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枢纽下游浅滩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分析
1
作者 高衡东 《现代工程科技》 2023年第2期37-40,共4页
沅江为湖南省第二大河流,系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具有较大水运开发价值。沅水洪江至辰溪段由于原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安江枢纽下游船闸门槛水深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航道整治方案。需要对沅水洪江至辰溪段(辰溪大洑潭枢纽下游750m)180km... 沅江为湖南省第二大河流,系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具有较大水运开发价值。沅水洪江至辰溪段由于原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安江枢纽下游船闸门槛水深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航道整治方案。需要对沅水洪江至辰溪段(辰溪大洑潭枢纽下游750m)180km按Ⅳ级航道标准建设,改造洪江枢纽船闸,并对安江、铜湾、清水塘、大洑潭枢纽的上下游航道进行衔接。通过对安江枢纽下游,铜湾枢纽库尾脱水段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的分析,建立二维河道水流数学模型。对沅水洪江至辰溪河段航道建设工程中安江枢纽坝下的原始设计整治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为沅江航道类似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船闸 方案优化 沅江
下载PDF
浮码头港池疏浚与挡土墙巧设研究
2
作者 高衡东 《现代工程科技》 2023年第7期57-60,共4页
以湖南华电长沙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港池疏浚工程为例,首先分析了该治理工程设计思路及存在的施工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维护疏浚施工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该港池和航道维护质量整理水平,同时更好地指导施工实践工作。
关键词 港池疏浚 挡土墙 施工工艺
下载PDF
数据民族主义:驱动逻辑与政策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一燊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3期20-42,154,共24页
数据本地化和数字保护主义正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数字经济的重要议题。数字数据是一种战略资源,一些国家通过相关政策争夺数据所有权,数据议题日益与民族主义叙事相结合,数据民族主义由此产生。作为一种由市场、社会与国家等驱动逻... 数据本地化和数字保护主义正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数字经济的重要议题。数字数据是一种战略资源,一些国家通过相关政策争夺数据所有权,数据议题日益与民族主义叙事相结合,数据民族主义由此产生。作为一种由市场、社会与国家等驱动逻辑共同促成的复杂现象,数据民族主义关注数据的排他性控制权,具有明显的政治回应性、国家中心主义和议题拓展等特征。数据民族主义是一种合理的客观政治现象,也是对数据领域全球化与国际权力争斗的一种反应,对全球数字贸易制度、国家主体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大国互动都有较大政策影响。中国和国际社会应该认识到数据民族主义的必然性,预防其潜在风险,关注其合理诉求,维护各国数据治理自主性,约束数据处置流程中的封闭化和政治化倾向,倡导负责任的数据民族主义,在主权、能力、安全和利益之间达成平衡,积极推进全球数据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民族主义 数据治理 数据本地化 国际秩序 网络空间
下载PDF
对冲“一带一路”:美国海外基建“蓝点网络”计划 被引量:34
4
作者 戴菁菁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75,157,共22页
“蓝点网络”计划是2019年后美国参与大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一种新举措,已经显著影响拜登政府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建构。美国试图立足该计划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争夺印太地区基建领域的主导权,鼓吹新型基建标准和规范,激... “蓝点网络”计划是2019年后美国参与大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一种新举措,已经显著影响拜登政府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建构。美国试图立足该计划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争夺印太地区基建领域的主导权,鼓吹新型基建标准和规范,激励私人资本参与,争夺地区目标国支持,组团对冲“一带一路”,拓展美国的地区影响力。从政策设计角度来看,“蓝点网络”计划显示出其在项目整合、战略体系、遏制中国、构建基建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意图,但同时,它也在实践中面临多重约束。当前拜登政府已经延续并升级了该项计划,很可能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大国竞争和地区安全造成潜在影响。在美国寻求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严肃应对“蓝点网络”计划带来的影响,只有主动在基建实践、相关规则和关系重构方面做出调整,“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基建外交才能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网络” 海外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 印太战略 中美战略竞争
下载PDF
美国的印太基建攻势:演变、逻辑与局限 被引量:28
5
作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7,共13页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当前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战场。面对日益拓展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开始重视海外基建并逐渐成为印太地区基建竞争的重要主体。自2017年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基于全球权势转变冲击和海外基建实践反思,沿袭...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当前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战场。面对日益拓展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开始重视海外基建并逐渐成为印太地区基建竞争的重要主体。自2017年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基于全球权势转变冲击和海外基建实践反思,沿袭"重返亚洲"逻辑,加强了对印太地区的基建投入,逐步设计出一套致力于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建战略。美国的印太基建政策体系充分立足于金融、话语、盟友和基建工具等多种比较优势资源,以结构性权力逻辑嵌入并直接服务于美国的印太地区战略,当然,其最终目标则是护持美国霸权并遏制中国影响力。从目前看来,美国在印太地区强势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基建资金、制度框架、目标国利益和具体运营模式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印太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 大国战略竞争
原文传递
大国基建竞争与东南亚安全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9-147,共39页
大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是否会重塑地区安全关系?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成为大国竞争时代国际舞台的显著特征之一。作为大国竞争的焦点地区,东南亚地区呈现出一番大国基础设施建设竞争与地区安全关系变动并举的景象。从理论上来说... 大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是否会重塑地区安全关系?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竞争成为大国竞争时代国际舞台的显著特征之一。作为大国竞争的焦点地区,东南亚地区呈现出一番大国基础设施建设竞争与地区安全关系变动并举的景象。从理论上来说,大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竞争能够刺激东南亚安全主体的互动频率提升,推动安全主体的行为模式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关系结构。此外,作为一种大国竞争诉诸的战略工具,基础设施建设竞争与地区安全关系(行为模式与关系结构)的互动过程还受到大国竞争态势、目标国需求程度、受援国自主性及其历史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竞争与东南亚安全关系变动之间最终表现出多安全主体、多层次互动和多政策方向的复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竞争 地区安全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 东南亚
下载PDF
灾难外交:一种新的外交方式?——印度洋地震海啸启示录 被引量:16
7
作者 阙天舒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60,共6页
身处灾难发生频繁的世界,如何处理受灾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外交发挥更佳功效便被提上议程。对受灾国和其他国家而言,灾难外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外交方式;灾难外交实践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共利益凸显重要的现实价值。灾难外交具有灵活... 身处灾难发生频繁的世界,如何处理受灾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外交发挥更佳功效便被提上议程。对受灾国和其他国家而言,灾难外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外交方式;灾难外交实践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共利益凸显重要的现实价值。灾难外交具有灵活性、形式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体现了外交的文明和技巧要求,但其实践过程却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灾难外交能够推动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的实现。我们将结合印度洋海啸后的国家活动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 灾难外交 人道主义 安全 印度洋地震海啸
原文传递
大国海外基建与地区秩序变动——以中国—东南亚基建合作为案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6-122,159,160,共29页
随着大国纷纷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大国发起的针对特定地区的海外基建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地区秩序塑造功能,这种功能清晰地反映在该地区国家间关系状态和行为模式变迁上。从理论上来... 随着大国纷纷参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大国发起的针对特定地区的海外基建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地区秩序塑造功能,这种功能清晰地反映在该地区国家间关系状态和行为模式变迁上。从理论上来说,大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信号、分化、杠杆和黏性等机制影响地区秩序,发挥引入地区动力、厘清安全敌友、制造溢出效果以及巩固秩序架构等功能。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海外基建倡议和项目实施对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间合作力度、地区安全架构参与、主体行为互动、地区影响力施展和大国竞争烈度等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当然,相关案例在展现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外交推动东南亚地区秩序结构与互动过程发生显著变迁的同时,也显示中国对东南亚的基建外交并不必然会实现塑造秩序并促进中国与受援国良性互动的预期目标。海外基建的秩序影响机制受制于基建项目自身和施建过程中所内嵌的不确定性、特殊性、敏感性、冲突性和系统性要求等变量,这些变量最终可能扭曲或消减中国基建对东南亚地区秩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基础设施 地区秩序 基建合作 东南亚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发展——安全互动中的全球基础设施议题 被引量:15
9
作者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118,159,160,共29页
作为一种兼具公共产品与战略工具双重功能的议题,全球基础设施具有明确的发展与安全含义,因此,该议题在国际政治中呈现出嵌入"发展—安全联结"的基本态势。当前,在大国战略竞争结构之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社会"发... 作为一种兼具公共产品与战略工具双重功能的议题,全球基础设施具有明确的发展与安全含义,因此,该议题在国际政治中呈现出嵌入"发展—安全联结"的基本态势。当前,在大国战略竞争结构之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社会"发展—安全联结"都具备议题拓展的政治动力,两者互动推动着安全与发展两大议题领域在不同层次上展开更为复杂化的聚合,扩展了当前"发展—安全联结"在国际政治中的适用范围,也强化了基础设施对安全与发展的依赖程度。基础设施与"发展—安全联结"互动呈现出螺旋圈层的架构,即主要通过议题维度的立体配置逻辑、制度方面的双重建构逻辑和演变方面的系统嵌合逻辑等方式,更紧密地与"发展—安全联结"发生互动关联。一个"发展—基建—安全联结"正在浮现。全新的联结也在重新塑造安全与发展两大议题,并在议题设定、行为逻辑、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和运作环境方面影响着当前的国际秩序。这种正在出现的"发展—基建—安全联结"可能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基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安全 发展—安全联结 全球基础设施 螺旋圈层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大变局下的中美人文交流安全化逻辑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钦林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55,146,147,共24页
人文交流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支柱,但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外人文交流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安全化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美国试图通过安全话语塑造安全化行为,渲染中国对外人文交流造成的安全冲击,竭力将中国的人文交流建构为一种现... 人文交流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支柱,但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外人文交流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安全化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美国试图通过安全话语塑造安全化行为,渲染中国对外人文交流造成的安全冲击,竭力将中国的人文交流建构为一种现实威胁。从理论上说,在安全化逻辑之下,中国对外人文交流在推动双边、多边关系上面临着信号竞争、溢出不畅和黏性受限等问题,并最终被建构为一个包括背景结构、权力关系、施动者和听众等要素在内的安全化系统。美国国内已经形成了针对中国人文交流的安全化运作系统,安全化施动者通过操纵“软实力”“锐实力”“影响力行动”等术语来塑造安全话语,并以法律、行政命令和舆论操纵来推动针对人文交流的安全化行为,从而强化了“言语—行为”之间的联结机制。因此中国的人文交流要在拓展空间、凝聚共识、优化路径、系统支撑和话语塑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安全化 人文交流 现实威胁 战略竞争
下载PDF
负责任主权:理论缘起、演化脉络与争议挑战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卜永光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2期42-63,156-157,共22页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负责任主权 责任 大国责任 国际责任
下载PDF
国际责任的行为逻辑变迁:信念、责任与关怀 被引量:8
12
作者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58,157-158,共37页
国际责任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关注的新兴议题。但是,其理论化工作面临着来自理论框架解释力、历史维度的内涵变化以及不同视角的伦理争议等方面的挑战。作为试图调和国际政治与道德伦理张力的一种努力,文章运用政治与道德伦理论... 国际责任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关注的新兴议题。但是,其理论化工作面临着来自理论框架解释力、历史维度的内涵变化以及不同视角的伦理争议等方面的挑战。作为试图调和国际政治与道德伦理张力的一种努力,文章运用政治与道德伦理论争研究成果中关于责任问题的知识资源,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寻求支配国家履行国际责任的基本逻辑,分析不同行为逻辑之下国家履行国际责任的多种表现与因果机制。在履行国际责任的历史过程中,国家行为体经历了从信念伦理指导到责任伦理指导、再到关怀伦理指导的演化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从价值理性(上帝与正义)到工具理性、再到价值理性(关怀)的螺旋式进程。这种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过程展示了国家履行国际责任过程中由外及里的责任来源、日益全面的相关行为体与不断加深的责任履行程度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责任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关怀伦理
原文传递
国际责任:一种新“文明标准”? 被引量:8
13
作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0-76,157,158,共29页
近年来,国际责任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显著议题。它不仅是各个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重要实践场域,而且充当一种具有越来越大影响力的国际规范力量。作为国际规范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文明标准"在国际承认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国际责任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显著议题。它不仅是各个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重要实践场域,而且充当一种具有越来越大影响力的国际规范力量。作为国际规范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文明标准"在国际承认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变迁,"文明标准"呈现出若干新的特征并含括进许多国际政治新议题,也展现出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越来越相互交融的趋势。面对"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恐惧"取代"对野蛮的恐惧"的趋势,国际责任议题日益成为"新文明标准"的关注对象,国际负责任规范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评价国家行为体资格与国际地位的重要标杆,可以说,国际责任履行行为及其潜在规范可能塑造一种替代性的承认工具,并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组织原则"之一。国际责任充当"新文明标准"既可以在文明—责任联结与国际承认实践中展现可能性,又因为全球风险加剧、国际秩序变迁与新兴大国崛起以及"文明标准"的内在逻辑等因素而得以激活和延伸。当然,在目前情况下,国际责任维度的"文明标准"也面临若干限制与制约,因此其在国际承认实践中的重要性不宜过分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责任 文明标准 国际承认 国际规范
原文传递
民国学人的大国追求:知识建构和外交实践——基于民国国际关系研究文献的分析(1912-1949年) 被引量:8
14
作者 庞中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42,157,共39页
民国时期的中国在短暂发展中逐步摆脱列强侵蚀,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向世界大国的跨越。其中,知识分子不但在知识建构而且在外交实践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知识建构方面,知识分子主动接引西方知识,并基于中国传统试图形成一... 民国时期的中国在短暂发展中逐步摆脱列强侵蚀,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向世界大国的跨越。其中,知识分子不但在知识建构而且在外交实践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知识建构方面,知识分子主动接引西方知识,并基于中国传统试图形成一个新的国际关系认知框架,缓解外来知识冲击和天下体系崩溃的挫折感,使中国更加从容地面对"新"世界,塑造了国人特别是精英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同时,知识分子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展现了中国对世界的知识责任。在外交实践方面,民国知识分子建立了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培育了大批外交人才,实现了外交现代化,快速融入了国际体系。特别是当国难来临之时,知识分子或利用国际事务专长投入到职业外交中,或利用学识为外交决策提供建言,或利用知识武器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政策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建构 学人 外交 大国 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责任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38,153,154,共2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理念和目标,显著影响了当今国际社会的议程设定和秩序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责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大国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理念和目标,显著影响了当今国际社会的议程设定和秩序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责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大国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政治中的国际责任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正在从世界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等多维度丰富并更新国际责任的议题内容,重新定义国际责任的承担形式和履行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责任议题也面临共同的驱动因素,是回应当前权势转移、大国战略竞争与全球治理不彰的重要立足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过程中,责任共同体能够联接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实践需要责任共同体的支撑。建设责任共同体需要聚焦国际“共同”责任,打造解决问题的“共同体”,建构国际责任履行的逻辑体系,并遵循国际责任履行中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责任 责任共同体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载PDF
国际贸易机制对国内武装冲突影响的研究--基于回归断点设计的数量分析(1946-2009年) 被引量:7
16
作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154,160,共31页
国际机制不仅影响国家行为体,也影响国家层面之下的非国家行为体,并作用于两类行为体间的互动。作为最为成熟也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机制之一,国际贸易机制一方面通过机制功能作用于国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另一方面... 国际机制不仅影响国家行为体,也影响国家层面之下的非国家行为体,并作用于两类行为体间的互动。作为最为成熟也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机制之一,国际贸易机制一方面通过机制功能作用于国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另一方面施加影响于贸易议题从而刺激国内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无论是机制还是贸易都与国际和平战争研究紧密相关,如"贸易和平论"与"国际制度和平论"。基于国际原因与国内产出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机制如何影响国内政治,特别是影响国内冲突的爆发风险?通过回归断点设计(RDD)与Logit回归分析,1946-2009年之间的国际贸易机制(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及国内武装冲突数据显示,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能够在整体上显著降低国内武装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分别控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贸易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后,实证结果显示国际贸易机制对各国国内冲突风险实际上是一种条件性的混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机制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国内武装冲突 回归断点设计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国际政治科学》 2011年第2期107-145,4,共40页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却浓缩了大量信息的时代。尽管战乱频繁、国弱民穷,但古今知识交汇、中西文化碰撞及国际化水平等因素推动了民国学术发展和现代学科建立,其中也包括国际关系学。本文通过文献解读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38...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却浓缩了大量信息的时代。尽管战乱频繁、国弱民穷,但古今知识交汇、中西文化碰撞及国际化水平等因素推动了民国学术发展和现代学科建立,其中也包括国际关系学。本文通过文献解读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380本民国时期国际关系研究图书进行分析,希望从概念建构、研究议题、哲学传统、研究方法、分析层次与单位、学术语言和学科体系建构等角度,展现民国时期国际关系研究的局部轮廓,并探索当时学者在从"自发"向知识"自觉"阶段过渡过程中,面对中西古今张力和政治学术互动的定位与特征。这项研究可能会为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学派"的建构提供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化
下载PDF
中国与国际秩序笔谈:观念与战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桂银 宋德星 +4 位作者 刘丰 祁玲玲 张晓通 何樱灏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7,154,共33页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多边主义 霸权护持 外交战略
下载PDF
气候政策金融化: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菁菁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40,155-156,共19页
自20 世纪90 年代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确立之后,金融化便成为气候政策过程的主导逻辑。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代理关系、股东价值最大化偏好以及去监管与市场导向等多元变量共同推动了气候政策金融化的深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从气候政策金融... 自20 世纪90 年代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确立之后,金融化便成为气候政策过程的主导逻辑。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代理关系、股东价值最大化偏好以及去监管与市场导向等多元变量共同推动了气候政策金融化的深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从气候政策金融化过程中获得了大量资金。但是,气候领域金融工具的大肆运用衍生出包括碳市场投机、碳定价下跌以及横纵双向的阶层地理分化等在内的负面政策后果,制约着全球减排目标的达成。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应调整碳交易市场买卖双方责任关系,改革失衡的碳交易体系,并适当应用碳税和碳定价等政策工具,结合气候治理与金融治理,创建平等平衡的新型气候政策金融化参与方式。此外,中国应汲取欧美气候政策过度金融化的经验教训,在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加强政策监管,预防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气候政策 碳市场 气候治理 金融治理
下载PDF
“国际责任”概念再审视:一种类型学分析框架 被引量:7
20
作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8-100,共33页
分类研究是在理论研究中进行概念化、测量及进一步因果讨论的基础。尽管国内学界对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集中讨论已逾十年,但是针对国际责任议题的概念探讨特别是概念操作化依然不足,其中问题之一便是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责任类型化框架... 分类研究是在理论研究中进行概念化、测量及进一步因果讨论的基础。尽管国内学界对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集中讨论已逾十年,但是针对国际责任议题的概念探讨特别是概念操作化依然不足,其中问题之一便是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责任类型化框架。近年来的责任元理论研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国际责任议题的操作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国际责任结构的三个最基本要件(主体、客体与内容),一个较为系统的理想化国际责任类型学框架便顺理成章地得以建构;该分类框架涵括着国际责任主体特征、客体属性与国际责任内容(议题优先次序与角色承担程度)等多元维度,并细化为由三个分类方法区分的14种国际责任类型。细化的类型学框架进一步呈现出国际责任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解释变量(权力、制度与身份认同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初步展现了国际责任的不同类型在国际关系理论框架中的内在逻辑。当然,对国际责任议题类型学框架的讨论不应止步于此,未来研究应该面向国际责任类型框架的精细化与综合化,关注国际责任分类框架的实际应用,并通过比较案例分析与定量探讨对当前框架及衍生命题予以进一步实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责任 类型学 主客体属性 议题优先 角色承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