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运装置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亚需 陈晓 +2 位作者 卓瑞燕 钟水平 《上海护理》 2019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转运装置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于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需外出检查的危重症新生儿179例,按是否使用转运装置分为观察组(n=92)和对照组(n=87),比较转运前后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 目的探讨转运装置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于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需外出检查的危重症新生儿179例,按是否使用转运装置分为观察组(n=92)和对照组(n=87),比较转运前后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皮肤颜色,外出检查的准备时间,转运后血气分析等6项指标。结果两组患儿转运前心率、呼吸、SPO2、皮肤颜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皮肤颜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运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外出检查的平均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运装置在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危重症新生儿外出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院内安全转运 转运装置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加常规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气水平、呼吸功能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2
作者 阳丹 洪鞠鹏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加常规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气水平、呼吸功能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日14点...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加常规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气水平、呼吸功能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日14点进入早产儿监护室进行袋鼠式护理,两组早产儿平均住院7 d,于出院时评估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比较护理后两组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血气水平、呼吸功能及早产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早产儿生命体征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生命体征均较对照组平稳,心率、呼吸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血气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呼吸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呼吸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家属对健康教育、基础操作、护理态度及护理技能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加常规护理用于无创机械通气早产儿中效果理想,能改善早产儿血气水平,提高呼吸功能,且早产儿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 早产儿 血气水平 呼吸功能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稳定性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赖钰冰 张亚需 +2 位作者 张蓉芳 阳丹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9期59-60,共2页
目的:探索袋鼠式护理的应用对于稳定早产儿生理指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分娩出生的早产儿中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袋鼠式护理,对比两组的生理指标。结果:护理7天... 目的:探索袋鼠式护理的应用对于稳定早产儿生理指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分娩出生的早产儿中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袋鼠式护理,对比两组的生理指标。结果:护理7天后、14天后,观察组早产儿的CD^(3+)、CD^(4+)均高于对照组,且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不会对早产儿的生理指标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早产儿免疫功能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生理指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锻炼在小儿哮喘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4
作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锻炼在小儿哮喘中的护理效果,为制订相关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锻炼在小儿哮喘中的护理效果,为制订相关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儿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哮喘控制情况和肺功能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次数为(1.75±0.22)和(0.48±0.12)次,少于对照组的(2.68±0.44)和(1.02±0.28)次;哮喘控制测试评分为(23.88±3.18)分,高于对照组的(18.46±2.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VC、FEV_(1)、FVC及FEV_(1)/FVC水平为(1.32±0.40)L、(2.85±0.44)L、(3.62±0.27)L、(0.82±0.01)%,高于对照组的(1.02±0.15)L、(2.22±0.22)L、(2.89±0.21)L、(0.7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提高患儿肺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锻炼 小儿哮喘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新生儿黄疸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和对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水平 游艳 +2 位作者 徐玲 黄灵滢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766-1767,共2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护理中通过综合护理的效果和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护理中通过综合护理的效果和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干预效果,如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时长和平均睡眠时长等。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消退时长比对照组更短,平均睡眠时长比对照组更长,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更佳(P<0.05)。2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黄疸新生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此研究中比仅行常规护理的作用更加理想,对于增加新生儿的睡眠时长,促进黄疸消退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睡眠 综合护理 新生儿
下载PDF
转运车于危重症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1期294-295,共2页
背景有数据显示,危重症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病死率比普通患儿高9.6%,71%的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目的探索危重症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策略。方法分析危重症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因素,提出相应的解... 背景有数据显示,危重症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病死率比普通患儿高9.6%,71%的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目的探索危重症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策略。方法分析危重症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新生儿 转运 安全隐患因素 管理对策
下载PDF
口腔按摩在早产儿早期临床恢复中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亚需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5期148-149,共2页
目的对于口腔按摩用于早产儿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的产科54例早产儿资料作为临床研究样本,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早产儿样本资料分为空白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分别18例。其中,为空白... 目的对于口腔按摩用于早产儿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的产科54例早产儿资料作为临床研究样本,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早产儿样本资料分为空白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分别18例。其中,为空白组早产儿提供常规护理,为实验1组、2组早产儿分别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干预与口腔按摩护理干预。经过相同的临床护理时长(32~36周纠正胎龄),对于三组早产儿吸吮脉冲数、吸吮间隔持续时长两方面相关数据展开收集与分析。结果口腔按摩拥有相对较高的耐受性,有助于缩短患儿黄疸持续时长;与空白组相比,实验1组、2组早产儿经相同护理周期后吸吮脉冲数均呈现显著增加,并以实验2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P<0.05;另一方面,实验2组患儿吸吮间隔持续时长相比于空白组与实验1组显著缩短,P<0.05。实验2组早产儿在32至34周护理效果较35、36周较为显著,即护理效果表现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早产儿身体各项技能发育不健全,口腔按摩对于促进其吸吮能力发育,改善其营养吸收,发育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在纠正胎龄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按摩 早产儿 吸吮能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