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场强MRIT1灌注成像联合DWI成像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1
作者 张正 杨艳红 +3 位作者 冯再辉 詹路江 普金仙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48-153,共6页
目的评估高场强磁共振T1灌注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包括化疗前后的T1灌注成像和DWI成像数据。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 目的评估高场强磁共振T1灌注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包括化疗前后的T1灌注成像和DWI成像数据。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影像学参数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T1灌注参数和DWI成像参数,包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下面积、达峰时间、流入速率、最大增强、ADC值均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因素(P<0.05)。基于这些相关性参数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预测化疗疗效的准确率为91.3%。结论磁共振T1灌注成像联合DWI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对磁共振T1灌注成像联合DWI成像参数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胸部CT增强纹理特征预测肺内结节良恶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詹路江 李荣惠 +1 位作者 朱星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增强纹理特征预测肺内结节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肺内结节患者108例的增强CT动脉期图像纹理特征。将恶性肺结节患者设为A组(n=50),良性肺结节患者设... 目的:探讨胸部CT增强纹理特征预测肺内结节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肺内结节患者108例的增强CT动脉期图像纹理特征。将恶性肺结节患者设为A组(n=50),良性肺结节患者设为B组(n=5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增强图像纹理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患者肺内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建立模型。对单因素差异值与Logistics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A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含量显著高于B组,A组纹理特征Homogeneity、Quantile90、Quantile95值显著高于B组(P<0.01)。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Homogeneity为预测肺内良恶性肺结节独立风险因素,其预测模型为:Logit(P)=2.564+Homogeneity×2.593+癌胚抗原×10.435+糖类抗原125×6.431,AUC为0.935,当阈值区631.34时,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6.1%。结论:胸部增强CT动脉期图像纹理特征能有效预测患者肺内结节良恶性,可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肺内结节 联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X线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冬雪 +1 位作者 李卓琳 丁莹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8-940,共3页
乳腺影像检查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影像成像技术,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文就DBT与传统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对比研究、在致密型与非致密型乳腺中的应用、诊断... 乳腺影像检查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影像成像技术,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文就DBT与传统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对比研究、在致密型与非致密型乳腺中的应用、诊断早期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效能以及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为DBT技术的发展实践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断层X线成像 乳腺癌筛查 致密型乳腺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联合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应用
4
作者 王关顺 +3 位作者 丁荣 王娜 寸红丽 杨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 探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后短期疗效(6个月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TACE联合索... 目的 探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后短期疗效(6个月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CT图像,根据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对介入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行评估。提取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根据术前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基本影像特征,建立术前临床模型。将影像组学模型加入术前临床模型,组成联合模型。分别绘制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从1 70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共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值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模型AUC分为0.945、0.918。临床因素除了肿瘤最大径线和肿瘤数目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构建的临床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11、0.857。联合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AUC分别为0.958、0.95。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是预测TACE联合索拉菲尼短期疗效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能明显提高术前临床模型的预测能力,可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前筛选出进展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影像组学 索拉菲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荣惠 +2 位作者 王关顺 冯再辉 詹路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4期12-14,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迅速融合发展,影像组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利用术前放射成像来反映与特定临床结果相关的细微模式变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预测、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大数据的积累...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迅速融合发展,影像组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利用术前放射成像来反映与特定临床结果相关的细微模式变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预测、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大数据的积累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影像组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这将极大地推动精准医疗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管理中的发展。该综述总结了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精准诊治中的转化应用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展望在飞速发展的诊疗技术时代,如何将人工智能更高效的运用在HCC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