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夫利西单抗、美沙拉嗪分别联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和UCEI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冠鑫 +1 位作者 杜晨艳 崔艳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分别与英夫利西单抗、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UC内镜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诊的8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分别与英夫利西单抗、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UC内镜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诊的8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4、IL-8、IL-6)、肠道菌群和UCEI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时间、腹泻时间、便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56±1.53)d、(8.69±1.47)d、(8.77±1.65)d、(12.36±2.9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05±1.38)d、(12.33±1.29)d、(12.74±1.46)d、(17.88±3.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炎症程度较治疗前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较治疗前升高,肠球菌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IL-8、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IL-8、IL-6水平分别为(4.15±2.56)mg/L、(45.75±10.81)ng/L、(40.39±4.30)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2±2.91)mg/L、(52.11±11.03)ng/L、(46.48±4.43)pg/mL,观察组治疗后的IL-4水平为(26.18±2.2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37±2.5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英夫利西单抗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 肠道菌群 疗效
下载PDF
联动成像结合化学染色技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晓莉 +2 位作者 尹跃霏 陈赛龄 杨文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动成像(LCI)结合化学染色技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LCI结合化学染色技术诊断的8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89处病变)的检查图像,对患者病灶表面的小凹形态进行判断,并依据黏... 【目的】探讨联动成像(LCI)结合化学染色技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LCI结合化学染色技术诊断的8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89处病变)的检查图像,对患者病灶表面的小凹形态进行判断,并依据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形态分型预测病变性质。对比分析Pit分型与内镜下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结果】Ⅰ、Ⅱ和Ⅱ-0型诊断多为锯齿状病变(SSP)/增生性息肉(HP)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55.56%、96.25%、92.13%;ⅢS型单独诊断黏膜下浸润癌浸润深度≥100 mm(SM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20.00%、98.81%、94.38%;Ⅲ_(L)和Ⅳ型诊断低度异型增生(LGD)/高度异型增生(HG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31%、83.33%、89.89%;Ⅴ_(n)型单独诊断SM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40.00%、97.62%、94.38%;Ⅴ_(i)和Ⅴ_(n)型诊断黏膜内癌或黏膜下浸润癌但浸润深度<100 mm(m-SMs)/SM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6.67%、97.30%、95.51%;Ⅲ_(S)型和Ⅴ_(n)型诊断SM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0.00%、96.43%、94.38%。【结论】LCI结合化学染色术能够对结直肠肿瘤的Pit形态准确完整展现,更易判断肿瘤的病变性质是否为恶性,并可对肿瘤的浸润深度进行预判,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诊断 结肠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翠 陆军 《东南国防医药》 2023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托架联合负压真空垫和单用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1日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放疗中心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托架联合负压真空垫和单用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1日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放疗中心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联合组(32例)采用乳腺托架联合负压真空垫固定体位,分别采集单次治疗前、治疗后锥形束CT扫描图像,扫描图像与CT定位图像进行骨性配准,从而得出治疗前、后的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2组的摆位治疗成功率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和放疗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在X、Y、Z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1±1.16)mm、(2.89±1.24)mm、(2.56±1.34)mm,对照组分别为(4.35±1.60)mm、(4.91±1.21)mm、(4.05±1.8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X、Y、Z轴上的总体摆位成功率为90.65%,对照组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危及器官心脏的V5、V20、Dmean、Dmax分别为(3.93±1.65)Gy、(1.21±0.15)Gy、(1.68±0.32)Gy、(40.13±2.76)G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的V5、V20、Dmean、Dmax分别为(6.32±1.18)Gy、(2.53±0.25)Gy、(2.62±0.55)Gy、(44.05±2.30)G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15%)低于对照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托架联合负压真空垫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具有摆位误差小、体位固定性好、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低、放疗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乳腺托架 真空垫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3例
4
作者 李初谊 李雪嫣 +4 位作者 于舒芃 卢利霞 晏双龙 于晓辉 《肝脏》 2016年第5期429-430,共2页
例1:男,62岁,因间歇性腹胀伴进行性双下肢无力7年入院,既往先后4次在我院就诊,2009年在肝胆外科行“脾脏部分栓塞术”。本次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肝病面容,可见肝掌、蜘蛛痣,肌力Ⅱ级,呈痉挛性步态,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 例1:男,62岁,因间歇性腹胀伴进行性双下肢无力7年入院,既往先后4次在我院就诊,2009年在肝胆外科行“脾脏部分栓塞术”。本次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肝病面容,可见肝掌、蜘蛛痣,肌力Ⅱ级,呈痉挛性步态,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颤阳性,腹平软,移动性浊音阴性,脾肋下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进行性双下肢无力 入院查体 2009年 移动性浊音 肝胆外科 肝病面容 间歇性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杨永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02-102,104,共2页
关于通过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通过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34例常规治疗+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设... 关于通过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通过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34例常规治疗+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做综合分析与比较。结果:①观察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②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18% vs 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差异(8.82% vs 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药生长因素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有效率,促进胃肠动力改善,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常规治疗 胃肠动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套扎及注射组织胶治疗胃间质瘤并出血1例
6
作者 赵夏平 +2 位作者 翟卫春 于晓辉 张方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0-490,共1页
患者男,56岁,因“间歇性呕血、柏油样便3天伴昏迷”入院.急诊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与前壁交界处可见一3.0cm×3.0cm大小的光滑隆起,表面见0.7cm的凹陷,凹陷处有血液涌出,考虑胃间质瘤并出血(图1)。用尼龙圈套沿瘤体根部套... 患者男,56岁,因“间歇性呕血、柏油样便3天伴昏迷”入院.急诊胃镜检查见胃体大弯与前壁交界处可见一3.0cm×3.0cm大小的光滑隆起,表面见0.7cm的凹陷,凹陷处有血液涌出,考虑胃间质瘤并出血(图1)。用尼龙圈套沿瘤体根部套扎,出血处注射聚桂醇和组织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