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杂种F_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传效应 被引量:174
1
作者 王建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32-440,共9页
大量实验数据和OTL作图结果表明: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中既有遗传效应较大的主基因,又有遗传效应较小的多基因,其分离世代表现出多峰性,即出现多个分布混合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IC信息准则在F_2世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 大量实验数据和OTL作图结果表明: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中既有遗传效应较大的主基因,又有遗传效应较小的多基因,其分离世代表现出多峰性,即出现多个分布混合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IC信息准则在F_2世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的存在,当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的遗传效应以及主基因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分量;同时还提出利用P_1、P_2、F_2和F_2 4个世代鉴定多基因存在的方法。以大豆开花期性状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在所分析的骨绿豆×上海红芒早杂交组合的F_2世代数据中发现有主基因的存在,主基因表现出完全显性(晚开花),并且有多基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混合遗传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92
2
作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在传统的数量性状多基因遗传模型基础上提出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具普遍性,纯主基因或纯多基因遗传模型只是其特例。由此初步建立了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分离分析方法。目前该方法可以检验2~3个主基因的个别遗传效应、多基因整体的遗... 在传统的数量性状多基因遗传模型基础上提出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具普遍性,纯主基因或纯多基因遗传模型只是其特例。由此初步建立了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分离分析方法。目前该方法可以检验2~3个主基因的个别遗传效应、多基因整体的遗传效应和两者的遗传率。介绍这种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经过、主要进展及应用效果,并以实例说明其分析步骤、方法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数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分离分析
下载PDF
QTL混合遗传模型扩展至2对主基因+多基因时的多世代联合分析 被引量:120
3
作者 章元明 王建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91,共7页
本文将 Gai and Wang( 1998)的 P1、F1、P2 、B1、B2 和 F2 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从 A、B、C、D4类共 17种遗传模型扩展至 E( 2对主基因 +多基因 )共 5类 2 4种遗传模型。成分分布参数估计的方法由 EM算法改进为迭代条件 EM算法 ( IE... 本文将 Gai and Wang( 1998)的 P1、F1、P2 、B1、B2 和 F2 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从 A、B、C、D4类共 17种遗传模型扩展至 E( 2对主基因 +多基因 )共 5类 2 4种遗传模型。成分分布参数估计的方法由 EM算法改进为迭代条件 EM算法 ( IECM) ,其收敛性和所获结果优于 EM算法。水稻株高例中 2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遗传模型 ( E- 2 )优于原所获得的 1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遗传模型 (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混合遗传 多世代联合分析 IECM算法
下载PDF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被引量:138
4
作者 赵团结 +2 位作者 李海旺 邢邯 邱家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7,共9页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育种 育种策略 综述
下载PDF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中分布参数估计的IECM算法 被引量:106
5
作者 章元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9-706,共8页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ECM算法 )。文中给出利用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和多基因存在 ,以及利用联合多个世代分离分析的 IECM算法。用 Turbo C++语言编写了所有计算程序。最后给出的实例说明 IECM算法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M算法 参数估计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混合
下载PDF
利用P_1F_1P_2和F_2或F_(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被引量:99
6
作者 章元明 张孟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文章建立了利用亲本、F1和F2 或F2∶3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 (简称主 +多基因 )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 ,包括 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1对主 +多基因和 2对主 +多基因 5类共 2 4个遗传模型。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大豆 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法 IECM算法
下载PDF
世界菜用大豆生产、贸易和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09
7
作者 韩天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8-284,共7页
关键词 毛豆生产 毛豆贸易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保藏 加工 基础性研究 世界 菜用大豆
下载PDF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3
8
作者 吴晓雷 王永军 +3 位作者 贺超英 陈受宜 王学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7-955,共9页
应用栽培大豆科丰 1号 (♀ )和南农 1 1 38- 2 (♂ )杂交得到的F9代重组自交系 (RILs)群体 ( 2 0 1个家系 ) ,构建了含 30 2遗传标记、覆盖 2 363 8cM、由 2 2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 ,对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调... 应用栽培大豆科丰 1号 (♀ )和南农 1 1 38- 2 (♂ )杂交得到的F9代重组自交系 (RILs)群体 ( 2 0 1个家系 ) ,构建了含 30 2遗传标记、覆盖 2 363 8cM、由 2 2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 ,对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QTL分析 ,表明与开花期、成熟期、株高、主茎节数、每节荚数、倒伏性、种子重、产量、蛋白质和含油量等 1 0个重要农艺性状连锁的QTL位点 34个 ,每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是由多个QTL位点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QTL分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群体结构及关联标记 被引量:100
9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9-1178,共10页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群体结构,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16个农艺、品质性状观测值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不论共线性的或是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重组;栽培群体的连锁不平衡成对位点数较野生群体多,但野生群体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随距离的衰减慢。(2)群体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发现,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分别由9和4个亚群体组成,亚群的划分与群体地理生态类型相关联,证实地理生态类型划分有其遗传基础。(3)栽培群体中累计有27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野生大豆种质中累计有34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部分标记在两类群体中都表现与同一性状关联,检出的位点有一致性,也有互补性;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关联位点中累计有24位点(次)与遗传群体连锁分析定位的QTL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的P_1、P_2、F_1、F_2和F_(2∶3)联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77
10
作者 王建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1-659,共9页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F_2和F_(2∶3)五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可供选择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一个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三类11个遗传模型;AIC信息准则用于选择最适遗传模型,通...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F_2和F_(2∶3)五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可供选择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一个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三类11个遗传模型;AIC信息准则用于选择最适遗传模型,通过适合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做进一步检验;以D类模型为例,给出参数估计EM过程的一般步骤。以邳县天鹅蛋(P_1)和1138—2(P_2)杂交组合为例,分析了大豆抗豆秆黑潜蝇性状的遗传,发现该性状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主基因的加显性效应分别为-1.86和-1.64,F_2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43.84%,F_(2∶3)家系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8.59%,F_2群体的抗感分界线为11≤x≤12,F_(2∶3)群体的抗感分界线为10.6≤x≤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利用P_1、P_2和DH或RIL群体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 被引量:80
11
作者 章元明 王永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7-470,共4页
QTL定位常报道主基因数多于 3的情形。然而 ,利用基因型杂合的分离群体拓展 3对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非常困难 ,而DH或RIL群体是遗传分析的很好群体且拓展 3对主基因 +多基因模型相对容易些。在文献 1~ 4的基础上 ,拓展利用亲本... QTL定位常报道主基因数多于 3的情形。然而 ,利用基因型杂合的分离群体拓展 3对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非常困难 ,而DH或RIL群体是遗传分析的很好群体且拓展 3对主基因 +多基因模型相对容易些。在文献 1~ 4的基础上 ,拓展利用亲本和DH或RIL群体的 2对连锁主基因、2对连锁主基因 +多基因、3对主基因和3对主基因 +多基因 4类遗传模型。通过大豆科丰 1号× 1138$C 2构成的RIL群体及其亲本研究了大豆开花期的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群体 RIL群体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大豆 开花期 数量性状
下载PDF
利用回交B_1和B_2及F_2群体鉴定数量性状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被引量:77
12
作者 章元明 王建康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58-366,共9页
QTL作图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表明:拓展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 AIC准则在回交 B1和 B2群体或 F2群体中鉴定两对主基因的存在,当主基因存在时估计其遗传参数;同时还改... QTL作图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表明:拓展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 AIC准则在回交 B1和 B2群体或 F2群体中鉴定两对主基因的存在,当主基因存在时估计其遗传参数;同时还改进了利用亲本、 F1和回交B1和 B2群体,或亲本、 F1和 F2群体鉴定多基因存在的方法.分布参数的估计采用 IECM算法.以水稻株高性状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IECM算法
下载PDF
中国毛豆生产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被引量:87
13
作者 王明军 陈长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3,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毛豆生产 历史 发展 栽培技术 品质 品种选育 种子生产
下载PDF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吴晓雷 贺超英 +5 位作者 王永军 张志永 东方阳 张劲松 陈受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51-1061,共11页
利用大豆栽培品种科丰 1号和南农 1 1 38- 2杂交得到的重组近交系NJRIKY ,通过RFLP、SSR、RAPD和AFLP 4种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分析 ,构建了包含 2 4个连锁群、由 792个遗传标记组成的大豆较高密度连锁图谱 ,该图谱覆盖 2 32 0 .7cM ,平... 利用大豆栽培品种科丰 1号和南农 1 1 38- 2杂交得到的重组近交系NJRIKY ,通过RFLP、SSR、RAPD和AFLP 4种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分析 ,构建了包含 2 4个连锁群、由 792个遗传标记组成的大豆较高密度连锁图谱 ,该图谱覆盖 2 32 0 .7cM ,平均图距 2 .9cM。SSR标记的多态性较高 ,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相对稳定 ,可以作为锚定标记 ,有利于连锁群的归并和不同图谱的比较整合 ;而AFLP标记对于增加图谱密度效率较高 ,但其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从而造成连锁群上有很大的空隙 (gap)。另外 ,在连锁群中有 2 1 .7%的分子标记出现偏分离。该图谱为基因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和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利用DH或RIL群体检测QTL体系并估计其遗传效应 被引量:58
15
作者 章元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7期634-640,共7页
利用DH或RIL群体并结合重复内分组随机区组设计对作物产量等遗传率较低的数量性状进行分离分析可提高遗传分析的精度。根据混合分布理论扩展了利用DH或AIL群体重复实验数据鉴定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的分离分析法,特别是2对连锁主基因... 利用DH或RIL群体并结合重复内分组随机区组设计对作物产量等遗传率较低的数量性状进行分离分析可提高遗传分析的精度。根据混合分布理论扩展了利用DH或AIL群体重复实验数据鉴定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的分离分析法,特别是2对连锁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该方法可鉴定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主基因的作用方式,估计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方差,在两主基因存在连锁时可估计其重组率。下面通过应用举例说明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DH群体 RIL群体 QTL体系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利用回交或F_(2∶3)家系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被引量:67
16
作者 王建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2-409,共8页
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或F_(2∶3)家系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 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或F_(2∶3)家系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和方差等遗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数量性状 SG-PG遗传模型 鉴定 混合分布
下载PDF
栽培大豆起源与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17
作者 赵团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54-962,共9页
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评述了栽培大豆中国东北起源、黄河中下游起源、长江流域及南方起源、日本南部起源等多种假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样性中心与起源中心的关系、栽培物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方... 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评述了栽培大豆中国东北起源、黄河中下游起源、长江流域及南方起源、日本南部起源等多种假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样性中心与起源中心的关系、栽培物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比较实验生物学研究作物进化时的技术性问题。作者倾向于支持栽培大豆南方起源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起源 演化 分类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大豆营养成分研究现状 被引量:75
18
作者 韩立德 张文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9,共3页
大豆营养丰富 ,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状况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成分的含量、功能及其利用状况。
关键词 大豆 营养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作物根系形态与非生物胁迫耐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9
作者 刘莹 吕彗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从水分、铝、磷等非生物胁迫方面综述了作物根系形态与非生物胁迫耐性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研究进展 ,阐明了根系形态在作物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 ,对根系形态性状进行改良将是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关键词 作物 根系形态 非生物胁迫耐性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许为钢 胡琳 +1 位作者 吴兆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2-358,共7页
对陕西关中地区 60多年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 ,目前的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近 1倍 95% ,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 3.1%和 58.4 % ,90年代以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 对陕西关中地区 60多年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 ,目前的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近 1倍 95% ,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 3.1%和 58.4 % ,90年代以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千粒重增加 ,在 90年代则千粒重和穗粒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单位面积穗数相对稳定 .现代矮秆品种产量结构的分析表明 ,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应在注意群体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协调关系上着重提高穗粒数 .还对 62 5~ 650 kg/ 667m2的产量结构进行了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改良 产量 产量结构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