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李桂梅
禹芳琴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
出处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
文摘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表现为 :婚姻依礼而行 ;婚姻重礼轻爱 ;婚姻中渗透买卖关系 ;
-
关键词
中国
传统婚姻习俗
文化内涵
等级差别
阶级限制
-
Keywords
tradition
marriage
custom
culture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变迁
被引量:6
- 2
-
-
作者
禹芳琴
李红梅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57-59,共3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婚姻家庭道德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具体表现为 :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婚恋观的复杂化 ;家庭关系的进一步平等化 ;生育观的现代化 ;人际关系的网络化 ;性观念的开放化。
-
关键词
婚姻
家庭
道德观
变迁
-
Keywords
marriage
family
moral conception
change
-
分类号
B82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 3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妇女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引发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原因有 :封建伦理道德留下的后遗症、不平等的经济地位、一些男士较差的素质。寻求制止、惩治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对策刻不容缓。
-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妇女人权
家庭伦理
-
分类号
C913.82-05
[经济管理]
-
-
题名提供精神赡养,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禹规娥
禹芳琴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有序和谐的状态.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庞大.代际和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不同利益群体的正当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评价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标准.提供老人精神赡养不仅可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实现代际和谐,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
关键词
精神赡养
精神需要
婚姻主位家庭
和谐社会
-
Keywords
spiritual support
mental demand
harmonious society
-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C912.1
[社会学]
-
-
题名浅析社会交往的货币化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3,100,共5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
-
文摘
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和交往中的一种媒介物,凝汇着人们的集体意向性和意见约同性,是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载体,内涵着对道德约定的自觉履行。货币化促进了经济和道德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的缺失。社会交往的货币化导致了"伦理上蜕化的景象",所以亟待寻求货币化交往的祛魅路径。
-
关键词
社会交往
货币化
伦理
-
分类号
F8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货币拜物教对社会关系的渗透及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启示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女性美德建设研究"(11JD720010)
-
文摘
货币如同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货币在概念上是中性的,但是它的数量却象征着级别、尊卑、声望和权力。在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过程中货币拜物教一直是一些人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意识,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使现代社会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决反对货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建构"良序"社会;必须摒弃货币拜物教的生活原则,使人获得内心精神心理的和谐;必须依靠"隐型制度"的有效供应,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关键词
货币拜物教
道德意识
和谐社会
-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论货币与社会交往关系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9-121,共3页
-
文摘
货币蕴涵着人与人相互间的社会交往关系。它催生并推进社会伦理关系;它使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愈益表现出独立性;它使属人的本质目的的社会交往外化为人和货币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低俗化;它物化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血缘关系,打破原有的单一交往,走向世界交往;它使个人拥有对社会、享乐和劳动的普遍支配权,它是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牵线人”。货币给个人的社会交往带来双重的影响。
-
关键词
货币
社会交往
物化
货币价值
-
分类号
F8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谈货币的人性恶值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41-143,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
-
文摘
货币是人类驱利性的重要标志。人性的张扬历史地选择了货币,货币则以自身所具有的对矛盾的承荷和平衡的能力与品格及其张力,成为人性生成与张扬的载体。货币转化为资本后的逐利本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伦理道德的颓废和堕落,在促进人性趋善的同时也造成人性异化趋恶,即产生权钱交易,滋生社会腐败;产生人性异化,塑造货币单面人;产生货币拜物教,腐蚀人的心灵等。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的金钱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转变。
-
关键词
货币拜物教
人性异化
构建和谐社会
人性的张扬
重要标志
权钱交易
伦理道德
为人性
金钱观
价值观
会腐败
单面人
资本
张力
颓废
塑造
生成
人类
平衡
品格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亚里士多德的货币伦理思想探论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
文摘
货币伦理作为经济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人们从道德角度对货币的根本看法。它所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人们用怎样的方式去获得金钱和使用金钱才是正当合理的。早期论及货币伦理问题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货币的产生是基于需要和习惯;货币的获取方式应合乎德性和自然的要求;货币的拥有应推崇适量和有度原则;货币的使用应坚持中道和理性原则。亚里士多德的货币伦理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儒家货币伦理思想的积极补充,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重建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货币伦理
德性
中道
理性
-
分类号
F8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毛泽东的早期德治思想初探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船山学刊》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
文摘
毛泽东早期德治思想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现实性上,他提倡“精神之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二是在理论上他明确提出了德、智、体三者同时发展的思想。
-
关键词
德治思想
毛泽东
早期
个性解放
个人主义
-
分类号
A84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毛泽东的德治思想初探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社科部
-
出处
《黑河学刊》
2005年第3期5-7,共3页
-
文摘
德治的理念始终贯穿在毛泽东同志整个的思想体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分清敌我,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道德品质。为取得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农民运动的道德意义,高度赞扬农民运动。为切实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要肃清红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道德观念。为调动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毛泽东主张真心为民谋利益。
-
关键词
毛泽东
德治思想
中国
农民运动
无产阶级道德观念
-
分类号
D092.7
[政治法律—政治学]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货币伦理学:历史、理论与方法
- 12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7,共4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货币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本身无所谓善恶,但如何对待货币、获得货币和消费货币等问题却在伦理学研究的领域之内。货币伦理,简单说来就是要研究和解决道德行为和货币交往活动的关系。货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的货币伦理思想为依托,同时以近现代西方货币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为科学依据。货币伦理学的历史研究决定其理论主旨,理论主旨又决定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生产力、社会交往、人性和文化四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决定了货币伦理学的研究必然要求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与整合。
-
关键词
货币伦理学
历史
理论
方法
-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略论货币伦理的困境与使命
- 13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货币是市场当事人之间内涵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某种契约和信用关系的制序载体。货币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蕴涵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但是货币的负面影响也让我们陷进了因其而形成的伦理困境和道德危机之中。要摆脱货币伦理的困境,首先要制定新的货币道德规范,加强货币伦理道德建设。其次要加强货币的制度化建设,实现货币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再次要利用货币的积极效应,加速人性的解放。
-
关键词
货币伦理
制序载体
困境
使命
-
分类号
B82-019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货币的文化向度
- 14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09C-11)
-
文摘
文化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其知识与意义系统,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货币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外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所引导的社会文化主导精神观念的转变,实现人类的社会化,导致现代生活的客观化,促进个体发展的自由化。货币以其价值的中立性,成为人们生活意义的最终调节者,成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在金钱尺度因素的作用下,现代社会衍生出经济功利的文化意识,这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着某种腐蚀作用。
-
关键词
货币
文化
社会化
客观化
-
分类号
F8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论货币对社会的双重影响
- 15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65-66,共2页
-
文摘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货币是价值和财富的体现,是社会财富的集成。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对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的互动;促成社会的分化;但对货币的过度追求也会引发道德危机;甚至产生货币拜物教。
-
关键词
货币
社会
双重影响
货币拜物教
-
分类号
F8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试论生产关系视角下货币的伦理意蕴
- 16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8,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女性美德建设研究"(11JD72001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
-
文摘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人类一般劳动时间的外化、对象化和物化,是以物的形式表现的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货币理念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货币的伦理意蕴体现在货币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一是彰显货币经济的伦理本性,蕴含人格独立和人际平等精神;二是消解传统的社会结构,产生新的契约关系;三是祛除价值之上的迷魅面纱,创立理性基础上的新伦理;四是促成价值世界的转化,冲击传统伦理观念;五是产生伦理文化效应,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
关键词
生产关系
货币
伦理
意蕴
-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解析妻子对丈夫的精神暴力
- 17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湖南师大伦理学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11-14,共4页
-
文摘
妻子对丈夫的精神暴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引发原因主要有: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妇女素质差,夫妻之间缺少沟通。要惩治、消除妻子对丈夫的精神暴力,一方面,注意婚姻调适,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妇女素质;另一方面,依法制裁施暴者。
-
关键词
精神暴力
道德
妇女素质
道德教育
家庭暴力
危害
-
Keywords
mental violence
morality
women's quality
-
分类号
D6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D923.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货币的社会功能初探
- 18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社科部
-
出处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S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中国选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则是以货币为普遍交换媒介的经济,所以市场经济就是货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目的上要实现经济、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实现,就必须通过货币经济的手段。当今的社会也是货币社会。货币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货币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
关键词
货币经济
社会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条件
全面协调发展
交换媒介
-
分类号
F8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
- 19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9期186-188,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
广东金融学院校级教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协商式互动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XCGPY1004)
"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课堂互动方式研究"(JY2009B20)
-
文摘
建构主义是从欧美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理论,对当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一些轻视或排斥的心理。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则要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对教学内容作出明确的辨别,对有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与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借鉴作用。
-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动式教学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浅谈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
- 20
-
-
作者
禹芳琴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社科部
-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
文摘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它基本上是以儒家教育哲学为主体。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形成、演进和解体三个阶段,经过不断创造和革新并以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儒家
发展历程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