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下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治疗 被引量:14
1
作者 莫绪明 顾海涛 +9 位作者 左维嵩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沈立 丁君 夏建海 王振喜 钱龙宝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4-266,270,共4页
目的探讨镶嵌模式(hybrid procedure)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下采用手术及封堵相结合的镶嵌技术矫治小儿mVSD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2天~1... 目的探讨镶嵌模式(hybrid procedure)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下采用手术及封堵相结合的镶嵌技术矫治小儿mVSD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2天~12岁;体重3~32kg。7例为单个mVSD,38例为多发性VSD。同时合并大血管错位(D—TGA)1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肺动脉狭窄(PS)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主动脉缩窄1例。均在心脏停跳后直视下将导引钢丝经三尖瓣孔自心脏右室面穿过VSD至左室面,直视下置入导引器,然后送入封堵器,完成mVSD封堵。多发性VSD38例,予自体心包片修补膜周部等较大的VSD,心内其他畸形同期完成矫治。结果42例置入单枚封堵器(直径4—10mm)、3例置入双枚封堵器(直径4—7mm)。手术经过顺利,术前左室射血分数(EF)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天小于8月龄组EF均值低于正常,大于8月龄组EF正常,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常规每天给予5mg/kg肠溶阿司匹林3~6个月。术后随访超声检查示封堵器位置无偏移,无残余分流,无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Ⅲ度传导阻滞及新发心律失常等。术后因重症感染放弃治疗1例,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体外循环下镶嵌技术治疗小儿mVSD明显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简化了手术过程,降低了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肌部 镶嵌治疗 封堵器 儿童
原文传递
食管闭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涌 莫绪明 +5 位作者 戚继荣 彭卫 孙剑 束亚琴 钱龙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Ⅲ型食管闭锁患儿基础条件及术中处理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实施根治手术的Ⅲ型食管闭锁7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9例,女27例,年龄10h~22d,平均(3.79±3.81)d,体重1.3... 目的探讨Ⅲ型食管闭锁患儿基础条件及术中处理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实施根治手术的Ⅲ型食管闭锁7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9例,女27例,年龄10h~22d,平均(3.79±3.81)d,体重1.38~4.3kg,平均(2.73±0.58)kg。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肺炎,38例(50%)合并心血管等其他系统畸形。73例行经胸开放手术,3例胸腔镜下手术。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食管盲端间距长度(〉2cm及≤2cm)、患儿出生体重(〉2500g及〈2500g)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畸形等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76例患儿无住院死亡,随访1~55个月。术后3~4d吻合口漏2例,均立即再次行手术治愈;吻合tel狭窄19例,其中16例手术1个月后在胃镜下行球囊扩张1~6次后好转,3例术后狭窄严重,手术治疗后正常。气管狭窄2例,其中1例行气管支架治疗。随访期间死亡2例,均为反复性感染家长放弃治疗。术前食管盲端间距〉2cm组和≤2cm组、出生体重〉2500g组和〈2500g组、合并心血管畸形组和不合并心血管畸形组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分别为41.67%(15/36)和15.oO%(6/40)、16.98%(9/53)和52.17%(12/23)、51.85%(14/27)和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5.3±27.2)min、(136.8±3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出生体重、食管盲端间距、是否有合并症有一定相关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等因素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并发症 随访
原文传递
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迎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868-1870,共3页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产生不同组织细胞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这对临床治疗心肌梗死以及心血管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是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产生不同组织细胞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这对临床治疗心肌梗死以及心血管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是心肌组织工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探讨一下胚胎干细胞、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脏干细胞的体外分化,以及如何提高心肌细胞的分化效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心肌组织工程 血管组织工程 临床治疗 心脏干细胞 组织细胞 多向分化 诱导分化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解剖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剑 +4 位作者 莫绪明 彭卫 戚继荣 张玉喜 庄著伦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的解剖变异特点及相应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先天性 CoA 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2 d ~6岁。依据...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的解剖变异特点及相应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先天性 CoA 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2 d ~6岁。依据国际小儿心脏外科命名和数据库的分类标准:单纯型 CoA 1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8例,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型5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型5例。30例患者中,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20例,同期矫治心内畸形,其中8例在选择性脑灌注下行手术矫治;非体外循环手术10例,2例采用正中切口,其中1例采取镶嵌手术封堵肌部室间隔缺损,其余8例采用左后外侧切口。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675 min,平均165.68 min。术后死亡2例;1例术后出现气道压力增高,左上肺不张,不能脱离呼吸机,再次行手术悬吊松解,顺利脱离呼吸机并出院;余27例患儿均顺利康复并出院。28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其中1例于术后2年出现再次狭窄,上下肢血压压差在50 mmHg (1 mmHg =0.133 kPa)左右,目前仍在随访中;余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术后上下肢血压压差&lt;10 mmHg。结论对先天性 CoA 患儿,根据 CoA 不同的解剖分型选择相应的外科治疗及体外循环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 解剖变异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胸腔镜手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新生儿的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玉喜 莫绪明 +4 位作者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束亚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97例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儿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开胸手术组...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97例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儿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开胸手术组(75例)和胸腔镜手术组(22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手术组有1例(4.5%)患儿食管两盲端距离大于4.0 cm,且远端偏细,中转开胸并行Ⅰ期改良Livaditis食管吻合术。胸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胸手术组延长[分别为(143±48)min和(120±40)min],但呼吸机通气时间较开胸手术组缩短[分别为(55±22)h和(65±19)h],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较开胸手术组提前[分别为(3.2±1.1)d和(3.9±1.3)d,均P<0.05];两组红细胞输注例数、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胸手术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胸腔镜手术组(分别为20.0%和9.1%,P<0.01),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中开胸手术组2例患儿死亡,胸腔镜手术组无死亡。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相对于常规开胸手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外科学 气管食管瘘/外科学 胸腔镜检查/方法 婴儿 新生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肺隔离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庄著伦 莫绪明 +6 位作者 张玉喜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郁迪 朱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先天性肺隔...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采取全胸腔镜手术,为全胸腔镜手术组; 39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为开胸手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开胸手术,无一例手术中死亡,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胸手术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0. 7年、4. 1年。全胸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80±5. 6) min,术中出血(20±9. 2) m L,术后住院时间(5. 1±2. 1) d、术后引流量(50±9. 6) m 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4±1. 3) d,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 <0. 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对患儿心肺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基本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科手术 胸腔镜 支气管隔离症 治疗
下载PDF
单片下压法矫治122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8
7
作者 莫绪明 孙剑 +6 位作者 彭卫 戚继荣 左维嵩 束亚琴 富智 钱龙宝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总结单片下压法矫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122例CAVSD患儿接受治疗.男64例,女58例;年龄1个月~13岁,其中<6个月47例(38.5%),>6个月75例(61.5%);体质量3.0~50.0 kg.Raste... 目的 总结单片下压法矫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122例CAVSD患儿接受治疗.男64例,女58例;年龄1个月~13岁,其中<6个月47例(38.5%),>6个月75例(61.5%);体质量3.0~50.0 kg.Rastelli分型:A型83例,B型12例,C型27例.房室瓣反流轻度18例,中度32例,中重度7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92例,中度22例,轻度8例.采用单片下压法一期手术矫治,同期修补合并畸形.同时对三尖瓣成形术进行改良.术中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术后均入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压7~ 12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机辅助9~ 240 h,监护室停留1~ 27天.全组术后死亡3例(2.46%),其中<6个月者1例,1例3个月患儿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二尖瓣重度反流、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右心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和严重感染.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直径>2 mm)3例,二尖瓣反流中重度9例,中度27例,轻度或无反流86例.术后随访随访3~ 75个月,平均33个月.随访期间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8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早期再次手术2例,1例为瓣膜缝线撕脱;1例为二尖瓣中心性反流,不能脱离呼吸机,再次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5例因重度反流再次手术,其中1例术后5年再次手术,术后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单片下压法简化了CAVSD手术方案,体外循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减少,更适用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垫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单片下压法 肺动脉高压 二尖瓣反流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宋彬倩 余兴滢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及“congenital heart disease”“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ontaneous closur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及“congenital heart disease”“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ontaneous closur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检索2023年10月以前发表的、与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机制和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1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原文、证据等级较低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33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28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主要机制包含膜部瘤的形成、心肌细胞和纤维组织的增生等,主动脉瓣脱垂对自然愈合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影响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因素较多,包括患儿的年龄、缺损大小、缺损部位、染色体核型异常、血红蛋白浓度与营养状况、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但个体差异大。结论:目前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机制尚不明确,其在分子水平的愈合机制还缺乏相关研究;影响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因素较多,但个体差异大,目前仍未达成共识。关于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的机制及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自然愈合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 被引量:6
9
作者 莫绪明 +2 位作者 孙剑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内外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观察其形态变化。体内实验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后肢缺血模型中...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内外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观察其形态变化。体内实验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后肢缺血模型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和分化,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鉴定缺血局部血流恢复情况。结果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形成血管网样结构。在体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表达CD31抗体,参与实验组的动物血管重建。与小鼠的血管网络发生整合,实验组的动物后肢血流灌注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为治疗性血管新生提供新的细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细胞分化 干细胞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原文传递
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术在儿童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及随访分析
10
作者 范明 莫绪明 +4 位作者 郁迪 戚继荣 孙剑 彭卫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01-206,共6页
目的总结并评价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技术处理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三尖瓣隔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共计96例,术中三尖瓣处理均采用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术,通过超声心... 目的总结并评价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技术处理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三尖瓣隔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共计96例,术中三尖瓣处理均采用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术,通过超声心动图比较患儿术前及术后三尖瓣的反流程度以及右心室大小,评估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术的早中期疗效。结果96例患儿随访(32.04±17.62)个月,早期死亡3例,晚期死亡2例,8例患儿需二次手术。患儿术后1年、2年、5年免于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率分别为:(97.8±1.5)%,(89.7±3.8)%,(78.5±11.0)%。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其末次随访时三尖瓣反流程度、右心室大小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三尖瓣病变,早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三尖瓣隔瓣成形术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儿童
原文传递
胸腔镜在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喜 莫绪明 +4 位作者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束亚琴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0-173,189,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2例Ⅲ型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手术年龄2~9 d,平均手术年龄(4.27±...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2例Ⅲ型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手术年龄2~9 d,平均手术年龄(4.27±1.81)d,体质量1.5~4.05 kg,平均体质量(2.44±0.68)kg。术前均经胸片和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均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气管瘘修补及食管吻合术。结果 22例中,除1例中转开胸手术以外,其余病例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2.3(118~16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41(8~22)d,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平均3.78(3~5)d,平均呼吸机通气时间26.54(9~52)h。术后有8例因吻合口狭窄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予延长禁食时间,持续胃肠减压1周后好转,1例家属放弃治疗。除放弃治疗病例外,21例获随访1个月至2年,随访中1例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气管瘘经再次手术治愈;5例随访有吻合口狭窄,经1~4次球囊扩张后改善,现无明显吞咽困难;2例有胃食管反流,现保守治疗中;1例气管稍狭窄,现观察中;其余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随着新生儿麻醉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胸腔镜下手术成为Ⅲ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儿首选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气管食管瘘 胸腔镜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Warden手术矫治引流入上腔静脉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剑 +6 位作者 莫绪明 王智琪 庄著伦 张玉喜 彭卫 戚继荣 钱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279-281,共3页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是指一根或多跟肺静脉(非全部)直接或间接通过体循环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其中,引流入上腔静脉的PAPVC常合并有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其通常的手术方法有单...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是指一根或多跟肺静脉(非全部)直接或间接通过体循环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其中,引流入上腔静脉的PAPVC常合并有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其通常的手术方法有单片法、双片法[1].但是无论单片法还是双片法,都可能造成异常肺静脉回流的梗阻,甚至上腔静脉梗阻,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窦房结功能异常[2].自2012年起,我们采用Warden手术矫治引流入上腔静脉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上腔静脉梗阻 手术矫治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PULMONARY 窦房结功能异常 肺静脉回流 房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5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卫 莫绪明 +6 位作者 束亚琴 戚继荣 孙剑 丁晋阳 张永生 钱龙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394,共2页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5.O%,是少数需行急诊手术的儿科心脏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按肺静...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5.O%,是少数需行急诊手术的儿科心脏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按肺静脉的引流途径不同分为心上型(45%)、心内型(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手术治疗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PULMONARY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死亡 心脏疾病 急诊手术
原文传递
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学刚 王祖义 +3 位作者 史向前 唐震 刘以尧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5例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在行心室矫治和RVOT重建术中 ,按跨环补片手术方法 ,13例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5例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在行心室矫治和RVOT重建术中 ,按跨环补片手术方法 ,13例为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组 (试验组 ) ;12例同期行常用的心包带瓣或不带瓣跨环补片组 (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主要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无手术死亡和再手术病例。术毕测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压比值及右房压力 ,术后观察多巴胺用量及肺动脉瓣反流等指标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自体心包同时扩大肺动脉瓣环与瓣膜的跨环补片技术重建RVOT ,可取得满意的防止肺动脉瓣反流的早期手术疗效。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易于掌握 ,可作为RVOT重建术的很好补充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瓣膜功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跨环补片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先天性心脏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婴幼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莫绪明 孙剑 +6 位作者 彭卫 戚继荣 丁晋阳 束亚琴 左维嵩 钱龙宝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心内畸形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手术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CPB)下一期纠治IAA合并心内畸形患婴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8天-3岁,体...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心内畸形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手术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CPB)下一期纠治IAA合并心内畸形患婴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8天-3岁,体质量(6.61±3.26)岵。按Rastelli分型,A型20例,B型3例。患儿均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及大型室间隔缺损,其他合并畸形包括主肺动脉窗、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主动脉瓣两瓣畸形和主动脉瓣下狭窄等。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4例行64排CT检查,4例行造影检查。22例术前明确诊断,1例术中明确诊断。行主动脉直接吻合3例,补片扩大主动脉19例,人工管道经肺动脉内连接主动脉弓1例;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结果全组体外循环(129.76±38.98)min,主动脉阻断(74.47±24.30)min,住ICU院平均96h。术后2例死亡,其中1例2月龄患婴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7月龄患婴术中出血、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1例患儿生存,随访2个月-6年,超声检查示患儿术后心功能良好;5例术后6个月上、下肢平均压差〉30mmHg(1mmHg=0.133kPa)。无因再狭窄再次手术患儿。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IAA采用胸骨正中一期外科治疗简化了手术过程,减少了手术死亡,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早、中期预后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中断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原文传递
干细胞在心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迎龙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7-429,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出生人口的1%,很多患儿需要采用补片或管道修复心脏缺损或重建心脏结构,但目前使用的各类补片、管道都没有收缩能力,无法辅助心脏功能,同时因为缺乏生长能力,随着患儿的生长,往往需要二次手术,给家庭和社会带... 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出生人口的1%,很多患儿需要采用补片或管道修复心脏缺损或重建心脏结构,但目前使用的各类补片、管道都没有收缩能力,无法辅助心脏功能,同时因为缺乏生长能力,随着患儿的生长,往往需要二次手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和技术即分离出特定的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将其种植到三维支架材料上继续培养和功能改良,最后将构建的组织工程移植物植入体内或缺损部位,达到修复缺损和重建功能的目的。已经有报道证明采用心肌细胞、内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体外构建心血管组织工程移植物是可行的。将构建的移植物植入到梗死心肌部位,能够改善心脏的功能,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组织工程 干细胞 先天性心脏病 物植入体内 组织工程方法 三维支架材料 生长能力 修复缺损
原文传递
小儿心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迎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9-660,共2页
随着超声成像、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产前诊断的普及,小儿心脏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Beghetti等报道19801984年间,小儿心脏肿瘤的检出率为0.06%,1985~1989年为0.22%,而1990~1995年其检出率则升至0.32%,这些变化已经... 随着超声成像、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产前诊断的普及,小儿心脏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Beghetti等报道19801984年间,小儿心脏肿瘤的检出率为0.06%,1985~1989年为0.22%,而1990~1995年其检出率则升至0.32%,这些变化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和临床的广泛关注。小儿心脏肿瘤多为良性,主要包括横纹肌瘤、纤维瘤、畸胎瘤、粘液瘤等,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相对少见。鉴于肿瘤生长的特殊部位,肿瘤的继续生长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肿瘤栓子或碎片的脱落可出现肢体或脏器的栓塞,肿瘤侵入心肌还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产前诊断 小儿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治疗 影像诊断技术 肿瘤生长 转移性肿瘤
原文传递
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涌 莫绪明 +12 位作者 陈润森 戚继荣 彭卫 孙剑 郁迪 张玉喜 王智琪 杨玉忠 庄著伦 笪敏 扈元利 钱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比较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937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年龄大于6个月、体重小于35 kg者... 目的比较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937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年龄大于6个月、体重小于35 kg者被纳入右腋下切口组(487例),其余患儿被纳入正中切口组(450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不张、膈膨升、乳糜胸、鸡胸的发生率。结果右腋下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的手术时间〔(151.1±9.1)min比(151.4±11.3)min〕、体外循环时间〔(55.4±2.0)min比(55.4±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0±1.7)min比(30.2±1.7)min〕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90.5±6.6)mL比(106.8±15.6)mL〕、术后胸腔引流量〔(95.1±12.0)mL比(172.7±15.3)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4±0.9)h比(11.6±1.4)h〕、术后监护时间〔(33.7±5.6)h比(42.4±9.6)h〕、术后住院时间〔(9.1±1.1)d比(11.1±1.2)d〕相比,右腋下切口组均优于正中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不张(7/487比3/450)、膈膨升(4/487比0/450)、乳糜胸(0/487比3/45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鸡胸发生率(0/487比8/450)比较,正中切口组高于右腋下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两组均无一例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相比,右腋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具有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畸形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酶消化法分离脐带干细胞 被引量:5
19
作者 莫绪明 +2 位作者 刘迎龙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干细胞的可能性,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胶原酶胰酶消化新鲜脐带组织,将获得的细胞传代培养,观察基本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分子,以不同方法将其向... 目的研究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干细胞的可能性,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胶原酶胰酶消化新鲜脐带组织,将获得的细胞传代培养,观察基本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分子,以不同方法将其向骨、脂肪和心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别采用VonKossa、油红O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鲜分离的脐带细胞在培养72h后,开始贴壁,传代培养后,细胞逐渐纯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这些细胞表达CD13、CD29、CD44、CD90、CD105、CD166和MHC-Ⅰ,而不表达CD31、CD34、CD45、CD106和MHC-Ⅱ。在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培养后,VonKossa染色和油红O染色阳性。在5-氮胞苷诱导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心肌特异性抗体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钙蛋白T阳性。结论脐带组织中含有丰富的干细胞,酶消化法能够成功分离出脐带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干细胞 细胞分离 胶原酶类
原文传递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在小儿肺叶切除中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玉喜 庄著伦 +6 位作者 莫绪明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束亚琴 王智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p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在小儿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共收治61例需行肺叶切除的患儿,依照患儿病变情况及家属意愿分别采取了电视胸腔镜... 目的对比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p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在小儿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共收治61例需行肺叶切除的患儿,依照患儿病变情况及家属意愿分别采取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开胸手术(开胸组)。VATS组22例中,14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例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开胸组39例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多于2 mL·kg^(-1)·d^(-1)的天数、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两组年龄、体重、发病部位以及病理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元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开胸组相比,VATS组切口长度(2.87±1.04 cm vs 8.25±2.32 cm,t=-2.741,P=0.003)、手术时间(85.67±23.95 minuts vs 110.48±32.71 minuts,£=-3.112,P=0.002)、术中出血量(80.00±45.40 mL vs 143.04±67.04 mL,t=-4.112,P=0.002)、输血比例(P=0.043)、引流量大于2 mL·kg^(-1)·d^(-1)的天数(3.66±1.74 d vs 6.26±3.59 d,t=-4.305,P=0.000)、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大于24 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大于12 h的例数均降低(P<0.05);术后第1 d胸腔镜组中白细胞(5.68±1.59×10~9/L vs 13.99±1.74×10~9/L,t=-4.325,P=0.002)、CRP(16.68±2.55 mg/L vs 25.63±4.67 mg/L,t=-6.613,P=0.000)以及PCT(1.40±0.61 ng/mL vs 6.61±3.17 ng/mL,t=-7.372,P=0.002),均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组相比,VATS下行小儿肺叶切除术出血少,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短,应激性炎症反应弱,但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元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疾病 肺叶切除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