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食管裂孔网膜疝 被引量:9
1
作者 曹和涛 陆健 +7 位作者 周亚 刘婷婷 田浩 陈小华 张勤慧 包雪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诊断食管裂孔网膜疝(EHOH)的价值。方法 5例经手术证实的EHOH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获取亚毫米数据作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贲门部测量食管裂孔(EH)大小。以EH膈上脂肪囊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胃左动脉...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诊断食管裂孔网膜疝(EHOH)的价值。方法 5例经手术证实的EHOH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获取亚毫米数据作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贲门部测量食管裂孔(EH)大小。以EH膈上脂肪囊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胃左动脉(GLA)穿EH及贲门位置正常作为EHOH诊断标准,由3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生分别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MPR图像进行判断。结果 5例横断位均显示EH膈上大小不等囊状脂肪密度影,其中椭圆形2例、类圆形2例及分叶形1例,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增强有强化;1例伴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例伴小网膜转移,3例伴腹腔积液;2例判断准确。5例MPR直观显示脂肪囊与腹腔脂肪相连,4例GLA穿EH,主干僵直和食管支附近呈"∩"形特征形态;5例均作出准确诊断。结论 MSCT MPR清晰显示EH膈上脂肪囊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及GLA穿EH的形态特征,对EHOH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的脑灰质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7
2
作者 田为中 吉华明 +4 位作者 张继 夏建国 刘颖 赵金丽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全脑灰质异常区域及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的脑结构改变。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就诊的PD患者共37例,归为PD组;并根据认知功能...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全脑灰质异常区域及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的脑结构改变。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就诊的PD患者共37例,归为PD组;并根据认知功能损害情况将该组患者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fiE(20例)和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nMCI)组(17例)。同时选择同期该院20名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3DT1WI脑容积扫描序列(3D.FSPGR)对2组成员进行扫描,获得脑灰质参数及相应统计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组脑灰质体积缺失脑区包括双侧额、颞、枕、顶叶、双侧岛叶、海马旁回、杏仁核及右侧钩回;与nMCI组相比,MCI组脑灰质体积缺失脑区包括双侧额中下回、双侧岛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结论PD患者灰质体积的缺失区域包括广泛的边缘系统及新皮层,推测其中双侧额叶中下回、岛叶、左侧中央前回的体积缺失与P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灰质异常
原文传递
单纯腹腔网膜脂肪突入食管裂孔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的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和涛 陆健 +7 位作者 周亚 刘婷婷 田浩 陈小华 张勤慧 葛涌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研究单纯腹腔网膜脂肪(PAOF)突入食管裂孔(EH)形态特征,探讨MSCT诊断EH单纯网膜脂肪疝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8月MSCT横断位发现EH膈上脂肪囊41例,获取亚毫米资料作MPR及MIP,观察脂肪囊、胃左动... 目的:研究单纯腹腔网膜脂肪(PAOF)突入食管裂孔(EH)形态特征,探讨MSCT诊断EH单纯网膜脂肪疝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8月MSCT横断位发现EH膈上脂肪囊41例,获取亚毫米资料作MPR及MIP,观察脂肪囊、胃左动脉(LGA)形态特征及其与EH关系。结果:41例脂肪囊横断位呈类圆形15例,椭圆形17例和分叶形9例,23例囊内显示点条状血管影。MPRI-11例脂肪囊呈狭基底形(疝囊形),30例呈广基底形(膨隆形),其底部均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囊内血管主要为LGA及其分支,其中9例LGA主干僵直,食管支附近呈对称性“∩”形突入胸腔,脂肪囊均为疝囊形;32例走向自然未进胸腔,30例脂肪囊呈膨隆形(X^2=19.988,P=0.031)。结论:PAOF突入EH横断位表现为膈上类圆/椭圆份叶形脂肪囊;MPR上大致呈膨隆形和疝囊形两种形态,前者提示EH功能减退,后者结合LGA“∩”形突入胸腔征象有助于网膜脂肪疝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网膜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基于ADC图的全域直方图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田浩 +3 位作者 赵金丽 张青 吴献华 蒋璟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2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全域直方图对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子宫内膜癌和3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ADC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比...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全域直方图对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子宫内膜癌和3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ADC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比两组ADC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第1百分位数(1th)、第10百分位数(10th)、第50百分位数(50th)、第90百分位数(90th)、第99百分位数(99th),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上参数评估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ADC_(Mean)、ADC_(1th)、ADC_(10th)、ADC_(90th)和ADC_(99th)值均明显低于子宫黏膜肌瘤,ADC_(Variance)和ADC_(Kurtosis)值明显高于子宫黏膜下肌瘤(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子宫黏膜肌瘤患者间的ADC_(Skewness)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ADC10th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6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1%、78.9%。结论基于ADC图的全域直方图能够有效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黏膜下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肌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直方图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磁共振T_(2)^(*)mapping全域直方图评估宫颈癌脉管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敏达 蒋璟璇 +4 位作者 强金伟 田浩 赵金丽 顾红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的全域直方图对评估宫颈癌脉管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T_(2)^(*)mapping检查的患者59例。将患者病灶按照脉管浸润(LVSI)状态分组,采用MaZda软件勾画兴趣区并进行直...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的全域直方图对评估宫颈癌脉管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T_(2)^(*)mapping检查的患者59例。将患者病灶按照脉管浸润(LVSI)状态分组,采用MaZda软件勾画兴趣区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比两组T_(2)^(*)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偏度(Skewness)、峰值(Kurtosis)、第1百分位数(1th)、第10百分位数(10th)、第50百分位数(50th)、第90百分位数(90th)、第99百分位数(99th),绘制ROC曲线分析以上参数评估宫颈癌LVSI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宫颈癌LVSI阳性组的T_(2)^(*)mapping直方图参数Mean、Variance、10th、90th和99th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两组患者间的1th、Skewness和Kurtosis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99th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24),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4.2%。结论基于T_(2)^(*)mapping的全域直方图分析有潜力应用于宫颈癌LVSI状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脉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T_(2)^(*)mapping 直方图分析
原文传递
局部点压技术及其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剑峰 +1 位作者 周学军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点压技术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使用原则。方法对156例经常规乳腺钼靶摄影判断存在可疑病变患者,辅以局部点压摄片,将获得的影像信息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常规乳腺钼靶摄影及其联合局部点压摄片的辐射剂... 目的探讨局部点压技术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使用原则。方法对156例经常规乳腺钼靶摄影判断存在可疑病变患者,辅以局部点压摄片,将获得的影像信息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常规乳腺钼靶摄影及其联合局部点压摄片的辐射剂量。结果常规钼靶摄影时,病变的检出率为85.3%,诊断特异性为79.5%;加摄局部点压片后病变检出率为94.2%,诊断特异性为86.5%。两种摄片方法在辐射剂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局部点压技术能提高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诊断的检出率与特异性,尤其适用于隐匿部位的小病灶和致密型乳腺的X线检查,但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点压技术 乳腺钼靶摄影 乳腺病变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痴呆患者的脑灰质结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曹亮 +4 位作者 刘小艳 赵金丽 夏振铎 黄焕新 夏建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采用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帕金森病伴痴呆(PDD)患者全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分布特征,探寻与PDD有关的脑结构变化。方法应用3D T1WI脑容积扫描序列(3D-FSPGR)对12例PDD组和12例无痴呆的帕金森病组进行扫描,通过统计参数图软件(SPM5... 目的采用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帕金森病伴痴呆(PDD)患者全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分布特征,探寻与PDD有关的脑结构变化。方法应用3D T1WI脑容积扫描序列(3D-FSPGR)对12例PDD组和12例无痴呆的帕金森病组进行扫描,通过统计参数图软件(SPM5)对两组的灰质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的灰质体积差异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参数图表示。结果与PD组相比,PDD组脑灰质体积异常减少的脑区包括:两侧颞叶(右颞上回、左颞上回)、边缘系统(两侧后扣带回、左侧扣带回、右侧海马旁回、海马)、右侧顶枕叶(右侧楔前叶、楔叶)及左侧额下回、左侧岛叶。未见明显灰质体积增加脑区。结论边缘系统及大脑新皮层的体积缺失与PD患者的痴呆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帕金森病 痴呆 灰质异常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磁共振及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延斌 熊海芮 +5 位作者 刘其 张俊海 姚振威 买买提明.马合木提 徐俊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0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磁共振及功能成像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PCNS-DLBCL MRI资料。51例患者中,行平扫+增强+DWI共42例,单行平扫1例,直接增强6例,行...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磁共振及功能成像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PCNS-DLBCL MRI资料。51例患者中,行平扫+增强+DWI共42例,单行平扫1例,直接增强6例,行1H-MRS共11例,PWI 4例。结果 51例患者中,单纯发生于幕上45例(88%),单累及幕下3例(6%),幕上、幕下均累及3例(6%);30例单发(58.8%),21例多发(41.2%)。平扫共43例,病灶T1WI、T2WI均呈等或稍长信号;发生囊变5例(11.6%);出血2例(4.7%);周围重度水肿13例(30.2%),中度水肿21例(48.8%),轻度水肿7例(16.3%),无明显水肿2例(4.7%)。增强扫描48例,呈不规则强化14例(29.2%),团块、结节状强化26例(54.2%),环形强化15例(31.3%),强化病灶均可见深浅不一之凹陷征或缺口征(100%),出现角征23例(47.9%),开环样强化10例(20.8%),偏心性结节或肿块样强化8例(16.7%),厚环样强化3例(6.3%),并于其内见低信号裂隙征。DWI均可见不同程度高信号;1H-MRS均有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NAA=2.11~28.37,均出现高耸脂质(Lip)峰;PWI示病灶强化区呈低灌注。结论充分认识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表现特征,可明显提高PCNS-DLBCL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胃肠型白塞氏病的X线表现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振铎 陈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的消化系统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表现,总结其一般特征,以不断提高对白塞氏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2006年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型塞氏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消化系统造影表现。结果:白塞氏病均以溃疡为主要X线表...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的消化系统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表现,总结其一般特征,以不断提高对白塞氏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2006年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型塞氏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消化系统造影表现。结果:白塞氏病均以溃疡为主要X线表现,其中食管溃疡1例,小肠溃疡1例,结肠溃疡3例。受累系统或器官均在2个以上。累及生殖器4例,累及关节1例。龛影为类圆形、椭圆形、纵形和不规则形,其中类圆形或椭圆形5个;纵形1个;不规则形2个。龛影境界清楚,其中3个龛影周围可见透明晕,2个周围见大范围的充盈缺损,1个周围见典型黏膜纠集。食管及小肠病变较局限,结肠病变范围较广,本组1例患者病变累及范围达20cm以上,与结肠恶性肿瘤表现相似。结论:低张气钡双重消化道造影是诊断胃肠型白塞氏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消化系统 低张气钡双重造影
下载PDF
恒压法与变压法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振铎 +3 位作者 陈小华 赵金丽 秦巨峰 刘婷婷 《交通医学》 2007年第6期755-755,757,共2页
目的:比较恒压法与变压法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与变压法(6~12kPa)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4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变压法空气灌肠整复35例(87.5%),48小时内复发3例(8.6%),手... 目的:比较恒压法与变压法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与变压法(6~12kPa)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4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变压法空气灌肠整复35例(87.5%),48小时内复发3例(8.6%),手术5例(12.5%),肠破裂1例;用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整复37例(92.5%),48小时内复发3(8.1%),手术3例(7.5%),无肠破裂病例。结论: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和变压法(6~12kPa)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比较,整复率有所提高,变压法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有肠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灌肠 儿童
下载PDF
腰椎间孔16层螺旋CT多薄层重组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和涛 刘婷婷 +4 位作者 施裕新 李敏 顾美芳 夏振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多薄层重组(MSPR)研究腰椎间孔(LF)易发生神经根(nerveroot,N)卡压的矢状切面的形态学表现。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因腰腿痛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而未见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患者资料50例67个平面,测量各层LF的高度(H)、最...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多薄层重组(MSPR)研究腰椎间孔(LF)易发生神经根(nerveroot,N)卡压的矢状切面的形态学表现。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因腰腿痛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而未见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患者资料50例67个平面,测量各层LF的高度(H)、最大宽度(W)、面积ALF及N面积(AN),并计算AN/ALF值(%);观察LF形态变化及N毗邻关系。结果由内而外L3~S1各平面LF矢状切面的H、ALF趋于变小,近开口处略变大;AN、AN/ALF趋于变大,近开口处变小;W趋于变大。最小H、最小ALF多集中于第11~13层。最大AN多集中于第15~17层。最大AN/ALF多集中于第13~15层。在弓根中部冠状位重组像上,最大AN/ALF重建中心线在L3~5平面经过上位弓根最下缘;在L5~S1平面经过上位弓根下缘转折处。经此中心线的LF多呈"人耳状",N分级(I~Ⅱ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t=4.33;p<0.05)。结论16层螺旋CTMSPR能揭示LF形态学特点,其判断早期LF狭窄N卡压的敏感性,AN/ALF值高于其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 神经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巨峰 +1 位作者 李文光 夏振铎 《交通医学》 2007年第6期751-75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显示上尿路梗阻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7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显示上尿路梗阻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7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21例,输尿管结石18例,输尿管肿瘤14例,输尿管结核7例,肾盂肿瘤11例,输尿管狭窄16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巨输尿管3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转移灶压迫输尿管8例),MSCTU均显示出梗阻部位及上方尿路扩张的形态,定位诊断准确。手术病理结果与MSCTU比较,术前MSCTU输尿管肿瘤1例漏诊,1例误诊为炎性狭窄,1例输尿管结核误诊为输尿管癌,余84例均获得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6.6%。结论:MSCTU对占位性病变(结石、肿瘤)等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术 上尿路梗阻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胶质瘤分级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李敏达 +3 位作者 王欣全 田浩 周国锋 顾红梅 《交通医学》 2015年第6期631-632,共2页
目的 :评价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MRI资料,包括12例低级别(WHO I级和II级)胶质瘤(A组)和16例高级别(WHO III级和IV级)胶质瘤(B组)。在DWI序列AD... 目的 :评价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MRI资料,包括12例低级别(WHO I级和II级)胶质瘤(A组)和16例高级别(WHO III级和IV级)胶质瘤(B组)。在DWI序列ADC图中分别测量两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及其对称位置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并比较其差异。组间及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及肿瘤边缘ADC值之间的差异,分析肿瘤实质ADC值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对称正常脑组织ADC值分别为1.32±0.34(×10-3mm2/s)、1.59±0.28(×10-3mm2/s)、1.63±0.33(×10-3mm2/s);B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对称正常脑组织ADC值分别为0.98±0.31(×10-3mm2/s)、1.09±0.35(×10-3mm2/s)、1.62±0.29(×10-3mm2/s)。两组肿瘤实质ADC值均低于对称位置正常脑组织(P<0.05)。A组肿瘤实质及肿瘤边缘AD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肿瘤边缘ADC值虽稍低于对称正常脑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肿瘤边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肿瘤实质ADC值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12,P<0.05)。结论:ADC值有利于胶质瘤术前准确分级,判断肿瘤的侵袭性,从而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胶质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