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制度创新与文化重构并举 被引量:28
1
作者 小杰 吴庆宪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55,共6页
教师制度"四重"与"四轻"的困境以及由于教学文化缺失而造成的文化冲突,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对教学能力的概念和教师制度、教学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在建构"教学力"概念、重构教学力... 教师制度"四重"与"四轻"的困境以及由于教学文化缺失而造成的文化冲突,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对教学能力的概念和教师制度、教学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在建构"教学力"概念、重构教学力培育机制和重塑教师教学学术自信意识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制度的创新和教学文化的重构。这是提升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教师制度 教学文化
原文传递
共生理论视角下导学共同体的价值意蕴、运行机制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5
2
作者 小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导学共同体成为当前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新思路。起源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与导学共同体具有契合性。共生理论视角下导学共同体运行机制包括共生单元的交互机制、共生模式的构建机制和共生环境的强化机制。导学共同体建设推进路径是对称性... 导学共同体成为当前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新思路。起源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与导学共同体具有契合性。共生理论视角下导学共同体运行机制包括共生单元的交互机制、共生模式的构建机制和共生环境的强化机制。导学共同体建设推进路径是对称性互惠共生,通过促进导学共同体能量产生与传导、实现导学共同体成果共享与共赢以及营造导学共同体良好共生环境,推进导学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共同体 共生单元 共生模式 共生环境
下载PDF
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成因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小杰 张红霞 《大学(学术版)》 2009年第6期44-49,共6页
在对介绍和描述名师个人生活史的文献资料或传播内容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后天的个人努力是名师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但参与课题研究、导师的引领和帮助、教学互动、参与教改等外因对名师的成长也起着重... 在对介绍和描述名师个人生活史的文献资料或传播内容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后天的个人努力是名师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但参与课题研究、导师的引领和帮助、教学互动、参与教改等外因对名师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名师们认为责任心、教学的反思和研究、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宽博的知识结构是影响他们职业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关键事件对名师坚定理想、找回希望、弥补不足等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名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学校环境和教育制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名师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法 关键事件
原文传递
国家级教学名师的个人背景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小杰 张红霞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80,共3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43篇介绍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性别、教龄、学科背景、入职学历、就读学校类型、家庭环境、有无行政职务和海外经历等因素对名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名师的培养需要国家和高校的共同作用;名师...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43篇介绍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性别、教龄、学科背景、入职学历、就读学校类型、家庭环境、有无行政职务和海外经历等因素对名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名师的培养需要国家和高校的共同作用;名师的选拔应该照顾到学科的平衡;名师的选拔对象应该扩大至所有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名师 名师培养 名师选拔
下载PDF
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小杰 环蓉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考核体系、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形式和培训内容、加强培育其责任感意识、吸纳学生党员参与校园管理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综合素质提升
下载PDF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的调查及思考——以江苏省无锡市三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环蓉 小杰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年第12期36-38,15,共4页
本文在对无锡市三所中学部分教师、学校领导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情况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认为: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知之甚少,需要教育部门组织相关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需要完善制度保... 本文在对无锡市三所中学部分教师、学校领导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情况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认为: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知之甚少,需要教育部门组织相关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需要完善制度保障和加强监督力度;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需要提高校长的开发意识、教师的开发能力;提高课程开发的成效,需要校长、教师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建立一套教师熟知的课程改革"话语体系",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校本课程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我国“课程领导”的研究现状:基于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小杰 《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第9期32-35,共4页
从对"课程领导"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学者和教育类期刊已经开始关注"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研究"课程领导"的学者群体已经初步形成。对于有关"课程领导"的相关论文可以从本体论、... 从对"课程领导"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学者和教育类期刊已经开始关注"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研究"课程领导"的学者群体已经初步形成。对于有关"课程领导"的相关论文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纬度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课程领导
原文传递
我国通识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1994-2006年) 被引量:4
8
作者 小杰 《理工高教研究》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以近13年来CNK I数据库所收录的“通识教育”类论文为对象,对年份发文数、主要期刊发文数和发文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关键词 论文统计分析 通识教育 教育研究 CNKI数据库
下载PDF
高校教工党支部凝聚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小杰 孔垂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文章运用个人—组织匹配理论分析出影响教工党支部凝聚力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影响高校教工党支部凝聚力各因素的基本特征,最后依据个人—组织匹配理论的作用机理提出提升高校教工党支部凝聚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教工党支部 凝聚力建设 个人-组织匹配理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调查分析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小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大学生党员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优势体现在角色双重性、地位不可替代性和成效显著性。调查显示,大学生党员存在着党性修养不高,责任意识淡薄,言行不一等问题。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强化党员意识、加强责任感教育和打... 大学生党员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优势体现在角色双重性、地位不可替代性和成效显著性。调查显示,大学生党员存在着党性修养不高,责任意识淡薄,言行不一等问题。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强化党员意识、加强责任感教育和打造类型多样的校园管理平台是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综合素质 和谐校园
下载PDF
我国中学课程领导实施情况调查分析及思考——以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小杰 汪霞 唐金良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6-58,共3页
本研究在对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辅仁中学和河埒中学等三所中学的部分教师和校领导进行了课程领导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认为: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对"课程领导"的知识知之甚少,课程领导实施情况不尽人意。提高课程... 本研究在对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辅仁中学和河埒中学等三所中学的部分教师和校领导进行了课程领导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认为: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对"课程领导"的知识知之甚少,课程领导实施情况不尽人意。提高课程领导的成效,需要校长、教师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课程领导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我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改革的现实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小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完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尽管当前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已经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仍然面临着相关法律依据滞后、行政化色彩浓厚、大学内部群体自觉意识缺失、遴选标准模糊化等现实困境... 完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尽管当前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已经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仍然面临着相关法律依据滞后、行政化色彩浓厚、大学内部群体自觉意识缺失、遴选标准模糊化等现实困境。因此,我国大学校长遴选的现实抉择,需要健全法律支撑体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重塑学术自觉意识,提升大学内部群体的话语权;需要完善校长遴选标准,提高大学选帅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建立大学校长职业追求及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确保校长治理大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长遴选 遴选委员会 学术自觉 大学治理 学术权力
下载PDF
高校地方研究院发展路径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现实困境与治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小杰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2,共5页
高校地方研究院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其发展建设关系着能否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需求。当前,地方研究院建设面临着“四难”,即盲目跟风建设,导致有效运转难;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支撑保障难;价值目标不相同,导致... 高校地方研究院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其发展建设关系着能否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需求。当前,地方研究院建设面临着“四难”,即盲目跟风建设,导致有效运转难;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支撑保障难;价值目标不相同,导致稳定合作难;运行机制不合理,导致科学发难。欲走出上述现实困境,需要高校地方研究院应遵循如下发展思路:创新治理模式,夯实研究院的运行基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奠定研究院的法理基础;建设动态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打牢研究院的合作基础;构建沟通协调和信息服务平台,筑牢研究院的信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地方研究院 三螺旋理论 产学研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岚 小杰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2期71-75,共5页
本文在分析教学评价价值判断与实现路径矛盾的基础上,基于胜任力模型提出了教学评价质量观转型的方向:从评价维度单一、评价范围有限、整体评价的粗放式管理向评价维度多元的过程全景评价、分类评价等精细化管理转变。教学评价要基于胜... 本文在分析教学评价价值判断与实现路径矛盾的基础上,基于胜任力模型提出了教学评价质量观转型的方向:从评价维度单一、评价范围有限、整体评价的粗放式管理向评价维度多元的过程全景评价、分类评价等精细化管理转变。教学评价要基于胜任力的素质特征建立分类、分层次的评价标准,实施精细化评价;要基于胜任力的发生机制实施教学目标管理,建立目标导向的过程全景评价;要基于胜任力的界定与教学评价主体的一致性,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评价职责和话语权;要基于胜任力发展的阶段性,建立分阶段差异化的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 大学教学评价 评价模式
下载PDF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开发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华 王建虎 小杰 《电子测试》 2015年第1X期132-133 128,共3页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至今已三十余年,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计算机教育目标和课程与多元智能理论表现出惊人的耦合和适切性,这种契合性及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课程开发的潜在指导价值,是当前计算机教育改革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至今已三十余年,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计算机教育目标和课程与多元智能理论表现出惊人的耦合和适切性,这种契合性及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课程开发的潜在指导价值,是当前计算机教育改革研究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 计算机教育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小杰 永辉 《电子测试》 2014年第11X期134-136,共3页
本文就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和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探讨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从而对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以便优化高校信息管理模式,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和实现
下载PDF
系统构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力的新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小杰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年第8期758-762,共5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教学力”概念。并积极整合学校各类优势资源,系统构建了“点线带面、两级融通、内外驱动”为主线的教学力培育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个人、专业和组织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教学力”概念。并积极整合学校各类优势资源,系统构建了“点线带面、两级融通、内外驱动”为主线的教学力培育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个人、专业和组织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教学力 教师发展
原文传递
科举制度的兴衰对我国公务员考试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小杰 《理工高教研究》 2007年第3期18-20,共3页
从科举制度和公务员考试的渊源关系谈起,分析了科举制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阐述了科举制度的“专才”与“通才”、“选才”与“公平”、“内容”与“形式”对我国公务员考试的启示。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科举制度 渊源关系 “通才” “公平” “形式”
下载PDF
教学与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小杰 司刊的尔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1-73,共3页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本文以综述的形式论述了我国教学设计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促使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 ,以便能较...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本文以综述的形式论述了我国教学设计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促使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 ,以便能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学 教学过程理理论 交互技术
下载PDF
多元智能之于计算机教育——目标与课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小杰 王建虎 《微型电脑应用》 2014年第12期5-8,共4页
基于对不同大学计算机学科多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不难发现,计算机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竟与多元智能理论所提之8种智能的获得有着惊人的契合处。鉴于此,有必要对多元智能理论所列8种智能分别给予计算机学科的例证,并在此基础上,探析计算机... 基于对不同大学计算机学科多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不难发现,计算机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竟与多元智能理论所提之8种智能的获得有着惊人的契合处。鉴于此,有必要对多元智能理论所列8种智能分别给予计算机学科的例证,并在此基础上,探析计算机课程开发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 计算机教育 课程与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