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IKKβ、IκB、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钟国新 李素荷 +3 位作者 陈璐 张旋 黄志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I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采用自由饮用浓度为100μg/L的MNNG溶液,同时配合饥饱失常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I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采用自由饮用浓度为100μg/L的MNNG溶液,同时配合饥饱失常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埋线组10只,假埋线组10只。所有大鼠正常条件下喂养,埋线组选取大鼠"足三里"、"中脘"、"脾俞"穴行埋线疗法治疗,假埋线组仅用埋线针针刺上述穴位治疗,每10d治疗1次,共治疗6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IκB、NF-κB表达情况,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假埋线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IκB、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1),埋线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表达显著降低(P<0.01),假埋线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抑制IKKβ活化,进而抑制IκB降解,从而降低NF-κB活化水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埋线 慢性萎缩性胃炎 IKKΒ IΚB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CRP、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素荷 +2 位作者 钟国新 陈璐 张璇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8期824-826,共3页
目的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反应过程中某些炎症因子及胃黏膜变化,并重点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埋线组于造模成功后开始治... 目的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反应过程中某些炎症因子及胃黏膜变化,并重点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埋线组于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选取大鼠"足三里""中脘""脾俞"穴。空白组自由饮水及饮食的条件下正常喂养。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相同条件下正常喂养,不治疗。结果模型组血清CRP、IL-6、TNF-α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RP、IL-6、TNF-α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慢性萎缩性胃炎 CRP IL-6 TNF-A 大鼠 足三里 中脘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璐 李素荷 +3 位作者 钟国新 张璇 黄志毅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47-5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埋线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埋线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自由饮用100 mg/L MNNG配合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CAG模型。造模12周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死,自然恢复组只抓取不治疗,埋线组选取中脘、胃俞、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TLR4、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④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埋线组TLR4、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⑤光镜、电镜观察各组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区别。结论:穴位埋线可以下调TLR4、NF-κB表达,改善胃黏膜组织损伤,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穴位埋线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引气归元腹针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艳娟 冉洁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中风后抑郁患者给予引气归元腹针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氟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引气归元腹针联合氟西... 目的分析中风后抑郁患者给予引气归元腹针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氟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引气归元腹针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两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thel指数(MB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M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气归元腹针具有调理脏腑、培补元气、疏通经脉的作用,配合氟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临床疗效 抑郁 引气归元腹针 氟西汀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10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探究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究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疗法 老年患者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下载PDF
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祝应俊 +1 位作者 冉洁 王艳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在对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分别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灸... 目的:观察在对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分别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和单一针灸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的运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具有较为显著和理想的效果,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偏瘫 中药熏洗 针灸治疗
原文传递
针刺调经促孕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娟 冉洁 《内科》 2021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调经促孕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DOR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刺调经促孕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针刺调经促孕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DOR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刺调经促孕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戊酸雌二醇和黄体酮)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卵巢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以及窦卵泡计数(AFC)、卵泡刺激素(FSH)、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SV、AFC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的PSV、AFC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F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M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经促孕疗法能显著提高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针刺调经促孕 窦卵泡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