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胆针状金纳米颗粒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想 谢旭岚 +1 位作者 彭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24-2831,共8页
采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种子介导生长策略合成了具有针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其针尖处的尖端电场效应能有效富集电解质阳离子并提高二氧化碳局部浓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在−0.6 V(vs.RHE)时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96%... 采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种子介导生长策略合成了具有针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其针尖处的尖端电场效应能有效富集电解质阳离子并提高二氧化碳局部浓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在−0.6 V(vs.RHE)时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96%.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高选择性不仅来源于丰富的表面缺陷,更主要源于其独特的针状结构所带来的尖端电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种子介导 反应动力学 尖端电场效应
下载PDF
锦纶6染色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立炜 刘思 +1 位作者 尹翠玉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5期52-53,58,共3页
本文介绍了锦纶6染色改性研究的意义和染色机理与染色改性方法,综述了锦纶6染色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锦纶6 染色 改性
下载PDF
阳离子染料可染尼龙6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尔民 +3 位作者 封其都 谭延坤 刘冬青 尹翠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9,共7页
以己内酰胺(CPL)为原料,在聚己内酰胺(PA6)的缩聚阶段加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5-SSIPA)和聚乙二醇2000(PEG 2000),制备了阳离子染料可染PA6(ECD-PA6)。通过染色实验、差示量热扫描、热失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流变测试等探讨了5-SSIP... 以己内酰胺(CPL)为原料,在聚己内酰胺(PA6)的缩聚阶段加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5-SSIPA)和聚乙二醇2000(PEG 2000),制备了阳离子染料可染PA6(ECD-PA6)。通过染色实验、差示量热扫描、热失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流变测试等探讨了5-SSIPA和PEG的加入对阳离子染料可染PA6染色性能、结晶性能、热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5-SSIPA加入,聚合物染色性提高,聚合物相应的熔融和结晶的温度范围变宽,同时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良好,且聚合物熔体黏度上升,损耗模量(G″)增加;PEG的加入使得CD-PA6聚合物晶型改变,染色性进一步提高,且能有效加强聚合物分子链的流动性,降低聚合物熔体黏度,熔体弹性响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酰胺 阳离子染料 染色性 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 聚乙二醇 共聚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分析
4
作者 施达 晏金灿 +3 位作者 蔺华林 王宸宸 韩生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23期142-144,共3页
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目前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于一些普遍问题,在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可行的解决方法。特别... 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目前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于一些普遍问题,在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可行的解决方法。特别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有部分更突出的特性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及思考,分析出了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改善现阶段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改革,特别在应用型高校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艺学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应用型高校
下载PDF
含氮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铜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被引量:7
5
作者 金惠东 +5 位作者 张想 连跃彬 陈思 陆永涛 邓昭 彭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124,共11页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是缓解当前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有效策略之一。众所周知,铜基纳米材料是电还原二氧化碳的良好催化剂,但仍存在选择性低和耐久性差等缺点。本文中,我们以Cu-NBDC MOF为前驱体,通过退火得到了一种锚...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是缓解当前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有效策略之一。众所周知,铜基纳米材料是电还原二氧化碳的良好催化剂,但仍存在选择性低和耐久性差等缺点。本文中,我们以Cu-NBDC MOF为前驱体,通过退火得到了一种锚定在氮掺杂多孔碳上的Cu_(2)O/Cu催化剂(Cu_(2)O/Cu@NC)。XPS结果显示,Cu_(2)O/Cu@NC中的CuN含量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通过电还原二氧化碳测试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与不含氮的Cu_(2)O/Cu@C相比,Cu_(2)O/Cu@NC有效抑制了副反应HER,提高了电还原二氧化碳反应的整体催化活性,而且随着Cu-N含量的增加,Cu_(2)O/Cu@NC对乙烯和甲烷的选择性得到显著提高。在400℃退火处理下,Cu_(2)O/Cu@NC的CO_(2)催化效率高于86%(-1.4--1.6V vs.RHE),其中包括20.4%的C_(2)H_(4)(-1.4V vs.RHE)和23.9%的CH4(-1.6V vs.RHE)。相比之下,Cu_(2)O/Cu@C的二氧化碳还原效率最高不足50%,且无明显乙烯和甲烷生成。我们认为这些显著的催化性能差异主要归因于Cu-N有利于稳定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CH2中间体的吸附,抑制*H生成氢气。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氮的掺杂可以有效改变铜基MOF衍生的催化剂的二氧化碳还原路径并提高其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MOFs材料 氮掺杂 CU O/Cu 二氧化碳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