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评价指标在辅助生殖技术中预测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梦洁 徐虹 +1 位作者 汪龙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1-1215,共5页
不孕不育症是困扰人类生育健康的一大难题,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是影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ER的超声评价指标预测辅助生... 不孕不育症是困扰人类生育健康的一大难题,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是影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ER的超声评价指标预测辅助生殖技术中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超声 评价指标 辅助生殖技术 不孕不育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妇科超声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龙霞 李秋洋 《中国病案》 2024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附件肿块超声诊断教学工作中的前景,提高教学质量及年轻医师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解放军某医学中心接受经阴道或经直肠妇科超声检查的附件肿块102例患者超声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附件肿块超声诊断教学工作中的前景,提高教学质量及年轻医师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解放军某医学中心接受经阴道或经直肠妇科超声检查的附件肿块102例患者超声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人工智能技术与初级超声医师、高级超声医师评估附件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AI技术准确诊断附件肿块88例,高级医师准确诊断83例,初级医师准确诊断53例。AI技术附件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0.863、敏感度0.824、特异度0.902均高于初级超声医师(0.578、0.451、0.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技术应用于附件肿块超声诊断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年轻医师诊断水平,对于建立全国规范化教学体系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超声 教学
原文传递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高回声小肾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静波 +3 位作者 宋禄达 李秋洋 汪龙霞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高回声小肾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术前或穿刺前超声检查的128例患者共132个高回声小肾肿瘤(良性39个,恶性93个)的常...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高回声小肾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术前或穿刺前超声检查的128例患者共132个高回声小肾肿瘤(良性39个,恶性93个)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统计诊断高回声小肾肿瘤良恶性的影响因素,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恶性病灶患者性别、肿瘤内有无血流信号和无回声区及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不均匀增强及瘤周高增强环均为诊断恶性高回声小肾肿瘤的影响因素(均P <0.05),其诊断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58.9%、83.2%、62.2%,47.3%、79.5%、84.6%、38.8%及77.4%、87.2%、93.5%、61.8%。结论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高回声小肾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好的效能,以瘤周高增强环的价值最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声造影 肾肿瘤 高回声 小肾癌
下载PDF
超声检查评估胎儿体重准确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4
作者 宋禄达 +3 位作者 汪龙霞 李晓青 罗渝昆 李秋洋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4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评估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21年11月—2022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357名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33名。依据产前超声评估胎儿体重与新... 目的探究超声评估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21年11月—2022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357名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33名。依据产前超声评估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值分组,分为数值准确组、数值低估组及数值高估组;依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级分组,将产前超声评估胎儿体重分为级别准确组、级别低估组及级别高估组。比较组间孕妇的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孕周、子宫高度、孕妇腹围、孕期增重、末次超声检查距胎儿出生时间、超声评估胎儿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超声医师经验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超声评估胎儿体重准确性的因素;计量资料均为非正态分布,以M(Q_(1),Q_(3))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将数值准确组或级别准确组作为参照,两两比较采用α分割法,P<0.02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数值准确组271名、数值低估组32名、数值高估组30名,超声评估新生儿体重准确率为81.4%(271/333);3组孕妇的子宫高度、末次超声检查距胎儿出生时间、超声评估胎儿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数值低估组与数值准确组孕妇的子宫高度、末次超声检查距胎儿出生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5);数值高估组与数值准确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末次超声检查距胎儿出生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5)。(2)级别准确组309名、级别低估组17名、级别高估组7名,超声预测新生儿体重分级的准确率为92.8%(309/333),3组孕妇的BMI、末次超声检查距胎儿出生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出生体重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的超声模型诊断效能分析
5
作者 李秋洋 +2 位作者 徐虹 谌梅 汪龙霞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0-1186,共7页
目的对术前评估附件肿块良恶性的常用超声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经阴道或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为附件肿块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3种常用的附件肿块... 目的对术前评估附件肿块良恶性的常用超声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经阴道或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为附件肿块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3种常用的附件肿块良恶性鉴别的超声模型,即简单法则(SR)、逻辑回归模型2(LR2)和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分别对附件肿块超声特征进行评估,判断肿块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方法比较ROC曲线AUC的差异;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敏感度、特异度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151例肿块,其中良性肿块106例(70.20%),恶性肿块45例(29.80%)。SR、LR2和O-RADS准确诊断附件肿块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901(0.842~0.944)、0.940(0.890~0.972)和0.926(0.872~0.963),SR的AUC低于LR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SR与O-RADS、LR2与O-RADS之间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R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19%,阳性预测值为68.18%,阴性预测值为100%;LR2诊断恶性肿块的最佳阈值为>0.125,此时敏感度为95.56%,特异度为85.85%,阳性预测值为74.14%,阴性预测值为97.85%;O-RADS诊断恶性肿块的最佳阈值为>3类,此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8.30%,阳性预测值为66.18%,阴性预测值为100%。O-RADS、LR2和SR 3种超声模型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R与LR2、SR与O-RADS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RADS的特异度低于LR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ADS误诊的肿块中,有3例肿块后方伴有声影,这3例肿块SR全部诊断正确。本研究中26例有后方声影的附件肿块,病理结果全部为良性病变。3种超声模型均未能正确评估良恶性的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检查 子宫附件 肿块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及其预测研究
6
作者 徐虹 +2 位作者 刘勤 汪龙霞 李秋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2-1217,1223,共7页
背景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缺乏共识。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CSP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 human ... 背景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缺乏共识。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CSP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预测治疗结局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的CSP患者,对比CSP患者的治疗前临床信息和影像数据,以及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MTX治疗的成功率,并行β-HCG预测效能的ROC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107例CSP患者,103例(96.26%)患者治疗成功,其中12例(11.65%)增加了MTX注射次数,余4例(3.74%)治疗失败后行手术治疗。治疗成功组的治疗前β-HCG水平显著低于失败组[Md(IQR):12 636(2 009~28 138) IU/L vs 36 678(33 076.25~147 204.3) IU/L,P=0.004]。增加MTX注射次数的患者相比一次注射的患者治疗前β-HCG水平更高[Md(IQR):9 157(1 390.8~24 888.6) IU/L vs33 260(17 048.5~80 124.5) IU/L,P=0.001]。仅1例患者出现急性肝转氨酶升高,后恢复正常。ROC分析显示,利用β-HCG预测治疗结局的ROC-AUC为0.927,利用β-HCG预测治疗次数(注射MTX的次数)的ROC-AUC为0.792。结论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MTX治疗CSP安全有效。术后严密观察β-HCG的变化,β-HCG较低者可增加MTX注射次数或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蝶呤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脊髓圆锥轨迹测距定位法对胎儿脊髓拴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谌梅 汪龙霞 +2 位作者 徐虹 李秋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8-633,653,共7页
背景脊?圆锥(conus medullaris,CM)是指脊髓末端膨大的结构,其位置对判断是否存在脊髓拴系(tethered spinal cord,TC)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产前超声检查中已有多种方法对CM位置进行定位,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缺乏一种准确、有效的判... 背景脊?圆锥(conus medullaris,CM)是指脊髓末端膨大的结构,其位置对判断是否存在脊髓拴系(tethered spinal cord,TC)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产前超声检查中已有多种方法对CM位置进行定位,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缺乏一种准确、有效的判断方法。目的探讨轨迹法CD值对CM定位的作用及其在胎儿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胎儿资料,通过轨迹法测量CM末端与脊柱最远端骨化中心之间的距离,所测数值记为轨迹法CD值,对轨迹法CD值与孕龄(gestational age,GA)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二者间的直线回归方程。收集2015年3月-2021年12月在同一科室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经胎儿MRI或引产后病理证实为TC的患儿资料为病例组。收集2014年9月-2021年8月在同一科室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经胎儿MRI或引产后病理证实为脊柱病变但不伴有TC的患儿资料为对照组。评估轨迹法CD值在胎儿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正常组纳入1172例,得出了各孕周超声检查轨迹法CD值的正常范围及其与孕龄间的直线回归方程:轨迹法CD值=0.037GA-2.275(R^(2)=0.885,P<0.001)。病例组纳入26例,对照组纳入23例,以轨迹法CD值小于同孕龄胎儿第5百分位数为诊断标准,其对胎儿T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26/26)、82.6%(19/23)、86.7%(26/30)、100.0%(19/19)、91.8%(45/49)。对轨迹法CD值方法与金标准方法进行关联性检验(P<0.001),提示两种方法结果有明显关联。对二者进行优势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即金标准方法相比轨迹法CD值法的优势不显著。结论轨迹法CD值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CM位置,有助于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快速判断是否存在CM低位,对胎儿TC的检出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圆锥 脊髓拴系 胎儿 超声 产前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