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57
1
作者 熊鹰 曾光明 +2 位作者 董力三 陈桂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度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经济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坚实保障和前提。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是测度两者发展状态的工具,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功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存在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其中存有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如何建立评价体系,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评价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学术界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引入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沙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城市发展整体协调状况,而且能模糊辨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模式与演进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经济系统 不确定性 模糊数学 协调发展 评价 长沙市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复合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曾光明 +2 位作者 何理 曹麻茹 刘鸿亮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7-400,共4页
针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及其面临问题,分析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滨水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城市滨水区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开发模式,并阐述了复合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复合开发模式 空间结构调整 滨水城市 城市功能 空间利用
下载PDF
传统村落分布的“边缘化”特征——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76
3
作者 郑志明 +3 位作者 徐峰 李彩林 李欢 马伯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5-1534,共10页
传统村落伴随快速城市化、城进乡退的进程,呈现出"边缘化"分布趋势。以湖南省723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借助Arc GIS 10.0技术平台,选取影响传统村落的农业资源、经济、空间及交通等四类因素,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对湖南省域进行... 传统村落伴随快速城市化、城进乡退的进程,呈现出"边缘化"分布趋势。以湖南省723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借助Arc GIS 10.0技术平台,选取影响传统村落的农业资源、经济、空间及交通等四类因素,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对湖南省域进行核心—边缘区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传统村落分布进行叠加,结果显示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呈现农业资源边缘化、经济边缘化、空间边缘化和交通边缘化特征,并分析传统村落分布"边缘化"特征形成机理,提出保护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分布特征 边缘化 形成机理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66
4
作者 韩宗伟 +4 位作者 胡亮 杨宇民 蔡青 黎贝 周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4-2256,共13页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人工廊道分别形成的生态格局、城镇格局,揭示两者之间生态关键点及生态干扰点的分布特征,并差异化应对。结果表明:(1)为促进生态要素的空间联系,1537条生态廊道应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中,908处生态关键点需要保护,而0.48%的经济社会源地面积应退让给自然廊道。(2)受干扰的核心生态源地面积占比和自然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1.36%、12.95%,8800处生态干扰点可采取缓冲、预警等主要应对策略,以协同发展自然—人工系统。(3)为满足生态保护用地应持续增加的需求,非核心生态源地内,面积分别为203.22 km^2、125.67 km^2、35.59 km^2的一、二、三级自然廊道可分批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与源地保护 生态战略点 环洞庭湖区域
原文传递
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8
5
作者 周建飞 曾光明 +3 位作者 黄国和 李忠武 唐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4-783,共10页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选取坡度、地基承载力、土壤生产力、植被、土壤渗透性、地表水、居民点用地程度、景观价值等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遥感(RS)的支持下,定量地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改进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长沙市城市扩展用地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最终得到长沙市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14.77%、16.64%、24.07%、30.91%、13.61%,说明长沙市适宜开发的土地较多(最适宜、适宜和基本适宜用地占55.48%)。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相应对策,对城市用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 城市扩展用地 灰色评价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为公共健康而规划--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丁国 魏春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25,共10页
作为一个既悠久又崭新的议题,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公共健康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学界讨论的前沿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够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对城市规划决策和项目展开健康影响评估被认为是城市规划促... 作为一个既悠久又崭新的议题,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公共健康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学界讨论的前沿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够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对城市规划决策和项目展开健康影响评估被认为是城市规划促进公共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阐述城市规划影响和作用于人群健康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的内涵、程序和工具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镇为例阐述运用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推动当地社区健康发展和实现健康城市规划策略的探索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公共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指出未来展开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工作的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影响评估 城市规划 公共健康 戴维森镇 案例研究
下载PDF
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6
7
作者 卢宏玮 曾光明 +1 位作者 金相灿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3,共3页
从湖滨带的基本概念入手,简述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内涵、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原则及对健康生态系统的判定方法。介绍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文中还对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进行了论述,对主要应用的技术进... 从湖滨带的基本概念入手,简述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内涵、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原则及对健康生态系统的判定方法。介绍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文中还对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进行了论述,对主要应用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文章最后对未来技术研究的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生态建设
下载PDF
景观连通性理论在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与优化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振民 +3 位作者 高青 周恺 魏春雨 何韶瑶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0-730,共11页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忽略景观水平生态过程的问题,本文将景观连通性理论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不同阶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首先选择影响生物水平流动的主要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于长沙市望城区滨江片区,确...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忽略景观水平生态过程的问题,本文将景观连通性理论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不同阶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首先选择影响生物水平流动的主要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于长沙市望城区滨江片区,确定案例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建构城市土地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通过水文连通性分析方法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确定案例区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将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叠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案例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景观连通性方法适用于传统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评价结果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通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 水文分析 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长沙望城区
原文传递
基于图论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金丽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57,共6页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开展公共生活和邻里交往的物质场所,村落公共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村的生活形态和社会秩序。而现有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多为单体或类型研究,且以定性研究居多,较少侧重系统结构研究。文章以湖南省高椅...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开展公共生活和邻里交往的物质场所,村落公共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村的生活形态和社会秩序。而现有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多为单体或类型研究,且以定性研究居多,较少侧重系统结构研究。文章以湖南省高椅村为例,运用基于图论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针对公共空间的空间划分原则,依托空间句法对高椅村公共空间结构进行拓扑分析,从整体结构和层次关系两方面分析其空间特征并探究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高椅村存在吸引各要素向心集聚发展的公共核,整体呈现出"两团、三带、多散点"的结构,且公共空间层次丰富。进一步分析可知,该特征的形成受到地形环境的限制、交通的塑造、宗法礼制的控制及功能类型的选择4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拓扑结构 图论 空间句法
下载PDF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曾光明 +2 位作者 何理 曹麻茹 刘鸿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90,共5页
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中长期规划性质发生的根本变化,使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增加,但多半集中在城市确定性目标上,对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较少.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指标... 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中长期规划性质发生的根本变化,使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增加,但多半集中在城市确定性目标上,对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较少.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不确定性特征,以及在制定过程的不同阶段,例如确定指标种类、域值以及贡献率量化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结合目前国内城市的现实情况,提出基于不确定性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特别是"弹性"原则,它包括"弹性范围"以及"时空性"两个特征.以长沙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等,选择操作性强、可量化的"弹性"要素构建该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不确定性 弹性原则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沩水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娜 +3 位作者 彭楷 郭谌达 李振民 周怀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63-2274,共12页
以红壤丘陵区沩水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面积百分比与电导率(COND)、综合污染指数(Pr)相关性指数分别达-1.000、-0.997,呈显著负相关;耕地面积百分比... 以红壤丘陵区沩水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面积百分比与电导率(COND)、综合污染指数(Pr)相关性指数分别达-1.000、-0.997,呈显著负相关;耕地面积百分比与COND、总磷(TP)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a)与COND、Pr呈显著正相关。2斑块数量(NP)、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与COND、Pr相关性指数均在0.997以上,呈显著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蔓延度指数(CONTAG)与COND、Pr及最大斑块指数(LPI)与TP呈显著负相关。3从时间上看,所选用的大部分土地景观格局指标与p H值、溶解氧(DO)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相关性状态相反,且枯水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较丰水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土地景观格局 河流水质 相关性分析 沩水
原文传递
城市更新视角下儿童放学路径空间研究--以长沙中心城区案例为基础 被引量:35
12
作者 沈瑶 张丁雪花 +1 位作者 李思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99,共6页
针对现代城市开发中儿童与城市空间关系紧张、儿童友好性亟待改善的情况,以长沙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在新旧建筑共存区内儿童放学行为及路径空间特性,并分析两者的关联特征,而后从提高城市儿童友好性角度,提出此类区域内可行的规划设计途径... 针对现代城市开发中儿童与城市空间关系紧张、儿童友好性亟待改善的情况,以长沙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在新旧建筑共存区内儿童放学行为及路径空间特性,并分析两者的关联特征,而后从提高城市儿童友好性角度,提出此类区域内可行的规划设计途径,从而促进新老街区的有机更新与儿童日常活动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学路径 城市更新 儿童友好城市
原文传递
GIS支持下的红壤丘陵区脆弱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忠武 曾光明 +2 位作者 张华 杨斌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针对红壤丘陵区这一特定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红壤丘陵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同时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对红壤丘陵区的...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针对红壤丘陵区这一特定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红壤丘陵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同时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长沙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长沙市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以上级别的区域面积仅有827.64 km2,占总面积的7.0%;而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其面积达到6187.14 km2,占总面积的52.4%,这说明长沙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长沙市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中国城市内涝成因和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马伯 黎贝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7,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内涝频发,严重制约了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涝成因与防控对策的研究引发了对以排为主的传统工程防涝路径的反思,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内涝的发生规律,梳理了导致内涝形...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内涝频发,严重制约了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涝成因与防控对策的研究引发了对以排为主的传统工程防涝路径的反思,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内涝的发生规律,梳理了导致内涝形成的降水、下垫面、城市工程建设及城市管理四方面主要致因,总结了防控策略,提出了未来可发展方向,认为中国城市内涝防控现处于综合雨洪管理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的适宜性防控体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历史演变规律、定量化形成机制和综合防控体系是关键的三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内涝 雨洪管理 防控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陈苏阳 蒋燕 +2 位作者 黄震 成宏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Ⅱ~Ⅲ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Ⅱ~Ⅲ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肛门水肿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肛门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肛门渗血、肛门肿痛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痔疮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Ⅱ~Ⅲ度内痔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改善症状,并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下套扎术 聚桂醇 泡沫硬化剂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力梯度及其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倩 曾光明 +6 位作者 黄国和 张硕辅 曾涛 王玲玲 熊樱 何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水力梯度是制约洞庭湖湿地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水力梯度的变化来研究其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影响 ,能为该区植物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 ,三峡工程的运行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洞庭... 水力梯度是制约洞庭湖湿地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水力梯度的变化来研究其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影响 ,能为该区植物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 ,三峡工程的运行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洞庭湖的水力梯度 ,且枯水期的影响大于丰水期。其中东洞庭湖受其影响最为明显 ,特别是在 4月和 10月 ,洞庭湖其他地段水力梯度变化较为平稳。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影响是枯水期大于丰水期 ,除了 4月和 5月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外 ,其他月份有着有利的影响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湿地 水力梯度 植物多样性 洞庭湖 三峡工程
下载PDF
生态居住小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建飞 曾光明 +5 位作者 杨馥 朱华 李倩 熊樱 唐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4-27,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居住小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确立了以弹性原则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提出了一套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虑不确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并结合实...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居住小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确立了以弹性原则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提出了一套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虑不确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并结合实际设计项目,在温岭市生态居住小区详细规划中,按照弹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采用AHP法,得出一个三层次的包括生态住宅、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基础设施和社区管理、生态文化5大系统和2 4个指标项的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及其权重进行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生态居住小区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风险评价 不确定性 模糊数学
下载PDF
人口规模与交通环境影响的中国城市旅游资源—经济空间错位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杨宇民 +5 位作者 廖婧茹 刘奕村 胡亮 邓凌云 郑华 伍天亮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针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未能充分发掘和旅游供给分配效率低等问题,以中国地级行政区为主,与直辖市和省辖县一同作为研究区,利用12135个旅游资源结合旅游经济、人口规模、交通环境大数据,... 针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未能充分发掘和旅游供给分配效率低等问题,以中国地级行政区为主,与直辖市和省辖县一同作为研究区,利用12135个旅游资源结合旅游经济、人口规模、交通环境大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法得出中国城市旅游资源—经济空间错位特征,以及基于人口规模—交通环境相对优势的强弱关系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资源—经济优势错位区中有34个规模优势型城市(SA型地区)和48个交通优势型城市(TA型地区),分别呈现"南方优势化"和"省际边缘化"特征,资源—经济劣势错位区中有46个规模优势型城市(SI型地区)和75个交通优势型城市(TI型地区),分别呈现"中部南部集中化"特征和"国界边缘化"特征。研究定量比对了旅游发展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讨论各区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利于充分发掘城市旅游发展潜力,从而实现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发展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资源评价 资源诅咒 人口规模 交通环境 空间错位 旅游业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网络—人类干扰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先区诊断——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奕村 +3 位作者 韩宗伟 周可婧 胡亮 刘铁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94-2307,共14页
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诊断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利用人类足迹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识... 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诊断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利用人类足迹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识别生态网络并诊断人类干扰致其结构与功能受损的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优先区。研究表明:(1)城市群人类干扰整体呈核心—边缘递减的圈层式分布,且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识别区域生态网络,其中包含140个生态源地斑块以及307条源间潜在生态廊道;(3)诊断得到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共计867.17 km^(2),生态廊道修复优先区共计97.83 km,生态夹点修复优先区共计40处,从面线点相结合角度提出消除或弱化人类干扰的修复策略。研究能为新时代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空间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优先区诊断 生态网络 人类干扰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雨洪安全格局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韩静艳 +3 位作者 周敏 蔡勇 韩宗伟 黎贝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4-1713,共10页
城市调蓄用地总量减少、泄洪网络被建设用地割裂、汇流用地与建设用地重叠等是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在产流源头、产流途径以及汇流地三个层面,充分利用原有自然雨洪调蓄系统,建立能够消纳极端暴雨水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 城市调蓄用地总量减少、泄洪网络被建设用地割裂、汇流用地与建设用地重叠等是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在产流源头、产流途径以及汇流地三个层面,充分利用原有自然雨洪调蓄系统,建立能够消纳极端暴雨水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以长沙市苏圫垸为例,基于地形数据、水文气象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和SCS水文模型,模拟极端降雨的雨洪淹没区和雨洪廊道,并建立雨洪安全格局。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结合模型模拟确定苏圫垸低影响开发设施位置及规模,即开发后应保留雨洪斑块面积228.2 hm^2,控制水量107.5万m^3,雨洪廊道面积51.5 hm^2,控制水量10.1万m^3。可为探索基于极端气候下内涝防控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安全格局 雨洪斑块与廊道 低影响开发模式 长沙市苏圫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