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水平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5 位作者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徐徽 王海 马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45-4756,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氮效率杂交水稻产量差异与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设置低肥(75 kg N·hm^(-2),3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氮效率杂交水稻产量差异与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设置低肥(75 kg N·hm^(-2),37.5 kg P_2O_5·hm^(-2),75 kg K_2O·hm^(-2),记为N_1P_1K_1)、中肥(150 kg N·hm^(-2),75 kg P_2O_5·hm^(-2),150 kg K_2O·hm^(-2),记为N_2P_2K_2)、高肥(225 kg N·hm^(-2),112.5 kg P_2O_5·hm^(-2),225 kg K_2O·hm^(-2),记为N_3P_3K_3)3种施肥水平,并在各施肥水平下均增设一不施氮处理,研究其对不同氮效率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结实期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结果】品种与施肥水平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转运、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特征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品种对氮肥回收利用率、千粒重,以及总颖花数的影响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施肥水平的调控效应;施肥水平对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结实期叶片和茎鞘氮的运转,以及产量调控作用显著。N_2P_2K_2相对于N_1P_1K_1处理能促进不同氮效率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提高氮收获指数,促进结实期叶片和茎鞘中氮素的运转,进而显著提高稻谷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且N_2P_2K_2均显著高于同品种下其他的肥料施用处理,为本试验最佳的氮磷钾肥施用模式;N_3P_3K_3处理易造成结实期叶片及茎鞘中氮滞留量增加,氮转运贡献率显著降低,导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高效品种具有总颖花数、结实率高的特征,其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累积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等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但千粒重并不是氮高效品种所独有的特征;此外,氮高效品种结实期更有利于叶片与茎鞘氮素的运转及穗部氮素的累积,尤其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水平 水稻 氮效率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5 位作者 严奉君 杨志远 徐徽 李玥 王海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9,共13页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4(N_2)、3∶1∶6(N_3),以及不施氮(N_0)处理;研究其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氮碳代谢的影响,并探讨氮肥后移下花后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转运、分配的共性响应机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氮肥运筹对花后氮素利用特征、光合同化物分配、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氮高效品种与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40%、氮素穗肥运筹以倒四、倒二叶龄期等量追施相配套(N_2处理),能促进花后氮素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叶片、茎鞘、根系、穗各营养器官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与转运,进而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为本试验氮高效品种配套的氮肥运筹优化模式。花后不同氮肥运筹下,氮高效品种光合同化物、氮素的累积与转运,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7.78~12.75 mg ^(13)C株^(–1)、15.14~18.78mg ^(15)N株^(–1);且叶片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2.21~4.55 mg ^(15)N株^(–1),茎鞘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0.05~1.14 mg ^(15)N株^(–1);而穗部氮高效与氮低效品种^(13)C同化物分别增加31.04~44.68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42.04%~46.38%)、24.94~34.26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36.45%~41.36%),^(15)N则分别增加35.56~46.58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61.82%~82.93%)、27.37~31.57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58.04%~68.31%)。氮高效品种花后具有强光合碳同化、氮素的协同吸收转运特征,以及碳氮代谢能力,来满足籽粒灌浆期对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氮效率 水稻 氮肥 碳氮代谢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海 李玥 +8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蒋明金 王春雨 赵建红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64,共15页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机插稻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应洪 王海 +5 位作者 吕腾飞 张绍文 蒋明金 何巧林 孙永健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5-277,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钵苗机插+中密度(M_1D_2)"、"钵苗机插+低密度(M_1D_3)"、"毯苗机插+高密度(M_2D_4)"、"毯苗机插+中密度(M_2D_5)"、"毯苗机插+低密度(M_2D_6)"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的处理开展试验。【结果】秧龄与插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机插方式及密度处理下,机插25 d秧龄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单茎叶片和茎鞘表观转运量及转运率、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抽穗后净同化率以及产量均明显优于40 d秧龄处理。同一秧龄和机插方式下,水稻群体茎蘖数、各时期LAI和衰减率、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势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抽穗后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在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_1D_2处理最优,而毯苗机插则表现为随着密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且钵苗机插各指标较毯苗优势明显。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行距33 cm、配套株距14.5~15.5 cm,因群体总颖花数、结实率的优势,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中又以行距33 cm、株距15.5 cm最能充分发挥其杂交籼稻株型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到12.74 t/hm^2,是本研究最佳组合;而毯苗机插随秧龄增大以及栽插密度的降低,群体质量指标恶化,有效穗数不同程度降低,产量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龄 钵苗机插 毯苗机插 密度 产量 光合生产
下载PDF
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蒋明金 王海 +5 位作者 何艳 王春雨 李娜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为进一步探究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水稻茎秆倒伏的影响,在前期研究初步明确直播杂交水稻最适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方式的基础上,以四川主推杂交稻F优498和新选育杂交稻德优4923为试验材料开展2个大田试验,分别为设5个施氮水平(90、120、150、... 为进一步探究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水稻茎秆倒伏的影响,在前期研究初步明确直播杂交水稻最适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方式的基础上,以四川主推杂交稻F优498和新选育杂交稻德优4923为试验材料开展2个大田试验,分别为设5个施氮水平(90、120、150、180和21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比均为3:3:4);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设4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分蘖肥:穗肥比分别为10:0:0、4:4:2、3:3:4和2:2:6),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和氮肥运筹方式对直播杂交水稻茎秆形态学、力学指标及茎秆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的提高或氮素穗肥比例的增加均会降低直播杂交水稻茎秆折断弯矩、断面系数、弯曲应力、第4节间直径和茎秆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钾含量,且施氮水平的增加还伴随茎秆各节间伸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倒伏指数增加,倒伏风险增大。直播杂交水稻F优498和德优4923均在施氮水平150 kg·hm-2,氮肥运筹方式分别在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为3:3:4和4:4:2条件下获得较理想产量,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抗倒伏能力。水稻茎秆折断弯矩、外径长轴长、纤维素和氮含量等指标在直播杂交水稻抗倒伏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完善直播杂交水稻技术中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氮肥运筹 茎秆倒伏 化学成分 产量
下载PDF
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F优498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绍文 何巧林 +7 位作者 王海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杨志远 孙永健 郭翔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4,共13页
【目的】阐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籼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控制性灌溉... 【目的】阐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籼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控制性灌溉方式下设置5个施氮水平处理为N 0、90、135、180和225 kg/hm^2,调查了主要生育期水稻生长状况和氮素吸收及转运量。【结果】1)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在施N 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及灌溉水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超过此范围则下降。2015年和2016年试验产量分别在施氮量为180 kg/hm^2和13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与土壤肥力和温光条件密切相关。2)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水稻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先增加后降低,而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生产效率、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则逐渐降低。氮肥回收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施氮量为135 kg/hm^2时,2015年和2016年试验中氮肥回收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3)相关分析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控制灌溉下适宜的施氮量能够促进地上部与地下部协同生长,有利于高产群体的构建。【结论】从两年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来看,控制灌溉条件下,根据土壤肥力和温光条件,杂交籼稻F优498氮肥用量以135~18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施氮量 杂交籼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株距和缓释氮肥配施量下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海 殷尧翥 +6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杨志远 严奉君 张绍文 郭长春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3-855,共13页
【目的】温江地区高产水稻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hm^2,以此为基础,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尿素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量对机插稻分蘖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群体生长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目的】温江地区高产水稻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hm^2,以此为基础,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尿素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量对机插稻分蘖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群体生长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进行了机插杂交稻田间试验。在行距为30 cm下,设3种株距处理为16 cm、18 cm、20 cm;在尿素氮施用量54 kg/hm^2下,设4个缓释氮用量为36、66、96和126kg/hm^2,总施氮量相应为90、120、150和180 kg/hm^2。在插秧时缓释肥与尿素混合,一次性追施。调查了主要生育期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运移量。【结果】缓释氮肥配施量和株距对主要生育期的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且互作效应显著;缓释氮肥配施量的效应明显高于株距。在机插行距30 cm下,株距为18 cm,总施氮量为150和180 kg/hm^2时,可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LAI)、单茎茎鞘与叶片干物重,叶面积衰减慢,拔节至齐穗期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高,光合特性强,促进干物质累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群体颖花量,保持了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机插稻产量。株距为16 cm,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水稻群体茎蘖数增长快,拔节后群体茎蘖数缓慢消减,有效穗数足,虽穗粒数显著降低,但有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协调出较高的产量。而株距为20 cm,配施总氮量为180 kg/hm^2处理,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促壮秆和攻大穗,增加了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多,灌浆充实量大,千粒重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株距与缓释氮肥配施量耦合下,尤其以拔节至齐穗期光合势、齐穗期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较高(r=0.87**~0.91**),对促进增产更为重要。【结论】在机插行距30 cm下,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尿素(54 kg/hm^2)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用量 产量 光合物质生产
下载PDF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永健 郑洪帧 +3 位作者 杨志远 王海 张绍文 马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了明确机械旱直播模式下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特征,以杂交籼稻(F优498)和常规粳稻(徐稻4号)为试材,通过免耕机械旱直播(B1)、"调墒、两旋"机械旱直播(B_2)2种机械旱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撒播(B_3)处理为对照,... 为了明确机械旱直播模式下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特征,以杂交籼稻(F优498)和常规粳稻(徐稻4号)为试材,通过免耕机械旱直播(B1)、"调墒、两旋"机械旱直播(B_2)2种机械旱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撒播(B_3)处理为对照,研究其对直播稻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累积及转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及直播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和钾素的累积、转运、分配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直播处理下各生育阶段氮、磷、钾养分间吸收与转运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对促进抽穗至成熟期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影响显著;但直播处理下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与氮、钾素间的协同性降低。不同直播处理下,F优498在产量及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转运各指标整体上均显著高于徐稻4号。与B_3相比,同一品种下机械旱直播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的累积,促进抽穗至成熟叶片和茎鞘中养分转运,尤其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至成熟叶片氮素、钾素转运率,进而显著促进抽穗至成熟氮素、钾素转运贡献率,提升籽粒中氮素、钾素所占稻株氮素及钾素累积总量的比例,发挥出氮素和钾素协同吸收与利用的耦合效应,是机械旱直播水稻高产的重要原因。不同机械旱直播处理下,B_2比B_1处理能进一步不同程度地提高机械旱直播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养分的累积,促进叶片和茎鞘养分的转运,利于抽穗至成熟茎鞘中钾素的累积,最终促进了产量的提高,为最佳的机械旱直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吸收 氮肥 水稻 机直播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稻油轮作下油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殷尧翥 郭长春 +7 位作者 孙永健 武云霞 余华清 孙知白 张桥 王海 杨志远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7-268,共12页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与水氮配施的理论与技术,探讨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为油菜秸秆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方式,裂区为淹水灌溉和控制性交替灌溉两种水分...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与水氮配施的理论与技术,探讨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为油菜秸秆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方式,裂区为淹水灌溉和控制性交替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方式,裂裂区为4种施氮量,分析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模式下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互作效应显著;且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秸秆堆腐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调控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提高了4.71%~6.50%,群体干物质显著增加了9.22%~13.30%;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分别提高了5.9%~9.8%和1.5%~5.2%,从而使产量提高了9.5%~13.4%。控制性交替灌溉相对于淹灌能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减缓拔节至齐穗期叶面积衰减,加快结实期群体生长率,利于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从三因素间的互作效应来看,秸秆堆腐还田处理下,控制性交替灌溉与施氮量150 kg/hm^2,可有效提高齐穂期高效叶面积指数(4.80~5.32),具有较高的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6.94~7.36t/hm^2),显著提高了有效穗(181.6万~220.9万/hm^2)及每穗粒数(180~200粒),从而显著提高产量达到10328.1~12464.1 kg/hm^2,为本研究节水减氮增效最佳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秸秆还田 灌水方式 施氮量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磊 王海 刘红军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6期478-479,共2页
分析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对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方药组成及现代研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痰湿中阻型高血压以风痰相搏为主要病机,痰湿为标,脾虚为本,治法为健脾化痰,定眩息风。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关键词 高血压 痰湿中阻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氮肥运筹与栽植方式对杂交籼稻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严田蓉 李旭毅 +6 位作者 李娜 蒋明金 杨志远 何艳 王春雨 王海 马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85-1494,共10页
以杂交籼稻‘Ⅱ优498’为材料,在光温条件差异较大的四川省汉源和温江两地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分别为9∶1(N_1)、7∶3(N_2)和5∶5(N_3)]与栽植方式[宽窄行栽培(C_1)、三角形栽培(C_2)、扩行减株栽培(C_3)、抛秧栽培(C_4)... 以杂交籼稻‘Ⅱ优498’为材料,在光温条件差异较大的四川省汉源和温江两地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分别为9∶1(N_1)、7∶3(N_2)和5∶5(N_3)]与栽植方式[宽窄行栽培(C_1)、三角形栽培(C_2)、扩行减株栽培(C_3)、抛秧栽培(C_4)]对水稻库容量、籽粒灌浆充实及产量的影响,探明光温特性、养分调控和栽植方式与水稻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光温优越的汉源地区水稻籽粒库容量、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优于温江,籽粒的最初生长势较低,达到灌浆峰值的日期推迟,前、中期的灌浆强度较高,历时久,生长量占比亦较大,且灌浆活跃期较长,更易获得高产;2)随着氮肥后移程度的增加,水稻最大库容量呈减小趋势,但籽粒的充实率、充实指数、库有效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均呈增加趋势,籽粒最初生长势降低,最大灌浆速率(G_(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_(mean))提高,达到灌浆峰值的日期推迟、生长量占比增加,灌浆历时缩短,总体以氮肥适度后移(N_2)处理产量更高;3)不同栽植方式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的差异较小,而在生物产量、最大库容量、灌浆特征参数和充实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各栽植方式在获得高产时存在相似的灌浆特性,即库容量较大,籽粒最初生长势较低,达到灌浆峰值的日期延迟、生长量占比较大,G_(max)和G_(mean)较高,宽窄行栽培、三角形栽培、扩行减株栽培和抛秧栽培分别在N_1、N_1、N_2和N_3条件下获得高产,其中三角形栽培产量最优;4)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最大库容量的增大,籽粒的最初生长势降低,灌浆峰值期延后,前、中期的灌浆历时与灌浆强度增加,达灌浆峰值期的生长量比例亦增加,且在前、中期的灌浆强度和前期的灌浆贡献率优势显著时更易获得高产。因此,提高水稻产量应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并针对不同的栽植方式采取相应的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氮肥运筹 栽植方式 灌浆特性 库容量 产量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7期80-80,82,共2页
文章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研讨,旨在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生产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控制 应用
下载PDF
温阳利水法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海 王磊 +2 位作者 刘红军 张德来 刘永家(指导)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11期934-935,共2页
心衰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湿、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治疗上以温阳利水法为主,随证加用利水3法、痰瘀同治等方法,使心脾肾功能恢复正常而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 心衰 温阳利水 真武汤/治疗应用
下载PDF
常规氮肥与缓释氮肥配施对不同株距机插杂交稻磷素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海 蒋明金 +7 位作者 孙永健 郭长春 殷尧翥 何艳 严田蓉 杨志远 徐徽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在前期研究确定总氮用量180 kg hm–2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7∶3配施比例可获得机插稻高产的基础上,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和不同株距下机插杂交稻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株距(行距均为30 c... 在前期研究确定总氮用量180 kg hm–2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7∶3配施比例可获得机插稻高产的基础上,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和不同株距下机插杂交稻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株距(行距均为30 cm)16、18及20 cm和4个缓释氮肥用量(36、66、96和126 kg hm–2)与常规氮肥(均为54kg hm–2)配施处理。结果表明,缓释氮肥用量对机插稻主要生育时期磷素积累量、各生育阶段磷素吸收量及吸收速率、结实期茎鞘磷素转运量及转运率和叶片磷素转运率及贡献率均有显著影响。在株距为18 cm,群体密度为18.52万穴hm–2,缓释氮肥(96 kg hm–2)与常规氮肥(54 kg hm–2)配施总量为150 kg hm–2时,可有效提高机插稻对磷素的吸收,促进结实期茎鞘、叶片磷素向穗部的转运及分配,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优势,产量可达11 463.8 kg hm–2,为本试验的最佳肥密运筹处理。株距为16 cm,群体密度(20.84万穴hm–2)相对较大,施氮总量为180 kg hm–2时,群体吸收的磷总量较高,进一步促进了植株体内磷素的吸收转运及分配,有利于产量提高,但从节本增效的角度考虑,以缓释氮肥配施量150 kg hm–2为宜;株距增加到20 cm施氮总量在180 kg hm–2下,群体(16.67万穴hm–2)较小,吸收磷素的绝对量少,茎鞘、叶片中的磷素向穗部转运量多,穗部磷素积累量增加,产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株距与缓释氮肥配施量耦合下,尤其以齐穗期至成熟期茎鞘磷素转运量与产量相关性较高(r=0.72**),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 磷素吸收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三价铁对有机物存在下厌氧氨氧化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海 彭玲 +3 位作者 毛念佳 耿金菊 任洪强 许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72-1680,共9页
考察了三价铁(2.24~7.84mg/L)存在下厌氧氨氧化系统对有机物的耐受性能,并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定量PCR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50和100mg/L时,4个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较高(>90%),三价铁的强化作用不明显;进... 考察了三价铁(2.24~7.84mg/L)存在下厌氧氨氧化系统对有机物的耐受性能,并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定量PCR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50和100mg/L时,4个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较高(>90%),三价铁的强化作用不明显;进水COD浓度继续升高(150和200mg/L),厌氧氨氧化受到抑制,三价铁的强化作用逐渐增加;COD浓度为200mg/L时,添加三价铁(7.84mg/L)可将氨氮和总氮去除率由61.3%和79.8%(对照组)提升至71.2%和84.7%.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表明,有机物存在下,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出现变化,主要表现为厌氧氨氧化菌丰度的降低及反硝化菌群的大量增殖,进水添加三价铁可提高浮霉菌(Planctomycetes)的丰度.定量PCR结果表明,三价铁能够提高厌氧氨氧化菌16S rRNA及功能基因hzsB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铁 生物脱氮 厌氧氨氧化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 COD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轴套零件尺寸测量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向伟 王海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5-88,共4页
针对轴套零件的几何尺寸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阐述了在Visual C++平台下,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非接触测量轴套几何参数的方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边缘检测、轮廓提取以及圆度误差检测技术等。通过实验得到测量数据,... 针对轴套零件的几何尺寸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阐述了在Visual C++平台下,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非接触测量轴套几何参数的方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边缘检测、轮廓提取以及圆度误差检测技术等。通过实验得到测量数据,分析了测量误差的原因。分析及试验表明,用该方法对轴套的几何尺寸及圆度误差进行测量及分析评定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并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测量 圆度误差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海 郭长春 +8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蒋明金 严奉君 殷尧翥 何艳 徐徽 杨志远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386,共1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插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耦合下,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率与产量间的关系。【方法】在前期研究确定高产施氮量180 kg/... 【目的】进一步研究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插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耦合下,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率与产量间的关系。【方法】在前期研究确定高产施氮量180 kg/hm^2,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设3种株距(行距均为30 cm):16、18和20 cm,以及4种缓释氮肥(36、66、96和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处理。【结果】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总量、成熟期叶片及穗部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对机插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性的影响显著大于株距。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50 kg/hm^2能促进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提高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叶片和茎鞘中氮素的转运,进而显著提高穗部氮素增加量(107.58 kg/hm^2)、氮肥利用率(66.19%)及产量(11463.85 kg/hm^2);株距为16 cm,缓释氮肥(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80 kg/hm^2虽能促进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的累积,但易造成结实期茎鞘及叶片中氮滞留量的增加,降低氮素转运率,导致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降低。从高产高效的角度考虑,以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150 kg/hm^2为宜;当株距增加到20 cm时,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吸收氮素的绝对量少,茎鞘叶片中的氮素向穗部转运及穗部氮素积累量增加,产量及氮素利用率随缓释氮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为180 kg/hm^2为宜。相关性分析表明,缓释氮肥减量配施与株距耦合下,机插杂交稻以齐穗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叶片氮素转运量与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 减量配施 氮素利用特征
下载PDF
直播杂交籼稻品种不同产量水平与产量形成特征及其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长春 何艳 +7 位作者 孙永健 严奉君 王海 杨志远 徐徽 殷尧翥 严田蓉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6-483,共8页
【目的】明确适宜直播高产杂交籼稻品种的共性特性,为直播杂交籼稻品种的筛选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9个品种为试材,研究直播对不同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直播稻群体质量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稻谷... 【目的】明确适宜直播高产杂交籼稻品种的共性特性,为直播杂交籼稻品种的筛选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9个品种为试材,研究直播对不同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直播稻群体质量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稻谷产量聚类分析表明,直播条件下,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类型品种间其产量、齐穗期株叶形态,抗倒伏性,以及结实期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差异显著,以内7优39、F优498、绿优4923、旌3优177和内5优979产量(9 825.2~10 879.2 kg/hm2)较高,其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剑叶叶长、株高、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能力,以及叶面积指数(LAI)均显著高于中产、中低产、低产类型品种;尤其结实期高产、中高产类型品种的上三叶叶张角均显著小于其他产量类型品种,可改善稻株中下部受光姿态,利于提高群体干物质累积量和总颖花数量,且高产、中高产类型品种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较强,这些是直播杂交籼稻的共性特征,也是直播高产、中高产类型品种相对于其他产量类型品种增产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直播条件下,杂交籼稻产量与上三叶叶张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AI、剑叶长、抗折力、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尤其以结实期叶片物质转运率与产量的正相关性最高(r=0.76**)。【结论】结实期上三叶紧凑且直立,LAI高,抗倒伏性强,叶片物质转运率高是直播杂交籼稻高产、中高产品种的共性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杂交籼稻品种 产量类型 产量形成 差异性
下载PDF
加减柴胡枳桔汤治疗感染后咳嗽67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锐 韦衮政 +2 位作者 李东鸽 明溪 王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6-77,共2页
感染引起的咳嗽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当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可能迁延不愈,其中以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故又称为"感冒后咳嗽"[1]。笔者根据临床经验[2-3],采取和解疏表法,以加减柴胡枳桔汤治疗该病67例,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柴胡枳桔汤 中医疗法
下载PDF
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18期192-193,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时代,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创新和改革成了高职教育新的任务与挑战。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文章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对线上线下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时代,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创新和改革成了高职教育新的任务与挑战。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文章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对线上线下平台的构建以及对混合式教育实践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和大家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混合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