 曹亚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时间延长 ,FA转化为HA或相互转化。原土有机质中 ,HA、FA也发生了相互转化 ,但与新形成的HA、FA相比转化速度较慢。用δ1 3 C方法研究短期培养 (几个月~几年 )条件下新加入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解动力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分解 土壤 有机质 数量 动态变化 胡敏酸 富里酸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胡敏酸的光学性质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恩凤 +1 位作者 须湘成 张继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9,共9页
本工作通过田间试验和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物料对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中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后使土壤胡敏酸的吸光值(E_(265)、E_(465))和相对色度(RF)下降,色调系数(ΔlogK)... 本工作通过田间试验和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物料对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中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后使土壤胡敏酸的吸光值(E_(265)、E_(465))和相对色度(RF)下降,色调系数(ΔlogK)升高,甚致发生类型改变(R_p化)。还使胡敏酸紫外285nm和红外2920cm ̄(-1)吸收增强,1720cm ̄(-1)和萤光强度减弱,激发光谱最大强度波长(λ_(ex))紫移。说明胡敏酸的分子结构变得脂族化,简单化和年轻化。两种有机物料相比,玉米秸秆对胡敏酸的木质素特征作用突出;而猪粪更有利于胡敏酸的脂族化。上述作用一般随有机物料用量的增加而加强。不加有机物料空白培养则使胡敏酸发生“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培肥 胡敏酸结构 光谱学性质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分组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张晋京 +1 位作者 李翠兰 王淑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6-709,共4页
采用Pallo法对两种耕地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初步研究了各组分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是胡敏酸(HA)的主要组分;游离富里酸(FAf)是富里酸(FA)的主要组分;胡敏素(HM)的主要组分为非溶解性胡敏素(ISHM),而溶... 采用Pallo法对两种耕地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初步研究了各组分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是胡敏酸(HA)的主要组分;游离富里酸(FAf)是富里酸(FA)的主要组分;胡敏素(HM)的主要组分为非溶解性胡敏素(ISHM),而溶解性胡敏素(SHM)含量较低。通常随土层深度增加,HA、HM各组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下降;FA各组分的绝对数量也下降,而相对数量增加;HA/FA比值下降。一般来看,焦磷酸钠提取的富里酸(FAp)、氢氧化钠提取的富里酸(FAs)比相应的HAp、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的分子结构简单,铁结合胡敏素(HMi)比粘粒结合胡敏素(HMc)的分子结构简单;随土层深度增加,HAp、HAs的分子结构变简单,而HMi、HMc的分子结构变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腐殖质 耕地 胡敏素 富里酸 色调系数
原文传递
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肖彦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96-1600,共5页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肥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其中胡敏素的提取和纯化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研究。为揭示胡敏素的结构性质,本研究按Pallo分组,将胡敏酸(H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肥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其中胡敏素的提取和纯化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研究。为揭示胡敏素的结构性质,本研究按Pallo分组,将胡敏酸(H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富里酸(F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富里酸(FAP)和氢氧化钠提取的富里酸(FAS);胡敏素(HM)分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三个组分,采用红外光谱法对黑土、草甸土以及黑土底土加入大量玉米秸秆培养后腐殖质各组分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腐殖质各组分按Pallo法分组。结果表明: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与胡敏酸(HA)、富里酸(FA)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但存在明显差异。黑土、草甸土中HMi和HMc的脂族性强于HA和FA;HMi与HMc相比,HMi具有较高的脂族性。黑土中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的脂族性强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NaOH提取的富里酸(FAS)的脂族性强于Na4P2O7提取的富里酸(FAP)。草甸土中HAP的脂族结构较多,而HAS脂族结构相对较少。在培养土中,新形成的FA脂族性强于HA、HMi和HMc组分。新形成的HMc脂族性强于HMi和HMc的脂族性强于HAP,而弱于H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素 胡敏酸 富里酸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栽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9
9
作者 张晋京 +1 位作者 江源 宋建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7-73,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栽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栽参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硅、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pH值和C/N比下降;活性铁、铝、锰和酸性阳离子(H+、Al3+)含量增加。
关键词 人参 栽培 土壤 化学性质
下载PDF
土壤腐殖物质形成转化与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0
作者 李凯 +2 位作者 崔俊涛 关松 张晋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8-1158,共11页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HS,本文对HS及其组分的形成转化及稳定性(包括形成顺序、相互转化、驱动因素、同位素分异、热力学稳定性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包括HS组分的提取、分组、纯化、结构表征等),人为措施响应规律(包括耕作、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提出今后HS研究中要进一步应用先进技术、重新重视HS化学分组研究、进一步认识HS结构特征,以及探索HS形成转化机制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物质 形成转化 化学分组 结构特征 耕作施肥
下载PDF
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7
11
作者 崔婷婷 +3 位作者 杨轶囡 陈丽珍 黄毅 王瑞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8-725,共8页
以辽宁省阜新县试验基地培肥3年的草甸褐土为研究对象,设CK(不施秸秆)和CS(秸秆深还施用量为24 000 kg hm-2)2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个采样点,采集深度为0~20 cm和20~40 cm。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水溶性物质(WSS)、胡敏酸(HA)... 以辽宁省阜新县试验基地培肥3年的草甸褐土为研究对象,设CK(不施秸秆)和CS(秸秆深还施用量为24 000 kg hm-2)2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个采样点,采集深度为0~20 cm和20~40 cm。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水溶性物质(WSS)、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u),研究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并提取土壤胡敏酸(HA)固体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研究表明:秸秆深还更有助于表层土壤及其各腐殖质组分WSS、HA、FA和Hu有机碳含量的积累,分别较CK增加了33.11%、26.39%、11.09%、9.197%和18.55%,亚表层土壤WSS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显著,但HA和Hu的含碳量降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Q值的变化不显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HA,缩合度变大,分子结构变复杂,芳香结构增加,热稳定性相对提高,亚表层土壤HA脂族结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腐殖质组分 胡敏酸 元素组成 差热分析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土壤胡敏素各组分数量及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肖彦春 张晋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4-940,共7页
土壤胡敏素(HM)是与矿物质紧密结合的腐殖物质,具有碱不溶性及大分子结构的特性,并呈现不均一性,被认为是土壤中的惰性物质。由于HM的非溶解性和结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HM结构特征的研究还很少。对加入大量有机物料培养后新形成... 土壤胡敏素(HM)是与矿物质紧密结合的腐殖物质,具有碱不溶性及大分子结构的特性,并呈现不均一性,被认为是土壤中的惰性物质。由于HM的非溶解性和结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HM结构特征的研究还很少。对加入大量有机物料培养后新形成的HM数量及性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用风沙土、草甸土、黑土、黑土底土加玉米秸秆培养土为材料,根据Pallo分组法,将土壤HM分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三个组分;对自然土壤中HM各组分以及加入玉米秸秆后新形成的HM各组分的数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为丰富腐殖质化学提供基础性资料。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土壤HM各组分中以HMr为主,其次是HMi,含量最少的是HMc。通过HMi和HMc的光学性质比较得出HMi的分子结构较简单,HMc分子结构相对较复杂,加玉米秸秆培养后新形成的HMi、HMc的分子结构比自然土壤中的简单。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加玉米秸秆培养后新形成的HMi、HMc的脂族性最强,自然土壤中HMi、HMc的脂族性强弱顺序为:风沙土>黑土>草甸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素 铁结合胡敏素 粘粒结合胡敏素 分组 光学性质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土壤有机培肥后胡敏酸结构特征变化规律的探讨——Ⅰ.胡敏酸的化学性质和热性质 被引量:34
13
作者 陈恩凤 +2 位作者 须湘成 谭世文 张继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9-207,共9页
通过在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上进行的田间和模拟试验表明,土壤有机培肥一般使胡敏酸(HA)的数均分子量、缩合度(C/H)、羧基含量和反应热下降。除草甸土外,土壤有机培肥还能使胡敏酸的氧化度(O/C)和高温与低温放热之比降低。说明胡敏酸变... 通过在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上进行的田间和模拟试验表明,土壤有机培肥一般使胡敏酸(HA)的数均分子量、缩合度(C/H)、羧基含量和反应热下降。除草甸土外,土壤有机培肥还能使胡敏酸的氧化度(O/C)和高温与低温放热之比降低。说明胡敏酸变得简单化和年轻化。此外,施用猪粪可以增加胡敏酸的含氮量和降低酚羟基含量,玉米秸秆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培肥 胡敏酸 化学性质 热性质
下载PDF
生物质炭及其与土壤腐殖质碳的关系 被引量:43
14
作者 周桂玉 +4 位作者 杨翔宇 刘世杰 周鑫 张聪 武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6-802,共7页
土壤中生物质炭(Biochar C,BcC)与腐殖质碳(Humus C,HC)之间是否存在发生学联系或转化关系是近年来土壤学和地球化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BcC是以生物中的活性有机质为原料,在低氧或无氧环境下经高温形成的含碳物质;而... 土壤中生物质炭(Biochar C,BcC)与腐殖质碳(Humus C,HC)之间是否存在发生学联系或转化关系是近年来土壤学和地球化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BcC是以生物中的活性有机质为原料,在低氧或无氧环境下经高温形成的含碳物质;而腐殖质是死亡的动植物在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含碳的多聚体化合物。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BcC与HC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已有的研究表明,BcC可经微生物作用而转化为HC,但二者间转化的途径以及二者间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比较了化学氧化法、分子标志物法、氢热解法、热化学氧化法、紫外光氧化法、核磁共振法在BcC定量分析中的优劣;详细介绍了扫描电镜、元素组成分析、红外光谱、X电光子谱能、热重分析、热解-气质-质谱和核磁共振法在BcC结构表征中的应用。系统论述了对BcC和HC进行结构比较和转化关系探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腐殖质碳 定量分析 结构特征 稳定性 相互转化
下载PDF
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朱姝 陈丽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8,共12页
秸秆深还(Deep application of straw, DAS)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cm),可以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同时提高土壤肥力、蓄水能力和作物产量。本文采集了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中的秸秆深还土壤和未秸秆... 秸秆深还(Deep application of straw, DAS)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cm),可以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同时提高土壤肥力、蓄水能力和作物产量。本文采集了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中的秸秆深还土壤和未秸秆深还土壤,采用湿筛法将其分为〉2mm、2~0.25mm、0.25~0.053mm和〈0.053mm 4个粒级,定性分析提取胡敏酸(HA),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了秸秆深还对黑土各粒级团聚体中HA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团聚体中的优势粒级为2—0.25mm粒级,优势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是表层较亚表层低,DAS有利于优势粒级团聚体的形成,促使优势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增多;与亚表层相比,表层各粒级团聚体HA的缩合度、氧化度和热稳定性普遍较低,脂族碳/羧基碳和脂族碳/芳香碳较高;DAS促使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各粒级团聚体中HA的缩合度、氧化度和热稳定性下降,其中表层HA的缩合度降低更明显;而亚表层氧化度和热稳定性的降低幅度较大。表层中HA的分子结构较亚表层的简单、年轻,秸秆深还促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加,HA的结构简单化、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团聚体 胡敏酸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
下载PDF
鸡粪堆肥处理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玉军 +2 位作者 李业东 陈曦 张晋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3-917,共5页
选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作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处理对鸡粪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堆料的总质量下降,重金属含量相对增加,但绝对量变化不明显,因此堆肥处理并不能减少堆肥体系中重金属的绝对量.但... 选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作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处理对鸡粪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堆料的总质量下降,重金属含量相对增加,但绝对量变化不明显,因此堆肥处理并不能减少堆肥体系中重金属的绝对量.但对重金属形态有一定的影响,Ni、Cd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比例提高了5.0%~8.7%;Cu的有机结合态比例增加达到14.1%~19.1%,Cr的有机结合态比例增加达到22.0%~28.7%;Hg、Pb、As、Zn的残渣态比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Hg、Pb、Cr、As、Cu和Zn等6种元素的稳定形态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Cu的上升幅度最大,最高达到10.9%,说明堆肥处理能够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毒性.所添加的复合菌剂对鸡粪中重金属形态未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重金属 形态 活性
原文传递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关松 +1 位作者 胡永哲 魏博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7-191,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黑土添加玉米秸秆对团聚体组成、有机碳、氮及净积累有机碳、氮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和碳、氮贮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固碳和肥力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玉米秸秆黑土,0.25~0.053 mm...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黑土添加玉米秸秆对团聚体组成、有机碳、氮及净积累有机碳、氮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和碳、氮贮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固碳和肥力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玉米秸秆黑土,0.25~0.053 mm微团聚体含量最多,〉2 mm大团聚体最少;土壤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2 mm和2~0.25 mm团聚体中;2~0.25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氮贮量最高。黑土添加玉米秸秆360 d期间,促进了土壤的团聚作用,〉2 mm大团聚体成为优势粒级;土壤有机碳和净积累有机碳主要分布在〉2 mm团聚体中,0.25~0.053 mm团聚体中分布最少;全氮和净积累氮主要分布在〉2 mm和〈0.053 mm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氮贮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玉米秸秆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组成变化 被引量:38
18
作者 王玉军 +1 位作者 张晋京 曲晓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81,共3页
在好氧堆肥条件下,研究了鸡粪和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中腐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碳、水溶性物质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堆肥初期的分解速度均高于中后期,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各种腐殖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表... 在好氧堆肥条件下,研究了鸡粪和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中腐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碳、水溶性物质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堆肥初期的分解速度均高于中后期,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各种腐殖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表现为:富里酸、胡敏素分别降低了64.5%、15.5%,胡敏酸增加了27.0%,可提取腐殖物质表现为下降趋势,下降为34.6%;QP值(胡敏酸/可提取腐殖物质)呈现出上升的规律,上升比例达到94.1%;相对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胡敏酸、胡敏素分别增加了68.0%、11.6%,富里酸降低了53.2%,可提取腐殖物质降低13.4%。可提取腐殖物质、胡敏酸、富里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和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胡敏素的相对质量分数和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却相反,是由于胡敏素的分解速度小于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表明堆肥处理有利于有机物料腐殖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堆肥 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军 顿耀龙 +1 位作者 郭义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66-275,共10页
为了研究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原耕地、盐碱地和新增耕地土壤电导率、阳离子总量、阴离子总量、碱化度、pH值、有... 为了研究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原耕地、盐碱地和新增耕地土壤电导率、阳离子总量、阴离子总量、碱化度、pH值、有机质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20和﹥20~40cm土层上,新增耕地土壤电导率显著低于盐碱地44.9%和37.0%(P<0.05),显著高于原耕地35.7%和58.6%(P<0.05);新增耕地阳离子总量和阴离子总量均显著低于盐碱地(P<0.05);盐碱地土壤碱化度在37.0%~38.2%之间,pH值接近10.0,为重度碱化土壤,新增耕地土壤碱化度在18.0%~21.6%之间,pH值低于9.0,为中度碱化土壤,其土壤碱化程度与原耕地接近;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盐碱地33.4%和61.3%(P<0.05),在0~20cm土层上显著低于原耕地21.5%(P<0.05);新增耕地阳离子交换量比盐碱地提高16.7%和25.1%(不显著,P>0.05),同时显著高于原耕地4.8%和11.0%(P<0.05)。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盐渍化、肥力指标和土壤离子组成与样地类型分布存在着空间上的有序关系,样地类型由盐碱地向新增耕地的变化,在土壤理化性质层面是盐渍化指标降低、肥力指标升高的过程;在土壤离子组成层面是HCO3-、CO32-和Na+等离子含量降低的过程。总体来看,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能有效改良盐渍化土壤,但新增耕地土壤质量仍低于原耕地,建议在土地整理中通过完善灌溉与排水系统、将土地平整工程与深耕深松和增施有机肥相结合及采用生物措施等提升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土地整理 典范对应分析 松嫩平原
下载PDF
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8
20
作者 朱姝 +1 位作者 关松 郭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秸秆还田主要是覆盖和表层浅施,存在着影响种子发芽生长、土壤升温慢和病虫害增加等问题。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不仅能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达到保碳、蓄水、... 秸秆还田主要是覆盖和表层浅施,存在着影响种子发芽生长、土壤升温慢和病虫害增加等问题。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不仅能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达到保碳、蓄水、培肥、稳产的目的,使秸秆还田得到改善。虽对秸秆深还后胡敏素(Hu)的结构性质有一些研究,但是对秸秆深还后土壤团聚体中Hu的变化还未见报道。探究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的影响,可以为如何提高土地肥力、如何利用秸秆深还创建合理耕层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集于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采用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并提取Hu,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秸秆深还对团聚体中Hu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黑土Hu的平均含碳量为721 g kg-1;H/C的平均值为0.776;Hu的缩合度高于相应的HA;秸秆深还促使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团聚体中Hu的氧化度降低,脂族链烃减少,活性结构增多,稳定性降低,Hu的结构趋于简单化、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团聚体 胡敏素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