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端脑钠肽原和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林丽星 +2 位作者 张志玲 安彩霞 康曦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BB,GP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4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BB,GP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4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25例,其中心肌损伤30例,非心肌损伤34例),以2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和GPBB水平,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心电图、X线胸片等。结果心肌损伤组血浆NT-proBNP和GPB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血浆NT-proBNP和GPBB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窒息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GPBB、CK-MB、CK、LDH呈显著正相关(P<0.01);GPBB水平与CK-MB、CK、LDH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T-proBNP和GPBB均可作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NT-proBNP和GPBB对于早期发现窒息合并心肌损伤、判断病情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心肌损伤 N端脑钠肽原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通过激活mTOR/STAT3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振刚 文益民 +4 位作者 胡凌云 李辉映 孙珍娟 汪大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分化成神经元促进脊髓愈合,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分化成神经元促进脊髓愈合,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录和转导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在SCI中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方法取9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24):A、B、C组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T8~10SCI模型后,A组以ATP(40mg/kg)、B组以等量生理盐水、C组以ATP(40mg/kg)加雷帕霉素(3mg/kg)分别治疗7d;D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d。术后1、2、3、4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各时间点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通路因子mTOR、STAT3的表达。结果术后1~4周,A组大鼠BBB评分呈持续升高趋势,均高于B、C组,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术后1~4周A组mTOR、STAT3、NSEmRNA表达持续升高,Nestin mRNA表达逐渐降低,但各时间点均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GFAP mRNA表达持续升高,但各时间点均低于B、C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B、C组各指标mRNA表达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mTOR、P-mTOR、STAT3、P-STAT3 mR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与mRNA变化相似。结论在大鼠体内ATP能激活mTOR/STAT3通路,诱导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有助于SCI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转录和转导激活因子3 三磷酸腺苷 信号通路 大鼠
原文传递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丽星 +2 位作者 张志玲 安彩霞 康曦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与各种围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4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25例;心肌损伤30例,非心肌损伤34... 目的探讨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与各种围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4例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轻度窒息39例,重度窒息25例;心肌损伤30例,非心肌损伤34例),以2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PBB水平,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心电图、X线胸片等。结果心肌损伤患儿血浆GPBB(13.84,7.57ng/ml)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4.97,3.24ng/ml)和对照组(4.95,1.99ng/ml)(P<0.01)。GPBB、cTnI、CK-MB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分别为90%、66.7%、83.3%,GPBB的敏感性优于cTnI(χ2=4.812,P<0.05),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GPBB、cTnI、CK-MB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分别为88.2%、91.2%、67.6%,GPBB的特异性优于CK-MB(χ2=4.191,P<0.05),与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重度窒息组血浆GPBB水平(14.67,6.09ng/ml)与轻度窒息组(5.61,3.56ng/ml)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轻度窒息组GPB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GPBB水平与羊水污染程度呈正相关(r=0.500,P<0.001);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520,P<0.001)。结论GPBB可作为窒息新生儿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损伤的理想标志物,对窒息儿早期测定GPBB有助于判断新生儿有无心肌损伤及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肌损伤 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脑型
下载PDF
枕骨大孔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京 秦燕霞 +4 位作者 刘盼盼 姚懿轩 徐旭东 李笑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20-122,共3页
目的进一步观测枕骨大孔的形态及变异等特征,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具有完整枕骨大孔的颅骨标本73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枕骨大孔的长度、宽度,并计算其表面积。结果 (1)枕骨大孔的长度、宽度及周长... 目的进一步观测枕骨大孔的形态及变异等特征,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具有完整枕骨大孔的颅骨标本73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枕骨大孔的长度、宽度,并计算其表面积。结果 (1)枕骨大孔的长度、宽度及周长分别为(34.45±2.95)、(29.18±2.15)和(11.56±9.88)mm;枕骨大孔的表面积为(791.85±110.44)mm^2;(2)枕骨大孔具有5种形态:圆形35例(47.9%)、椭圆形33例(45.2%)、菱形2例(2.7%)、不对称形2例(2.7%)及五边形1例(1.5%)。结论枕骨大孔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为枕骨大孔提供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有助于提高对于颅颈交界区解剖及相关病变的认识,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形态学 解剖学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氧合功能、血清转化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朝晖 +1 位作者 郭瑞 曹修丽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14期1678-168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氧合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为NRDS的早期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9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需...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氧合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为NRDS的早期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9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需要进行机械通气(CMV)治疗的NRDS患儿,分为两组。25例出生后12 h内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为PS组。25例未使用PS的患儿作为CMV组,分别于出生后0 d、1 d、3 d、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两组患儿血清中TGF-β1及BMP-7的表达情况并监测氧合功能指标。结果:(1)PS组与CMV组患儿血清TGF-β1与BMP-7含量在出生1 d后均出现升高趋势,出生后7 d则较前有所下降。出生后3 d、7 d TGF-β1含量及出生后7 d BMP-7表达水平CMV组明显高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的6 h、12 h、24 h、48 h氧指数(OI)、呼吸指数(RI)值比较,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组的机械通气时间(81±25)h短于CMV组的(102±24)h,PS组用氧时间(99±37)h短于CMV组的(122±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组与CMV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4%,PS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肺顺应性,提高氧合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治疗NRDS,检测血清TGF-β1及BMP-7水平的变化情况,对NRDS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功能
下载PDF
拇指伸肌腱宽度与拇短伸肌腱止点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玲西 李成 +5 位作者 赵蓉 杨晓娟 杨晓霞 孟冰冰 李京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40-142,150,共4页
目的测量拇指伸肌腱的宽度,并分析该宽度与拇短伸肌腱远端止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76例(左侧39例,右侧37例)经10%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固定的人体上肢标本,解剖第1骨纤维管、拇长展肌、拇短伸肌以及拇长伸肌,观察纤维管内肌腱中隔分布情况;采... 目的测量拇指伸肌腱的宽度,并分析该宽度与拇短伸肌腱远端止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76例(左侧39例,右侧37例)经10%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固定的人体上肢标本,解剖第1骨纤维管、拇长展肌、拇短伸肌以及拇长伸肌,观察纤维管内肌腱中隔分布情况;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拇指近节指骨背面中点处伸肌腱宽度,利用ROC曲线,分析该宽度与拇短伸肌腱远端止点之间的关系。结果①52例第1骨纤维管内出现肌腱中隔(68.4%);30例拇短伸肌腱止点发生延长,即越过拇指掌指关节;②拇短伸肌腱未延长组,伸肌腱宽度(6.04±0.92)mm;而延长组拇指伸肌腱的宽度(7.52±1.38)mm,显著高于未延长组(t=4.050,P=0.000);③通过测量拇指近节指背中点处伸肌腱宽度,判断拇短伸肌腱止点延长的情况:ROC曲线下面积0.823,临界值7.21 m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843和0.927,正确率为90%。结论当拇短伸肌腱止点延长时,拇指近节指骨背面肌腱的宽度增加;此宽度不仅能够用来识别变异,对于拇指腱鞘炎的外科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骨纤维管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止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2,4-二氯苯氧乙酸作用的鼠乳对幼鼠蓝斑核中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京 秦燕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经腹腔注射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的鼠乳,对幼鼠蓝斑核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表达的变化,探讨除草剂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生后7 d且经母乳喂养的幼鼠30只,分成实验组1(10只)、实验组2(10只)及对照组(10只)... 目的观察经腹腔注射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的鼠乳,对幼鼠蓝斑核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表达的变化,探讨除草剂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生后7 d且经母乳喂养的幼鼠30只,分成实验组1(10只)、实验组2(10只)及对照组(10只)。实验组1、2分别按照每天70及100 mg/kg剂量注射2,4-D至母鼠腹腔(二甲亚砜0.1 ml做溶剂);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鼠乳喂养。待幼鼠哺乳至第22天,分别测量其体重、脑重;取幼鼠的蓝斑核进行DBH免疫染色。结果 (1)至生后22 d,实验组2的幼鼠体重(35.60±2.84)g与对照组比较(47.21±2.90)g降低26.8%(P=0.000);而脑重分别为(1.16±0.05)和(1.33±0.04)g,实验组2降低13.1%(P=0.000);(2)实验组1、2幼鼠蓝斑核DBH相对光密度值为(0.21±0.03)和(0.19±0.02),低于对照组(0.88±0.38)(P=0.000)。结论 2,4-D能够抑制幼鼠体重增加;降低幼鼠蓝斑核DBH的表达,进而减少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脑及神经系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氧乙酸 多巴胺-Β-羟化酶 蓝斑核 幼鼠
下载PDF
喙肩韧带的解剖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玥润 魏畅 +5 位作者 王晓晶 韩佳琪 王思雨 刘智勇 李京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观察喙肩韧带(CAL)的形态特征,为肩袖损伤、肩关节减压的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0例(左侧60例、右侧40例)结构完整的人肩关节标本,观察CAL的形态并分类;分别测量CAL喙突端、肩峰端宽度,内侧缘及外侧缘的长度。结果(1)CAL的... 目的观察喙肩韧带(CAL)的形态特征,为肩袖损伤、肩关节减压的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0例(左侧60例、右侧40例)结构完整的人肩关节标本,观察CAL的形态并分类;分别测量CAL喙突端、肩峰端宽度,内侧缘及外侧缘的长度。结果(1)CAL的形态及数量:带状19例;四边形15例;Y字形19例;V字形31例;多条带形(条带数≥3)16例;(2)多条带形喙突端宽度为(30.82±4.11)mm,显著高于其他类型(F=25.56,P<0.01);Y字形内侧缘长度为(33.08±5.96)mm,明显高于其他类型(F=2.83,P=0.029)。结论对CAL的定量研究及分型,不仅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也为其影像学研究奠定基础。CAL的变异会影响肩峰⁃喙突之间空间构筑,引起关节及软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肩韧带 肩峰 喙突 形态 变异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中鼻甲的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曼雨 +5 位作者 王晓晶 李京 何梦茹 樊文卿 王思雨 韩佳琪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中鼻甲(MT)的解剖特征及变异,为鼻内镜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例人鼻腔外侧壁标本,观察MT形态,记录其后端与下鼻甲后端的关系。分别测量鼻前棘与上鼻道(AB)、中鼻道(AC)顶点间的长度;BC的长度;分别测量AB、AC与鼻腔底的... 目的观察中鼻甲(MT)的解剖特征及变异,为鼻内镜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例人鼻腔外侧壁标本,观察MT形态,记录其后端与下鼻甲后端的关系。分别测量鼻前棘与上鼻道(AB)、中鼻道(AC)顶点间的长度;BC的长度;分别测量AB、AC与鼻腔底的夹角α、β。结果根据MT前缘的特点分为:(1)经典型49例,即MT自前缘直接向后下方倾斜;(2)L型39例,MT前缘先垂直向下,进而向后移行,形态似“L”;(3)膨出型12例:MT前缘向前下方移行并发生膨大。AB的长度为(30.88±4.45)mm,AC的长度为(33.03±8.34)mm,BC的长度为(21.80±8.35)mm;α、β值分别是(80.34±11.99)°、(51.98±11.76)°;当MT呈L型时,AC的长度最短(P=0.027,F=3.74)。MT的后缘长于下鼻甲后缘47例,短于下鼻甲后缘4例,二者后缘近平齐49例。结论对MT的形态及定量研究,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鼻内镜手术时,MT的上述参数及特征,有助于医生甄别变异、选择入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鼻道 变异 应用解剖 鼻内镜
下载PDF
成人奇静脉左移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伟 韩金栋 +6 位作者 张清 王凤琴 任美峰 魏书国 李鹏泰 李京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不同的年龄组,奇静脉主干的分布状况,掌握奇静脉解剖学行程的规律,为奇静脉系、后纵膈、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胸部经螺旋CT强化扫描的受检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70岁)及... 目的观察成人不同的年龄组,奇静脉主干的分布状况,掌握奇静脉解剖学行程的规律,为奇静脉系、后纵膈、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胸部经螺旋CT强化扫描的受检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70岁)及D组(≥71岁),每组15人。自左肾上端平面至第6胸椎平面,观察并测量奇静脉的左移距离。结果 (1)59例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1例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2)56例奇静脉发生左移,即从脊柱前正中线右侧逐渐越过中线至左侧,左移的距离分别是:A组(0.08±0.07)cm;B组(0.73±0.29)cm;C组(1.18±0.31)cm;D组(2.02±0.39)cm。(3)受检者年龄与奇静脉左移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r=0.871,P=0.000)。结论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奇静脉逐渐发生左移,这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了解奇静脉的行程规律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胸部、尤其是后纵膈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年龄 位移 体质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