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剑 林荔青 +5 位作者 林泽西 桑春生 刘银龙 丁煜昊 陆林香 傅西安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7期443-446,共4页
目的阐明颅内压监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1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实施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颅内压探头是否置人及术后颅内... 目的阐明颅内压监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1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实施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颅内压探头是否置人及术后颅内压是否监测分为监测组(n=19)和对照组(n=29),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判断预后,1分预后死亡,2—3分预后不良,4—5分预后良好。比较两组之间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结果住院期间监测组病死率(10.5%)显著低于对照组(37.9%)(x^2=4.3655,P=0.0367),监测组预后良好率(68.4%)与对照组(44.8%)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2.5738,P=0.1086)。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但对预后改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重症监护 颅内压 去骨瓣减压术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症 被引量:8
2
作者 傅西安 钱苏荣 +4 位作者 王剑 林荔青 桑春生 潘耀华 蒲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62例,单发动脉瘤53例,多发动脉瘤9例(2个动脉瘤8例,3个动脉瘤1例),共计72个动脉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62例,单发动脉瘤53例,多发动脉瘤9例(2个动脉瘤8例,3个动脉瘤1例),共计72个动脉瘤,除1例外,均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完全填塞53个(74.64%),近全填塞17个(23.94%),部分填塞1个(1.42%).根据GOS预后评分,GOS5分52例,GOS 4分6例,GOS 3分3例,GOS 2分1例.预后良好的患者(GOS 4~5分)58例(93.5%).并发症发生率为14.5%,其中急性血栓形成3例;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脑血管痉挛3例;术中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术后有局灶性缺血性改变并伴轻度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但应当在临床操作中提高临床技能、总结分析临床处理经验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发生后的及时、正确处理亦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剑 王驰 傅西安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共4页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使原有病情恶化并明显提高病死率。预防应激性溃疡是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关键,本文就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机制、预防性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医院获得性肺...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使原有病情恶化并明显提高病死率。预防应激性溃疡是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关键,本文就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机制、预防性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医院获得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颅脑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综述
原文传递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脑出血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建东 林荔青 +4 位作者 王晨秋 钱苏荣 王剑 王晨 殷光中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82,99,共3页
目的评估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对高血压壳核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6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人,男11 例,女5例,年龄47-68岁,影像学检查为壳核出血,其中破入脑室4例,手术要点:耳屏前2cm作一横跨外侧裂的直切口长约6厘米,颅骨钻孔后直接用... 目的评估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对高血压壳核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6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人,男11 例,女5例,年龄47-68岁,影像学检查为壳核出血,其中破入脑室4例,手术要点:耳屏前2cm作一横跨外侧裂的直切口长约6厘米,颅骨钻孔后直接用咬骨钳咬成3cm×3cm骨窗,切开硬脑膜,切开侧裂池蛛网膜,暴露岛叶,切开后深入1cm可进入血肿腔,轻柔牵开皮层,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结果死亡3例,生存者以ADL生活能力分级为:1-2 级(完全或部分生活自理)5例,3级(可在搀扶下下地活动)5例,4级(意识清楚,卧床不起)2例,5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小骨窗 外侧裂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附15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肖其华 钱苏荣 +7 位作者 吴建东 傅西安 王晨秋 王剑 黄思庆 毛伯镛 游潮 雷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 目的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6例手术全切除大部分肿瘤,不能手术者用伽玛刀治疗;部分切除加伽玛刀治疗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3年,有13例者存活。而2例非典型脑膜瘤死于术后复发,平均存活15个月。结论多发性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对不能全切除或无法手术者,伽玛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伽玛刀
下载PDF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基本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剑 傅西安 +3 位作者 吴建东 肖其华 钱苏荣 王晨秋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基本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评价颅内压变化、GOS预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治疗各时间点脑脊液...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基本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评价颅内压变化、GOS预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治疗各时间点脑脊液MBP的变化,综合分析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治疗1d脑脊液MB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95±2.07)、(26.72±2.43)ug/L,t=2.36,P〉0.05]。在治疗7、14d亚低温治疗组比常温治疗组脑脊液MBP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41±0.74)、(19.54±1.38)ug/L,t=19.86,P〈0.05;(7.85±0.32)、(13.51±1.46)ug/L,t=16.89,P〈0.05]。而颅内压监测显示,两组治疗1d颅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7、14d颅内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2.1)、(26.0±2.6)mmHg,t=8.94,P〈0.05;(13.0±1.8)、(19.0±1.6)mmHg,t=10.43,P〈0.05]。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P〈0.05);亚低温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温治疗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少MBP降解来稳定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达到脑保护作用,从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髓鞘基本蛋白 亚低温 脑脊液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荔青 吴建东 +1 位作者 钱苏荣 王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在2013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且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三叉...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在2013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且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后射频电凝疗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法(PSQI)评分以及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并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以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个月的治疗后VAS及PSQI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均明显降低,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治疗效果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1个月后生活质量对比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血管减压术运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还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凝疗法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及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剑 吴建东 +4 位作者 钱苏荣 林荔青 王晨 林泽西 惠国桢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938-1940,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与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微血管减压术,10例行微球囊压迫术。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组: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5例,5例延迟缓解,其中2例明...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与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微血管减压术,10例行微球囊压迫术。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组: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5例,5例延迟缓解,其中2例明显减轻。2例术后1.5年复发,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1例治愈,1例疼痛未缓解,予以微球囊压迫治疗而治愈。微球囊压迫术组:术后疼痛立即消失8例,1例明显减轻,1例未缓解,后予以微血管减压术而治愈。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与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因素及主观要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微球囊压迫术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9
作者 钱苏荣 吴建东 +4 位作者 林荔青 王剑 王晨 林泽西 惠国桢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25例,5例延迟缓解,其中2例明显减轻。术后3-6个月5例获得延迟缓解,2例术后1.5年复发,再次行...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25例,5例延迟缓解,其中2例明显减轻。术后3-6个月5例获得延迟缓解,2例术后1.5年复发,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1例治愈,1例疼痛未缓解,予以微球囊压迫治疗而治愈。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有较高的疼痛消除率,远期疗效有待于更长时间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原文传递
CCN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肿瘤侵袭作用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泽西 傅西安 +4 位作者 钱苏荣 林荔青 王剑 季涛 桑春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以低恶性胶质瘤细胞A172和高恶性胶质瘤细胞U87为研究模型,观察分泌型蛋白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CCN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A172和U87细胞... 目的以低恶性胶质瘤细胞A172和高恶性胶质瘤细胞U87为研究模型,观察分泌型蛋白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CCN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A172和U87细胞中CCN3的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172和U8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CN3的蛋白含量,Transwell试验观察CCN3刺激前后A172细胞及U87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U87细胞中CCN3在mRNA的表达水平是A172细胞中的15.63倍,CCN3在A17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是48.62 pg/m L,而在U8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是549 pg/m L;U87细胞的侵袭能力强于A172细胞,10 ng/m L的CCN3能明显增强A172细胞的侵袭能力,而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CCN3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并与胶质瘤侵袭能力有关,与肿瘤增殖能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微环境 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 肿瘤侵袭
下载PDF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剑 傅西安 +4 位作者 钱苏荣 林荔青 何新俊 王国华 高国一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 研究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以下)分为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n=22)、亚低温治疗组(n=24)、常温常规治疗... 目的 研究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以下)分为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n=22)、亚低温治疗组(n=24)、常温常规治疗组(n=22),比较三组间动态颅内压、脑损伤指标(细胞骨架)、免疫功能(IL-6、β2微球蛋白),结合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癫痫、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GOS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常温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针药联合亚低温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常规治疗组相比,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颅内压力、改善免疫功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常规治疗组,有较乐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亚低温 针药治疗
原文传递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煜昊 王剑 +1 位作者 谢涛 傅西安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700-705,共6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之中,筛选高危动脉瘤进行预防性干预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之中,筛选高危动脉瘤进行预防性干预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方面,吸烟史、高血压、年龄、性别、家族遗传都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密切相关,在病理学方面,颅内动脉瘤壁上的炎症可能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有关。在影像学方面,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动脉瘤壁的特征以及一些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价破裂风险因素的指标,同时颅内动脉瘤的生长情况也是高危指标之一,这些指标对于今后建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病理学 形态学 血液动力学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经导管给药方案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荔青 钱苏荣 王剑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6期40-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经导管给药方案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5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持续室内灌注给药联... 目的探讨不同经导管给药方案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5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持续室内灌注给药联合腰大池引流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腰大池持续置管引流联合鞘内灌注给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和脑脊液成分的变化、感染控制时间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和脑脊液成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颅内压和脑脊液成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内灌注给药联合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控制颅内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侧脑室置管外引流 灌注给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苏荣 傅西安 +5 位作者 潘耀华 吴建东 肖其华 林荔青 王剑 王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术前PWI评价脑灌注,行分次治疗,在支架置入2周后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术。结果 32例患者支架覆盖斑块良好,术后残余狭窄<10%,1例患者同侧肢体偏瘫,经治疗6h后恢复。术后8例低血压,经多巴胺静脉维持后好转,7例一过性心动过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经1a随访,未出现脑卒中再发作,2例发生再狭窄行球囊扩张。结论术前综合评价、术中轻柔操作、防止低血压为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治疗可降低高度狭窄病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 支架置入术 脑卒中
下载PDF
益生菌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泽西 林荔青 +3 位作者 王剑 谢涛 傅西安 浦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1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的重型颅...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1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鼻饲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粘膜屏障功能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肠内营养开始后第7、21天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7天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肠黏膜屏障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荔青 傅西安 +5 位作者 吴建东 肖其华 钱苏荣 王晨秋1 王剑 王晨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742-744,共3页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研究在不同时间点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并结合预后判断分析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研究在不同时间点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并结合预后判断分析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结果在治疗各时间点上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含量为先增高后降低,两组比较发现,亚低温组β2-微球蛋白含量较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7天及14天明显降低(4.29±0.31,3.37±0.42,P〈0.05;3.04±0.29,2.26±0.31,P〈0.05),结合预后GOS评分,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GOS4—5分50%,常规治疗组GOS4—5分31.25%,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炎性介质反应及增强免疫调节等作用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Β2-微球蛋白 亚低温
原文传递
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的临床探讨
17
作者 林泽西 宝音图 +5 位作者 丁煜昊 王剑 谢涛 林荔青 吴日乐 傅西安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8期544-548,F0004,共6页
目的探讨及分析幕上脑出血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脑出血手术患者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组(n=116)、常规... 目的探讨及分析幕上脑出血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脑出血手术患者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组(n=116)、常规骨瓣组(n=89)和立体定向组(n=55)。大骨瓣组行幕上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 常规骨瓣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 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手术。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并计算预后良好(GOS 4~5分)的比例。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结果大骨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分别为(193±24) min、(625±65) mL、(46±11) d、102例(87%)、9例(7.8%);常规骨瓣组分别为(124±17) min、(297±35) mL、(32±9) d、29例(33%)、4例(4.4%);立体定向组分别为(73±11) min、(53±15) mL、(21±4) d、10例(18%)、2例(3.6%)。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 根据GOS评分, GOS 5分70例, 4分95例, 3分40例, 2分38例, 1分(死亡)17例, 预后良好的患者(GOS 4~5分)165例(63.5%), 其中大骨瓣组36例(31%), 常规骨瓣组82例(93.2%), 立体定向组47例(85.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充分, 适用于严重威胁生命的血肿;常规骨瓣开颅术在继发性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优势;立体定向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等特点, 在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骨瓣开颅 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分析与评估
18
作者 丁煜昊 王剑 +5 位作者 谢涛 林荔青 林泽西 朱巍巍 傅西安 蒲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47-52,共6页
目的分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筛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资料共78例。其中破裂动脉瘤49例作为观察组,未破裂动脉... 目的分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筛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资料共78例。其中破裂动脉瘤49例作为观察组,未破裂动脉瘤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动脉瘤大小、高宽比(aspect ratio,AR)、大小比率(size ratio,SR)、波动指数(undulation index,UI)、非球形指数(nonsphericity index,NSI)、椭形指数(ellipticity Index,EI)、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切应力梯度(wall shear stress gradient,WSSG)、振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等参数。结果2组临床因素中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分析结果:最大径、SR、UI、NSI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NSI、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分析结果:WSS(Pa)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SSG(Pa/mm)、O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的大小、不规则的瘤壁形态与动脉瘤破裂有密切联系;低WSS可能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