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子双酯硫酸钠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丽梅 武首香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以十二醇、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和氯磺酸为原料,以BF3-乙醚为催化剂,通过三步法制备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表面活性和发泡力等性能。结果表明:该双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 以十二醇、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和氯磺酸为原料,以BF3-乙醚为催化剂,通过三步法制备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表面活性和发泡力等性能。结果表明:该双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水溶性,室温下溶解度大于40%(质量分数),Krafft点低于-5℃;cmc为0.17 mmol.L-1,γcmc为29.9 mN.m-1;溶液浓度为1 mmol/L时,即时泡沫高度为146 mm;具有良好的去污、润湿和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郭丽梅 《皮革化工》 2006年第6期25-29,共5页
以二苯醚和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合成了由刚性基团连接的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C12-DADS),用硅胶柱对其分离纯化,考察了该物质的性能,并与单烷基苯磺酸钠(C12-LA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Gem... 以二苯醚和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合成了由刚性基团连接的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C12-DADS),用硅胶柱对其分离纯化,考察了该物质的性能,并与单烷基苯磺酸钠(C12-LA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DADS的临界胶束浓度为6.32×10-6mol/L,比C12-LAS的临界胶束浓度低两个数量级;表面张力为42.02 mN.m-1,与C12-LAS相当;泡沫稳定性长达24 h,钙皂分散力为10.5,分解温度大于400℃,性能远优于C12-LAS。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 孪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3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多功能血管支架涂层制备及表征
4
作者 金磊源 胡芳坤 +5 位作者 姜晓娇 夏立 刘冉 徐佳乐 涂秋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51,共8页
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AS)全过程,且与AS病变部位血管支架植入后的一系列不良事件高度相关,包括支架内再狭窄(ISR)、晚期血栓(LST)以及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等。在诸多炎性疾病(包括AS)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均... 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AS)全过程,且与AS病变部位血管支架植入后的一系列不良事件高度相关,包括支架内再狭窄(ISR)、晚期血栓(LST)以及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等。在诸多炎性疾病(包括AS)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均被异常激活。因此,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NSPI)的装载有望减轻炎症,进而缓解支架植入并发症。基于此,本工作提出了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法将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RO4929097装载于支架表面的改性策略,构建NSPI/PLGA多功能血管支架。研究结果表明,NSPI/PLGA血管支架的RO4929097有效释放长达30 d,可同时实现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抗凝血等多种功能,在介入治疗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支架 炎症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 超声雾化喷涂技术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具有病灶治愈功能的淫羊藿苷洗脱涂层修饰血管支架
5
作者 柯佑 黄楠 +4 位作者 马青 周楠 吴钰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9-230,共12页
目的开发一种ICA洗脱涂层,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递送载体,实现靶向治疗。方法利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ICA洗脱涂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目的开发一种ICA洗脱涂层,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递送载体,实现靶向治疗。方法利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在血管支架表面构建ICA洗脱涂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材料学性质进行检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检测药物释放行为;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的黏附与激活实验验证该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评价该涂层的细胞相容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涂层构建成功,且ICA的装载并未对PLGA涂层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实现了ICA体外至少28 d的持续释放。血液相容性的评价结果显示,该涂层有效减少了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且该涂层能够抑制SMCs的异常增殖,促进ECs的黏附、增殖,有效调控巨噬细胞向组织修复型转变。结论ICA洗脱支架涂层显示出潜在的抗血栓、抗炎、促内皮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特性,有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药物洗脱涂层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下载PDF
基于贻贝仿生构建高效抗菌及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胺-酚表面
6
作者 孟昊天 李鹏程 +6 位作者 魏嘉佳 王文轩 李天瑀 黄楠 涂秋芬 杨志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83,共11页
目的赋予血液接触类材料优异的表面抗菌性能。方法受天然贻贝黏附现象的启发,通过多巴胺(Dopamine,DA)、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高碘酸钠(Sodium Periodate,NaIO4)构建一种简易、快速的聚胺-酚涂层(ε-PL@PDA),同时利用... 目的赋予血液接触类材料优异的表面抗菌性能。方法受天然贻贝黏附现象的启发,通过多巴胺(Dopamine,DA)、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高碘酸钠(Sodium Periodate,NaIO4)构建一种简易、快速的聚胺-酚涂层(ε-PL@PDA),同时利用ε-PL丰富的氨基质子化形成的阳离子,实现表面高效抗菌的目的。其中DA和ε-PL通过共价交联形成酚胺聚合物,酚胺共同介导基底材料黏附形成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椭圆偏光、氨基定量、水接触角(WCA)等材料学表征评价ε-PL@PDA涂层的理化性能;通过菌落计数法、细菌活/死染、液体法等细菌实验评价涂层抗菌性能;通过内皮细胞黏附与增殖实验评价其细胞相容性;通过血小板黏附与激活及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验证其血液相容性。结果材料学表征结果证明,ε-PL@PDA富氨基涂层成功制备,同时ε-PL的浓度大小会影响涂层的沉积过程;细菌实验表明,ε-PL@PDA涂层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当ε-PL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高达91%;细胞实验和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相较于316不锈钢(316L SS),ε-PL的质量浓度为3、30 mg/mL时,涂层均不会促进细胞毒性增强、血小板黏附和激活以及血栓形成。结论ε-PL@PDA涂层能够在不影响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表面抗菌能力,因此,该高效便捷且适用性强的表面抗菌策略或有助于解决临床血液接触类器械细菌感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仿生 多巴胺(DA) ε-聚赖氨酸(ε-PL) 表面改性 抗菌
下载PDF
钛表面固定特异性识别内皮祖细胞的多肽适配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卓玥 李全利 +4 位作者 赵元聪 陈佳龙 游天雪 黄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在钛表面固定可与循环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构建内皮祖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表面,用于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首先,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可与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其序列为TPSLEQRTVYAK,并在羧基端进行生物素... 在钛表面固定可与循环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构建内皮祖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表面,用于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首先,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可与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其序列为TPSLEQRTVYAK,并在羧基端进行生物素修饰;然后,采用磷酸处理钛表面,在钛表面获得化学键合的羟基,该羟基化表面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在钛表面获得游离的氨基,进一步通过碳二亚胺(EDC)介导,在钛表面接枝上生物素;最后,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识别体系,实现EPC特异性多肽适配子在钛表面的固定.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漫反射红外光谱(DR-FTIR)和免疫荧光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本研究为多肽适配子在材料表面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适配子 内皮祖细胞 表面改性
下载PDF
p53、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秀辉 +2 位作者 江贤萍 李俸媛 廖殿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检测p53、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54例胆囊癌组织中p53、E-cadherin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5... 目的检测p53、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54例胆囊癌组织中p53、E-cadherin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p53、E-cadherin和MMP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59.3%和94.4%。p53过度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E-cadherin表达下降或完全丧失与临床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MP7表达升高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肝脏浸润、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关分析表明MMP7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生存分析提示MMP7的阳性表达、肿瘤TNM分期、肝脏浸润、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有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p53、MMP7及E-cadherin可作为胆囊癌重要的恶性生物学指标;MMP7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MMP7的表达可提示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并可为胆囊癌患者抗基质金属蛋白酶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P53 钙黏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预后
下载PDF
抑癌基因DPC4与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秀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介绍抑癌基因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的改变与胰腺癌的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抑癌基因DPC4位于18号染色体上,其编码产物为Smad4蛋白。Smad4蛋白是转移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通路的中心分子,所有生... 目的介绍抑癌基因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的改变与胰腺癌的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抑癌基因DPC4位于18号染色体上,其编码产物为Smad4蛋白。Smad4蛋白是转移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通路的中心分子,所有生物学效应都是Smad4蛋白与不同的Smad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约有50%的胰腺癌发生DPC4基因的缺失或失活,DPC4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胰腺癌的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抑癌基因DPC4的改变与胰腺癌的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抑癌基因 DPC4基因
下载PDF
胆囊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贤萍 张秀辉 +2 位作者 李俸媛 韩新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8-180,i00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3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合文献探讨胆囊癌肉瘤的发生、组织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3例胆囊癌肉瘤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例胆囊癌肉瘤患者均为成年女性。肿瘤呈... 目的通过观察3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合文献探讨胆囊癌肉瘤的发生、组织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3例胆囊癌肉瘤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例胆囊癌肉瘤患者均为成年女性。肿瘤呈菜花状或息肉状突入腔内,表面有坏死出血,肿瘤平均直径为55cm。光镜下胆囊癌肉瘤由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及间叶源性恶性肿瘤混合组成,上皮成分多表现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间叶成分则表现多样。免疫组化显示上皮源性恶性成分表达上皮细胞标记(如CK),而不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vimentin、SMA、CD68),间叶成分根据构成不同而表达不同的间叶组织标记,但不表达上皮细胞标记。术后随访,2例复发,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20天、8个月和9个月。结论胆囊癌肉瘤是一罕见的高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混合组成,需要与肉瘤样癌及癌伴间叶成分化生鉴别,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癌肉瘤 肉瘤样癌
下载PDF
“一步法”构建基于Zn^(2+)的抗菌表面
11
作者 郭远来 缪婉 +2 位作者 钱继东 涂秋芬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228,共6页
不依赖于抗生素的抗菌表面是生物材料及器械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问题。现有材料表面抗菌策略仍然存在步骤较为繁琐、反应条件过于苛刻等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多巴胺和硫酸锌(ZnSO_(4))为原料,在常温、水相条件下采... 不依赖于抗生素的抗菌表面是生物材料及器械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问题。现有材料表面抗菌策略仍然存在步骤较为繁琐、反应条件过于苛刻等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多巴胺和硫酸锌(ZnSO_(4))为原料,在常温、水相条件下采用“一步法”构建广谱性含锌聚多巴胺抗菌涂层(PDA@Zn)。水接触角、涂层厚度和X光电子能谱等结果证实PDA@Zn涂层成功构建。涂层中的锌以Zn^(2+)的形式与PDA中邻苯二酚官能团配位结合;涂层的表面Zn^(2+)密度可以通过改变ZnSO_(4)投料的浓度来调控。抗菌实验的结果表明ZnSO_(4)投料浓度为1 mg/m L时所构建的PDA@Zn涂层(PDA@Zn/1)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7%和99.3%。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PDA@Zn/1涂层上L929的24 h和72 h相对增殖率分别为63.63%及48.32%,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效、简单的表面抗菌策略,但该策略的生物相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Zn) 聚多巴胺(PDA) 表面改性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基于共价固定高密度透明质酸构建具有抗菌抗凝血双功能的表面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文梅 黄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5-171,共7页
表面血栓生成和细菌感染是导致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及留置器械等血液接触类器材失效的重要原因,表面接枝生物活性分子是赋予材料表面抗血栓及抗菌性能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的抗菌抗凝血双功能改性方法通常基于复杂的改性策略并难以良好地... 表面血栓生成和细菌感染是导致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及留置器械等血液接触类器材失效的重要原因,表面接枝生物活性分子是赋予材料表面抗血栓及抗菌性能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的抗菌抗凝血双功能改性方法通常基于复杂的改性策略并难以良好地整合抗菌抗凝血的效能,如普遍使用的含银抗菌策略对血液抗凝并不友好。因此,利用简单接枝生物分子同时提高血液接触材料的抗菌抗凝血性能具有很大的挑战和意义。本研究将透明质酸(HA)分子高密度地接枝在氨基化表面,利用透明质酸的高度水合能力和除污特性,赋予了材料表面有效的抗菌与抗凝血功能。本策略首先将聚烯丙胺(PAa)在碱性条件下以席夫碱反应和迈克尔加成方式接枝在聚多巴胺(PDA)涂层表面,从而构建出富氨基涂层(PADA)。进一步通过酰胺化反应将HA共价固定在PADA表面,得到功能化涂层(HA-PADA)。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成功制备了HA-PADA涂层。体外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粘附激活实验以及抗菌实验的结果验证了HA-PADA涂层可以显著抑制凝血和细菌粘附。因此,该方法构建的具有高HA密度且稳定的HA-PADA双功能涂层对于提高血液接触类器材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和抗菌性能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表面改性 抗凝血 抗菌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和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秀辉 +2 位作者 江贤萍 韩新华 李俸媛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R、PR和p53的...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R、PR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37%和48.1%。p53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PR阳性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与阴性者,临床分期和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p53的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P53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在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丽梅 《化工文摘》 2006年第6期50-53,共4页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出发,介绍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优良性能:如表面张力、泡沫力、润湿力、优异的协同效应、耐温抗盐性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结构 性能 三次采油
下载PDF
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新华 张秀辉 +2 位作者 刘先蓉 江贤萍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12例患者肾穿刺术后,标本经常规固定、包埋、切片,进行HE、六胺银、Masson和免疫荧光染色,其中3例予以电镜观察。结果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12例患者肾穿刺术后,标本经常规固定、包埋、切片,进行HE、六胺银、Masson和免疫荧光染色,其中3例予以电镜观察。结果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小球内可见中性多核白细胞渗出。10例毛细血管襻和(或)灶性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3例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EPGN发生大量蛋白尿的机制与肾小球滤过膜状态的改变关系密切,使其对蛋白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肾活检
下载PDF
等离子体聚合聚环氧乙烷类涂层用于提高镁合金心血管支架抗腐蚀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东海 黄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171,共6页
本研究以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为单体,通过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得到均匀、无孔的聚环氧乙烷类(PEO-Like)涂层,并用来提高MgZnMn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在两种放电功率下制得了不同结构的涂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 本研究以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为单体,通过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得到均匀、无孔的聚环氧乙烷类(PEO-Like)涂层,并用来提高MgZnMn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在两种放电功率下制得了不同结构的涂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高功率下制备的涂层(HPEO)比低功率下制备的涂层(LPEO)分子结构交联度更高。电化学与体外浸泡测试证明两种涂层均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效果,但HPEO保护效果更佳。经过球囊扩张试验后,HPEO在MgZnMn支架上仍粘附良好,并且在后续的PBS浸泡实验中,涂层依旧能显著降低支架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镁合金 降解 心血管支架 聚环氧乙烷类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聚甘油丙烯酸酯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宏魏 郭丽梅 +1 位作者 陈利红 《化工文摘》 2006年第4期31-33,共3页
以聚甘油、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利用酯交换法,以硫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无溶剂,在共沸温度下,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聚甘油丙烯酸酯破乳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反应时间、聚甘油申羟基与丙烯酸甲酯之摩尔比、不同聚合度聚... 以聚甘油、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利用酯交换法,以硫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无溶剂,在共沸温度下,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聚甘油丙烯酸酯破乳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反应时间、聚甘油申羟基与丙烯酸甲酯之摩尔比、不同聚合度聚甘油合成的聚甘油丙烯酸酯对原油乳状液脱水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考察的影响条件均存在最佳值,即在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量的2%(W),阻聚剂用量占丙烯酸用量的2%(w),反应时间6h,聚甘油申羟基与丙烯酸甲酯之摩尔比为2.6:1,聚甘油聚合度为6.3,在破乳剂用量为300mg/L时,破乳脱水率达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丙烯酸酯 酯交换 破乳剂
下载PDF
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贤萍 张秀辉 +3 位作者 姜勇 李俸媛 韩新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42-446,I0018,共6页
目的检测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胆囊癌中E-cadherin及MMP7的表达,10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结果癌组织中MMP7阳性率明显增高... 目的检测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胆囊癌中E-cadherin及MMP7的表达,10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结果癌组织中MMP7阳性率明显增高,其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TNM分期、肝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下降,阳性信号紊乱,呈点状、短线状,其表达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浸润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MMP7与E-cadheri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MMP7阳性表达、肿瘤TNM分期及神经浸润与术后生存率有关。结论MMP7表达升高与E-cadherin表达降低是胆囊癌恶性生物学指标之一;MMP7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MMP7的表达可以提示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并可为胆囊癌患者的抗基质金属蛋白酶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浸润 转移 钙黏连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预后
下载PDF
烷基二苯醚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丽梅 尹树花 《化工中间体》 2007年第1期17-19,28,共4页
分别以烷基化剂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溴代十六烷与二苯醚反应,制得系列烷基二苯醚产品。通过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烷基系二苯醚的合成,优化其合成工艺。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kromasil(5μm,250×4.6mm);流动相,体积比V正己烷... 分别以烷基化剂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溴代十六烷与二苯醚反应,制得系列烷基二苯醚产品。通过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烷基系二苯醚的合成,优化其合成工艺。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kromasil(5μm,250×4.6mm);流动相,体积比V正己烷∶V异丙醇=18∶1;流速,1mL/min。最佳合成工艺为:各反应物的摩尔比n二苯醚∶n催化剂∶n溴代烷=1∶2∶5;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6h。双十二烷基二苯醚、双十四烷基二苯醚、双十六烷基二苯醚的产率分别为79.62%、72.38%、6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高效液相色谱 二苯醚
下载PDF
体外循环时血小板的构象与功能变化和血液麻醉对其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侯明勇 金健 +3 位作者 雷跃昌 王进 吴熹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1-3,19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时血小板(PL)的构象与功能变化以及血液麻醉对PL的保护作用。方法人工血管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表面处理后接枝牛血清白蛋白(BSA)成为PET-BSA。取PET和PET—BSA试...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时血小板(PL)的构象与功能变化以及血液麻醉对PL的保护作用。方法人工血管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表面处理后接枝牛血清白蛋白(BSA)成为PET-BSA。取PET和PET—BSA试片进行对比实验:(1)通过PL乳酸脱氢酶(LDH)的定量测定,计算材料表面吸附的PL量;(2)通过PL的膜糖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测定,计算材料表面活化的PL量;(3)在材料表面进行PL吸附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PL的形态。(4)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检测转流中不同时期血液中FDP、PK、PLG和TXB,的量;记录24h纵隔和心包引流量;电镜观察PL构象。结果PET-BSA表面吸附的PL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化PL量仅为对照组的20%。扫描电镜显示白蛋白涂层吸附PL少;对照组PL呈重叠状且有伪足。血液麻醉组较对照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分解少,纤溶系统被抑制,PL结构被保护。结论CPB时血浆蛋白彼此竞争吸附于血管壁上,然后PL与被吸附的血浆蛋白相互作用,PL与构象变化的纤维蛋白在其γ链C端结合位点上结合;同时PL被激活并暴露其GPⅡb/Ⅲa作用位点;构象变化的PL引发凝血的综合进展。抑肽酶的血液麻醉作用是对纤溶酶和激肽释放酶活化的抑制;保护PL结构中的GPⅡb免受破坏,保护了PL术后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抑肽酶 血液麻醉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