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入路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入路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85)mg/L]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296.93±124.58)IU/L和(104.79±36.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t=2.54,P=0.013)。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12 h、24 h、48 h前外侧入路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前外侧入路组为(20.73±4.99)h,较后外侧入路组的(41.69±13.58)h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01)。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63.31±6.21)分和(75.76±4.91)分]和UCLA评分[(1.84±0.42)分和(3.69±0.76)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52.69±10.01)分和(71.33±3.66)分,(1.62±0.54)分和(3.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和UC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2/45);后外侧入路组有1例发生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前外侧入�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国内外关于成人患者全麻术后咽喉痛(POST)管理的相关文献,全面汇总并形成最佳实践证据,为临床工作者实施成人患者全麻POST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国内外关于成人患者全麻术后咽喉痛(POST)管理的相关文献,全面汇总并形成最佳实践证据,为临床工作者实施成人患者全麻POST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麻醉师学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成人患者全麻POST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最佳实践、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由2名经过系统学习循证护理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原始研究5篇,从POST识别和评估、人工气道管理、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多学科管理5个方面汇总24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成人患者全麻POST的管理,在选择应用相关证据时应充分考虑实际临床情景、证据实施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的意愿,确定最佳的实施方案,缓解患者全麻POST,提升护理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培本固疏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OVX)、中药低剂量组(D)、中药中剂量组(Z)、中药高剂量组(G)和西药组(X),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目的观察培本固疏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OVX)、中药低剂量组(D)、中药中剂量组(Z)、中药高剂量组(G)和西药组(X),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约1 g的脂肪组织。造模4周后进行药物干预,各组持续灌胃8周。计算子宫指数,测定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股骨生物力学弹性载荷、极限载荷、弹性模量等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TRACP5b、sRANKL、OPG及氧化应激指标MDA、AGEs的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子宫指数、股骨近端和股骨中段BMD、弹性载荷、弹性模量均明显降低(P<0.05),OVX组血清MDA、AGEs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TRACP5b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OPG、OPG/sRANKL比值下降(P<0.01);与OVX组相比,各治疗组子宫指数、骨强度均有所改善。Z组、G组及X组BMD均明显增高(P<0.05)。Z组、G组及X组TRACP5b含量下降(P<0.05)、OPG含量升高(P<0.05)、RANKL含量降低、OPG/sRANKL比值升高(P<0.05)。Z组、G组血清MDA、AGEs含量降低(P<0.05)。结论培本固疏方可以增加骨强度,通过OPG/RANKL/RANK通路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减缓骨基质吸收,抗氧化应激机制也可能参与其中,具体机制有待探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入路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入路组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85)mg/L]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296.93±124.58)IU/L和(104.79±36.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05;t=2.54,P=0.013)。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12 h、24 h、48 h前外侧入路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前外侧入路组为(20.73±4.99)h,较后外侧入路组的(41.69±13.58)h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P<0.001)。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前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63.31±6.21)分和(75.76±4.91)分]和UCLA评分[(1.84±0.42)分和(3.69±0.76)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52.69±10.01)分和(71.33±3.66)分,(1.62±0.54)分和(3.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和UC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有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2/45);后外侧入路组有1例发生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前外侧入�
文摘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国内外关于成人患者全麻术后咽喉痛(POST)管理的相关文献,全面汇总并形成最佳实践证据,为临床工作者实施成人患者全麻POST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麻醉师学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成人患者全麻POST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最佳实践、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由2名经过系统学习循证护理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原始研究5篇,从POST识别和评估、人工气道管理、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多学科管理5个方面汇总24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成人患者全麻POST的管理,在选择应用相关证据时应充分考虑实际临床情景、证据实施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的意愿,确定最佳的实施方案,缓解患者全麻POST,提升护理质量。
文摘目的观察培本固疏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OVX)、中药低剂量组(D)、中药中剂量组(Z)、中药高剂量组(G)和西药组(X),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约1 g的脂肪组织。造模4周后进行药物干预,各组持续灌胃8周。计算子宫指数,测定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股骨生物力学弹性载荷、极限载荷、弹性模量等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TRACP5b、sRANKL、OPG及氧化应激指标MDA、AGEs的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子宫指数、股骨近端和股骨中段BMD、弹性载荷、弹性模量均明显降低(P<0.05),OVX组血清MDA、AGEs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TRACP5b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OPG、OPG/sRANKL比值下降(P<0.01);与OVX组相比,各治疗组子宫指数、骨强度均有所改善。Z组、G组及X组BMD均明显增高(P<0.05)。Z组、G组及X组TRACP5b含量下降(P<0.05)、OPG含量升高(P<0.05)、RANKL含量降低、OPG/sRANKL比值升高(P<0.05)。Z组、G组血清MDA、AGEs含量降低(P<0.05)。结论培本固疏方可以增加骨强度,通过OPG/RANKL/RANK通路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减缓骨基质吸收,抗氧化应激机制也可能参与其中,具体机制有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