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文学的创新传承与跨文化认同——以鄂伦春族文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6-70,共5页
全球化语境中,重写中国文学史成为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基本诉求,其基础与前提是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生态性。就文学的主客体而言,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应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学的百花园中。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直面创新传承、... 全球化语境中,重写中国文学史成为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基本诉求,其基础与前提是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生态性。就文学的主客体而言,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应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学的百花园中。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直面创新传承、民族性与跨文化认同等问题,在张扬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和生态性的基础上,各民族文学间的平等对话及跨文化认同是达成中华民族文学共存与多元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性 生态性 跨文化认同
下载PDF
北大荒版画的文化认同与创新传承 被引量:2
2
作者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7年第3期66-68,共3页
北大荒版画因地域性而始终保持着对生态家园的关注,凸显艺术的民族与文化认同问题。全球化语境中,北大荒版画是北大荒人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创造与传承的艺术,是代代北大荒人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地域文化与生态文化认同的功能,其地域审... 北大荒版画因地域性而始终保持着对生态家园的关注,凸显艺术的民族与文化认同问题。全球化语境中,北大荒版画是北大荒人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创造与传承的艺术,是代代北大荒人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地域文化与生态文化认同的功能,其地域审美意识促成北大荒版画艺术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北大荒版画的生命与生机在于文化认同与创新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北大荒版画 文化认同 创新传承
下载PDF
鄂伦春族萨满神话的传承与变异 被引量:1
3
作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4-86,共3页
萨满神话与其他神话不同,是有关萨满的神话。在神话中萨满不仅是宗教人物,而且也是神话中的人物。对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而言,他们的文化积淀于此。萨满神话是自觉的加工,在传承与变异中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涵。
关键词 万物有灵 民俗变异 文化根源
下载PDF
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活记忆与生态情感——以《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3-17,共5页
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审美体验、生活记忆、家园意识、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态、爱为核心,彰显作... 当代非虚构写作是基于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审美体验、生活记忆、家园意识、生态伦理和情感的生命书写,规避人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立场,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一元观,以生存、生活、生命、生态、爱为核心,彰显作家的非虚构文学观和生态审美理想,追求真善美共存的生态伦理价值。结合黑龙江本土作家田犁的诗歌与散文集《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阐释当代非虚构写作的文化生态语境,生活记忆的空间叙事、生态情感和生命书写,凸显创意写作在山村和城市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的责任及审美救赎层面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生活记忆 生态情感 审美救赎 《爱 遗落在森林和草地》
下载PDF
东方文化与西方电影的悖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杜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5,共2页
电影文化是由电影艺术建构而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由电影作品、电影形态、电影理念、电影技术、电影现象、电影影响力、电影创作者与电影受众等要素构成,通过电影传播所产生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具有综合性、科技性与跨文化性。东... 电影文化是由电影艺术建构而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由电影作品、电影形态、电影理念、电影技术、电影现象、电影影响力、电影创作者与电影受众等要素构成,通过电影传播所产生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具有综合性、科技性与跨文化性。东方文化与西方电影对话问题的提出在全球化、大众化与娱乐化大潮中,有助于人们更为广阔的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与交融性,逐渐意识到强势文化侵袭以及本土文化的危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西方电影 后殖民主义 对话
下载PDF
《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中的生命之美 被引量:1
6
作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4-25,共2页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新的部分,它的人性内涵并不与整体意义上的"人性"内涵相一致。电影本质上属于"美之子",因而对文化有某种叛逆性。透视《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感受生命之哲学与美学的意蕴:生命的起源之美,生命的...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新的部分,它的人性内涵并不与整体意义上的"人性"内涵相一致。电影本质上属于"美之子",因而对文化有某种叛逆性。透视《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感受生命之哲学与美学的意蕴:生命的起源之美,生命的流变之美,生命的创造之美与生命的大爱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流变 符号 大爱无言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的政治向度与美学观照——国外萨义德政治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铁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作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批评家,萨义德以文化形态的小说为切入点,阐释美学对政治的态度、参照系、生活经验、文化抵抗运动和民族属性的影响与作用。就此,萨义德以东方主义为核心的后殖民批评建构西方叙事的政治美学分析模式。... 作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批评家,萨义德以文化形态的小说为切入点,阐释美学对政治的态度、参照系、生活经验、文化抵抗运动和民族属性的影响与作用。就此,萨义德以东方主义为核心的后殖民批评建构西方叙事的政治美学分析模式。萨义德政治美学思想在批评话语的政治向度、主体政治的美学观照中呈现知识分子与民族文学的审美救赎,本文力图在此三个维度梳理和探析国外萨义德政治美学思想研究的学理分析框架,并以此基础剖析萨义德文化政治批评的融合性与矛盾性,探讨东方意识形态和西方审美趋向的跨地域对话与跨文化交流,为我国政治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彰显政治美学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后殖民主义 批评话语 主体政治 审美救赎
原文传递
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的跨文化认同——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前沿》 2012年第22期128-130,共3页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跨文化建构的维度,少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学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学。在此,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从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跨文化建构的维度,少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学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学。在此,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从文化认同功能的角度阐述作为文化承担者的普遍认同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认同 传承
原文传递
鄂伦春族当代文学与狩猎文化——鄂伦春族第一位作家敖长福访谈 被引量:2
9
作者 敖长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7-50,共4页
鄂伦春族第一位作家敖长福概括了鄂伦春族文学的过去与现状,论及鄂伦春族文学的本质、特征、价值与功能。他担忧着鄂伦春族文学后继无人的状况,强调狩猎文化和生态文明是鄂伦春族文学依托的根脉,阐释了鄂伦春族文学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当代文学 狩猎文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北大荒版画的审美意蕴与生态文化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3年第3期52-53,共2页
北大荒版画融地域艺术、北大荒精神、北方美学思想及原生态文化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北方审美文化精髓,承载着人类生态审美理想。在全球化视域中,探讨北大荒版画的审美意蕴与生态文化价值,能够弘扬北大荒精神,建构中国北方地域审美文化体系。
关键词 全球化 北大荒版画 审美意蕴 生态文化
下载PDF
参与式教学法的哲学内涵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丽 肖琼花 《理论观察》 2014年第4期163-164,共2页
全球化时代,人的感性、主体性、身体、对话、日常生活等问题为哲学所关注,成为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问题。参与式教学侧重了诸问题的实践意义,学界对此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仅从哲学层面,阐释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基础、理念界定与基本问题。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 哲学 全球化
下载PDF
全球化视域下的地方认同与空间想象——评黄大军《西方空间理论的美学研究》
12
作者 《品位·经典》 2020年第1期1-2,70,共3页
西方的空间理论根源于古希腊哲学,国内的空间美学尚处于建构阶段。目前,鲜有从美学的学科视角展开对西方空间理论系统研究。美学视域下的西方空间理论研究有助于整合与借用西方理论资源,可以推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 西方的空间理论根源于古希腊哲学,国内的空间美学尚处于建构阶段。目前,鲜有从美学的学科视角展开对西方空间理论系统研究。美学视域下的西方空间理论研究有助于整合与借用西方理论资源,可以推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方认同 空间想象
下载PDF
萨义德学术方法与人文理想的政治美学悖论
13
作者 吴铁柱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58,共4页
作为流散批评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萨义德,其学术思想体系既有哲学层面的思辨、知识社会学的梳理、文学文本的细读、文化政治的关注、美学的分析、艺术的阐释,也有政治实践的补充,在此,追根溯源地剖析其学术方法、人文理想、文化认同、思... 作为流散批评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萨义德,其学术思想体系既有哲学层面的思辨、知识社会学的梳理、文学文本的细读、文化政治的关注、美学的分析、艺术的阐释,也有政治实践的补充,在此,追根溯源地剖析其学术方法、人文理想、文化认同、思想情感与政治美学思想的缘起,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政治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也让多元文化及其主体能够通过对话与交流通达相互理解、尊重与和平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学术方法 人文理想 政治美学
下载PDF
刍议参与式教学法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
14
作者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第8期110-110,122,共2页
全球化语境赋予参与式教学法以全新的哲学内涵与文化理念,参与式教学法不但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而且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高职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专业学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在文化认同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鉴于高职... 全球化语境赋予参与式教学法以全新的哲学内涵与文化理念,参与式教学法不但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而且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高职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专业学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在文化认同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鉴于高职教育、参与式教学法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阐述参与式教学法的人文理念、文化认同内涵及其建构策略,探析参与式教学之文化认同的本质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 全球化 文化认同 对话
下载PDF
打造龙江风格:“乃寅写作班”教学成果导向
15
作者 孟斌斌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0,共3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乃寅写作班"在教学中为学生文学创作的选题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描摹熟悉的龙江生活画卷,学生的长篇与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均展现了龙江风采,就业与深造形势喜人。
关键词 创意写作 打造龙江风格 教学成果
下载PDF
从鄂伦春族史诗《英雄格帕欠》看狩猎民族的生态审美意识
16
作者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0,F0003,共7页
鄂伦春族史诗诞生于人类早期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与审美意识之中,承载鄂伦春人的宗教信仰、想象、情感与记忆,汇集狩猎民族的生存理念、生命体验、生活经历和生态思想。《英雄格帕欠》传承、传播且弘扬和谐共处之美、万物生命... 鄂伦春族史诗诞生于人类早期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与审美意识之中,承载鄂伦春人的宗教信仰、想象、情感与记忆,汇集狩猎民族的生存理念、生命体验、生活经历和生态思想。《英雄格帕欠》传承、传播且弘扬和谐共处之美、万物生命之美、家园之美与生态自觉之美,反映了狩猎民族的生态理念与审美意识,即以共生为根、以创生为茎、以重生为枝、以整生为果。全球化视域中,鄂伦春族史诗的生态美学研究可以强化中华民族生态审美文化、推进中国生态美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保护生态平衡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史诗 《英雄格帕欠》 生态思想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西方美学范畴的历史演变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5期179-180,共2页
在西方美学史中,美学范畴即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反映了人类艺术认识的经验及审美地掌握世界的特殊规律。其意义在于,美学范畴体系的形成实现了哲学向美学的分化,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学科建构、艺术创作与文学批评。
关键词 美学范畴 本质概念 审美活动 中国美学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原生态民歌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原生态民歌涉及了艺术哲学、生态美学与文化工业理论。原生态民歌作为文学与艺术的双重载体,随着生态美学的建构、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地域文化发展问题的凸显,其地域性、原生态性、民族性与知识性特征得以彰显。在当...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原生态民歌涉及了艺术哲学、生态美学与文化工业理论。原生态民歌作为文学与艺术的双重载体,随着生态美学的建构、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地域文化发展问题的凸显,其地域性、原生态性、民族性与知识性特征得以彰显。在当下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原生态民歌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本土化 文化记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21世纪新诗砥砺前行:光之旋律,美之哲思——评纳兰的《纸上音阶》
19
作者 《中外诗歌研究》 2020年第2期45-46,共2页
一、传承与超越青年诗人纳兰的诗集主要有《水带恩光》《执念》《纸上音阶》等,其中,《纸上音阶》于2019年8月由南方出版社公开出版。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现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中国诗坛群星闪烁,除北岛、顾城、舒婷、海子这“四大诗王”以... 一、传承与超越青年诗人纳兰的诗集主要有《水带恩光》《执念》《纸上音阶》等,其中,《纸上音阶》于2019年8月由南方出版社公开出版。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现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中国诗坛群星闪烁,除北岛、顾城、舒婷、海子这“四大诗王”以外,还有西川、流沙河、岛子、殷实、雁北、简宁、潞潞、韩东、于斯、牛汉、关键、马丽华、马学功、刘益善、刘立云、刘小放、梅绍静、章德益、郁笛、江河、沙鸥、绿地等,尚有遍布全国的“大学生诗人”创作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诗人 中国诗坛 现代诗歌 章德益 舒婷 牛汉 韩东 顾城
下载PDF
西方文化与东方电影的对话
20
作者 杜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9-10,共2页
电影是没有国界的艺术,世界电影都在使用同样的影像语言,表现各自不同的文化,目的不仅在于满足全球观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彰显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东方电影通过广泛吸收西方电影技巧,用以表达东方人的文化情感、审美意识与价值观念。... 电影是没有国界的艺术,世界电影都在使用同样的影像语言,表现各自不同的文化,目的不仅在于满足全球观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彰显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东方电影通过广泛吸收西方电影技巧,用以表达东方人的文化情感、审美意识与价值观念。因为东方电影与西方文化没有平等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东方电影对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展示影响了观者的文化价值观,所以,当下的东方电影不仅要考虑到市场化,更要兼顾民族化与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东方电影 全球化 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