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谭贤杰 吴子恺 +2 位作者 程伟 王天宇 黎裕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植物的很多重要经济性状均属于复杂性状。基于连锁分析的QTL作图是研究复杂性状的有效手段,但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一种基于连锁不平衡的新剖分复杂性状方法——关联分析法,开始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与QTL作... 植物的很多重要经济性状均属于复杂性状。基于连锁分析的QTL作图是研究复杂性状的有效手段,但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一种基于连锁不平衡的新剖分复杂性状方法——关联分析法,开始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与QTL作图法相比,应用关联分析法具有不需要构建特殊的群体,可同时对多个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定位QTL精度可达到单基因水平等优势。该文介绍了关联分析方法学的基础和特性,简述了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进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和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分析 单倍型 连锁不平衡 QTL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吕巨智 程伟 +4 位作者 钟昌松 范继征 石达金 刘永红 闫飞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0期38-43,共6页
为寻求最佳耕作方式、提高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 c... 为寻求最佳耕作方式、提高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 cm效果最为明显;深松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深松处理比对照玉米增产0.06%-3.13%,但是增产幅度不是很明显。深松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起到蓄水保墒作用。以深松25-35 cm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梁江 陈渊 程伟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以 10个广西夏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 7个性状间相关及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及总贡献最大 ;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亦... 以 10个广西夏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 7个性状间相关及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及总贡献最大 ;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对单株产量的总贡献仅次于单株粒数 ;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每荚粒数、株高相关不显著 ,与分枝数呈弱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通径系数 农艺性状 相关系数 产量
下载PDF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种族划分及其特点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志斋 宋燕春 +5 位作者 石云素 蔡一林 程伟 覃兰秋 黎裕 王天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910,共12页
【目的】系统了解中国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及所包括的种族类型,是研究作物生态分化、进一步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实现育种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法】以能代表中国地方品种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中所包括的730份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随... 【目的】系统了解中国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及所包括的种族类型,是研究作物生态分化、进一步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实现育种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法】以能代表中国地方品种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中所包括的730份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研究材料进行包括生育期性状在内的3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年鉴定,基于这些表型性状的调查值,进行主成份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所揭示的表型性状计算730份玉米品种的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进而对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种族划分。【结果】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份可以囊括所有表型的86.2%遗传信息,基于这13个主成份所揭示的11个表型性状的Neighbor-Joining(NJ)聚类结果表明,中国玉米可以划分为9个种族,即西南黄色硬粒种族、西南白色硬粒种族、北方黄色硬粒种族、北方白色硬粒种族、西南马齿种族、北方马齿种族、衍生种族、南方糯质玉米种族以及爆裂玉米种族。【结论】中国的玉米地方品种对本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自身的特点,基于广泛地理来源的地方品种,所划分的9个玉米种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与育种利用价值,但与南美及美国所拥有的玉米多样性相比,中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显得相对狭窄。引进和利用国外不同类型地方品种,依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主成份分析 种族划分
下载PDF
抽雄期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何静丹 文仁来 +6 位作者 田树云 苏月贵 何雪银 苏义成 程伟 黄开健 张述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5,共8页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玉米品种在抽雄期对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的响应,为玉米抗旱机理研究、抗旱品种选育及广西玉米秋播用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棚内采用桶栽法对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琛玉969和桂单901等5个玉米品种...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玉米品种在抽雄期对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的响应,为玉米抗旱机理研究、抗旱品种选育及广西玉米秋播用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棚内采用桶栽法对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琛玉969和桂单901等5个玉米品种在抽雄期进行4、8、12、16和20 d的干旱胁迫处理及相应胁迫时间后的复水处理试验,每个品种均以正常浇水为对照,分别于相应干旱胁迫时间后的第1 d及旱后复水15 d取样,统计次生根数、最长根长和绿叶数,测定各处理根、冠干物质量,计算各指标与对照的比值;成熟期计算单株果穗产量,以产量为基准计算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并对抗旱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冠干重、根干重、次生根数、最长根长和绿叶数均比对照下降,且各指标与对照比值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复水后,各指标的恢复生长量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除最长根长在干旱胁迫4 d后复水出现超补偿生长外,其他指标均未产生超补偿效应。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在干旱胁迫下各指标的降幅均小于琛玉969和桂单901;复水后,前者的恢复能力又高于后者。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均高于琛玉969和桂单901,通过抗旱系数的聚类分析,可将5个玉米品种分为两大类,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归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桂单901和琛玉969归为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结论】桂单0810、迪卡008和正大619在抽雄期受干旱胁迫时根、冠生长所受影响较小,且在复水后能够有效地恢复生长,从而保证较高的生物量及产量,可作为广西秋播玉米抗旱品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抽雄期 干旱胁迫 复水 抗旱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超甜玉米种质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程伟 时成俏 覃兰秋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7,共5页
采用Griffing的完全双列杂交模式 1设计 ,将 6个不同来源的超甜玉米种质自交系配成 30个正反交杂交组合 ,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 ,对株高、穗位高、果穗长、果穗粗、带苞叶和去苞叶小区果穗鲜重以及标准果穗鲜重和穗数等 8个性状... 采用Griffing的完全双列杂交模式 1设计 ,将 6个不同来源的超甜玉米种质自交系配成 30个正反交杂交组合 ,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 ,对株高、穗位高、果穗长、果穗粗、带苞叶和去苞叶小区果穗鲜重以及标准果穗鲜重和穗数等 8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的分析。结果表明 :分别来自热带种质的B19、来自温带种质的B142和来自本地种质的B16 2等 3个自交系在分析的 8个性状中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GCA) ,而特殊配合力效应 (SCA)和配合力总效应 (TCA)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有B134×B16 2、B134×B142、B16 2×B137、B16 2×B142、B19×B16 8、B19×B142、B137×B142、B142×B16 8等 ,这些具有较高SCA和TCA的组合一般都符合本地种质与热带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超甜玉米 种质 自交系 配合力 玉米
下载PDF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 被引量:21
7
作者 曾艳华 谢和霞 +6 位作者 程伟 江禹奉 周锦国 谢小 谭贤杰 周海宇 覃兰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4-661,共8页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和征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308份,鉴定评价玉米资源270份。对收集的玉米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和桂北地区,桂东和桂东南分布较少。凌云、乐业、田林、凤山、东兰5县最集中。垂直分布结果显示:玉米地方品种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海拔400~800 m的中高海拔山区,占收集总数的39.6%。农艺性状初步鉴定结果:收集的玉米资源数量最多的是糯玉米,籽粒颜色最多的是白粒。鉴定评价获得墨白玉米、九节黄、珍珠糯玉米、忻城白糯、隆安爆玉米和天等爆玉米等6份玉米资源,分别在抗病虫、抗逆、品质等方面有优良的表现,对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对收集到的玉米资源种类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对调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方品种 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 优良种质 广西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范继征 闫飞燕 +5 位作者 石达金 吕巨智 张玉 钟昌松 程伟 刘永红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通过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及玉米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常规旋耕和免耕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通过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及玉米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常规旋耕和免耕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效果为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常规旋耕>免耕;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效果为深松-免耕>常规旋耕>深松-旋耕>免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为深松-免耕>免耕>常规旋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和免耕分别与深松旋耕和常规旋耕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深松-免耕较常规旋耕增产15.68%,产量高达6 829.7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质 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播期对广西春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钟昌松 张玉 +4 位作者 吕巨智 闫飞燕 程伟 石达金 范继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515,共5页
探讨不同播期对广西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3个播期为主处理,5个品种为副处理,共15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 探讨不同播期对广西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3个播期为主处理,5个品种为副处理,共15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具有缩短的趋势,其主要由营养生长期的缩短引起,而生殖生长期(包含灌浆期)并未随着播期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播种出苗期也具有缩短的趋势。平均气温均随播期的推迟而上升,日照时数则下降。灌浆的活跃期缩短,同时晚播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0-20 d灌浆速率以及最终籽粒干重均较前两个处理低,而20-40 d灌浆速率较前早播期略高。收获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出籽率随着播期的推迟均具有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宜播期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广西春玉米适应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种,以避免因光温升高造成营养生长期缩短、灌浆前期速率低而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生长 灌浆 广西
下载PDF
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露 江禹奉 +3 位作者 覃兰秋 程伟 周锦国 谭贤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6189-6191,6194,共4页
阐述了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体系建设;合理规划绿色农业发展;培育绿色农业经济龙头企业。
关键词 绿色农业经济 品牌效益 产业基地
下载PDF
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分析及其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 被引量:15
11
作者 田树云 文仁来 +4 位作者 苏月贵 何雪银 刘亚利 程伟 Pichet Grudloyma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对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配合力效应进行分析,并对其杂种优势类群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产量配合力总效应顺序与组合产量排序相吻合,两者成显著正相关。1... 对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配合力效应进行分析,并对其杂种优势类群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2个泰国玉米群体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产量配合力总效应顺序与组合产量排序相吻合,两者成显著正相关。12个泰国玉米群体可分为2个杂种优势群,第Ⅰ类群包括Q9、Q11群体,与旅大红骨杂优群内的丹340等的SCA最高;第Ⅱ类群包括Q1等其余群体,与Reid杂优群内的掖478、7239等的SCA较高。第Ⅱ类群可分为3个亚群,第Ⅰ亚群包括Q1、Q2、Q10群体,与Reid杂优群内的掖478S CA最高;第Ⅱ亚群包括Q3、Q4、Q6、Q8、Q12群体,与塘四平头杂优群内的黄早四SCA最高;第Ⅲ亚群包括Q5、Q7群体,与Reid杂优群内的7239 SCA最高。产量排前10位的组合中以Q1、Q10、Q11为亲本的组合各2个,以Q2、Q5、Q7、Q8为亲本的组合各1个。群体Q1、Q10、Q11在广西的育种利用价值最高,可直接用于选育自交系或作为改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玉米群体 配合力分析 杂种优势群划分
原文传递
广西玉米审定品种杂交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程伟 覃兰秋 +2 位作者 周锦国 谢和霞 吴子恺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对广西2000--2007年通过审定的48个普通玉米杂交品种进行杂交模式分析,探讨在广西自然生态条件下不同杂交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这些审定品种以单交种为主,其试验产量虽逐年提高,但增产幅... 对广西2000--2007年通过审定的48个普通玉米杂交品种进行杂交模式分析,探讨在广西自然生态条件下不同杂交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这些审定品种以单交种为主,其试验产量虽逐年提高,但增产幅度不大,未发现突破性品种;其亲本自交系来源以热带种质为主,温带种质为辅;其杂交模式以热带种质×温带种质为主,热带种质×温热种质为辅,热带种质×热带种质以及其他杂交模式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玉米 审定品种 杂交模式 分析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吕巨智 闫飞燕 +5 位作者 程伟 范继征 钟昌松 石达金 刘永红 王兵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 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松35 cm+免翻耕和深松35 cm+旋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氮、磷、钾的含量,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文亮 程伟 +3 位作者 许鸿源 江禹奉 周凤珏 覃兰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331-336,共6页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玉米纹枯病的病原、发生规律、侵染途径、危害、防治、抗病机制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对目前该病研究中存在的抗源较少、防治效果较差、基础理论研究欠缺等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研究现状 基础理论研究 发生规律 侵染途径 研究进展 抗源筛选 抗病机制 防治效果 研究方向 国内外 病原
下载PDF
玉米花培杂交种桂花1号和桂三1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杭玲 卢卫山 +2 位作者 罗毓喜 刘华 程伟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1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用水白×77杂交一代花粉经人工培养育成纯合二倍体花粉自交系倍11,它与常规自交系白158杂交育成的单交种桂花1号,以桂花1号做母本与常规系白M9—2杂交育成的三交种桂三1号,各世代之间的主要性状和生活力均表现相对稳定,两者多点试... 用水白×77杂交一代花粉经人工培养育成纯合二倍体花粉自交系倍11,它与常规自交系白158杂交育成的单交种桂花1号,以桂花1号做母本与常规系白M9—2杂交育成的三交种桂三1号,各世代之间的主要性状和生活力均表现相对稳定,两者多点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药培养 杂种 桂花1号 选育
下载PDF
广西鲜食玉米产业优势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吕巨智 李发桥 +6 位作者 石达金 唐国荣 谢小 贺囡囡 谭贤杰 程伟 张述宽 《中国种业》 2022年第3期35-38,共4页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全国鲜食玉米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广西与东南亚各国接壤,有较多的经济贸易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有较多的机遇。广西在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自主创新能...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全国鲜食玉米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广西与东南亚各国接壤,有较多的经济贸易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有较多的机遇。广西在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量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和示范效应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广西鲜食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角度、经济发展角度、推广阻力的角度分析了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广西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鲜食玉米 产业优势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巨智 钟昌松 +6 位作者 石达金 范继征 张玉 程伟 闫飞燕 刘永红 王兵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02,共3页
以桂单081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2种整地方式(免耕、条带旋耕)和3种播种方式(单行播种机直播、双行播种机直播、人工开沟直播),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山地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和茎粗... 以桂单081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2种整地方式(免耕、条带旋耕)和3种播种方式(单行播种机直播、双行播种机直播、人工开沟直播),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山地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整地方式对出苗率、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的影响是旋耕优于免耕,双行播种机直播>单行播种机直播>人工开沟播种;而机械化播种处理的玉米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不同播种方式中,以旋耕的双行机播种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方式 播种质量 产量 机械化播种 直播
下载PDF
大豆品种桂夏1号的选育 被引量:13
18
作者 程伟 陈渊 +1 位作者 魏菊宋 梁江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8-9,共2页
大豆桂夏1 号早熟高产、优质、抗旱、抗病、适应性广,落叶性好,植株高度适中,株型好,分枝较多,结荚集中。一般平均产量1950kg/hm 2,最高产量达3330kg/hm 2。粗蛋白含量46.91% ,粗脂肪含量18.38... 大豆桂夏1 号早熟高产、优质、抗旱、抗病、适应性广,落叶性好,植株高度适中,株型好,分枝较多,结荚集中。一般平均产量1950kg/hm 2,最高产量达3330kg/hm 2。粗蛋白含量46.91% ,粗脂肪含量18.3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桂夏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品种 特征特性
下载PDF
12个不同玉米热带种质比例群体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闫飞燕 范继征 +5 位作者 周锦国 程伟 石达金 钟昌松 覃兰秋 孔祥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1-477,共7页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 17、齐319及CML161、CI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 17、齐319及CML161、CI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I44组合的配合力及产量表现最高;在"温带×热带"杂优模式下,不同比例热带种质群体与温带测验种杂交组合间杂种优势差异较大,总体上墨白1号群体及含25%其他热带种质的群体与丹340配合力较低;自交系CML161和CI44能较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材料,可作为本地测验种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群体 亚热带群体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杂交玉米新品种桂单90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谭贤杰 覃兰秋 +5 位作者 谢和霞 江禹奉 曾艳华 谢小 程伟 周锦国 《广西农学报》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桂单901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008年以新选自交系99-18-99、DH3-202作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优良品种,综合性状好,具有中秆、大穗、高产和多抗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平原及山地玉米产区种植,产量一般在7.5t/hm2以上,高产可达9t/hm2。... 桂单901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008年以新选自交系99-18-99、DH3-202作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优良品种,综合性状好,具有中秆、大穗、高产和多抗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平原及山地玉米产区种植,产量一般在7.5t/hm2以上,高产可达9t/hm2。文章详细介绍桂单901的品种选育情况、产量表现、特性特征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为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