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式过街塔名称意蕴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传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49,共9页
过街塔是西藏佛教景观中的常见建筑,在元代随蒙古统治者东传汉地,为汉藏民众所喜闻乐见。然而,"过街"是汉地民众对此佛塔样式的俗称,笔者查阅相关材料后发现,藏地民众对此类佛塔的命名,并非以"过街""过门"... 过街塔是西藏佛教景观中的常见建筑,在元代随蒙古统治者东传汉地,为汉藏民众所喜闻乐见。然而,"过街"是汉地民众对此佛塔样式的俗称,笔者查阅相关材料后发现,藏地民众对此类佛塔的命名,并非以"过街""过门""穿心"等汉文逻辑展开,而有特指塔名——"喀喀尼"(■)。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塔名又有多种异写变化。诸种称谓至今并行于藏地民间,其中核心词素"喀尼"的词义众说纷纭。本文以喜马拉雅西部地区的早期过街塔内的阿閦佛图像及真言书写的传统为基础,深入追溯藏地过街塔名最初生成时所展现的阿閦佛信仰,并反思该词内涵在后世经历的流变与改写。笔者首先解析出西藏当前流行的对塔名喀喀尼意涵的解释属于两种误读:1.基于建塔地理位置的词义重构;2.基于相近读音的人名附会。进而依据喜马拉雅西部地区的早期过街塔内的阿閦佛图像传统,展开历史追溯,并探索阿閦佛及其真言所具有的度亡、除障、往生、净罪的功能,归纳出早期信众对"过街塔—阿閦佛—度亡净罪"的配置模型的默认与推行。这反映在阿閦佛种子字主导了西藏信众对过街塔建筑的教义化命名。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塔名"喀喀尼"出现的各种异写、误读与附会,说明过街塔作为一种方便成就之门径,已偏离其最初所指的阿閦佛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街塔 喀喀尼 阿閦佛 喜马拉雅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套叠的灵塔:阿齐寺一号过街塔的空间意蕴与图像程序 被引量:4
2
作者 传播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66,110,共10页
阿齐寺(a lci chos'khor)位于印属拉达克地区首府列城(Leh)西北38公里的印度河南岸的阿齐村,因其精美的早期壁画而闻名于世。寺内有五座早期佛殿和四座过街塔,年代跨度从11世纪中叶至14世纪,学界多关注松载殿、杜康殿和拉康索玛等... 阿齐寺(a lci chos'khor)位于印属拉达克地区首府列城(Leh)西北38公里的印度河南岸的阿齐村,因其精美的早期壁画而闻名于世。寺内有五座早期佛殿和四座过街塔,年代跨度从11世纪中叶至14世纪,学界多关注松载殿、杜康殿和拉康索玛等著名佛殿内的壁画、题记,而对诸座早期过街塔的专题探讨并不多。作者于2018年实地考察该寺,对四座早期过街塔的图像系统与建筑结构作了完整记录。过街塔内满绘壁画,并现特殊的塔内套塔的空间结构,这种建筑传统的出现一般不晚于13世纪,集中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本文试以阿齐寺一号塔为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尊像配置,并结合该塔与诸佛殿内的相关题记,思考此座过街塔的图像组织逻辑,解释这类套叠式佛塔建筑传统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齐寺 一号过街塔 阿閦佛国 喜马拉雅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拉达克芒域村2号过街塔内绘塑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传播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68-79,共12页
喜马拉雅西部的印控拉达克地区是西藏历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便展开了对此地文化历史的全面研究与探讨,并在宗教、历史、考古、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国内学界则受制于地缘政治因素并未给予该地的物... 喜马拉雅西部的印控拉达克地区是西藏历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便展开了对此地文化历史的全面研究与探讨,并在宗教、历史、考古、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国内学界则受制于地缘政治因素并未给予该地的物质文化遗存以足够的关注。文章聚焦拉达克芒域村(Mangue)存留的一座年代不晚于13世纪的早期过街塔内的图像程序,根据对该塔心室内的绘塑配置的辨识、分析与解构,试图理出一条西藏早期过街塔内图像空间的营造理路,并探讨当时藏传佛教信众对佛塔礼拜及佛塔空间的开拓与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街塔 喜马拉雅西部 芒域 五方佛曼荼罗 阿閦佛 舍利 密教神系
下载PDF
夏鲁寺甘珠尔殿阿閦佛九尊坛城考 被引量:3
4
作者 传播 《藏学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51-71,276-277,共23页
夏鲁寺甘珠尔殿的门楣之上有阿閦佛九尊坛城一铺,有关此坛城的图像渊源及其在甘珠尔殿内的义理功能等问题学界鲜有论及。本文以释读布顿·仁钦珠的《净除诸业障之世尊不动如来坛城仪轨》(■)为基础,考证认为该坛城仪轨渊源于此,乃... 夏鲁寺甘珠尔殿的门楣之上有阿閦佛九尊坛城一铺,有关此坛城的图像渊源及其在甘珠尔殿内的义理功能等问题学界鲜有论及。本文以释读布顿·仁钦珠的《净除诸业障之世尊不动如来坛城仪轨》(■)为基础,考证认为该坛城仪轨渊源于此,乃以清净恶趣为旨,置于殿门之上为入殿礼拜者灌顶加持殊胜佛法。依据该文本中的相关描述,并结合阿底峡、仁钦桑布等人所作的不动如来仪轨,论证此种净罪除障的阿閦佛与《恶趣清净怛特罗》的渊源关系。最后结合喜马拉雅西部地区13—15世纪的过街塔藻井中的阿閦佛图像及其演变,梳理此类净罪阿閦佛信仰由早期大乘图式向后期密教坛城式样转变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民族交融与文化消长:8-14世纪拉达克佛教艺术的潮流及转向 被引量:3
5
作者 传播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地处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 Ladakh)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战略节点,东临西藏阿里,西接巴基斯坦,南为印度喜马偕尔邦,北临中国阿克赛钦地区。夹于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拉达克勾连着中亚、南亚与青藏高原的朝圣及商贸网络,复... 地处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 Ladakh)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战略节点,东临西藏阿里,西接巴基斯坦,南为印度喜马偕尔邦,北临中国阿克赛钦地区。夹于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拉达克勾连着中亚、南亚与青藏高原的朝圣及商贸网络,复杂的地缘政治与民族环境使拉达克在区域性与国际性的汇通碰撞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并生长出璀璨夺目的佛教艺术。公元10世纪以来,作为“阿里三围”之一的拉达克与西藏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往来,逐渐发展出以藏传佛教为底色的多元艺术面貌。文章以8-14世纪拉达克的重要佛教遗存为基础材料,试图勾勒拉达克艺术从中亚-克什米尔风格向东印度-卫藏样式转变的历史进程,并系统探析艺术风格转向背后的历史背景、宗教环境与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达克 佛教艺术 克什米尔 卫藏 艺术转向
下载PDF
夏鲁寺甘珠尔殿“释迦说法图”意蕴考释 被引量:3
6
作者 传播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51,171,共13页
夏鲁寺甘珠尔殿北壁西侧绘有一铺精美的释迦牟尼说法图,学界对此铺说法图的理解多局限于"礼佛图"或"释迦牟尼说法图"等笼统概念,未做深入探究。文章首先以释读说法图榜题框内题记为线索,认为此段题记乃源自《金刚... 夏鲁寺甘珠尔殿北壁西侧绘有一铺精美的释迦牟尼说法图,学界对此铺说法图的理解多局限于"礼佛图"或"释迦牟尼说法图"等笼统概念,未做深入探究。文章首先以释读说法图榜题框内题记为线索,认为此段题记乃源自《金刚手甚妙慧大本续》,并结合题记内容论证此身"说法释迦"实为如来相金刚手菩萨,以此统筹观察"说法释迦"与两侧的金刚萨埵和双身大成就者实为表现金刚乘密法的传承谱系;同时以13—14世纪西藏早期绘画中的大成就者形象为依据,辨识出释迦牟尼身侧听法的双身大成就者为乌仗那国王因陀罗部底及其明妃——女性大成就者"罗什米伽罗",最终考定此铺"说法图"场景实为假借释迦牟尼佛之形象来表现金刚乘佛教于人间赡部洲传布的渊源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鲁寺甘珠尔殿 释迦说法图 金刚手菩萨 因陀罗部底 秘密集会怛特罗
原文传递
梵像东来:印度密教图像志在汉藏地区的传播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传播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4-88,共5页
20世纪以来,梵藏密教仪轨文献之于佛教美术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密教图像领域取得诸多价值深远的研究成果。检视国内美术史界,对中国佛教美术之藏传系统的研究发轫较晚,对梵藏语种的密教仪轨文献之关注亦有不足... 20世纪以来,梵藏密教仪轨文献之于佛教美术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密教图像领域取得诸多价值深远的研究成果。检视国内美术史界,对中国佛教美术之藏传系统的研究发轫较晚,对梵藏语种的密教仪轨文献之关注亦有不足,以致无法在更为深入的图像志、图像学层面探究藏传密教美术遗存的深层义理和文化族属。本文聚焦《成就法鬘》《金刚鬘》《究竟瑜伽鬘》等重要梵藏语密教仪轨文献,从密教与密教美术之属性、图像与仪轨之关系、密教图像志典籍的传译及相关美术遗存等问题展开初步论述,思考密教图像产生背后的仪式渊源与跨文化交流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教图像志 《成就法鬘》 《究竟瑜伽鬘》 汉藏交融
原文传递
17世纪汉藏艺术在拉达克的传播与发展——以协寺壁画为中心
8
作者 传播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4,213,共13页
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是亚洲多文明交汇的重要路口,自吐蕃时期即与藏族社会形成紧密联系,并逐步成为西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全面调研拉达克的人文历史及物质遗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外学人对... 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是亚洲多文明交汇的重要路口,自吐蕃时期即与藏族社会形成紧密联系,并逐步成为西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全面调研拉达克的人文历史及物质遗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外学人对此地文物艺术的研究,倾向于构建其与印度、中亚的文化联系,却对于历史上拉达克与卫藏、康区及汉地中原密切关联的大量艺术遗存,颇为忽视。中国学者因受制于地缘及政治因素,并未对拉达克的物质遗存展开过实质性的调查与研究。作者基于对拉达克的实地调查所得,聚焦尚未刊布研究的拉达克协(?)王宫之竹巴噶举寺院内的17世纪壁画遗珍,以相关文献史料为基础,通过与同期卫藏相关佛寺壁画的比对,试图探索汉藏艺术在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达克 汉藏艺术 竹巴噶举 协寺 达仓热巴
原文传递
夏鲁寺嘎加羌殿的营建历史、图像配置与空间意蕴
9
作者 传播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91,141,共11页
位于夏鲁寺一层回廊西北角的密闭佛殿嘎加羌(bka’ rgya byang),因其中保存的精美四臂观音画像而举世闻名。当今学界对此殿壁画的关注多是风格层面的讨论,并未触及壁画背后的绘制年代、图像功能及建筑意义等基本问题。本文先从嘎加羌内... 位于夏鲁寺一层回廊西北角的密闭佛殿嘎加羌(bka’ rgya byang),因其中保存的精美四臂观音画像而举世闻名。当今学界对此殿壁画的关注多是风格层面的讨论,并未触及壁画背后的绘制年代、图像功能及建筑意义等基本问题。本文先从嘎加羌内室南北壁祖师传承序列入手,分析杰冈巴观音三尊(sgang pa lugs)与秘密成就马头明王(rta mgrin gsang sgrub bsgrub pa)的传承情况,考述该殿图像的配置逻辑,再结合旬努竹、多杰贝桑等人物的文献史料,探析殿内壁画的绘制意图及年代,最后,作者依据寺院建筑格局的发展轨迹,明确此密闭殿堂内的图像之于夏鲁寺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臂观音 香巴噶举 杰冈巴 旬努竹
原文传递
夏鲁寺甘珠尔殿观音图像考察
10
作者 传播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6,共9页
夏鲁寺甘珠尔殿(■)建于14世纪初,殿内存有始建时尼泊尔风格壁画,为西藏艺术史的经典之作。该殿门壁东侧,见三面四臂主像菩萨一躯,及一面二臂菩萨小像一身。此二尊菩萨的尊格身份及配置思想,学界未有探讨,文章对此主题作专门分析。作者... 夏鲁寺甘珠尔殿(■)建于14世纪初,殿内存有始建时尼泊尔风格壁画,为西藏艺术史的经典之作。该殿门壁东侧,见三面四臂主像菩萨一躯,及一面二臂菩萨小像一身。此二尊菩萨的尊格身份及配置思想,学界未有探讨,文章对此主题作专门分析。作者首先基于对壁绘题记内容的释读与分析,追溯出主像为不空羂索观音,其所表现的是补陀洛迦山观音宝宫殿会。然后,根据《不空羂索史》《成就法鬘》等梵藏文献中所述补陀洛迦山的朝圣纪行,归纳出藏地观音朝圣中,据观音的不同尊格,可有"朝圣"与"观圣"两种不同礼拜形式。进而,考证认为壁画中的两身观音的配置形态乃是对观音礼拜的二种范畴的视觉化现,为观者赐予朝圣观音之功德利益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鲁寺甘珠尔殿 不空羂索观音 补陀洛迦山 卡萨帕尼观音 视觉朝圣
原文传递
第六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1
作者 孟丽 传播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1-246,共6页
2015年10月17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六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CTAAⅥ)"(以下简称"讨论会")在杭州西子湖畔拉启帷幕。此次会议系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 2015年10月17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六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CTAAⅥ)"(以下简称"讨论会")在杭州西子湖畔拉启帷幕。此次会议系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获得了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中国藏学》杂志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及社会各界友人的赞助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藏学 亚洲研究中心 文物研究所 唐卡 文物保护 图像学 吐蕃时期 胎藏界曼荼罗 金刚界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新趋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2
作者 传播 《藏学学刊》 2019年第1期357-365,384,共10页
2018年4月28–29日,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新趋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佛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在哈佛大学访学的三名中国学者召集组织,得到了哈佛燕京学社的支持,哈佛大学内亚和阿尔泰学委员会亦提供了赞助。会议邀请到了2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 2018年4月28–29日,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新趋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佛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在哈佛大学访学的三名中国学者召集组织,得到了哈佛燕京学社的支持,哈佛大学内亚和阿尔泰学委员会亦提供了赞助。会议邀请到了2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大会发言,就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的六个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开展多学科互动、新研究分享,系首次在哈佛大学召开有关西藏艺术史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 阿尔泰学 新趋向 国际学术研讨会 摩崖石刻 东印度 会议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