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莹 方岩 +4 位作者 蒋珂 孟杉杉 张江涛 杨青松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人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入院的首发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6例,人组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人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入院的首发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6例,人组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评估,在患者发病后2~3年采用NIHSS、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再次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分别筛选出与远期QOL具有相关性的因素后,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对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发Is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QOL总分平均为(181.5±46.4)分,各单项评分精力(10.4±4.3)分、家庭角色(10.8±4.2)分、语言(21.2±6.2)分、活动(22.5±7.6)分、情绪(18.5±6.3)分、个性(10.1±4.4)分、自理能力(19.2±5.9)分、社会角色(16.1±7.o)分、思维(11.7±3.3)分、上肢功能(19.1±6.6)分、视力(14.0±2.O)分、工作/劳动(8.7±4.1)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远期QOL影响因素包括远期NIHSS评分(β=-0.376,P〈0.01)、远期HAMD评分(β=0.375,P〈0.01)、有无高血压病史(β=-0.178,P〈0.05)。其中HAMD评分影响QOL的9个领域,其次是远期NIHSS评分影响QOL的6个领域。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QOL下降的预测因素包括远期NIHSS评分较重、远期卒中后抑郁症状较重、发病初期合并高血压病。提示身体结构和功能损伤的恢复、高血压的控制及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有效预防和治疗等可能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偏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远期QOL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生活质量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电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海云 姬卫东 +3 位作者 张美英 杨海峰 温秀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软瘫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电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软瘫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电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及简化Fugl-Meyer量表对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4例和10例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由0级升高至1~2级,且电针组治疗有效率(68.57%)明显高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电针组的改善幅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软瘫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张力,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 软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7
3
作者 董淑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伴有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其病情波动通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1].尽管药物治...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伴有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其病情波动通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1].尽管药物治疗神经衰弱具有一定疗效,但随着耐药性出现,其远期效果不尽如人意,故如何改善神经衰弱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我科于2009年至2011年期间分别采用音乐电疗、高压低频电疗以及交变电磁场治疗神经衰弱患者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物理因子 治疗 神经衰弱 疗效
原文传递
ABCD^2评分联合责任血管易损斑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辉 方岩 +2 位作者 张莹 周海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责任血管易损斑块筛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短期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26例,以第7天为终点事件时间,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30例和非脑梗死组96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患者40例(0~3分)和中高...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责任血管易损斑块筛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短期内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26例,以第7天为终点事件时间,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30例和非脑梗死组96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患者40例(0~3分)和中高危患者86例(4~7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CT血管成像结果筛查责任血管,分为易损斑块患者79例和非易损斑块患者47例,比较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之间危险因素和ABCD2评分,分析中高危人群(ABCD2评分≥4分)易损斑块在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ABCD2评分≥4分和责任血管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46.7%vs 20.8%,90.0%vs 54.2%,P<0.01);当ABCD2评分≥4分时,易损斑块患者7d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患者(83.3%vs 8.0%,P<0.01)。结论 ABCD2评分结合责任血管易损斑块筛查能提高短期内TIA患者脑梗死的预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预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及头颈部血管造影表现与临床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姬卫东 方岩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 分析TIA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与TIA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CTA检出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8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脑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CTPI灌注异常与TIA患者发作频率、发作持续... 目的 分析TIA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与TIA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CTA检出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8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脑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CTPI灌注异常与TIA患者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CTPI灌注异常与CTA显示责任血管的一致性.结果 CTPI检查阳性率为75.56%.CTA检查阳性率为81.11%.NIHSS≥4分患者CTPI阳性率为88.89%,高于NIHSS<4分患者CTPI的66.67%(x2 =6.87,P<0.05).TIA发作时间≥10 min患者CTPI阳性率为71.43%,高于发作时间<10 min患者CTPI的45.45%(x2=7.23,P<0.05).TIA发作频率≥2次/d患者CTPI阳性率为83.33%,高于发作频率<2次/d患者的61.67%(x2=5.48,P<0.05).CTPI阳性与CTA责任血管一致者比例为73.33%,显著高于两者不一致及阴性者的26.67%(x2=19.43,P<0.01).结论 CTPI及头颈部CTA能够较准确的反应TIA患者颅内病变情况,与其临床表现均有很好的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原文传递
青年脑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辉 赵薇 +2 位作者 方岩 白宏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14-01收治的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出血共779例,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从高到底依次为高血压、不明原因、血管畸形、妊娠/产褥期、瘤卒中、血液系统疾病...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14-01收治的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出血共779例,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从高到底依次为高血压、不明原因、血管畸形、妊娠/产褥期、瘤卒中、血液系统疾病、烟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和既往卒中史。18~31年龄组与32~45年龄组比,脑血管畸形发病比例明显增高(P〈0.05)。32~45年龄组与18~31年龄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比例明显增高(P〈0.05)。结论年龄增长脑出血比例增加,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史、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可能与青年脑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出血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青松 +1 位作者 张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9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01—2014-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5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检查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对...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01—2014-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5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检查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对比。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及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变程度越严重,hsCRP水平越高;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IMT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轻度组中高回声型占比最高,中度组不规则型占比最高,重度组溃疡型占比最高。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性质和急性脑梗死发病、进展过程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斑块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0期3-5,共3页
目的对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临床患者286例,对其采取神经心理评估、MRI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 目的对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临床患者286例,对其采取神经心理评估、MRI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等检查,而后对比分析不同脑卒中部位者抑郁发生率。结果经统计,本组286例患者中发生抑郁者76例,发生率为26.57%,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较右侧半球者高(P<0.05);多病灶患者抑郁发生率较单病灶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与脑卒中部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以左半球卒中者抑郁发生率最为显著,且随着病灶数的增加,抑郁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临床应给予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减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抑郁 卒中部位 相关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成人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2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青松 +1 位作者 赵凯 方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P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成人再发性PM(观察组,A组)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与随机纳入的41例首发性PM(对照组,B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再发性PM患者中,存在脑脊液漏21例(75.00%),有头外... 目的探讨成人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P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成人再发性PM(观察组,A组)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与随机纳入的41例首发性PM(对照组,B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再发性PM患者中,存在脑脊液漏21例(75.00%),有头外伤史14例(53.57%),脑部肿瘤手术史9例(32.1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穿脑脊液外观呈乳白色、米泔样或黄色浑浊,实验室明确,20例致病菌中以葡萄球菌所致比例最高(9例,45.00%),肺炎球菌3例(15.00%),绿脓杆菌2例(10.00%),与B组有所不同。合并脑积水3例,2例进行了脑室外引流联合经脑室应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满意。结论成人再发性PM主要为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合并脑积水者可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经脑室用药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 化脓性脑膜炎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18例,将其按...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18例,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成高危组、极高危Ⅱ组、极高危Ⅰ组,对这三组患者入院后与随访3个月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18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者115例,应用率为52.75%,其中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的符合率较高危组与极高危Ⅱ组高(P<0.05);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者为49例,应用率为22.48%,较住院期间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他汀类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降低了复发率,然其二级预防中用药依从性较差,与应用指南符合率较低,临床应予以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合理用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科选择130例没有康复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规范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科选择130例没有康复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规范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Bobath技术进行一个月的早期运动康复锻炼后,对每例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治疗组CCS评分(9.49±7.45)分,对照组(17.7±8.59)分;MBI评分治疗组(79.7±23.5)分,对照组(38.8±24.2)分,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死区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辉 方岩 +4 位作者 周海云 姬卫东 杨青松 刘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6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前动脉分布区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例急性双侧ACA分布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头MRI、MRA等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HCY等。临床症状包括淡漠、欣快、不...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前动脉分布区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例急性双侧ACA分布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头MRI、MRA等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HCY等。临床症状包括淡漠、欣快、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和尿便障碍。存在严重的动脉硬化和(或)血管变异。结论情感障碍、肢体瘫痪和尿便障碍是主要临床表现,ACA解剖变异伴ICA/ACA局部狭窄或双侧ACA和MCA严重狭窄是双侧ACA分布区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大脑前动脉 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脑血管偏瘫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3
13
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7期53-54,共2页
目的对老年脑血管偏瘫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老年脑血管偏瘫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72.12±1.02)岁。所举80例患者中,左侧偏瘫45例,... 目的对老年脑血管偏瘫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老年脑血管偏瘫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72.12±1.02)岁。所举80例患者中,左侧偏瘫45例,右侧偏瘫35例,原发疾病为脑梗死患者为65例,脑出血为15例,病程为3个月~25年不等,平均(5.06±1.67)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基础治疗,并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护理措施,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除1例患者行基础治疗无效死亡,其他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老年脑血管偏瘫者,在早期治疗中,要注意观察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将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偏瘫者 早期治疗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6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低分子肝素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青年脑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辉 赵薇 +1 位作者 方岩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5期30-31,49,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青年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出血779例,占11.52%,男性占64.70%,女性占36.30%;发病年龄(35.45±8.35)岁。病因:高血压病495例(63.5...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青年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出血779例,占11.52%,男性占64.70%,女性占36.30%;发病年龄(35.45±8.35)岁。病因:高血压病495例(63.53%),血管畸形56例(7.18%),瘤卒中19例(2.44%),血液系统疾病18例(2.31%),妊娠/产褥期27例(3.47%),烟雾病15例(1.92%),不明原因147例(18.87%),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0.26%)。危险因素:高血压541例(69.44%),吸烟141例(18.10%),饮酒213例(27.34%),糖尿病42例(5.39%),心脑血管病家族史186例(23.88%),血脂异常119例(15.28%)。结论近年来青年脑出血发病率逐年增多,男性多见;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可能与青年脑出血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出血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辉 赵薇 +2 位作者 方岩 白宏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8期2685-2688,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等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和预后的特点。结果779例青年脑出血患者病因:高血压病495例(63.53%),脑血管畸形56例...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等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和预后的特点。结果779例青年脑出血患者病因:高血压病495例(63.53%),脑血管畸形56例(7.18%),瘤卒中19例(2.44%),血液系统疾病18例(2.31%),妊娠/产褥期27例(3.47%),烟雾病15例(1.92%),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0.26%),不明原因147例(18.87%)。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4.23±7.34)天。痊愈36例(4.62%),好转545例(69.96%),未愈121例(15.53%),死亡77例(9.9%)。结论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部分找不到病因;壳核、脑叶和丘脑是常见的部位,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脑出血死亡率较高,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出血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金纳多治疗脑梗塞5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中原医刊》 2001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治疗 金纳多 疗效
下载PDF
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66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2期406-406,408,共2页
目的分析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我院66例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疗效。结果 66例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中,有45名治疗痊愈已出院,11名留院观察,虽有轻微的口眼歪斜和语言障碍,但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5... 目的分析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我院66例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疗效。结果 66例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中,有45名治疗痊愈已出院,11名留院观察,虽有轻微的口眼歪斜和语言障碍,但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5名有半身不遂和偏瘫后遗症患者已出院,与入院时比较,有了很大好转,另有5名患者因肺部感染严重和大量出血,没有及时治疗导致死亡。结论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发病的时间短,其症状就会很严重,所以,对患者及时的进行诊断治疗是减少出血脑梗死老年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脑梗死 老年患者 病死率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青松 《当代医学》 2008年第1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四年来收治的486例脑出血患者中136例急性期病情加重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形态不规则、丘脑部位出血、血压过高超早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等脱水剂病例血肿扩大发生率高...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四年来收治的486例脑出血患者中136例急性期病情加重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形态不规则、丘脑部位出血、血压过高超早期应用大剂量甘露醇等脱水剂病例血肿扩大发生率高。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导致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较多,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因素,正确判断急性期血肿扩大因素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血肿扩大
下载PDF
老年非大量脑基底节区出血不同治疗方式短期效果观察
20
作者 杨青松 +2 位作者 徐辉 蒋珂 方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大量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20~40m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短期(4周内)疗效及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06—2013-06我院收治的非大量(20~40mL)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56例老年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大量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20~40m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短期(4周内)疗效及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06—2013-06我院收治的非大量(20~40mL)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56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微创引流治疗24例(微创组)和非手术组32例(内科组),观察4周后疗效情况。结果发病4周内,微创组死亡3例(12.50%),内科组死亡9例(28.13%),微创组病死率低于内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0.05);针对存活4周的患者,入院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4,P〉0.05);2周时微创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5,内科组为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8,P〈0.05);4周时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4,内科组为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3,P〈0.05)。结论微创治疗非大量老年脑基底节区出血,可改善2周及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微创 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