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国际学术界不同学术组织以跨边界研究(Cross-border Studies)为主题,举办了多种学术会议,提升有关跨边界研究理论。文章以"转型中的边界"(Border Region in Transition)系列国际学术会、"亚洲边地研究网络&qu...近二十年来,国际学术界不同学术组织以跨边界研究(Cross-border Studies)为主题,举办了多种学术会议,提升有关跨边界研究理论。文章以"转型中的边界"(Border Region in Transition)系列国际学术会、"亚洲边地研究网络"(Asian Borderlands Research Network)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为例,试图梳理这些会议关注到的陆地边界、海洋边界;生计、社群、流动与跨边界动力的关系;边地的连接、走廊与社群意义;边界遗址所承载的历史追溯力与资源竞争等议题。厘清"边界""跨边界"在研究者视域中的丰富内涵和议题的多种维度,学者们认为边界是一个可以被激活的、充满转型力的社会空间;边界是可获取的新资源、新生计、新的边界流动;边界是可跨越区域连接不同国家的通道。通过梳理,把握跨边界研究国际学术前沿呈现的世界体系理论、跨边界流动的社会动力理论,以及边界蕴含的次国家外交理论乃至边境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展开更多
近20年来国际亚洲高地研究产生出"东南亚地块"(Southeast Asian Massif)、"佐米亚"(Zomia)、"喜马拉雅地块"(Himalayan Massif)等讨论区域整体性的核心概念。在大空间的研究视角下,文章审视以卡瓦格博神...近20年来国际亚洲高地研究产生出"东南亚地块"(Southeast Asian Massif)、"佐米亚"(Zomia)、"喜马拉雅地块"(Himalayan Massif)等讨论区域整体性的核心概念。在大空间的研究视角下,文章审视以卡瓦格博神山为核心的云南梅里藏区在地理、生态和社会文化上与喜马拉雅的整体性关系。文章认为云南梅里藏区在生态、生计、一妻多夫婚姻形态、语言、宗教信仰等生态-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出与喜马拉雅高地社会所具有的区域共性。展开更多
文摘近二十年来,国际学术界不同学术组织以跨边界研究(Cross-border Studies)为主题,举办了多种学术会议,提升有关跨边界研究理论。文章以"转型中的边界"(Border Region in Transition)系列国际学术会、"亚洲边地研究网络"(Asian Borderlands Research Network)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为例,试图梳理这些会议关注到的陆地边界、海洋边界;生计、社群、流动与跨边界动力的关系;边地的连接、走廊与社群意义;边界遗址所承载的历史追溯力与资源竞争等议题。厘清"边界""跨边界"在研究者视域中的丰富内涵和议题的多种维度,学者们认为边界是一个可以被激活的、充满转型力的社会空间;边界是可获取的新资源、新生计、新的边界流动;边界是可跨越区域连接不同国家的通道。通过梳理,把握跨边界研究国际学术前沿呈现的世界体系理论、跨边界流动的社会动力理论,以及边界蕴含的次国家外交理论乃至边境人类学的学科发展。
文摘近20年来国际亚洲高地研究产生出"东南亚地块"(Southeast Asian Massif)、"佐米亚"(Zomia)、"喜马拉雅地块"(Himalayan Massif)等讨论区域整体性的核心概念。在大空间的研究视角下,文章审视以卡瓦格博神山为核心的云南梅里藏区在地理、生态和社会文化上与喜马拉雅的整体性关系。文章认为云南梅里藏区在生态、生计、一妻多夫婚姻形态、语言、宗教信仰等生态-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出与喜马拉雅高地社会所具有的区域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