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三河古镇旅游形象与地域脉络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乃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旅游形象是旅游区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前提,而旅游形象的塑造必须依托地域脉络,精心挖掘、细致揣摩,实现旅游形象与地域脉络的“和谐”。通过研究三河旅游形象规划及建设与地域脉络之间存在颇多的主观“嫁接,”以“和谐”理念为指针,从... 旅游形象是旅游区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前提,而旅游形象的塑造必须依托地域脉络,精心挖掘、细致揣摩,实现旅游形象与地域脉络的“和谐”。通过研究三河旅游形象规划及建设与地域脉络之间存在颇多的主观“嫁接,”以“和谐”理念为指针,从四个方面讨论三河旅游形象的定位和塑造需要反映地域脉络特质、体现地域脉络内涵,才能形成对游客具有较强持久吸引力的形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地域脉络 三河
下载PDF
世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与储层地质埋存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江怀友 沈平平 +3 位作者 王乃 李治平 齐仁理 于淑荣 《中外能源》 CAS 2007年第5期7-13,共7页
阐述了因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介绍了国际社会的各种二氧化碳减排政策,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埋存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分析了二氧化碳埋存方式及世界二氧化碳埋存量的评估值。
关键词 二氧化碳埋存 二氧化碳减排政策 枯竭油气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旅游维度架构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乃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125,共11页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基于旅游系统认识角度,以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三维度架构了微旅游基本概型和拓展概型。据此从需求驱动、技术支撑和政策引领三方面分析了微旅游发展的时代动因。以微旅游概型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微旅游的结构特...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基于旅游系统认识角度,以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三维度架构了微旅游基本概型和拓展概型。据此从需求驱动、技术支撑和政策引领三方面分析了微旅游发展的时代动因。以微旅游概型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微旅游的结构特征,结合内外部动因,预测微旅游在主体结构、时空范围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向度。结果表明,微时代背景下微旅游主体结构、出行时空范围和经营管理均应作相应拓伸;旅游者具有微主体、微时空和微体验,经营者具有微市场、微分析、微营销和微产品,管理者具有微区域、微规划和微开发的结构特点;旅游者具有生态、低碳、自主和原真,经营者具有微应变和微服务,管理者具有嵌入式和生活型的发展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旅游 维度 概型 向度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微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基于人地生态系统理论,探查微旅游作为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出路.考量传统村落具有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空间差异,构建不同的微旅游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人地生态系统是考察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微旅游是... 基于人地生态系统理论,探查微旅游作为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出路.考量传统村落具有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空间差异,构建不同的微旅游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人地生态系统是考察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微旅游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乡村旅游(微旅游)→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乡村旅游(微旅游)实现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划分为都市依托型(环巢湖及沿江片区—游赏观光、娱乐休闲)、景区依托型(皖南片区—文化休闲、文化养生)、生态依托型(大别山片区—红色教育、绿色消费)三种微旅游模式,并相应构建了具体微旅游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微旅游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跨区域旅游品牌的共建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乃 黄翔 连建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3-98,共6页
旅游区合作是旅游区之间竞合(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品牌共建是跨区域(行政区或自然地理区)旅游产品开发、营销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条有益的合作途径,通过跨区域旅游品牌的塑造和营销,提升区域旅游竞争的能力,带动区域... 旅游区合作是旅游区之间竞合(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品牌共建是跨区域(行政区或自然地理区)旅游产品开发、营销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条有益的合作途径,通过跨区域旅游品牌的塑造和营销,提升区域旅游竞争的能力,带动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侧重研究跨区旅游品牌共建的特定内涵和现实意义,提出品牌共建的原则和进行跨区品牌共建的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 品牌 共建 大香格里拉
下载PDF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乃 王塞 陈晓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4-213,共10页
依据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构建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结构模式,并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表征值;运用变异系数耦合模型、热点分析工具及协同进化模型探查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依据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构建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结构模式,并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表征值;运用变异系数耦合模型、热点分析工具及协同进化模型探查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时空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1)皖江城市带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年均增长率较高。皖南池州、黄山、宣城及皖西六安生态环境水平增长速度较快。城镇化水平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热点区域集中在皖南山区及皖西大别山区。(2)皖北及皖中部分城市耦合发展度较低;而皖江城市带耦合发展度较高。各市耦合发展度逐年递增速度滁州、池州最快;皖北城市普遍较低。合肥、马鞍山、铜陵一直保持显著热点区域。皖江城市带均达到较高等级;其他城市目前均已进入中等等级。(3)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增殖系数整体以正值为主,表征各市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阶段。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竞合关系主体关系矩阵以双赢为主,表明二者协同共进特征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发展度 热点分析 协同进化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铜陵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乃 周涛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33-2640,共8页
铜陵市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长期的矿业采冶和加工对城市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持续压力,生态安全问题凸显.因此,本文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压力与响应指数模型,采用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综合分析方法,对铜... 铜陵市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长期的矿业采冶和加工对城市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持续压力,生态安全问题凸显.因此,本文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压力与响应指数模型,采用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综合分析方法,对铜陵市生态安全进行时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铜陵市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较不安全、临界安全水平,安全等级总体较低.2003年作为分割时点,铜陵市的生态安全由较不安全上升至临界安全.压力和响应指数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安全子系统间的作用机理,即2000年以来,铜陵市生态调控措施减缓了系统压力,而环境投入力度不够,致使生态安全在较低等级徘徊.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子为生态环境压力综合因子、资源约束综合因子和环境投入响应综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 压力和响应指数 铜陵市
原文传递
兰州市工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及效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乃 黄翔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42-2251,共10页
运用容量耦合拓展模型对兰州市2003—2013年环境系统耦合度进行评价,通过核算兰州市2003—2013年各年工业碳排放量,分析了4类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特征,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多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兰州市环境系统总体质量水平... 运用容量耦合拓展模型对兰州市2003—2013年环境系统耦合度进行评价,通过核算兰州市2003—2013年各年工业碳排放量,分析了4类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特征,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多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兰州市环境系统总体质量水平较低,环境状态指数和环境耦合度指数较低;兰州市工业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碳排放与工业增加值、GDP、人口数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原煤、原油、焦炭和天然气是兰州市的主要碳源,人均碳强呈显著增长态势,而工业碳强、GDP碳强、地均碳强均呈下降趋势;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在低位值附近波动变化,而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均经济效应均在高位值附近波动,且后两项指标累积效应显著大于前两项指标,总体发挥正向碳增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强度 LMDI模型 效应 兰州市
原文传递
理性思辨下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应对策略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乃 《江苏城市规划》 2008年第6期8-13,共6页
城市住区邻里交往日趋弱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主要障碍之一。分析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缘由,讨论邻里交往是社会、历史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产物,客观的交往刺激和主观的交往意愿才是解决邻里... 城市住区邻里交往日趋弱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主要障碍之一。分析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缘由,讨论邻里交往是社会、历史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产物,客观的交往刺激和主观的交往意愿才是解决邻里交往弱化的根本所在,并以理性思辨的角度考察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交往 住区规划 理性思辨
原文传递
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评价—以安徽铜陵市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乃 周涛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较弱耦合度—较高耦合度的变化,耦合度呈递增趋势;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主要贡献因子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主要限制因子是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投资和工业固废排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耦合度 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 铜陵市
下载PDF
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铜陵市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乃 周涛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3,共5页
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包含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具有典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特征。以一般系统理论构建敏感性和适应性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评价模型,以反正切函数构建二者耦合度评价模型,并以耦合度表征经济系统的脆弱度。以铜陵市为例... 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包含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具有典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特征。以一般系统理论构建敏感性和适应性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评价模型,以反正切函数构建二者耦合度评价模型,并以耦合度表征经济系统的脆弱度。以铜陵市为例,2001-2010年该市经济系统敏感性和适应性状态值呈递增正相关变化,适应性变化速度快于敏感性(前者先递增后递减,后者平稳递增);脆弱度在2005年前递增,之后递减,评价结果与铜陵市经济发展实际相符。基于一般系统理论的耦合度评价模型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适应性 脆弱性 耦合度 铜陵市
下载PDF
浅析如何建构体现和谐内涵的环巢湖旅游区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乃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9期105-107,共3页
介绍了建构和谐环巢湖旅游区背景,分析了建构旅游区过程中的非和谐因素,并提出建构和谐还巢湖的战略原则和举措,以期为旅游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巢湖旅游区 非和谐因素 实施策略
下载PDF
试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双效开发湖北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翔 王乃 《长江论坛》 2006年第3期24-27,30,共5页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条件、旅游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提出对该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1)进行宏观空间地域整合、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2)对...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条件、旅游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提出对该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1)进行宏观空间地域整合、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2)对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微观挖掘,创设景点,提高景点的丰度和品位,提升三国旅游资源的现实价值,以期打造具有强势品牌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 开发构想
下载PDF
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实践研究——以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乃 徐明 黄翔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综合研究安徽现有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发现目前安徽生态农业观光园普遍存在主题定位模糊、生态实践偏离和市场论证缺位的问题。依据生态农业理论和农业观光园旅游发展规律,并结合安徽广德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地域脉络背景,提出生态农业观... 综合研究安徽现有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发现目前安徽生态农业观光园普遍存在主题定位模糊、生态实践偏离和市场论证缺位的问题。依据生态农业理论和农业观光园旅游发展规律,并结合安徽广德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地域脉络背景,提出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运营的三条具体对策:生态规划立园、生态文化兴园和生态经济强园,以期对在建和规划之中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观光园 生态实践 规划
下载PDF
基于生态博物馆思想的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乃 沈东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9-35,共7页
分析生态博物馆思想与我国中东部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密切关系,以皖南古村落宏村基于环境—居民游客满意度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空间是古村落生态主体和生态文化的承载基质,生态主体是古村落生态空间和生态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关键,而... 分析生态博物馆思想与我国中东部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密切关系,以皖南古村落宏村基于环境—居民游客满意度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空间是古村落生态主体和生态文化的承载基质,生态主体是古村落生态空间和生态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关键,而生态文化是古村落生态主体和生态空间核心特质的呈现方式。在立足池州市自然和文化特殊背景前提下,以上述结论为参考,提出了池州市古村落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的相关路径,即正确处理生态空间、生态主体和生态文化三者关系,科学保护、有机更新、合理布局生态空间,保障利益、分清权责、矫正确立生态主体,唤醒民知、推进民为、创新发展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生态主体 生态空间 生态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文化场域与文化分层组合理论下文旅融合机制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乃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9-108,共10页
鉴于文旅融合延续一般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践,诊断其存在严谨与随性、厚重与浅薄、惠众与逐利、在地与跨界等问题表征缘由,施以主体识别、动力探源和路径优化。以传统文化综合体传统村落为例,基于文化场域和文化分层组合理论,以空间融合为... 鉴于文旅融合延续一般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践,诊断其存在严谨与随性、厚重与浅薄、惠众与逐利、在地与跨界等问题表征缘由,施以主体识别、动力探源和路径优化。以传统文化综合体传统村落为例,基于文化场域和文化分层组合理论,以空间融合为承载,以产业融合为核心,逐步实施市场、服务的全领域融合。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查济村,地理空间融合是构建有序旅游场域网络的载体,优化社会场域关系促进文旅融合动能释放,矫正文化主体地位规约文旅融合秩序,保护民间文化土壤推进文旅融合进级发展,寻求模型最优,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化场域 文化分层 传统村落
下载PDF
空间生产多元主体下传统村落景村融合规划——以安徽省青阳县上章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乃 罗于晨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文章在梳理景村融合及空间生产研究进展基础上,基于实际调研,探查空间生产多元主体下景村融合规划路径。结果表明,乡村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文化空间功能缺失;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经济式微。优化多元空间生产主体,以景村融合为基点,对上章... 文章在梳理景村融合及空间生产研究进展基础上,基于实际调研,探查空间生产多元主体下景村融合规划路径。结果表明,乡村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文化空间功能缺失;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经济式微。优化多元空间生产主体,以景村融合为基点,对上章村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重要节点进行规划设计(空间表征),以政府引导、居民作主、游客满意为目标(表征空间),企业主导落实各项规划设计(空间实践),并及时进行修正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村融合 空间生产 传统村落
下载PDF
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与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池州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乃 黄翔 《旅游研究》 2010年第2期56-60,68,共6页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重构 文化生态型乡村
下载PDF
现代性驱动: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以安徽省呈坎村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乃 徐婧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6-103,共8页
传统村落是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聚合体。发展乡村旅游是助推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维度,剖析呈坎村旅游... 传统村落是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聚合体。发展乡村旅游是助推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维度,剖析呈坎村旅游空间的生产逻辑。基于以上三维空间生产主体差异化诉求,诊断呈坎村乡村旅游空间生产的阻滞因子及其成因,即政府、企业和居民是空间实践的主体,三者空间表征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空间布局、特色定位及利益分配等表征空间问题凸显;结合呈坎村当地实际,从三生空间接续生产、科学编制规划以实施空间建设、文旅空间融合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四个方面给出呈坎村乡村旅游空间生产优化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生产 乡村旅游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空间生产——以安徽省棠樾村为例
20
作者 王乃 徐婧宇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延续和创新文化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和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引力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引介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K-core分析方法,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安徽省歙县棠樾村旅游文化空间的生... 延续和创新文化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和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引力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引介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K-core分析方法,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安徽省歙县棠樾村旅游文化空间的生产之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多元主体价值诉求,探视其内在演进规律.立足棠樾村实际,提出引介文化空间叙事,彰显村落文化主题;整合文化空间资源,扩展村落宣传路径;完善文化空间设施,加强文化空间治理;凸显村民主体地位,满足多元文化需求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空间生产 棠樾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