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形态改变,验证彭静山教授观眼识病理论的客观科学性。方法选取诊断为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70例作为疾病组,7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采用微循环检测仪对两组观察对象的球结膜微循...目的通过观察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形态改变,验证彭静山教授观眼识病理论的客观科学性。方法选取诊断为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70例作为疾病组,7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采用微循环检测仪对两组观察对象的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异常区进行形态学分析,并根据田氏定量分析方法计算总积分。记录疾病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组间球结膜微循环异常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眼间异常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观察对象脾胃区球结膜微循环异常频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脾胃区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比较中,形态总积分、微血管数、细静脉管径均较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观察对象脾胃区球结膜微循环的异常走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疾病组观察对象的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与NHISS评分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多表现为脾胃区的形态异常,具体表现是微血管数的减少,细静脉管径的轻度狭窄,血管走形的异常,且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学改变与神经功能缺损正相关,充分验证了彭静山教授观眼识病理论的客观科学性。为眼针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观察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形态改变,验证彭静山教授观眼识病理论的客观科学性。方法选取诊断为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70例作为疾病组,7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采用微循环检测仪对两组观察对象的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异常区进行形态学分析,并根据田氏定量分析方法计算总积分。记录疾病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组间球结膜微循环异常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眼间异常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观察对象脾胃区球结膜微循环异常频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脾胃区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比较中,形态总积分、微血管数、细静脉管径均较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观察对象脾胃区球结膜微循环的异常走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疾病组观察对象的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与NHISS评分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多表现为脾胃区的形态异常,具体表现是微血管数的减少,细静脉管径的轻度狭窄,血管走形的异常,且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学改变与神经功能缺损正相关,充分验证了彭静山教授观眼识病理论的客观科学性。为眼针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