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FTIR光谱技术推断死亡时间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平 王世伟 +5 位作者 白杰 柯咏 张平 方杰 王振原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组织、人体离体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4℃、20℃、30℃环境,在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不同组织;收集有... 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组织、人体离体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4℃、20℃、30℃环境,在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不同组织;收集有同样死亡时间的人尸体组织,离体取材,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后和离体后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组织、人离体组织的FTIR光谱主要吸收峰峰位没有明显变化,而其峰强随着死亡时间增加呈现出4种不同的变化方式,增加、下降、稳定、波动,且不同峰强比显示了相似的时间变化趋势。结论 FTIR光谱技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傅立叶变换 红外光谱 曲线拟合
原文传递
大鼠死后骨骼肌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平 刘勇 +4 位作者 柯咏 鲁庆阳 邢博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4-166,169,共4页
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大鼠死后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2)℃环境,不同的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大腿骨骼肌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 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大鼠死后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2)℃环境,不同的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大腿骨骼肌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亡时间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骨骼肌组织不同吸收峰的峰强随着死亡时间增加呈现出四种不同的变化方式:增加、下降、稳定、波动,且不同峰强比显示了相似的时间变化趋势。结论FTIR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推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死亡时间 骨骼肌 化学基团
下载PDF
死后大鼠脾脏组织FTIR测量结果的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平 余荣军 +3 位作者 李立 柯咏 王振原 《中国司法鉴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2,共5页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脾脏组织随死亡时间增加的化学变化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与研究数据。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在30℃、20℃及4℃环境中,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脾脏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脾脏组织随死亡时间增加的化学变化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与研究数据。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在30℃、20℃及4℃环境中,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脾脏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亡时间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脾脏组织FTIR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峰位没有明显变化,而其吸收峰强度有明显差异:(1)1080cm-1和1238cm-1被指认核酸谱带吸收峰的峰强呈下降趋势;(2)1541cm-1被指认酰胺Ⅱ吸收峰的峰强呈上升变化;(3)1396cm-1被指认脂肪酸吸收峰的峰强呈上升变化;(4)指认为C-H结构振动的2852、2871、2923、2958cm-1吸收峰的峰强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FTIR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法医死亡时间推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 红外光谱 死亡时间 脾脏
下载PDF
A NORTHWEST DATABASE MODEL OF SHORT TANDEM REPEAT LOCI IN FORENSIC MEDICINE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振原 朱波峰 +6 位作者 刘雅诚 严江伟 霍振义 金天博 李涛 方杰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3年第1期93-96,110,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northwest database of short tandem repeat(STR) loci in forensic medicine. Methods Bloodstains or whol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unrelated prisoners in Xi'an city. Genetic ...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northwest database of short tandem repeat(STR) loci in forensic medicine. Methods Bloodstains or whol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unrelated prisoners in Xi'an city. Genetic distribution for 13 STR loci and amelogenin locus were determined in prisons based on GeneScan. One primer for each locus was labeled with the fluorescent by 5 FAM, JOE, or NED. The forensic database were generated by using multiple amplification, GeneScan, genotype, and genetic distribution analysis. Results 113 alleles and 302 genotype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between 0.0050-0.5250 and 0.0100-0.4100. The mean H was 0.7667. The accumulative DP was 0.9999999,. The accumulative EPP was 0.9999999. The scope of PIC was 0.6036- 0.8562 . PM was less than 10 -11 . The observed and expected genotype frequenc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χ 2 test and all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Hardy Weinberg equilibrium ( P > 0.05 ). Conclusion STR loci is an ideal genetic marker with powerful polymorphism and stable heredity. It can be used for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and paternity in forensic medicine. The forensic DNA database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 tandem repeat(STR) DNA database GENESCA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OTYP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