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复合菌系处理甘蔗渣及城市污泥堆肥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阳 彭勃 +2 位作者 廖树妹 侯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6-320,共5页
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有效降解是甘蔗渣等农废减量化及资源化的重点。试验首先以细菌、真菌构建复合功能菌;而后以生活污水厂污泥与尿素为调节剂,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对甘蔗渣堆肥效果的影响,探讨复合菌系对甘蔗渣的堆肥降解的切实可行性。结... 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有效降解是甘蔗渣等农废减量化及资源化的重点。试验首先以细菌、真菌构建复合功能菌;而后以生活污水厂污泥与尿素为调节剂,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对甘蔗渣堆肥效果的影响,探讨复合菌系对甘蔗渣的堆肥降解的切实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两次复合菌Y123,调整甘蔗渣堆肥体系初始碳氮比为20时,降解效果最好。28 d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了58. 51%、51. 19%,较空白W0降解率提升5倍以上。堆肥泥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B级标准,堆肥产物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堆肥 木质素 纤维素 复合菌
下载PDF
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勃 +1 位作者 廖树妹 蔡素燕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7期161-162,184,共3页
康菲漏油事件的发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海上溢油污染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上溢油的现状以及应急处置技术的发展,结合中国石油海上溢油应急实际,为我国海上溢油应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康菲漏油事件 海上溢油 应急处置技术 污染
下载PDF
大亚湾附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勃 罗海林 +2 位作者 廖树妹 蔡素燕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为了解大亚湾附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该海域的海水水质、沉积物以及海洋生态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海区海水中化学耗氧量(CODMn)和总悬浮物(SS)含量较高,除部分监测海域站位中铅、砷含量超过海洋水... 为了解大亚湾附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该海域的海水水质、沉积物以及海洋生态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海区海水中化学耗氧量(CODMn)和总悬浮物(SS)含量较高,除部分监测海域站位中铅、砷含量超过海洋水质第一类标准外,未出现明显重金属污染;在8个监测海区中,沉积物的铜、铅、锌、铬含量均较低,只在中部缓冲区S4站出现镉超过海洋水质第一类标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水质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驯化高效脱氮菌增强模拟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魏阳 侯彬 +4 位作者 陈琛 韩庆吉 罗海林 欧英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63-368,共6页
目前中国农村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具有投资少、仪器维护运行简单、美化环境等特点。同时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吸收和降解污染物主要是由生物群体完成的。以小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前期驯化的高效脱氮菌株为菌... 目前中国农村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具有投资少、仪器维护运行简单、美化环境等特点。同时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吸收和降解污染物主要是由生物群体完成的。以小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前期驯化的高效脱氮菌株为菌种,构建了三种不同接种方式下各反应器对氮素的去除效率,对比确定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的最优菌群的接种方式;评价了所构建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污效果,进行了微生物强化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废水的工艺研究。同时驯化培养了高效脱氮菌株,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证出水中氨氮(NH4^+-N)、总氮(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要求。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驯化培养的微生物对强化人工湿地具有重要作用,在去除污水中的氮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较不加菌的氮去除效果,一次加菌与二次加菌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二次加菌实验组中NH4^+-N、TN去除率最高,分别增加到99. 6%、86. 6%。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对氮的分解去除作用比湿地系统中自然生长的常规微生物更快更高效,证明了微生物强化技术在所构建的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对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 接种 生活污水 生物强化
下载PDF
固定化药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围填海工程疏浚淤泥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廖树妹 彭勃 +3 位作者 蔡素燕 洪鸿加 欧英娟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4期38-39,共2页
为研究围填海工程疏浚污泥的固化处理技术,本研究采用了40份的硅酸盐水泥,35份的活性氧化镁,13份的粉煤灰和12份的煤渣,配置成了固化剂,并研究不同组分的固化剂其对疏浚污泥固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固化剂含量为25%时,固化体的稳定性最强... 为研究围填海工程疏浚污泥的固化处理技术,本研究采用了40份的硅酸盐水泥,35份的活性氧化镁,13份的粉煤灰和12份的煤渣,配置成了固化剂,并研究不同组分的固化剂其对疏浚污泥固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固化剂含量为25%时,固化体的稳定性最强,浸出结果优于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为本实验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疏浚 固化技术 重金属
下载PDF
绿色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混合降解稻草秸秆中的VOCs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耀宁 谭雪斌 +8 位作者 黎媛萍 马騻 张洁 苟宇 刘耀 朱福造 张道利 陈艳容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635-6641,共7页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稻草秸秆,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对混合培养中同一平板上不同区域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比较。纯培养和混合培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对比研...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稻草秸秆,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对混合培养中同一平板上不同区域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比较。纯培养和混合培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对比研究表明,两株菌的混合培养较其纯培养有更强地降解稻草的能力。在混合培养过程中检测到C15H24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属于双环倍半水芹烯和环己二烯类物质,均是倍半萜烯,证实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时的拮抗机制。同时发现环己二烯类物质仅在混合培养中的混合区域检测到,表明混合培养中混合区域较之非混合区域具有更强的竞争表现,分区域检测降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能更好地研究混合接种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混合接种 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农业废物堆肥化中理化参数对GH6家族基因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耀宁 苟宇 +8 位作者 黎媛萍 伍艳馨 陈艳容 李辉 刘耀 张道利 朱福造 曾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874-4881,共8页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农业废物稻草堆肥化过程中参与纤维素降解的糖苷水解酶GH6家族基因的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蒙特卡罗置换检验(Monte Carlo permutation test)研究了生物信息矩阵与环境因子矩阵间的相关...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农业废物稻草堆肥化过程中参与纤维素降解的糖苷水解酶GH6家族基因的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蒙特卡罗置换检验(Monte Carlo permutation test)研究了生物信息矩阵与环境因子矩阵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理化参数对GH6家族基因变化影响的相对大小为:p H>堆体温度>TN(total nitrogen)>TOM(total organic matters)>C/N(TOC/TN)>含水率>环境温度>WSC(water soluble carbon),8个理化参数共解释了83.1%的GH6家族基因变化,对GH6家族基因变化有重要影响,其中pH(P=0.002)、堆体温度(P=0.004)和TN(P=0.004)是影响GH6家族基因变化的显著因子,三者分别解释了24.92%、15.57%和15.04%的GH6家族基因变化.含GH6家族基因的优势菌种在堆体不同时期有所不同.GH6家族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度随堆肥化进程整体呈现出波动趋势.基于冗余分析的t-value分析表明3个显著因子对GH6家族基因的动态变化具有不同的正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化 GH6家族基因 PCR-DGGE 冗余分析 蒙特卡罗置换检验
原文传递
液态培养条件下烟曲霉去除Cd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耀宁 +5 位作者 黎媛萍 陈艳容 苟宇 朱福造 张道利 刘耀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134,共8页
研究了一株高耐Cd的烟曲霉在实验室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浓度Cd的去除效果,测定了其在去除过程中菌株产谷胱甘肽(GSH)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重金属Cd浓度为50mg/L时,烟曲霉去除Cd效率最佳,达到55.5%的去除率,其产生的GSH浓度达到了0.89μmo... 研究了一株高耐Cd的烟曲霉在实验室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浓度Cd的去除效果,测定了其在去除过程中菌株产谷胱甘肽(GSH)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重金属Cd浓度为50mg/L时,烟曲霉去除Cd效率最佳,达到55.5%的去除率,其产生的GSH浓度达到了0.89μmol/mg.研究比较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烟曲霉对Cd的去除效率,发现在温度30℃,pH5.0,加液量120mL,转速100r/min,接种量0.4mL(1.0×10~7 CFU/mL)的培养条件下,烟曲霉能达到最佳去除Cd的效率.通过这种培养条件的优化,烟曲霉较初始条件下对50mg/L Cd的去除率提高了29.8%,培养体系中GSH浓度增加了0.42μmol/m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变化表明烟曲霉在优化的液态生长环境下可以较好去除培养体系中的重金属Cd,其产生的GSH对Cd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其解毒机制可能是依靠体内GPX和GR将应激产生的氧化性物质去除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谷胱甘肽 液体培养 去除
下载PDF
半固态培养条件下烟曲霉去除土壤中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耀宁 +8 位作者 黎媛萍 李辉 陈艳容 伍艳馨 苟宇 朱福造 张道利 刘耀 曾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398-4404,共7页
选用了1株高耐镉(Cd)的烟曲霉,提出了利用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表面生长并去除Cd的方法,研究了菌体对不同模拟Cd污染水平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测定了菌体吸附和富集Cd的变化.结果表明,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中能够实现一定的Cd去除效... 选用了1株高耐镉(Cd)的烟曲霉,提出了利用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表面生长并去除Cd的方法,研究了菌体对不同模拟Cd污染水平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测定了菌体吸附和富集Cd的变化.结果表明,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中能够实现一定的Cd去除效果,Cd含量为10 mg·kg^(-1)时,对土壤Cd的综合去除率可达31%.同时通过研究不同Cd含量下烟曲霉干重和体系pH随时间变化情况,发现随着培养时间和Cd含量的增加,烟曲霉干重逐渐下降,最大下降幅度可达64%,pH为5.6~6.0时去除效果较好.培养过程中土壤Cd形态变化表明,烟曲霉在该体系下主要去除土壤中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的Cd,可氧化态Cd含量在培养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这种方法的提出为微生物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土壤 去除 重金属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