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人对杜甫的诗意建构与文化接受——以“杜甫游春”题画诗为中心
1
作者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33-44,共12页
“杜甫游春”是明代绘画的重要主题,画虽亡佚,但尚存诸多题诗。结合杜诗阅读和现场观画的审美体验,明人对这一艺术主题展开了诗意的想象与书写,塑造了杜甫忧时愁苦与逸乐闲适的二重形象。他们一方面极力捕捉杜甫的肢体动作,通过多组动... “杜甫游春”是明代绘画的重要主题,画虽亡佚,但尚存诸多题诗。结合杜诗阅读和现场观画的审美体验,明人对这一艺术主题展开了诗意的想象与书写,塑造了杜甫忧时愁苦与逸乐闲适的二重形象。他们一方面极力捕捉杜甫的肢体动作,通过多组动作主题的演绎,勾连杜甫行走的地域空间,表现“游”之主题;另一方面借由对自然意象的描摹,构建“春”之场景,在揭示时间属性的同时,映射杜甫内在的情感世界。“杜甫游春”题画诗在一定程度上映示了明人对杜诗创作的普遍印象与典型认知。同时,它与杜甫戏曲的发展密切相关,生动反映出明代杜甫接受的趋俗面向。虽未有艺术上的突破,但这类程式化的书写客观上推进了杜甫形象的承袭与流播,并在无形的层累中不断巩固杜甫的地位,后人对于杜甫的精神认同与文化崇奉亦由此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游春” 题画诗 明代杜甫形象 杜甫接受
下载PDF
《文苑英华》选录杜诗底本溯源--以异文为中心
2
作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殊,王洙搜罗的文献中可能存在与《文苑英华》底本相同或近似的杜集。同时可排除蜀本杜集、樊晃《杜工部小集》、孙仅《杜甫集》、杂编杜集以及吴若本所参杜集为《文苑英华》底本的可能。若从文献编纂的过程来看,《文苑英华》编修时曾采辑前代类书,顾陶《唐诗类选》可能为其重要参本之一。《文苑英华》成书早于杜集祖本二王本,在杜诗结集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对其底本的追索有助于寻绎早期杜集文本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苑英华》 杜诗底本 异文 《唐诗类选》
下载PDF
元代鎏金银瓶纹饰上的隐士杜甫形象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1期34-42,共9页
出土于江西德兴的元代鎏金錾刻人物花卉纹狮钮盖银瓶(缺盖)刻有四幅开光人物图饰,与出土瓷碗"杜甫游春"的图饰相仿,与同期"杜甫游春"题材诗词、戏曲、绘画互相印证,应为杜甫。其器物上的老杜图像与元代诗、词、曲... 出土于江西德兴的元代鎏金錾刻人物花卉纹狮钮盖银瓶(缺盖)刻有四幅开光人物图饰,与出土瓷碗"杜甫游春"的图饰相仿,与同期"杜甫游春"题材诗词、戏曲、绘画互相印证,应为杜甫。其器物上的老杜图像与元代诗、词、曲共同建构出一个率性任真的"隐士杜甫",实是对杜甫形象的独特重构,反映了元人对于杜甫的认知与接受。这与元代文人普遍的隐逸情怀、元杂剧中杜甫形象的熏染、元人阐释杜诗的独特倾向有关。器物纹饰中的"隐士杜甫",作为杜甫文化接受与传播的生动缩影,可为杜甫形象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形象 鎏金银瓶 元代
下载PDF
略论杜甫祭文、墓志的文本特征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204-208,共5页
杜甫的祭文、墓志历来较少为人重视,但确实是其文章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关怀与重视亲情的思想内容、韵文藻饰与散句无韵的语言形式、古茂深奥与平和朴挚的审美风格,以及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对杜甫祭文、墓志... 杜甫的祭文、墓志历来较少为人重视,但确实是其文章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关怀与重视亲情的思想内容、韵文藻饰与散句无韵的语言形式、古茂深奥与平和朴挚的审美风格,以及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对杜甫祭文、墓志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梳理杜甫的生平事迹、研析杜甫的个人思想、阐释杜甫的诗歌创作。相较于其诗歌创作而言,祭文、墓志的创作规模、艺术成就较有限,难与之相提并论。不过,杜甫的祭文、墓志作为唐文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可显现唐文的嬗变流展,具有一定的文学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祭文 墓志
下载PDF
略论唐宋笔记中的杜甫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甫研究学刊》 2021年第2期39-48,共10页
唐宋笔记中存有较多杜甫形象的书写,皆关注杜甫任诞狂狷的个性与卓越的诗歌才华,但两个时期笔记中的杜甫形象在特征、书写方式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唐(五代)笔记主要采用叙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杜甫形象,有意凸显其贫寒困顿,多虚... 唐宋笔记中存有较多杜甫形象的书写,皆关注杜甫任诞狂狷的个性与卓越的诗歌才华,但两个时期笔记中的杜甫形象在特征、书写方式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唐(五代)笔记主要采用叙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杜甫形象,有意凸显其贫寒困顿,多虚构,作者的情感态度较为复杂。宋代笔记以品鉴为主,注重杜甫忠君爱国形象的建构,带有道德劝诫、学问化倾向,持论者怀有高度的宗仰、崇敬之情。杜甫从才高命蹇的落魄文人逐渐变为道德典范与冠冕诗人兼具的文化偶像,这种衍变与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变动、笔记撰述者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杜诗在不同时期的接受有关,深刻反映出时人对杜甫的动态接受与精神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笔记 宋代笔记 杜甫形象
下载PDF
《子不语》中的僧侣形象及其文化阐释
6
作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3-37,共5页
僧侣作为《子不语》中独特的人物群体,既是具有超越常人灵力的术人,又是提供凡尘俗务的社会参与者,亦是染指世俗欲望的作恶者。复杂的僧人群像实为明清佛教世俗化、功利化的文学缩影,投映出明清佛教的时代走向。《子不语》具有特殊的创... 僧侣作为《子不语》中独特的人物群体,既是具有超越常人灵力的术人,又是提供凡尘俗务的社会参与者,亦是染指世俗欲望的作恶者。复杂的僧人群像实为明清佛教世俗化、功利化的文学缩影,投映出明清佛教的时代走向。《子不语》具有特殊的创作属性,代表较高文化层级的精英文化与代表底层民众的世俗文化这两大主体在《子不语》中显现出共存、互渗的关系,佛教文化的代言人僧侣则充当独特的文化介质,反映两大文化主体的交融与共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不语》 袁枚 僧侣
下载PDF
论朱元璋帝王权力对士人身份认同的改造——基于《明太祖集》的考察
7
作者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3-36,51,共5页
作为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以其强权手腕塑造、改变士人群体的身份认知。《明太祖集》集中反映了其对士人身份认同的改造,如采用废相举荐、训诫评判、文学批评等手段,强化君权构建,削莈士人原有的自由独立品质。洪武士人为迎合统治者创作... 作为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以其强权手腕塑造、改变士人群体的身份认知。《明太祖集》集中反映了其对士人身份认同的改造,如采用废相举荐、训诫评判、文学批评等手段,强化君权构建,削莈士人原有的自由独立品质。洪武士人为迎合统治者创作了大量馆阁、颂圣之章,鸣盛之余却也反映了其忧惧心理。朱元璋对士人身份认同的改造本质上是巩固皇权统治、维护王朝权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明太祖集》 士人群体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