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夹廉泉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
作者 立亚 忠南 +2 位作者 张晓凌 姚军孝 李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2-634,共3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病率高达30%-45%[1]。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明显增加,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多伴有营养不良,也是脑卒中后期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针刺疗法与康复手段相结合的临床趋...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病率高达30%-45%[1]。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明显增加,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多伴有营养不良,也是脑卒中后期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针刺疗法与康复手段相结合的临床趋势逐渐为大众接受[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采用电针双侧夹廉泉穴为主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泉穴 吞咽障碍 现代康复医学 针刺疗法 吸入性肺炎 治疗仪 康复手段 口腔期 附属医院 百会穴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晓凌 唐志明 +2 位作者 立亚 赵绿玉 忠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训练和rTMS,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训练和rTMS,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标准化吞钡造影功能障碍评价量表(MBSImP)和口腔推送时间(OTT)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口腔期MBSImP评分、OTT时间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BSImP评分[(8.26±2.92)分]、OTT时间参数[(12.79±2.54)s]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MBSImP评分[(10.60±4.09)分]优于组内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MBSImP评分、OTT时间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刺 重复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及其对患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忠南 王世彪 +4 位作者 常亚霖 汪海燕 立亚 张晓凌 何天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9-79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络美容法与西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探讨经络美容法对雌激素(E2)和孕激素(PRGE)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经络美容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经络美容组采用经络调整、辨证体针针刺治疗(穴取气海、... 目的:观察经络美容法与西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探讨经络美容法对雌激素(E2)和孕激素(PRGE)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经络美容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经络美容组采用经络调整、辨证体针针刺治疗(穴取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等)和黄褐斑皮损局部围刺的方法;西药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共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另外随机抽取经络美容组30例黄褐斑患者,检测治疗前后雌激素(E2)和孕激素(PRGE)水平。结果:经络美容组有效率为92.6%(126/136),优于西药组的67.0%(75/112)(P<0.05);30例黄褐斑患者治疗后E2水平下降(P<0.01),PRGE水平升高(P<0.05)。结论: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西药组,能够调整E2和PRGE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经络美容法 针刺疗法 雌激素 孕激素类
原文传递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ing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Post-stroke Dysphagia: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被引量:15
4
作者 立亚 李丽丽 +4 位作者 忠南 韩艳萍 张晓凌 姚军孝 李明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25-531,共7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ing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05 consecutively admitted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y...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ing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05 consecutively admitted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ysphagia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included: 50 pati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received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acupuncture group); 55 pati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received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only (control group). Participa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5-day therapy per week for a 4-week period.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the scores of 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 Study (VFSS) and the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 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Royal Brisbane Hospital Outcome Measure for Swallowing (RBHOMS), all of which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4-week treatment. Results: A total of 98 subjects completed the study (45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53 i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seen in VFSS, SSA and RBHOMS scores in each group after 4-week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4-week treatment showed that the VFSS (P=0.007) and SSA scores (P=0.000)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710)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and the control groups in RBHOMS scores. Conclusion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wa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post-stroke dysphagia, and acupuncture therapy is worth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PHAGIA STROKE ACUPUNCTURE swallowing training
原文传递
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忠南 立亚 +4 位作者 张晓凌 高原 姚军孝 张恩育 何天有 《四川中医》 2015年第6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靶向针刺"法治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结果:2组均有明显疗效((P<0.01),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目的:观察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靶向针刺"法治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结果:2组均有明显疗效((P<0.01),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针刺组在治愈率(P<0.01)和吞咽评分(P<0.05)上优于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结论:"靶向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疗效优于吞咽障碍治疗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靶向针刺”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立亚 忠南 +4 位作者 何天有 哈伟 张晓凌 姚军孝 李明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次后利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比较临床疗效。结果:VFSS评分2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靶向针刺 中风后遗症 何天有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齐 立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期14-17,共4页
通过查阅近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一般治疗、中药治疗、西药治疗、针灸治疗等研究近况进行综述,指出目前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治疗程序和标准。
关键词 中风 肩手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综述
原文传递
毫火针配合围针刺法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3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丽丽 立亚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围针刺法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配合围针刺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阿昔洛韦及甲钴胺片口服...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围针刺法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配合围针刺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阿昔洛韦及甲钴胺片口服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改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2.73%,对照组为42.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围针刺法是一种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毫火针 围刺 后遗神经痛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肌少症性吞咽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欣 忠南 +7 位作者 张晓凌 支晓东 立亚 范秀玉 汪强 柳驰 李莎莎 张世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34-137,共4页
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肌少症性吞咽障碍是在肌少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吞咽障碍的新类性和新概念。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笔者通过文献阅读,总结出可能的主要致病因... 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肌少症性吞咽障碍是在肌少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吞咽障碍的新类性和新概念。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笔者通过文献阅读,总结出可能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增龄,炎症反应,营养不良及口腔健康不佳等。文章从肌少性吞咽障碍的流行病学、吞咽相关肌群的特异性,生理病理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以期提高后期康复治疗学者、神经病学者和其他临床医生对肌少性吞咽障碍的认识和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 吞咽肌群 吞咽障碍 生理病理
下载PDF
由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谈假性球麻痹 被引量:7
10
作者 立亚 忠南 +2 位作者 张晓凌 姚军孝 李明 《医学争鸣》 CAS 2019年第2期18-20,24,共4页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由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引起,但临床中很多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伴发吞咽障碍。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流行病学文献,阐明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康复机制,强烈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由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引起,但临床中很多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伴发吞咽障碍。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流行病学文献,阐明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康复机制,强烈建议完善教科书中"假性球麻痹"概念,以避免给临床和教学带来更多误导和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假性球麻痹
下载PDF
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志秀 忠南 +4 位作者 张晓凌 谢亚青 李明 姚军孝 立亚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舌针为主的特定穴位治疗,取穴金津、玉液、海... 目的:观察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舌针为主的特定穴位治疗,取穴金津、玉液、海泉、聚泉、廉泉、气海与血海(双侧)。1次/d,每周6 d,共治疗4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口腔传送时间(OTT)、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OTT时间缩短(P<0.05),VDS评分、SSA评分和中医症候总评分降低,FOIS评分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OTT、VDS评分、SSA评分、FOIS评级与中医证候总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整体吞咽行为协调性,联合干预疗效较单一治疗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口腔期 吞咽障碍 舌针 康复训练 气虚血瘀证
下载PDF
电针“膀胱组穴”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明 忠南 +3 位作者 立亚 张晓凌 姚军孝 杨虹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膀胱组穴"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膀胱组穴"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电针"膀胱组穴"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导尿治疗,以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为(263.60±43.02)mL、残余尿量为(97.15±31.16)m L,治疗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为(285.66±41.36)mL、残余尿量为(75.12±30.51)mL,两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较前减少,治疗组改善更明显(t_1=2.249、t_2=3.07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6,P<0.05)。结论电针"膀胱组穴"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薇 立亚 +2 位作者 刘旭 王娜 赵彬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卒中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治疗不及时有尿路感染的风险,严重者可累及肾脏,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针刺疗法已涉及许多领域,如神经疾病、精神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等,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文章... 卒中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治疗不及时有尿路感染的风险,严重者可累及肾脏,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针刺疗法已涉及许多领域,如神经疾病、精神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等,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文章总结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机理、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为卒中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康复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尿潴留 针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特色针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探讨
14
作者 杨浩男 立亚 +2 位作者 韩倩云 刘岚 徐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系统回顾近10年的文献资料,研究明确指出,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一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绝对不能被忽视。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训练方法。文章对目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特色针刺手法进... 系统回顾近10年的文献资料,研究明确指出,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一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绝对不能被忽视。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训练方法。文章对目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特色针刺手法进行了综述,旨在观察其临床效果,分析其在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特色针法的作用机制。这些研究将为特色针刺手法在卒中后遗症方面的应用提供更为客观的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在更深和更广层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特色针刺手法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秀玉 忠南 +7 位作者 张晓凌 支晓东 姚军孝 立亚 杜小正 王欣 柳驰 汪强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6期76-81,共6页
电针作为目前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其相关参数的量化问题还未规范统一,本文通过梳理既往发表的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围绕常用刺激穴位、电针频率、波形、刺激时间、电流强度等相关参数,对当前电针治疗卒... 电针作为目前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其相关参数的量化问题还未规范统一,本文通过梳理既往发表的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围绕常用刺激穴位、电针频率、波形、刺激时间、电流强度等相关参数,对当前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归纳各刺激参数在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总结常用穴位、电针频率、波形、刺激时间、电流强度中的最佳疗效参数发现,电针参数不同,产生的疗效亦不同,首选廉泉、风池、夹廉泉、翳风;低频比高频治疗效果更明显、脑保护作用更强,尤其是2 Hz的频率;刺激时间以30 min/次最常用;电流强度方面以1mA和2mA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不同参数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浅析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及影像学应用
16
作者 赵彬凯 立亚 +1 位作者 忠南 王文超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6期444-447,共4页
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之一,以语言表达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日常交流、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认为Broca区是卒中后造成运动性失语的关键,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 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之一,以语言表达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日常交流、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认为Broca区是卒中后造成运动性失语的关键,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和扩散成像重新定义了运动性失语的发病原因主要是Broca区及其相关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而引发的脑组织结构形态的微观变化。语言功能的恢复是临床与基础研究关注的问题,头针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近些年不同影像学技术在治疗运动性失语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各影像学技术的优势,探讨其在运动性失语头针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在卒中后语言康复方面运用头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失语 头针治疗 影像学技术 语言康复 微观变化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组织结构 灌注成像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旭 立亚 +2 位作者 陈薇 王娜 赵彬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0-52,共3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卒中后致残原因之一,使患者大大降低康复配合度,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文章对近年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和探讨了目前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理论及实践基...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卒中后致残原因之一,使患者大大降低康复配合度,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文章对近年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和探讨了目前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以期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卒中 针刺治疗
下载PDF
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景 立亚 +2 位作者 姚军孝 赵高斯 马齐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0期106-112,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踝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穴、丘墟穴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足背屈角度、足内翻角度、MAS分级、Holden步行功能、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肝肾亏虚足下垂患者垂患者脑卒中后的中医证候,减小足下垂角度,显著改善足背屈功能,同时可减小足内翻,促进足外翻,并降低下肢肌张力,提升下肢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悬钟穴 丘墟穴 电针
下载PDF
针刺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岚 立亚 +2 位作者 徐媛 韩倩云 杨浩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59-60,共2页
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包括卒中相关性肺炎在内的肺功能障碍有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睡眠、进食及日常活动,导致焦虑抑郁、营养不良、肌肉废用性萎缩等。目前针刺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治... 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包括卒中相关性肺炎在内的肺功能障碍有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睡眠、进食及日常活动,导致焦虑抑郁、营养不良、肌肉废用性萎缩等。目前针刺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疗效肯定,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肺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皮有分部”探究头穴透刺法对缺血性中风的调治
20
作者 徐媛 立亚 +3 位作者 王晓景 刘岚 韩倩云 杨浩男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头穴透刺法是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传统手法针刺头部经络腧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根据《素问》所提到的“皮有分部”的理论,本研究分别从“皮部”的划分依据、形态分布以及功能作用3个... 头穴透刺法是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传统手法针刺头部经络腧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根据《素问》所提到的“皮有分部”的理论,本研究分别从“皮部”的划分依据、形态分布以及功能作用3个方面剖析其内涵,并以此为根源,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对缺血性中风与“皮有分部”的内在关联及治疗思路进行探究,以期为头穴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依据,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透刺 头皮针 皮部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