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线切割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汤宇 +1 位作者 徐子涵 程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环线切割微创技术治疗小儿拇指先天狭窄性腱鞘炎(congenital trigger thumb,CTT)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小儿拇指A1滑车CTT患儿19例(31侧),均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环线切割微创技术进行拇长屈肌腱狭窄腱... 目的探讨环线切割微创技术治疗小儿拇指先天狭窄性腱鞘炎(congenital trigger thumb,CTT)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小儿拇指A1滑车CTT患儿19例(31侧),均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环线切割微创技术进行拇长屈肌腱狭窄腱鞘的松解。对患儿术前、术后进行Quinnell分级进行评估,并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环线切割微创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无穿刺点感染、愈合不良、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发生,术后患儿均在3~7天内恢复正常手指功能,拇指主、被动伸直活动28侧完全正常,局部无疼痛症状,术后随访12~30个月未见复发。2侧症状有所缓解,仅1侧基本无缓解,治疗有效率96.7%。Quinnell分级表评分术前3.48±0.54、术后0.39±0.7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线切割微创技术可作为小儿CTT治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切割 超声检查 腱鞘炎 拇指 小儿骨科
原文传递
环线切割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汤宇 +2 位作者 徐子涵 吉毅峥 孙天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环线切割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72例(103侧),男27例,女45例;年龄22-94岁,平均51.3岁。采用切开减压手术21例(30侧)、环线切割手术51例(73侧)。切开手术... 目的探讨环线切割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72例(103侧),男27例,女45例;年龄22-94岁,平均51.3岁。采用切开减压手术21例(30侧)、环线切割手术51例(73侧)。切开手术于掌心鱼际纹尺侧做切口,显露腕横韧带并切断,达到腕管减压的目的。环线切割手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分别从腕横韧带的深层及浅层穿线,形成环套切断腕横韧带,使腕管减压。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超声检查,观察正中神经长宽比(钩骨层面正中神经横断面的长和宽的比值)和肿胀比(豌豆骨层面与桡骨远端层面正中神经横断面积的比值);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 BCTQ)评估腕管综合征症状以及腕关节功能。结果11例失随访,61例随访3-27个月,平均11.6个月。切开减压组与环线切割组术前BCTQ评分分别为(28.5±4.6)分、(29.4±5.3)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528)。术后3个月BCTQ评分分别为(16.3±5.7)分、(15.7±4.9)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674)。术后3个月两组BCTQ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开减压组术前、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示正中神经长宽比分别为3.8±0.7、2.6±0.4,肿胀比分别为2.3±0.4、1.2±0.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环线切割组术前、术后3个月正中神经长宽比分别为3.9±0.6、2.7±0.5,肿胀比分别为2.1±0.3、1.4±0.4,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正中神经长宽比、肿胀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开减压组和环线切割组术后均无感染、愈合不良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超声检查 减压术 外科
原文传递
腓骨骨膜瓣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宇 +2 位作者 徐子涵 程明 韩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4—08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5例。根据术前应力位X线片明确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采用腓骨骨膜...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4—08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5例。根据术前应力位X线片明确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术后12个月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位试验,同时观察应力位X线片上距骨倾斜角的变化情况。结果15例术后均获得随访12—38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例出现腓浅神经损伤。术后踝关节不稳、肿胀、疼痛均缓解,内固定锚钉稳固,2例踝关节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术前距骨倾斜角为(15.6±4.4)°,术后12个月距骨倾斜角为(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0,P=0.026)。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43.5±6.9)分增加至(69.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32)。结论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中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优势在于创伤较小,在不破坏正常肌腱的情况下达到解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腓骨骨膜瓣 外踝韧带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肖进飞 汤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0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3-12—2014-12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5例腓骨远端骨折,19例采用闭合复位,6例采用切开复位,术后24 h内进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3-12—2014-12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5例腓骨远端骨折,19例采用闭合复位,6例采用切开复位,术后24 h内进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1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外踝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腓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35.6±8.5)°、背伸(17.4±5.3)°。末次随访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定为(95.96±3.31)分,优18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Acumed腓骨髓内钉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的剥离,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恢复踝关节功能;同时腓骨髓内钉能很好地维持腓骨长度以及腓骨外翻角,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腓骨远端 髓内钉
原文传递
高血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宁 姚建华 +3 位作者 黄炎 李海鹏 孙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关节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从中严格筛选符合本研究的病例126例,根据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及围手术期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关节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从中严格筛选符合本研究的病例126例,根据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及围手术期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围手术期血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术后引流量、自体引流血回输量、术后输血量。运用Gross方程计算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相比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4),正常组男性与女性相比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Hb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6,P=0.04),高血压组男性出血量与女性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结论]高血压可明显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总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高血压 出血
原文传递
外翻患者DMAA术前X线与术中克氏针标记测量结果比较
6
作者 汤宇 +3 位作者 冠男 徐子涵 程明 孙天胜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比较外翻患者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术前X线片测量结果与术中克氏针标记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58例(72足)外翻患者,手术方案均为改良Chevron截骨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术前均行负重正位X线检查并测... 目的比较外翻患者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术前X线片测量结果与术中克氏针标记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58例(72足)外翻患者,手术方案均为改良Chevron截骨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术前均行负重正位X线检查并测量DMAA;术中直视状态下用克氏针水平面由内向外标记跖骨远端关节面,C型臂透视患足正位及内翻10°位、外翻10°位,术后将投照影像分别测量克氏针标记下的DMAA角。比较DMAA术前X线片与术中克氏针标记测量结果,以及术中克氏针定位标记正位、内翻、外翻位DMAA测量值。结果术前正位X线片测量DMAA角为(12.17±6.37)°,术中克氏针标记测量DMAA角为(19.36±9.45)°,术中克氏针标记正位测量DMAA角显著大于术前X线片测量值(P<0.01)。术中克氏针标记内翻位投照时测量得到DMAA角较正位测量值大,外翻位投照时测量得到DMAA角较正位测量值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翻程度术前X线片与克氏针标记下测量结果比较显示,随着外翻程度加重,DMAA角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DMAA较术中克氏针标记实际值明显偏小,外翻矫形手术中,为到达满意矫形效果并防止术后复发,需要充分矫正跖骨远端关节面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跖骨远端关节面角 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