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被引量:35
1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135,共5页
当代乡村治理转型呼唤着乡村公共精神作用的发挥。乡村公共精神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其传统与现代资源分别遵循着关系理性和交易理性的逻辑。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即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顺应... 当代乡村治理转型呼唤着乡村公共精神作用的发挥。乡村公共精神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其传统与现代资源分别遵循着关系理性和交易理性的逻辑。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即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并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民主治理,以推动乡村公共精神由内生自发向制度建构延伸、由宗法伦理向契约精神转型、并从熟人社会走入公众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精神 传统资源 现代资源 培育
原文传递
民主与效率:冲突抑或协调——基于湘西乾村村庄治理实践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3,共11页
有关治理中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二元悖反关系"、"目的—工具关系"与"伙伴关系"三派观点,彼此争论的核心在于二者到底是冲突还是协调。为了探讨村庄治理实践中民主与效率之间真正的关系及二者... 有关治理中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二元悖反关系"、"目的—工具关系"与"伙伴关系"三派观点,彼此争论的核心在于二者到底是冲突还是协调。为了探讨村庄治理实践中民主与效率之间真正的关系及二者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湘西乾村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村庄治理中,处于被动参与和低效治理中的乾村,民主与效率整体上是相互协调的伙伴关系,实质性参与对效率有促进作用,而非实质性、象征性参与对效率的作用不显著,效率对民主的促进作用大于制约作用,村庄治理系统的成长可以提高民主与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民主与效率伙伴关系的强化,需要加大村庄治理实践实质性参与力度,提高公益性村庄治理实践活动的效率,并减缓公共项目成本和治理时效对民主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治理 民主 效率 冲突 协调
原文传递
适应性治理:政策落地如何因地制宜?——以武陵大卡村的危房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石绍 吴春梅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60,共17页
因地制宜是国家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的治理经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地方政府自身的特征与行为,而对其产生的结构性条件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将其理论解释拓展至制度、政府与社会关系等结构性要素,并建立了“适应性治理”的理论... 因地制宜是国家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的治理经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地方政府自身的特征与行为,而对其产生的结构性条件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将其理论解释拓展至制度、政府与社会关系等结构性要素,并建立了“适应性治理”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从过程逻辑厘清了因地制宜的发生情境、制度空间与实现机制。个案研究发现,武陵大卡村的危房改造项目发生在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双重约束的情境下,运作于“松散耦合”的制度结构中,并依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委托代理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因地制宜主要是中国政策实施重视弹性规则的制度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治理 政策落地 因地制宜 危房改造 农村环境
原文传递
论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整合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93,共4页
公共参与的范式变迁表明新型公共参与范式的出现都力图实现民主与效率在目的-工具的逻辑中协调统一。新公共服务在理论上突破了民主行政的转型困境,它实现了治理民主的理论突破和民主与效率的系统整合,在社区治理领域中有较强的现实意... 公共参与的范式变迁表明新型公共参与范式的出现都力图实现民主与效率在目的-工具的逻辑中协调统一。新公共服务在理论上突破了民主行政的转型困境,它实现了治理民主的理论突破和民主与效率的系统整合,在社区治理领域中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国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整合既需要借鉴新公共服务的有益成果,也需要反思该理论的适用性以及我国的场域性与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与效率整合的目标体系建构,从而找到整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参与 价值结构 民主 效率 整合
下载PDF
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春梅 刘晓杰 石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分析了高校开展的公共安全教育多侧重于维护大学生自身安全的小安全观,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阐明了当前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从加强大学生社会安全责任的大安全观教育出发,借鉴西方国家公共安全教育中的先进经验... 分析了高校开展的公共安全教育多侧重于维护大学生自身安全的小安全观,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阐明了当前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从加强大学生社会安全责任的大安全观教育出发,借鉴西方国家公共安全教育中的先进经验,优化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多元教育主体职责,促使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安全教育 社会安全 自身安全
下载PDF
文化网络、科层控制与乡政村治——以村庄治理权力模式的变迁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
村庄治理权力模式受制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二元关系,并以其构成单位的来源、构成单位的组织形态与权力的运行规范三者为身份标识。文化网络模式是准社会自治阶段"经纪统治"的产物,社会性赋权是其根本特征。科层控制模式是管... 村庄治理权力模式受制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二元关系,并以其构成单位的来源、构成单位的组织形态与权力的运行规范三者为身份标识。文化网络模式是准社会自治阶段"经纪统治"的产物,社会性赋权是其根本特征。科层控制模式是管理型治理阶段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物,它以行政性赋权为根本特征。乡政村治模式是准合作治理阶段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物,它以行政性和社会性双重赋权为根本特征,展示了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态势,亦展示出村民参与不足和社会自治生成不完全情况下准合作治理推进中的诸多障碍和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治理 权力模式 文化网络 科层控制 乡政村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以民主行政理论为中心 被引量:8
7
作者 金东日 石绍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0-55,共6页
现代国家的产生伴随着两个重要的历史进程,即行政从政治中分离与责任制政府的建立。对脱胎于行政学的民主行政理论进行梳理,有利于揭示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民主行政理论的演进过程表明,分权始终是它在操作层面所追求的目标,而分权导致... 现代国家的产生伴随着两个重要的历史进程,即行政从政治中分离与责任制政府的建立。对脱胎于行政学的民主行政理论进行梳理,有利于揭示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民主行政理论的演进过程表明,分权始终是它在操作层面所追求的目标,而分权导致了问责的碎片化。这两者构成了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这种逻辑。行政理论致力于确定性的探索,民主行政亦然。这有助于更新民主的内涵:它是人类解决公共问题的宝贵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行政 国家治理现代化 问责制
原文传递
村民参与、村干部监督与基层善治 被引量:7
8
作者 金东日 石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5,72,共9页
无论从整个国家的稳定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上看,当代中国"善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社会。而村民参与和村干部监督关系的研究,对探索基层社会的"善治"有重要价值。为此,选取了湘西蒙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 无论从整个国家的稳定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上看,当代中国"善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社会。而村民参与和村干部监督关系的研究,对探索基层社会的"善治"有重要价值。为此,选取了湘西蒙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参与虽总体上对村干部履职有促进作用,但蒙县的村干部监督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源于村民参与的传统性质和村民自治的体制局限。为此需要为公民参与创造条件和实施县域地方自治,而它们的运行需要以公共利益的建构以及公民参与权的保障为基础——这最终将体现在问责制上。因此,打造健全的问责制及其所需的体制机制是基层社会"善治"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参与 村干部监督 公民参与 基层善治 问责制
下载PDF
以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逻辑向度 被引量:4
9
作者 石绍 梁伟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8,共4页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教育,不仅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和位育为核心要义,是提...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教育,不仅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和位育为核心要义,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国民身份自信、道德精神自信、中华文明自信具有重要价值。适应性教育是以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需要拓展整合育人主体,实现全员协同育人;激活优化育人过程,实现全程协同育人;创新融通育人形式,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大学生 文化自信 逻辑向度 适应性教育
下载PDF
意向性视阈下的村民公共参与——内生逻辑与微观制度建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意向性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日常生活中更具直接性和真实性的村民公共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村民公共参与内生逻辑揭示了直接利益、初级群体、村庄权力结构与村民公共参与激发程度、组织形态、运行态势间的内在关联,展示了实践形态的民主。与... 意向性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日常生活中更具直接性和真实性的村民公共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村民公共参与内生逻辑揭示了直接利益、初级群体、村庄权力结构与村民公共参与激发程度、组织形态、运行态势间的内在关联,展示了实践形态的民主。与此相关的微观制度建构,在操作层面上应保障村民微观制度建构者的主体地位,发挥自然村在村民公共参与运作中的实体性作用,并进一步扩大村民代表大会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现象学 村民公共参与 内生逻辑 微观制度建构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背景、特性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8-43,共6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府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城乡二元体制向一元体制转型关键时期所面临的特殊背景以及由此引致的诸多特性,客观上要求寻找更具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探索和实践法治基础上的新型人治、效率基础上的中国式民主、基本公共... 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府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城乡二元体制向一元体制转型关键时期所面临的特殊背景以及由此引致的诸多特性,客观上要求寻找更具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探索和实践法治基础上的新型人治、效率基础上的中国式民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中国政府改革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政治—行政关系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行政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知识社会学关注于思想的演化,并以社会—历史背景与社会群体为基本观察维度,这使得它具备了对思想"精确论述"的一定能力。政治—行政关系的范式变迁经历了政治—行政二分、事实—价值二分与决策—执行二分三个阶段。社会—历... 知识社会学关注于思想的演化,并以社会—历史背景与社会群体为基本观察维度,这使得它具备了对思想"精确论述"的一定能力。政治—行政关系的范式变迁经历了政治—行政二分、事实—价值二分与决策—执行二分三个阶段。社会—历史背景现代化进程的深化与学术共同体的努力建构是这种变迁的主要动因,它们促成了外显为普遍性公理、自然科学化、公理与数理逻辑等学科科学化的公共行政现代性思维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行政关系 知识社会学 科学化 现代性
原文传递
秩序二分视野下的行政理论发展三段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绍 孟祥宇 郑泽文 《理论观察》 2007年第5期72-74,共3页
在秩序二分的视野下,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视为公共行政理论从外生秩序的构建、自发秩序的认识再到两种秩序的整合与均衡三个阶段。威尔逊—韦伯时期着重于外生秩序的发现与构建,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发现了公共行政自发秩序的微观... 在秩序二分的视野下,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视为公共行政理论从外生秩序的构建、自发秩序的认识再到两种秩序的整合与均衡三个阶段。威尔逊—韦伯时期着重于外生秩序的发现与构建,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发现了公共行政自发秩序的微观作用机制,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化、系统化了公共行政的自发秩序的宏观作用机制,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行政学说进入了寻求两种秩序均衡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秩序 外生秩序 哈耶克 公共行政 行政学说史
下载PDF
农地整治如何重塑治理主体?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杰 吴春梅 石绍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在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格局大背景下,农地整治开启了由管理向治理转型升级的进程,农地整治重塑治理主体的路径和机理值得深入挖掘。遵循"整治—产权—主体"的逻辑理路探究农地整治对治理主体的重塑路径,即土地产... 在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格局大背景下,农地整治开启了由管理向治理转型升级的进程,农地整治重塑治理主体的路径和机理值得深入挖掘。遵循"整治—产权—主体"的逻辑理路探究农地整治对治理主体的重塑路径,即土地产权配置决定治理主体结构关系、土地产权流转建构治理主体弹性互动和土地产权重构增进治理主体价值共识。农地整治重塑治理主体的核心机理在于,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三条路径之间联动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目标、能力提升和价值共识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这揭示了公共利益生产和分配塑造治理主体的根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治 治理主体 重塑
原文传递
思想·理论·经验: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结构模型
15
作者 石绍 《南方论刊》 2022年第4期86-88,共3页
“课程思政”理念的兴起为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理论·经验”结构模型。这三个要素分别处于“讲价值”“说理论”与“讲故事”的课堂环节中,其中伟大思想是思... “课程思政”理念的兴起为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理论·经验”结构模型。这三个要素分别处于“讲价值”“说理论”与“讲故事”的课堂环节中,其中伟大思想是思政课整体教学的价值引领;科学理论则旨在阐明伟大思想的学理依据;具体经验则能对科学理论做出进一步验证,亦能促使学生与伟大理论产生共情。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紧密联系,构成一堂高校思政课重要的内在三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思想·理论·经验 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官僚行政模式的危机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绍 《理论导报》 2013年第11期43-44,共2页
官僚行政模式是现代化的产物,它强调行政集权,并在价值上秉持"效率主义"。新公共管理本质上与官僚行政一致,它也强调官僚集权和效率导向。官僚行政虽在工业化中前期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效率,但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却成为行政低... 官僚行政模式是现代化的产物,它强调行政集权,并在价值上秉持"效率主义"。新公共管理本质上与官僚行政一致,它也强调官僚集权和效率导向。官僚行政虽在工业化中前期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效率,但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却成为行政低效的根源。官僚行政包括新公共管理,还对国家民主造成了损害。民主行政是传统官僚行政的有效替代模式,它强调参与、合作与网络治理。官僚行政的危机与民主行政的兴起对我国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行政 新公共管理 民主行政 网络治理
原文传递
行政思想史视阈下的社会参与——兼议公共行政的取向之争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8,共5页
公共行政理论在由政治-行政二分、事实-价值二分到决策-执行二分的演进过程中,社会参与也相应由政治决策向行政决策、行政执行等领域推进。公共决策中引入社会参与是以民主等政治价值为依归的,而新公共管理在政策执行中引入社会参与则... 公共行政理论在由政治-行政二分、事实-价值二分到决策-执行二分的演进过程中,社会参与也相应由政治决策向行政决策、行政执行等领域推进。公共决策中引入社会参与是以民主等政治价值为依归的,而新公共管理在政策执行中引入社会参与则是为了满足行政活动对效率的需求。这些需求与社会参与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这意味着社会参与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达到更高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执行二分 社会参与 效率与民主 行政思想
下载PDF
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基于社会治理模式变迁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春梅 石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
民主与效率是社会治理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治理中的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受制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演变。从总体趋势看,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后工业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等级统治、科层管理与网络治理三种社... 民主与效率是社会治理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治理中的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受制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演变。从总体趋势看,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后工业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等级统治、科层管理与网络治理三种社会治理模式,民主与效率的关系亦呈现出潜隐、冲突、协调三种不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治理价值观念的变迁规律。民主与效率的关系由冲突向协调转变,对现阶段中国社会治理价值观念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与效率 社会治理 等级统治 科层管理 网络治理
下载PDF
选择性行政及其治理策略
19
作者 石绍 《北方经贸》 2013年第12期22-23,共2页
选择性行政近年开始进入学界的视野,它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与消极的选择性行政两种类型。选择性行政有着自身的产生和运作的逻辑。这些逻辑揭示了选择性行政产生的原因,这也就为我们防止与控制消极选择性行政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选择性行政 失范 内在逻辑 治理
下载PDF
村庄生活视阈下村委会选举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
作者 石绍 《商业经济》 2013年第17期22-23,共2页
村委会选举是学者们在乡村问题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在村庄生活的视角下,村委会选举显现出未按选举规则操作、人情交换下的贿选、"不倒翁"现象以及难以选出理想人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村庄生活场域中普通村民的无力、村庄精... 村委会选举是学者们在乡村问题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在村庄生活的视角下,村委会选举显现出未按选举规则操作、人情交换下的贿选、"不倒翁"现象以及难以选出理想人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村庄生活场域中普通村民的无力、村庄精英的违规、成文规范难以扎根以及半熟人社会的制约等紧密相关。有效解决村委会选举问题,应加快推动社会关系转型,缩小乡村贫富差距,培育乡村公共精神,推动乡村在社会、经济与文化三方面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生活 村委会选举 问题及解决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