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范孝美 王广香 +1 位作者 刘秀莲 《现代医学》 2014年第3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米索组应用米索前列醇25μg塞于阴道后穹窿,软枕抬高臀部,平卧半小时,如无宫缩,间隔6 h后再次放置25μg,每天累计不超过50μg。催...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米索组应用米索前列醇25μg塞于阴道后穹窿,软枕抬高臀部,平卧半小时,如无宫缩,间隔6 h后再次放置25μg,每天累计不超过50μg。催产素组予催产素2.5 U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以8滴·min-1速度开始静脉点滴,根据宫缩调整滴速,最快速度不超过30滴·min-1,如仍未临产,于次日再次宫颈评分,重新用药。结果:米索组引产成功率达98%,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评分<7时,米索组引产成功率为91.7%,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为52.7%,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优于催产素,尤其在低宫颈评分(<7)中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催产素,且用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妊娠 引产 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 宫颈评分
原文传递
146例急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产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4月我院发生的146例急产案例进行回顾,针对急产孕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分娩时段、新生儿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3年急产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而急产新... 目的探讨急产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4月我院发生的146例急产案例进行回顾,针对急产孕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分娩时段、新生儿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3年急产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而急产新生儿的体质量则呈曲线上升的趋势;经产妇发生急产的比率远远高于初产妇;此外,夜间发生急产的频率也高于白天。结论加强产前保健、产时监护,正确处理分娩期,降低急产引起的母婴并发症,对提高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产 并发症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带教模式对新助产士带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550-1552,共3页
目的探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模式对新助产护士带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该院产房15名新助产士的带教材料,将2014年~2015年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的6名新助产士作为对照组,2016年~2017年采用临床新带教模式带教的9名新助产士... 目的探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模式对新助产护士带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该院产房15名新助产士的带教材料,将2014年~2015年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的6名新助产士作为对照组,2016年~2017年采用临床新带教模式带教的9名新助产士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助产士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新助产士的学习能力、对带教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对新助产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临床新带教模式培养新助产士,增强新助产士的临床适应能力,可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助产士 临床带教 带教模式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产妇静脉留置针堵管与脱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5期105-106,共2页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来降低产妇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与脱管率。方法:选取2017年6-9月笔者所在医院产房分娩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产妇200例,依据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留置针常规的护理及相关健康宣教,观察组...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来降低产妇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与脱管率。方法:选取2017年6-9月笔者所在医院产房分娩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产妇200例,依据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留置针常规的护理及相关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产妇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与脱管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堵管率与脱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产妇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与脱管率,确保输液通畅,降低产妇痛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自粘弹力绷带 输液泵 堵管 脱管
下载PDF
输液泵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0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输液泵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产妇119例,随机分为人工调节组(58例)与输液泵调节组(61例)。人工调节组患者采用人工调节催产素,输液泵调节... 目的探讨输液泵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产妇119例,随机分为人工调节组(58例)与输液泵调节组(61例)。人工调节组患者采用人工调节催产素,输液泵调节组患者采用输液泵调节催产素。观察两组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及产妇分娩期并发症(强直性宫缩、产后出血、急产、宫颈裂伤)发生情况。结果输液泵调节组引产成功率高于人工调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强直性宫缩、产后出血、急产、宫颈裂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产 催产素
下载PDF
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在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2期19-20,共2页
目的分析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5月在本院阴道分娩的216例头位、单胎产妇,按照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108例。观察组在产程中注重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助产方法接... 目的分析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5月在本院阴道分娩的216例头位、单胎产妇,按照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108例。观察组在产程中注重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助产方法接产,比较这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均未发生Ⅲ度会裂伤及新生儿窒息,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产时与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控制胎儿娩出速度,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保证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控制 娩出速度 会阴侧切率 出血量
下载PDF
“五常法”在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探讨
7
作者 范孝美 +1 位作者 祁蓉 张慧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对"五常法"在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集中培训的方法,让全科护士掌握"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管理标准,并融入日常工作中,观察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率... 目的:对"五常法"在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集中培训的方法,让全科护士掌握"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管理标准,并融入日常工作中,观察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率、总产程、满意度,以及助产士取物、补物所需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五常法"培训后,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下降(54.16%vs 36.01%,P<0.01);总产程明显缩短[(10.28±2.18)h vs(8.25±2.10)h,P<0.01];孕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97.62%vs 100%,P<0.05);医师对助产士工作满意度也明显改善(91.21%vs 98.51%,P<0.05);助产士之间满意度也显著提高(94.30%vs 99.30%,P<0.05);取物和补物时间明显缩短[(18.89±8.52)min vs (24.16±12.51)min,P<0.001;(23.91±11.34)min vs (17.54±9.38)min,P<0.001]。结论:"五常法"的实施改善了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助产护理质量,有效保证了助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法 产房 护理质量 管理
下载PDF
助产士的职业防护
8
作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6期135-136,共2页
助产士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职业危害。及时找出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提高产科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暴露 安全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