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经》句中的“其” 被引量:6
1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4-32,共9页
《诗经》句中的“其”有三种用法。一是作指示代词,二是作有语法意义的虚词,三是作无义的衬音字。
关键词 《诗经》 指示代词 虚词 衬音字
下载PDF
词气、训诂与音韵——《经传释词》的得失 被引量:1
2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1-56,共6页
词气、训诂与音韵三者关系至为密切,在解读古籍、尤其是解读先秦古籍中的语词时,尤当注意。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例,评述该书在运用词气、训诂及音韵来解释语词时的得与失。凡其所得,皆在于作者能通词气、明音韵、达训诂,三者统而观... 词气、训诂与音韵三者关系至为密切,在解读古籍、尤其是解读先秦古籍中的语词时,尤当注意。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例,评述该书在运用词气、训诂及音韵来解释语词时的得与失。凡其所得,皆在于作者能通词气、明音韵、达训诂,三者统而观之、交互为用,故释词解语,所到冰释;凡其所失,即在于作者不能将三者统筹兼顾而以主观为之,故往往扞格难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 《经传释词》 音韵 一声之转 “之” 虚义 训诂 “于” 郑笺 “其”
下载PDF
《段注》与《释名》
3
作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4,共5页
《段注》十分重视运用《释名》的声训来注释《说文》,旨在证实《说文》释义的准确可信,同时为《说文》的释义提供语源依据。《段注》还就《释名》与《说文》在训释的是非异同作出实事求是的比较与评价。
关键词 《说文》 《段注》 《释名》 声训 释义 语源 训释 异同
下载PDF
桂林独秀峰石刻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2
4
作者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位于靖江王城内的独秀峰,自山麓至山顶遍布石刻,奇特的自然景色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桂林群山中具有独尊地位。它蕴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有文化山之誉。千百年来,“皓皓素质”“南天一柱”的独秀峰,是历代文... 位于靖江王城内的独秀峰,自山麓至山顶遍布石刻,奇特的自然景色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桂林群山中具有独尊地位。它蕴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有文化山之誉。千百年来,“皓皓素质”“南天一柱”的独秀峰,是历代文人雅士登高揽胜的首选之地,是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教育变迁史上的一个缩影,是人们心目中真善美的化身,是坚定不移、正直无邪的人格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秀峰石刻 历史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段注》“音义皆同”的同源字与“音义皆同”的异体字 被引量:2
5
作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段注》在有关"音义皆同""音义同"的表述中,区分了同源字与异体的界限,并提出了一些区分的方法与标准。
关键词 音义皆同 音义同 同源字 异体字
下载PDF
关于孔子“诗可以兴”的理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3-127,共5页
《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的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 《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的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诗”的“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诗可以兴”的“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诗”一句的“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现代学者对“兴”的解释也不尽一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对“诗可以兴”的“兴”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朱熹 论语 社会作用 道德修养 政教 思维方式 兴于诗 四书 政治道德
原文传递
《容斋随笔》与语文学
7
作者 《文献》 1997年第4期134-146,共13页
《容斋随笔》(以下称《随笔》)作为宋人的一部笔记体文集,记录了许多有关语言文字的资料,本文对《随笔》中的语言文字观念及其在音韵、训诂、语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综述与评价,以备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洪迈 语言文字观 随笔 语助词 博古图 切脚语 俗语 左传 实际语音 考释
原文传递
《段注》与玉文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段注》通过对《说文》玉部字的阐释,揭示了被人们视为珍宝的玉的内质美、玉所具有的人格象征意义和以玉为信物的符瑞特征与装饰功能。
关键词 玉文化 以质为美 比德于玉 以玉为饰
下载PDF
《段注》对《毛传》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有很高的训诂价值。《毛传》保留了不少先秦古汉语中词的本义用法。《段注》引用《毛传》求证许书本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段注》对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及在古代经典使用的假借义,也以《毛传》为... 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有很高的训诂价值。《毛传》保留了不少先秦古汉语中词的本义用法。《段注》引用《毛传》求证许书本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段注》对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及在古代经典使用的假借义,也以《毛传》为例作了有益的探讨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注 毛传 求证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下载PDF
也谈“彼其”“此其”——兼与王凡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0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0-45,共6页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个或几个词的连用),这种连用现象,成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看法实出于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该书上册“其”字条认为“彼其”(或作“彼已”“彼记”)“夫其”都是“复语”,并批评毛、郑以下释“彼其”之“其”为语助者是“误甚”.该书下册“此”字条亦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 语气 指示代词 古汉语虚词 语助词 左传 楚成王 连用现象 杨伯峻 “之”
下载PDF
儒家诗教是“政教工具论”吗?——与王启兴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1
作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23-29,共7页
【正】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儒家诗教在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弄清儒家诗教的实质及其作用,是关系到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问题。一近阅王启兴同志《论儒家诗教及其影响》(载《文学遗产... 【正】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儒家诗教在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弄清儒家诗教的实质及其作用,是关系到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问题。一近阅王启兴同志《论儒家诗教及其影响》(载《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一文,觉得该文对儒家诗教的评论不够公允,而且是浮光掠影式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教 政教工具 毛诗序 传统诗歌理论 孔子 主导地位 白居易 传统文化 社会生活 道德修养
下载PDF
《段注》与《广韵》
12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8-101,共4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广韵》中大量训诂资料,求证《说文》本字本义,纠正今本《说文》的讹误,力图恢复古本《说文》的原貌,同时用历史的眼光审察《广韵》,把《说文》释义与《广韵》释义进行比照,以《说文》本义为主线来贯通《广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广韵》中大量训诂资料,求证《说文》本字本义,纠正今本《说文》的讹误,力图恢复古本《说文》的原貌,同时用历史的眼光审察《广韵》,把《说文》释义与《广韵》释义进行比照,以《说文》本义为主线来贯通《广韵》中的引申义与假借义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纠正《广韵》的释义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广韵》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下载PDF
好学深思 以求其是——读《说文解字注》
13
作者 《古籍研究》 2001年第4期86-90,107,共6页
《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段玉裁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清代《说文》研究中最有成就和影响的著作。王念孙赞誉此书为“盖千百年来无此作矣”。在这一巨著中,段氏将《说文》中9353个篆文逐一注解,从形、音、义的结... 《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段玉裁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清代《说文》研究中最有成就和影响的著作。王念孙赞誉此书为“盖千百年来无此作矣”。在这一巨著中,段氏将《说文》中9353个篆文逐一注解,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讲清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并以历史文献和方言俗语加以印证,使对每个字的解释都有充分的依据。《说文注》既是段氏学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他治学心得的反映。这里就《说文注》来谈谈段氏的治学态度及学术上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说文》 假借义 篆文 段玉裁 引申义 本义 印证 方言俗语 王念孙
原文传递
段玉裁《说文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
14
作者 《东方丛刊》 2003年第4期153-167,共15页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不仅是语言学巨著,同时在解释语言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段注》涉及范围较广,本文择其重要的文化观念加以辨析阐释。
关键词 段玉裁 《说文注》 中国古代文化 礼仪习俗 字宙 辩证思维
原文传递
从《说文》段注看毛、许释义之不同——兼论毛、许传写讹误及段引《毛传》之失
15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说文解字》主要通过分析字形解释本义,而《毛传》则解释上古文献《诗经》中的词义,多为随文释义。许书虽多宗《毛传》,但在释义的精确度、说字与说经、浑言与析言等方面存在差异。段玉裁现看到"许宗毛",又看到毛、许释义存... 《说文解字》主要通过分析字形解释本义,而《毛传》则解释上古文献《诗经》中的词义,多为随文释义。许书虽多宗《毛传》,但在释义的精确度、说字与说经、浑言与析言等方面存在差异。段玉裁现看到"许宗毛",又看到毛、许释义存在一定的差异,他在认真校勘的基础上,以毛正许,以许正毛,订正了不少讹误,但也有引《毛传》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许慎 《毛传》 段注 释义比较
下载PDF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因文求义”
16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7,共8页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种训诂方法,认为它在区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同义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段注中有关"因文求义"的大量语言事实与以<说文>释义与<诗经>毛传为代表的训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因文求义"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文求义 训诂方法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下载PDF
《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与粤西地域文化
17
作者 《桂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11,共10页
清代乾嘉学派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是集大成的文字训诂著作,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此二书重在以声音训诂注明词义,释字解义,取证群书;精于校治,善为疏通;征引繁富,左右逢源。其中涉及粤西地域文化者,不论... 清代乾嘉学派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是集大成的文字训诂著作,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此二书重在以声音训诂注明词义,释字解义,取证群书;精于校治,善为疏通;征引繁富,左右逢源。其中涉及粤西地域文化者,不论名称年代、人事习俗,均予考释与梳理,对今人认识与研究粤西地域文化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义证》 粤西地域文化
下载PDF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关于“词”的修辞语法功能阐释
18
作者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5-61,共7页
对于《说文解字》“词,意内而言外也。从司言”,学术界有不同的阐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谓摹绘物状及发声助语之文字也”,一语破的,是认识与理解《说文解字》“词”的性质特征的关键所在。所谓“摹绘物状”,指“词”与“意”(意... 对于《说文解字》“词,意内而言外也。从司言”,学术界有不同的阐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谓摹绘物状及发声助语之文字也”,一语破的,是认识与理解《说文解字》“词”的性质特征的关键所在。所谓“摹绘物状”,指“词”与“意”(意内言外之意)有具体摹写事物状貌与人物心理的修辞功能;所谓“发声助语”指各类“词”的语法功能,而“词”的修辞功能与语法功能相辅相成、融而为一。《说文解字注》有比较明确的“词”的纲目观念,涉及“词”的类别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也有动词、形容词虚用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意内言外 摹绘物状 发声助语 语法修辞功能 词类观念
下载PDF
通以声音,明以训释——读黄侃《经传释词》批语 被引量:1
19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2-16,共5页
湖南岳麓书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经传释词》,在其天头上刊布了黄侃先生的批语。黄先生精通音韵训诂,著有《音略》、《声韵略说》、《声韵通例》、《说文略说》等重要著作。《经传释词》上的批语,是黄先生音韵训诂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对... 湖南岳麓书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经传释词》,在其天头上刊布了黄侃先生的批语。黄先生精通音韵训诂,著有《音略》、《声韵略说》、《声韵通例》、《说文略说》等重要著作。《经传释词》上的批语,是黄先生音韵训诂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对《经传释词》所作的研究。这些批语,除了补证王引之原著之外,也对王说持有异议,表明了他自己独到的看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现就黄先生批语中所揭示出来的问题,归纳为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以声为纲,辨明本字与借字 古书中颇多假借字,虚字尤多假借。黄先生在《说文略说·论六书起原及次第》中说,上古之时,“文不足用”,“故知假借之法行于太初,依其理以造形声之字,而假借之用益大。是故形声之字,其偏之声,有义可言者,近于会意,即无义可言者,亦莫不由于假借。”一般说来,既有借字,便应有本字,因此黄先生极重本字与借字的区分,他在《与人论治小学书》中谈到这一点,又专门撰有《求本字捷术》一文,阐明了寻求本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黄侃 批语 训释 “以”字 《说文》 借字 本义 “焉” “所”
下载PDF
《经传释词》“所”“可”互训异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5,共5页
王引之《经传释词》释“所”为“可”,释“可”为“所”,前人已有怀疑。本文认为:“所”为指示性代词,“可”为副词或曰助动词,词性不同,用法各异,在音韵上亦无多大联系。“所”“可”互训,缺乏依据。
关键词 “所”字结构 “可” 《经传释词》 互训 “不” “可”字 体物 王氏 王引之 圣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