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教育与娱乐竞赛共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印象 被引量:5
1
作者 《声屏世界》 2013年第11期18-19,共2页
2013年暑期.河南卫视播出《汉字英雄》,节目平均收视率超0.6%,最高收视率达0-8%以上,位居全国同时段电视收视排名第七。随后不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10套与1套同时播出。
关键词 中国汉字 文化教育 听写 印象 竞赛 娱乐 河南卫视 收视率
下载PDF
浅论词类活用与转类的区别 被引量:2
2
作者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1期10-15,共6页
词类活用与转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同一现象。实际上,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包括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等,把这些现象归为一类在研究或教学中加以强调能更好地说明古今语法的差异。转类是汉语运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 词类活用与转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同一现象。实际上,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包括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等,把这些现象归为一类在研究或教学中加以强调能更好地说明古今语法的差异。转类是汉语运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其进行归类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这种手段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只有从语法和修辞两个角度去认识、把握词类活用和转类的概念和功能,才能更全面地认识、把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活用 转类 古今语法差异 修辞手段
下载PDF
现实与幻象——对清宫剧流行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忠辉 《视听界》 2003年第4期72-75,共4页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电视剧流水线上,清宫剧颇领风骚。自《还珠格格》(Ⅰ)热播以来,《康熙微服私访记》、《风流才子纪晓岚》、《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剧目,也相继牢牢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无论是“戏说...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电视剧流水线上,清宫剧颇领风骚。自《还珠格格》(Ⅰ)热播以来,《康熙微服私访记》、《风流才子纪晓岚》、《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剧目,也相继牢牢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无论是“戏说”还是自诩为“历史正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珠格格 观众 电视剧 历史正剧 叙事方式 文化娱乐 英雄主义 叙事模式 影视技术 剧目
下载PDF
多元融合: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表达方式的创新
4
作者 《声屏世界》 2023年第20期5-7,共3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央视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寻古中国》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系列”原创电视节目。这些节目融“技术、艺术和思想”于一体,不断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央视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寻古中国》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系列”原创电视节目。这些节目融“技术、艺术和思想”于一体,不断创新制作理念,建构交互、沉浸体验的话语情境,努力增强表达的可塑性,运用新兴传播技术和相关艺术形式,大力提高节目的生动性,为传统文化视频节目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文化自信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电视节目 表达方式 创新
下载PDF
试析当前我国演讲类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4,共3页
当前我国演讲类电视节目融合了演讲的表达方式、谈话类节目的精神内核、讲坛和公开课类节目的运作规则,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主要采取演讲和访谈等形式,以表达观点、讲述故事为传播内容,具备对话、参与、分享的功能,更加确保了知识、观... 当前我国演讲类电视节目融合了演讲的表达方式、谈话类节目的精神内核、讲坛和公开课类节目的运作规则,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主要采取演讲和访谈等形式,以表达观点、讲述故事为传播内容,具备对话、参与、分享的功能,更加确保了知识、观点、经验和感悟的平等分享和传播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讲类电视节目 演讲 访谈 公开课
原文传递
示现:拓展电视深度报道的信息空间
6
作者 熊忠辉 《声屏世界》 2002年第12期19-20,共2页
电视深度报道往往涉及大量发生在过去的信息,同时还不可避免地要挖掘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信息,是原本早已过去的,或是新闻人物抽象的想法、情绪,难以拍摄到实际的形态变化.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传播者进行合理想象,构造并摄取与该信... 电视深度报道往往涉及大量发生在过去的信息,同时还不可避免地要挖掘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信息,是原本早已过去的,或是新闻人物抽象的想法、情绪,难以拍摄到实际的形态变化.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传播者进行合理想象,构造并摄取与该信息形态相似的场景(意象),活灵活现地把信息形态再现到观众面前,这种方法就是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深度报道 观众 当事人 画面 新闻场景 示现
下载PDF
汉语语篇中的词语衔接手段及其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汉语语篇中的词语衔接与西方衔接理论所述的词汇衔接不尽相同,名词、代词、数词、时间词语、地点方位词语、具有同现关系或复现关系的词语、词语省略、过渡句等在汉语语篇中均具有重要的衔接功能,对提高汉语语篇的连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汉语语篇 词语衔接 功能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话语超常衔接的形式与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霍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文艺性语体围绕着人物、事件、物体和关系的组合进行叙事时,为了突破文字写作的线性限制,常常需要运用超常衔接手段来展开话语。面对人物思维活动变化和事件场景变换这样的多维事变状态,作品话语采取超常衔接的形式,可以取得生动形象的... 文艺性语体围绕着人物、事件、物体和关系的组合进行叙事时,为了突破文字写作的线性限制,常常需要运用超常衔接手段来展开话语。面对人物思维活动变化和事件场景变换这样的多维事变状态,作品话语采取超常衔接的形式,可以取得生动形象的效果,而这个过程是读者阅读作品时结合上下文对语篇进行修正达成的。此外,超常衔接还可以进行有助于理解作品整体含义的信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衔接 得体 事变状态 修辞情景 思维活动 再现场景
下载PDF
去中心化:脱口秀节目话语方式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忠辉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6期58-60,共3页
经历从电视媒体到网络平台的演变,脱口秀节目的呈现者逐渐由专业新闻资讯类主持人演化到演艺人员、文化人再到素人和网络红人以及群体组合,节目内容由新闻资讯向娱乐、文化知识、社会性话题逐步演变,表达方式从严肃的对话访谈向幽默、... 经历从电视媒体到网络平台的演变,脱口秀节目的呈现者逐渐由专业新闻资讯类主持人演化到演艺人员、文化人再到素人和网络红人以及群体组合,节目内容由新闻资讯向娱乐、文化知识、社会性话题逐步演变,表达方式从严肃的对话访谈向幽默、自嘲等方面演进,“show+comedy”的成分日益明显。与多元、融合的网络环境发展趋势相应,在媒体、形式、意义、语境和文化等多模态话语构成的五个层面,脱口秀节目呈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口秀 去中心化 多模态
下载PDF
文化类节目的形态演变与功能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声屏世界》 2017年第8期5-8,共4页
今年,文化类节目再次成为引起电视业界和普通观众广泛共鸣的现象。文化类节目形态的演变,既是内容元素的增量扩展,更是形式元素的创新应用。文化类节目的流行隐藏着社会文化的心理需求变化,具有社会结构性功能。
关键词 文化类节目 形态演变功能
下载PDF
话语关联与主持人多元功能的实现——以江苏卫视《人间》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视听界》 2007年第6期72-74,共3页
中国电视正在兴起新一轮谈话类节目浪潮,与《实话实说》、《面对面》等公共话题类谈话节目不同,这波浪潮表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以事件为轴心,平民成为谈话事件的主角。比较著名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上... 中国电视正在兴起新一轮谈话类节目浪潮,与《实话实说》、《面对面》等公共话题类谈话节目不同,这波浪潮表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以事件为轴心,平民成为谈话事件的主角。比较著名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家园》、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南京电视台的《有请当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 江苏卫视 多元功能 话语关联 主持人 谈话类节目 《实话实说》 生活时尚
下载PDF
析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的电视广告
12
作者 熊忠辉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0期90-92,共3页
电视广告是人们所广泛体验的社会事件,是一种独特的信息模式。它是述行式的符号现象:利用词语和形象来改变信息接受者的行为。 ——马克·波斯特(《电视与权力》)
关键词 电视广告 社会语言 传播学 消费行为
原文传递
试析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形态的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忠辉 《声屏世界》 2019年第2期11-13,共3页
当前我国网络综艺和电视综艺节目兴盛,开创了观察、户外真人秀等多种类型,创新了表现形态,赢得了受众的喜欢。总体看,综艺节目形态继承了以往节目形态的主要元素,又在多种元素融合应用、科技元素创新应用方面进行了拓展。这些新的类型... 当前我国网络综艺和电视综艺节目兴盛,开创了观察、户外真人秀等多种类型,创新了表现形态,赢得了受众的喜欢。总体看,综艺节目形态继承了以往节目形态的主要元素,又在多种元素融合应用、科技元素创新应用方面进行了拓展。这些新的类型和形态,鲜明地体现了综艺节目的文化生产属性,也是当代受众多元文化价值需求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目形态 内容元素 表现形式 融合
下载PDF
电视剧《人世间》的审美表达及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忠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3-78,共6页
电视剧《人世间》充分运用影视表达手段,挖掘人的纵深性,真实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人性;调用隐喻和象征等符号,深刻揭示故事主体的情思演变和情感的本质,表达了强烈的审美生产和艺术创造的自我意识;描绘故事生活场景,演绎人性情义,在欣赏... 电视剧《人世间》充分运用影视表达手段,挖掘人的纵深性,真实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人性;调用隐喻和象征等符号,深刻揭示故事主体的情思演变和情感的本质,表达了强烈的审美生产和艺术创造的自我意识;描绘故事生活场景,演绎人性情义,在欣赏主体和创作主体之间搭建起流畅的对话机制,以真善美的价值鼓舞和引导观众反观自身。《人世间》的成功源于对普通劳动者的“史诗书写”,彰显了艺术作品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深度和审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世间》 审美表达 纵深性 共情 同一性 对话机制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词汇体系性讨论述评
15
作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15,共6页
切实解决词汇体系性问题 ,对词汇学的进一步研究很重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词汇体系性问题进行的探讨 ,认为这场讨论基本局限于理论方面 ,所提出的观点还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二十世纪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词汇体系性 层级系统 类聚 词义系统
下载PDF
对新闻概念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16
作者 熊忠辉 《新闻前哨》 1999年第11期3-5,共3页
偶一看本文题目,似乎有些平谈.但当你仔细读完全文,也许会发现,这些基本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一直以来,我们对新闻概念中的基本问题的研究处于模糊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在实践中改革新闻传播手段.本文作者从人类的认识发生进化及... 偶一看本文题目,似乎有些平谈.但当你仔细读完全文,也许会发现,这些基本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一直以来,我们对新闻概念中的基本问题的研究处于模糊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在实践中改革新闻传播手段.本文作者从人类的认识发生进化及精神交往的层面出发,揭示这些基本概念对推动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意义,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活动 非事件性新闻 几个基本问题 新闻概念 时效性 新闻报道 马克思主义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客观事实 “用事实说话”
下载PDF
我国演讲类节目的多元素表达
17
作者 《视听界》 2016年第6期82-85,共4页
演讲类节目是电视荧屏上受到观众青睐的节目类型之一。从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三个方面,分析演讲类节目的多元素表达,可以发现其拥有的对话、参与、分享的功能,使知识、观点、情感得以平等分享。
关键词 演讲类节目 分享 《我是演说家》 表达
下载PDF
借鉴影视手法,提高文字新闻的可读性
18
作者 熊忠辉 《写作》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对从事文字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提高作品的可感性和可读性是自始至终的追求。提高作品可读性的写作技法十分丰富,诸多著作论文进行过阐述。本文致力探讨的是,运用可感性极高、“逼真”性极强的影视手法,能够使文字新闻增强连续、动态... 对从事文字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提高作品的可感性和可读性是自始至终的追求。提高作品可读性的写作技法十分丰富,诸多著作论文进行过阐述。本文致力探讨的是,运用可感性极高、“逼真”性极强的影视手法,能够使文字新闻增强连续、动态和立体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感性 作品 阐述 影视 追求 写作技法 著作 立体 借鉴 传播效果
下载PDF
重新发现历史的文化和审美意义——评系列纪录片《西湖》
19
作者 《声屏世界》 2012年第11期42-43,共2页
说起西湖,人们脑海里出现的多半会是湖光山色、娉婷袅娜的西子姑娘,以及民间演绎过的诸多神话传奇。即使我曾经有三年的大学光阴就在西子湖畔渡过,关于西湖的印象似乎也是如此。所以当初次看到获得“星光奖”和“金鹰奖”的《西湖》... 说起西湖,人们脑海里出现的多半会是湖光山色、娉婷袅娜的西子姑娘,以及民间演绎过的诸多神话传奇。即使我曾经有三年的大学光阴就在西子湖畔渡过,关于西湖的印象似乎也是如此。所以当初次看到获得“星光奖”和“金鹰奖”的《西湖》系列纪录片时,我不禁带有一个疑问,这般为世人所知的柔媚的西湖。怎么会需要10集长达400多分钟的作品来展示,这部作品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告诉我一个什么样的西湖?带着这种疑惑,我沉浸到《西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 纪录片 审美意义 文化 历史 作品
下载PDF
建构丰富的表现张力——隐喻在电视深度报道中的效用
20
作者 熊忠辉 《视听界》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隐喻是指将某一个符号元素固有的意义改为一种只有经过思想比较后才相适应的意义。运用隐喻意味着采用这样一种声画形象:它能够启发观众的地方远比简单看到和听到的明显内容所能提供的多得多。①在电视深度报道中。
关键词 隐喻 电视深度报道 表现张力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