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中主体生命意识考察
1
作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文章旨在对《红楼梦》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迷惘和对生命的深沉感伤作一番考察,并由此深入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时的悲惨心境,分析了作家对有限人生和有限生命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 《红楼梦》 主体生命 生命意识
下载PDF
寒山诗与佛经偈颂
2
作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30-36,共7页
寒山诗深受佛经偈颂诸多启发,如善用佛经譬喻,援用佛典,以文为诗等,这是"寒山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作者特殊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赋予了其对世态万象的观察力度和理解深度,这种忧患身世亦影响其诗风之形成。
关键词 寒山诗 佛经偈颂 寒山体
下载PDF
略论寒山诗之和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3
作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42-47,共6页
寒山诗之和诗表现对世俗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激烈批判,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发现,他们从自然中觅求人生旨趣,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进行诸多形而上的反思,形成一种悠远的哲学追求。
关键词 寒山诗 和诗 价值取向 审美趣味
下载PDF
叶昌炽与《寒山寺志》 被引量:1
4
作者 《江苏地方志》 2014年第3期44-51,共8页
自唐张懿孙(张继)《枫桥夜泊》诗一出,寒山寺之名旋即远播,弘传至东瀛,此乃中国诗歌史上不朽之盛事。历代三公九卿,文人墨客,无不寻其诗旨,身临其境,叩古访幽,去追寻那历史仅存的一道梦影。在这些历代贤达中,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位重要人... 自唐张懿孙(张继)《枫桥夜泊》诗一出,寒山寺之名旋即远播,弘传至东瀛,此乃中国诗歌史上不朽之盛事。历代三公九卿,文人墨客,无不寻其诗旨,身临其境,叩古访幽,去追寻那历史仅存的一道梦影。在这些历代贤达中,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位重要人物,也是改变寒山寺以往无志历史的代表人物,那就是清末民初的叶昌炽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寺 叶昌炽 中国诗歌史 《枫桥夜泊》 代表人物 清末民初 历代 历史
下载PDF
养正于蒙,笃学践行——古代中国蒙学教育思考札记之二
5
作者 《江苏幼儿教育》 2015年第1期86-87,共2页
题记:大凡重视教育的民族,莫不意志、品格、身体、技艺并重,现在我们只重技艺,把教育当作逞强取胜的工具,不是真正的重视教育;大凡立足长远的民族,没有不重视教育的,我们视培育竞争逞强的工具为教育的要义,没有长远的打算。—北京大学... 题记:大凡重视教育的民族,莫不意志、品格、身体、技艺并重,现在我们只重技艺,把教育当作逞强取胜的工具,不是真正的重视教育;大凡立足长远的民族,没有不重视教育的,我们视培育竞争逞强的工具为教育的要义,没有长远的打算。—北京大学周守晋中国教育之殇,实始于童蒙之教也。童蒙乃人生之初始耳,初始不正,其后尤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工具 技艺 札记 中国 民族 论者 故养
原文传递
叶昌炽与《寒山寺志》
6
作者 《苏州文博论丛》 2014年第1期77-83,共7页
文章主要结合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简要回顾了其与寒山寺有关的人生经历,着重分析了其编撰《寒山寺志》的晚年心境和心路历程,这对更好地把握其作品、解读其作品,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与文化心态的观照,这对我们进一步读懂叶昌炽、走近叶... 文章主要结合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简要回顾了其与寒山寺有关的人生经历,着重分析了其编撰《寒山寺志》的晚年心境和心路历程,这对更好地把握其作品、解读其作品,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与文化心态的观照,这对我们进一步读懂叶昌炽、走近叶昌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昌炽 寒山寺 寒山寺志
原文传递
记钱仲联先生
7
作者 《苏州杂志》 2009年第4期60-62,共3页
我第一次见到钱仲联先生,是我大学快毕业的那年寒假。那时候,我去苏州大学求职,因为一时没有遇到主管人事的老师,于是就顺便去拜访了钱仲联先生。钱先生的家住在苏大钟楼的西侧——
关键词 钱仲联 过去时 客厅 苏州 中国文学 大学语文 求职 寒假 人生 学校
原文传递
漫谈古籍整理的困惑与尴尬(上)——以顾禄《桐桥倚棹录》为例
8
作者 《江苏地方志》 2019年第2期64-70,共7页
顾铁卿《桐桥倚棹录》一书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刻行世以来,流传极少,其刻本因难见于世而难以觅求。长久以来,此书一直藏于私家而不见其所,各公私秘藏中,除顾颉刚外,均不见著录。民国万有文库、新四库等均未能收录此秘本,故而自刊行... 顾铁卿《桐桥倚棹录》一书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刻行世以来,流传极少,其刻本因难见于世而难以觅求。长久以来,此书一直藏于私家而不见其所,各公私秘藏中,除顾颉刚外,均不见著录。民国万有文库、新四库等均未能收录此秘本,故而自刊行一百馀世以来,未见其任何影印本行世。而今之传世点校本则均以民间钞本为底本,自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出王湜华点校本以来,时隔廿六载方有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王稼句先生点校本行世,而后若许年又有王稼句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和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吴门风土丛刊”本行世,故而,其现行点校本只有湜华点校的“上古版”简体竖排系统和王稼句点校的“文献丛钞本”繁体横排版本、“中华书局版”繁体竖排版本以及“风土丛刊”版简体横排版本这两个系统、四个版本,比较和分析其点校内容之差异,牵涉到古籍整理过程中许多带有普遍性之问题,并由此而探讨走出古籍整理的困惑与尴尬的途径和方法,为不断走近古籍之原貌而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桥倚棹录》 古籍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尴尬 点校本 中华书局本 中华书局版 版本
下载PDF
经世致用,身体力行——古代中国蒙学教育思考札记之四
9
作者 《江苏幼儿教育》 2015年第3期82-83,共2页
古代中国蒙学教育向来重视经世之传统及实用理性之精神,既重视'立身行己之道',又注重'济世安民之务',对国计民生予以深切之关怀,从而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宏大构想和社会伦理与道德实践,此乃古代... 古代中国蒙学教育向来重视经世之传统及实用理性之精神,既重视'立身行己之道',又注重'济世安民之务',对国计民生予以深切之关怀,从而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宏大构想和社会伦理与道德实践,此乃古代中国蒙学教育之第一要务也。先秦诸子无一不有感于时世之艰难、命途之多舛和苦难之人生,而于危难之中苦心孤诣,纷纷创建学说,针砭时弊,抨击时政,关怀世运,匡时济民,以成就知识人独特之重要历史之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世运 蒙学 中国 之务 命途 时济
原文传递
漫谈古籍整理的困惑与尴尬(下)——以顾禄《桐桥倚棹录》为例
10
作者 《江苏地方志》 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
(续上期)二、新增、颠倒或脱漏字词之比较古籍文献中字词的新增、颠倒或脱漏,也是比较普遍和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木刻盛行的古代,雕版的制作远没有现代印刷术那样快速、便捷。词句脱漏的情况.
关键词 古籍整理 点校本 桐桥倚棹录 百城烟水
下载PDF
银杏树记
11
作者 《美文(青春写作)》 2013年第1期19-20,共2页
在我家的庭院里,有两株银杏树,一株在前院,还有一株在后院,它们都是我童年时栽种的。那时候,这两株树都很小,而且还长在一处,后来由于家里要盖房,于是便把其中的一株移到了前院。奇怪的是,这株树直至三年后方才复苏,然而,它... 在我家的庭院里,有两株银杏树,一株在前院,还有一株在后院,它们都是我童年时栽种的。那时候,这两株树都很小,而且还长在一处,后来由于家里要盖房,于是便把其中的一株移到了前院。奇怪的是,这株树直至三年后方才复苏,然而,它总不及留在后院的那株繁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散文 优秀文章 文学
原文传递
记朱季海先生
12
作者 《苏州杂志》 2015年第6期51-53,共3页
坊间有不少朱季海先生的传闻,或日其"怪",或日其"痴",余则日"不然",纵览朱先生之一生行事,乃守其一"真"字耳。朱先生生于中华民国五年,比余年长恰好整整一个甲子。余生亦晚,未能逢及历史上极兴盛而又极衰落之事。尽管那个年代... 坊间有不少朱季海先生的传闻,或日其"怪",或日其"痴",余则日"不然",纵览朱先生之一生行事,乃守其一"真"字耳。朱先生生于中华民国五年,比余年长恰好整整一个甲子。余生亦晚,未能逢及历史上极兴盛而又极衰落之事。尽管那个年代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从老一辈长者们的回忆甚至交谈中,仍时常能在我们心灵深处激起无数波澜和情感浪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海 渐行渐远 心灵深处 拒绝合唱 陈去非 陈简斋 罗汉院 命运遭际 豪英 独自一人
原文传递
略谈民国抄本《水云楼词》
13
作者 《江苏地方志》 2014年第5期52-57,共6页
余昔偶从旧书店购得民国抄本《水云楼词》一部。略观其词旨,婉雅凄怨,悲壮苍凉,大有英雄末路、郁郁不得志之慨。时蒋君鹿潭尝权东台富安场大使,其水云楼之故址,则在余乡邦之溱潼镇寿圣寺,寺有藏经楼曰"水云楼"者,昔为"明吏部侍郎储... 余昔偶从旧书店购得民国抄本《水云楼词》一部。略观其词旨,婉雅凄怨,悲壮苍凉,大有英雄末路、郁郁不得志之慨。时蒋君鹿潭尝权东台富安场大使,其水云楼之故址,则在余乡邦之溱潼镇寿圣寺,寺有藏经楼曰"水云楼"者,昔为"明吏部侍郎储巏读书处"。韩子野有《水云楼》诗云:"寿圣楼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读书来。元灯谁续琉璃古,凭眺犹能招客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云楼词 旧书店 藏经楼 富安场 清嘉庆 吏部侍郎 词旨 蒋鹿潭 郁郁不得志 诗云
下载PDF
童蒙养正,更立三才——古代中国蒙学教育思考札记之一
14
作者 《江苏幼儿教育》 2014年第3期83-84,共2页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破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往往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易》云:'元者,善之长也。'何为善?《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破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往往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易》云:'元者,善之长也。'何为善?《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教人向善,以养正气。止于一是个'正'字,即合于道为正。'童蒙养正'即指在幼儿发蒙阶段给予最重要的养正教育。'三才'者,曰天、曰地、曰人,旨在以天道之自强不息,兼地道之刚柔并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方向 地道 创人 阶段 不争 元者 万物
原文传递
立身以教,学以成仁——古代中国蒙学教育思考札记之三
15
作者 《江苏幼儿教育》 2015年第2期85-85,共1页
古来中国童蒙之教育,一言以蔽之,乃'立人'也。《论语·雍也》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教育之宗旨,'一以贯之','仁在其中矣',惟此'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也。然纵观现行中国... 古来中国童蒙之教育,一言以蔽之,乃'立人'也。《论语·雍也》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教育之宗旨,'一以贯之','仁在其中矣',惟此'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也。然纵观现行中国之教育,物质主义之泛滥流行,拜金主义之猖獗繁盛,功利主义之萌生滋长,更侵占吾民族精神之领域。尤其现今社会风气严重复杂与浮躁之时代,人类精神深处之灵性逐渐淹没于铺天盖地之功利主义追逐之中。一种毫无教养之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蒙学 札记 精神 中国 功利主义 个人 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