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 被引量:41
1
作者 吴开统 杨满栋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地理分布特点。文中介绍了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能力和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0.5°×0.5°的小区域,计算了台网对M_L=1.0,1.5,2.0,2.5,3.0,3.5,4.0地震...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地理分布特点。文中介绍了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能力和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0.5°×0.5°的小区域,计算了台网对M_L=1.0,1.5,2.0,2.5,3.0,3.5,4.0地震的监测能力和观测条件质量,讨论了目前我国台网对首都圈、华北地区、东部地区和全国范围的地震检测情况,提出了一些地区改善观测条件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 监测能力 观测条件 质量
下载PDF
地震序列类型、地震序列b值与地震大形势关系初探 被引量:22
2
作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40,共8页
根据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震级差将地震序列划分为孤立型、主余型、双震型和多凑型4种。通过对我国大陆143个序列划分结果,孤立型占14%,主余型占59%,双震型占13%,多凑型占14%。地震序列b值与主震震级和序列类型有关,在类型相同... 根据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震级差将地震序列划分为孤立型、主余型、双震型和多凑型4种。通过对我国大陆143个序列划分结果,孤立型占14%,主余型占59%,双震型占13%,多凑型占14%。地震序列b值与主震震级和序列类型有关,在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主震震级越大序列b值越高,在主震震级相近的序列中孤立型序列b值最小,主余型和双展型居中且差别不大,多展型b值在7级和6级地震序列中都是最大的。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序列b值变化的原因,讨论了利用7级地震序列b值变化预测地震大形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序列类型 B值 地震大形势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等地震活动增强作为强震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丁鉴海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9,共5页
通过对 ( 1 990~ 1 996年 )发生在我国大陆及边境地区 2 4次 6级以上地震的分析研究表明 ,80 %的强震主震前在震源区及附近有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过程。异常表现出共同的基本特征 ,即长期平静→增强活动→震前平静→发震。震前平静至发... 通过对 ( 1 990~ 1 996年 )发生在我国大陆及边境地区 2 4次 6级以上地震的分析研究表明 ,80 %的强震主震前在震源区及附近有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过程。异常表现出共同的基本特征 ,即长期平静→增强活动→震前平静→发震。震前平静至发震大约经历几个月到 2年时间 (平均1 0个月左右 ) ,可以作为中短期地震预报判据。用岩石蠕变声发射实验来解释这一现象 ,可把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看作是稳态蠕变阶段后期发生的广义前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地震 活动增强 广义前震 地震活动 强震标志
下载PDF
岩石蠕变过程中声发射活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吕培苓 吴开统 +2 位作者 李纪汉 刘晓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在常温下、单轴加压下对两种岩石完整样品进行蠕变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活动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讨论了蠕变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特征.在瞬态蠕变阶段,随着加载,声发射活动逐渐增强;在稳态蠕变阶段,在较低的声发射活动背景上,可能出现... 在常温下、单轴加压下对两种岩石完整样品进行蠕变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活动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讨论了蠕变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特征.在瞬态蠕变阶段,随着加载,声发射活动逐渐增强;在稳态蠕变阶段,在较低的声发射活动背景上,可能出现较强的信号,声发射幅值-频度关系的 m 值可能稳定于某一低值,也可能下降;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声发射活动水平增强,m 值下降加快,也可能表现为明显回升后再下降,并与岩石样品的性质有关.将蠕变破坏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与地震孕育过程中某些地震活动图象变化(如 b 值、前震活动)进行了联系,提出地壳岩石蠕变破坏机制形成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类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蠕变 声发射 B值 地震序列
下载PDF
自然类比法在地震序列分类及震后趋势早期判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32,共11页
从震后趋势判断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种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新方法,即根据强余震次数将序列划分为无强余震型、强余震较少型、强余震较多型和强余震极多型四种类型。 为了实现早期判别的目标,采用地震后3天的资料用自然类比法对地震... 从震后趋势判断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种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新方法,即根据强余震次数将序列划分为无强余震型、强余震较少型、强余震较多型和强余震极多型四种类型。 为了实现早期判别的目标,采用地震后3天的资料用自然类比法对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作判断。将新发生的序列前3天应变能释放分布情况和频度分布情况与以前发生的序列逐一加以比较,用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斯米尔诺夫(Smirnov)检验找出与之最相似的一、二个序列,用已知序列的类型和强余震次数判断新序列的类型和预测新序列强余震次数。 用此方法对本活跃期发生的乌恰、澜沧—耿马、共和3次7级地震和巴塘、小金、大同、景泰、柯坪、普洱6次6级地震进行了内符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序列类型 震后趋势 自然类比法
下载PDF
用b值横截距预报强余震震级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智 吴开统 +1 位作者 张天润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9-69,共11页
本文在G-R(logN=α—M)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用b值横截距法预报地震序列强余震的震级。选用我国1966—1986年21年内有完整资料的58个Ms≥5.0地震序列,用b值横截距法进行预报检验。这些地震序列的位置分布较广,遍及全国各大区,而且要求每个... 本文在G-R(logN=α—M)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用b值横截距法预报地震序列强余震的震级。选用我国1966—1986年21年内有完整资料的58个Ms≥5.0地震序列,用b值横截距法进行预报检验。这些地震序列的位置分布较广,遍及全国各大区,而且要求每个地震序列满足震级M≥Mo(起始震级)的地震个数不少于50个。统计结果表明,对预报序列中强余震的吻合率为93%以上。另外,我们还用b值横截距法对序列的晚期强余震预测及在主震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预测强余震进行了探索,表明它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横截距 余震 震级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布局的优化方案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开统 杨满栋 《地震学刊》 CSCD 1991年第1期22-37,共16页
根据现有中国地震台网的实际情况,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能力,提出地震台网的优化原则和实施方案。文中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的发展和现有的监测能力。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和黑龙江等边缘地区增加十个地震台站后,可以... 根据现有中国地震台网的实际情况,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能力,提出地震台网的优化原则和实施方案。文中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的发展和现有的监测能力。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和黑龙江等边缘地区增加十个地震台站后,可以增强全国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从而达到地震预报对资料的要求。最后还讨论了地震台网优化原则中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台网 布局 优化方案
下载PDF
甘、宁、青地区强震活动形势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20,共8页
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是强震活动十分突出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8级以上地震。但在1966—1976年我国大陆上一个地震活动高潮中该区却十分平静,预测在下一强震活动幕中西北地区可能成为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北西向构造可能是... 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是强震活动十分突出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8级以上地震。但在1966—1976年我国大陆上一个地震活动高潮中该区却十分平静,预测在下一强震活动幕中西北地区可能成为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北西向构造可能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场所,强震发生于大震破裂区闭锁段上的可能性较大。1977年以来上述地区出现的中强地震活动增强和呈带分布已构成强震发生的背景异常,应密切注意该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图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活动 地震
下载PDF
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6.5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早期判断 被引量:1
9
作者 申裕 +1 位作者 彭克银 李文喜 《高原地震》 1996年第2期10-17,共8页
根据地质构造情况、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及主震后一天、三天记录的余震资料,利用自然类比法对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6.5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早期综合判断,认为该序列为强余震极多型地震序列,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 根据地质构造情况、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及主震后一天、三天记录的余震资料,利用自然类比法对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6.5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早期综合判断,认为该序列为强余震极多型地震序列,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余震颇度会很高,强余震次数极多,持续时间较长,一个月内4级以上强余震数可能在79次左右,最大余震为Ms5.3级左右。早期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定地震 地震序列 序列类型 自然类比法
下载PDF
自然类比法对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早期判断实例
10
作者 《高原地震》 1998年第1期1-8,共8页
用自然类比法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了早期判断,找出了与之最相似的四个序列是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S17)、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558)、1985年4月18日禄劝6.3级地震(S34... 用自然类比法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了早期判断,找出了与之最相似的四个序列是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S17)、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558)、1985年4月18日禄劝6.3级地震(S34)和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0级地震(S33)。由此判断张北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推算最大余震震级应在4.3~4.7之间,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可能在11~22次之间。实测结果张北地震最大余震震级4.6,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18次,均在预测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类比法 地震序列类型 震后趋势 张北地震
全文增补中
地震活动性层次结构分析及危险区预测方法
11
作者 《内陆地震》 1993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划分出不同的地震区带,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可分为9个地震区带,分析各个区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出某一活跃期强震发生主体地区的判别,对某一个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作出地震危险区预测。用... 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划分出不同的地震区带,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可分为9个地震区带,分析各个区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出某一活跃期强震发生主体地区的判别,对某一个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作出地震危险区预测。用震源面投影图代替点投影的震中分布图可更合理地解释一个构造带上强震的发生过程,更清楚地勾画出未来强震的孕震范围。对强震破裂区闭锁段、背景空区、孕震空区的关系用实测震例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层次结构 地震带
下载PDF
镶嵌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全息显示
12
作者 张天润 吴开统 +2 位作者 吕培苓 蔡戴恩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75-81,共7页
用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了在单轴压力下的镶嵌试件的表面形变,显示了离面位移场的可见图象。发现在载荷达到破裂载荷的90%左右时,沿镶嵌边界出现剧烈形变带和宏观裂纹;当岩芯强度低于或等于外围介质强度时,这种剧烈形变带集中在岩芯以外... 用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了在单轴压力下的镶嵌试件的表面形变,显示了离面位移场的可见图象。发现在载荷达到破裂载荷的90%左右时,沿镶嵌边界出现剧烈形变带和宏观裂纹;当岩芯强度低于或等于外围介质强度时,这种剧烈形变带集中在岩芯以外的一侧;当岩芯强度高于外围介质强度时,这种剧烈形变带形成围空图象。镶嵌试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地壳的横向不均匀结构,观察它的表面形变过程有助于探讨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物理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 试件 位移场 全息摄影 表面
下载PDF
天祝6.2级地震前区域动态场的异常变化
13
作者 丁鉴海 刘德富 +2 位作者 黄雪香 汪志亮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3-56,共4页
前言 1990年10月20日在甘肃天祝—景泰之间发生6.2级地震。根据中国大陆,特别是南北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和地磁、地电等前兆异常场的资料,在震前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趋势预测。这表明在预报强震时不但要研究震源区周围的异常变化。
关键词 地震 区域动态场 异常变化
下载PDF
地幔920km深度间断面的地震证据
14
作者 Kawak.,H 《地震科技情报》 1995年第7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地震 地幔动力学 深度间断面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太平洋板内地震活动性和复查
15
作者 刘杰 《地震科技情报》 1992年第6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太平洋 板块 地震 活动性
下载PDF
古地震暗示美国西北地区未来地震的危险性
16
作者 刘杰 《地震科技情报》 1992年第7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古地震 地震 危险性 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