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M模型的四川盆地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胡成媛 康平 +6 位作者 吴锴 张小玲 王式功 王紫潇 欧阳正午 曾胜兰 向卫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820,共12页
为研究四川盆地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对四川盆地18个城市2015—2016年国控环境监测站点和气象台站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四川盆地O_3污染愈发严重,高值污染区呈扩张态势,污染区主要位于盆地西部成都... 为研究四川盆地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对四川盆地18个城市2015—2016年国控环境监测站点和气象台站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四川盆地O_3污染愈发严重,高值污染区呈扩张态势,污染区主要位于盆地西部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内江一带和以广安为中心的周边区域.O_3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110.70±41.52)μg·m^(-3)>春季(95.24±41.23)μg·m^(-3)>秋季(67.58±39.55)μg·m^(-3)>冬季(47.17±41.15)μg·m^(-3).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发现O_3浓度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间均呈非线性关系,其中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以及气温对四川盆地O_3浓度影响较大,而风速、气压以及降水量对O_3浓度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构建GAM模型对四川盆地18个城市O_3污染的主导气象因子进行识别,并对2017年O_3浓度进行预测和检验,结果显示GAM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四川盆地各城市O_3浓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四川盆地 时空分布 气象因子 GAM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2014—2017年四川盆地与京津冀地区冬季空气停滞特征及大气质量改善评估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欧阳正午 廖婷婷 +7 位作者 陈科艺 罗浩林 陈智海 胡成媛 桂柯 吴佳奇 刘星辉 吴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53-2361,共9页
对2014-2017年四川盆地和京津冀地区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在原有全球空气停滞日判别标准基础上发展出本地化空气停滞指数阈值,并以提高两个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目的建立模型,计算各城市空气停滞发生时PM2.5污染上... 对2014-2017年四川盆地和京津冀地区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在原有全球空气停滞日判别标准基础上发展出本地化空气停滞指数阈值,并以提高两个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目的建立模型,计算各城市空气停滞发生时PM2.5污染上限浓度参考值.本研究得出,四川盆地和京津冀地区本地化空气停滞日判别标准分别为地面风速< 2.5 m·s^-1、边界层高度< 500 m和地面风速< 3 m·s^-1、边界层高度< 300 m.四川盆地冬季空气停滞发生频率四周高,中心小,空气停滞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西部高于东部;京津冀中部和南部空气停滞频率发生高,空气停滞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南北差异.四川盆地以成都为中心城市群及京津冀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高污染排放强度和高空气停滞频率导致重污染事件的频发.本文对我国两个冬季重污染高发的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更为客观、量化地评估4年来区域空气质量实际改善程度并初步建立空气质量目标管理模型,以期为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停滞 PM2.5 京津冀地区 四川盆地 大气质量改善评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近地面风场及污染物输送通道统计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罗青 廖婷婷 +5 位作者 王碧菡 江慧娴 王思慧 欧阳正午 林大诚 孙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4-1384,共11页
利用2017年四川盆地18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污染特征及不同季节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各城市PM2.5逐小时浓度,结合近地面风场特征分析出四川盆地污染... 利用2017年四川盆地18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污染特征及不同季节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各城市PM2.5逐小时浓度,结合近地面风场特征分析出四川盆地污染物变化趋势最相似的城市组合,探索污染物传输特征.研究发现,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传输通道城市组合与地面风场基本相符.四川盆地污染物输送途径可能包括以下3条路径,第1条"川西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广元→绵阳东南部→德阳→成都、眉山北部→雅安流动;第2条"川中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巴中→南充北部→遂宁北部、绵阳东南部→资阳北部→眉山东部→乐山北部流动;第3条"川东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重庆北部→达州、广安→南充南部→遂宁中部→资阳东部→内江、自贡→宜宾、泸州流动.川西通道城市污染排放量大,容易引起连片污染,对应城市群应实施联防联控;川东通道末端在川南城市群和重庆形成风场辐合,造成污染物的滞留和累积,因此,建议在中长期产业布局中减少川南城市群的重污染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PM2.5污染特征 近地面风场 污染物输送通道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成都冬季空气质量状况改善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碧菡 廖婷婷 +3 位作者 欧阳正午 蒋婉婷 桂柯 韩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48-3658,共11页
利用2013-2017年冬季成都市国家环境监测子站PM2.5小时数据,结合MICAPS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成都市2013-2017年冬季空气质量状况、气象条件及近10年大气扩散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发现,2013-2017年成都冬季12月... 利用2013-2017年冬季成都市国家环境监测子站PM2.5小时数据,结合MICAPS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成都市2013-2017年冬季空气质量状况、气象条件及近10年大气扩散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发现,2013-2017年成都冬季12月末-1月初易发生持续性重污染事件,2015-2017年冬季持续性重污染事件总天数较2013-2014年有所减少,2013年冬季PM2.5浓度值最高,达到(149.3±72.2)μg·m^-3,2015年最低((80.7±44.1)μg·m^-3),5年内冬季PM2.5浓度值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率为9.65%,成都市冬季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有所改善.2013-2017年成都冬季日降水量清除率表明,大于1 mm的降水对PM2.5有明显清除作用,而弱风和低边界层(加权平均)对PM2.5的累积效应显著,2013和2016年空气质量较差由于累积气象主控导致,2015年空气质量较优是由于清除气象主控.综合PM2.5浓度、边界层高度、地面风速和降水等因子,使用2498个有效样本构建成都地区冬季空气停滞气象条件阈值经验公式,为地面风速小于2.2 m·s^-1、边界层高度小于520 m且无有效降水(日降水量>1 mm).以2015年冬季大气扩散条件为基准,量化同等扩散条件下减排对PM2.5的影响,结果显示减排有效,但近10年成都地区大气扩散能力有所下降,说明今后大气污染防控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冬季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空气停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