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海 张建军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6期635-636,共2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麻醉效果。结果术毕患者清醒时...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麻醉效果。结果术毕患者清醒时间舒芬太尼组为(49.3±13.4)min,瑞芬太尼组为(31.6±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1)。气管拔管时间舒芬太尼组为(236.2±36.2)min,瑞芬太尼组为(172.5±3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P〈0.01)。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手术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不仅镇痛强度更大,而且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心血管手术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脓毒症休克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雷黎明 +1 位作者 李鹏 雷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529-253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脓毒症休克的相关性和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入住ICU的感染患者72例,按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分为两组。A组(34例):有明确感染灶但未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B组(3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分别于入ICU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脓毒症休克的相关性和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入住ICU的感染患者72例,按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分为两组。A组(34例):有明确感染灶但未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B组(3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分别于入ICU时(T0)及入ICU后24 h时(T1),测定两组患者CEC数量、血浆v WF以及血浆NO含量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T0及T1时点的CEC数量及血浆v WF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血浆NO浓度则低于A组(P<0.05)。与T0比较,B组T1时点的CEC数量及血浆v W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NO浓度则显著降低(P<0.05),而A组相应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B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全部使用了较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A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仅5例患者短暂使用了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多巴胺3~5μg/kg)。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B组18%vs.A组0%(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损伤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患者术后镇静的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雷迁 +1 位作者 雷黎明 李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2-2024,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的ICU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转入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5例和丙泊酚组(P组)45例,分别接受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静脉...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的ICU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转入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5例和丙泊酚组(P组)45例,分别接受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静脉持续镇静。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舒芬太尼24 h用量、ICU住院时间等参数,以及低血压、谵妄、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满意度均>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D组舒芬太尼24 h用量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P组(P<0.01)。两组在镇静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D组低于P组(P<0.05),心动过缓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镇静安全有效,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术后镇静
下载PDF
术终芬太尼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卫 +1 位作者 俞润英 王建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8-601,610,共5页
【目的】探讨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终瑞芬太尼停... 【目的】探讨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终瑞芬太尼停药时,负荷剂量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后续以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开始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术后疼痛、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麻醉苏醒过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min和拔管后30min时VAS评分≥2分的病例数:对照组分别为22例(65%)和30例(75%)、负荷剂量组分别为8例(20%)和6例(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呼之睁眼到拔管后30min各时点的动脉收缩压和心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负荷剂量组(P<0.05)。【结论】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不影响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的苏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麻醉苏醒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自体血小板分离采集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建军 +2 位作者 雷黎明 罗志超 周成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收集本院61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临床麻醉资料,统计术中血小板分离采集的结果及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管活性药... 目的:总结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收集本院61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临床麻醉资料,统计术中血小板分离采集的结果及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管活性药应用、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回顾分析术中血小板分离采集技术对麻醉管理的影响。结果:61例患者除1例在血小板分离采集过程中发生室颤抢救而中止采集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采集过程,平均处理全血(2 265±386)m L,采集血小板(230±52)m L,分离血浆(926±152)m L、红细胞悬液(592±124)m L。分离采集过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低血压(65.6%)、心动过速(23%)、心动过缓(9.8%)等,除1例因严重低血压诱发室颤(抢救成功)外,其余均为短暂性出现或处理后迅速好转,血管活性药总使用率43.5%。术后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循环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心率改变,麻醉管理需密切监测和综合调控血流动力学状态,以维持循环稳定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小板分离 血液保护 麻醉 心血管手术
下载PDF
瑞马唑仑快通道麻醉在改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
6
作者 林佳漫 叶咏欣 +1 位作者 李尚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88-1994,共7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快通道麻醉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改善情况,为临床优化快通道麻醉和术后快速康复(ERAS)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和(或)成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在常规麻醉评估和...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快通道麻醉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改善情况,为临床优化快通道麻醉和术后快速康复(ERAS)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和(或)成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在常规麻醉评估和快通道麻醉适应证评估基础上,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组研究对象228例,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异丙酚组,每组114例。瑞马唑仑组患者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均使用瑞马唑仑,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异丙酚。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等;记录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和出院前1 d的QoR-15评分;记录入室后主要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以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1)两组间一般资料及术前1 d的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瑞马唑仑组的QoR-15评分在出院前1 d与异丙酚组相比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异小于最小临床差异即小于8,无明显的临床获益。(3)气管插管后1 min及切皮后1 min异丙酚组心率减慢并且MAP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的心率、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瑞马唑仑组低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再次插管率瑞马唑仑组均短于异丙酚组,并且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高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相比,瑞马唑仑快通道麻醉方案虽未明显改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评分,但瑞马唑仑在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术后恢复质量 快通道麻醉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异丙酚-氯胺酮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的体会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志文 +2 位作者 俞润英 罗沙 王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全身麻醉配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用于夹层主动脉瘤...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全身麻醉配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效果和经验。结果:239例患者(男214例,女25例)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呼吸抑制轻微,术中一过性呼吸抑制发生率4.6%、重度舌后坠发生率3.8%,简单处理均好转。术中血流动力学控制良好;术后苏醒迅速、无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主动脉夹层瘤动脉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但应注意术中呼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麻醉 异丙酚 氯胺酮
下载PDF
充气式保温毯的保温模式对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保温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俞润英 吴思燕 +1 位作者 别逢桂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40-943,共4页
目的比较充气式保温毯采用身上型与身下型两种保温模式对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充气式保温毯身上型组(对照组)和充气式保温毯... 目的比较充气式保温毯采用身上型与身下型两种保温模式对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充气式保温毯身上型组(对照组)和充气式保温毯身下型组(试验组),40例/组。两组均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的综合保温措施:包括均在同等室温下进行手术;均使用同等型号体液加温仪,冲洗液同一拿取恒温箱的灭菌注射用水,可测温尿管检测中心体温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探讨充气式保温毯身上型和充气式保温毯身下型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采用多模式保温过程中,充气式保温毯身下型的保温效果优于充气式保温毯身上型的保温效果,能有效预防低体温,压力性损伤、手术部位感染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为临床保温毯的使用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充气式保温毯 低体温 压力性损伤 麻醉恢复
下载PDF
HMGB1、TNF-α在COPD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朱金林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1910-1911,共2页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2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和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2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和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MGB1、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血清HMGB1、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HMGB1、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血清HMGB1与TNF-α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r=0.782,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HMGB1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对两者进行检测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缓解期 急性加重期 酶联免疫吸附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HMGB1 TNF 炎症介质 急性期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建立及异氟醚制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静 龚春雨 +3 位作者 罗楠 罗南富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的山羊模型,并初步探讨异氟醚的制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与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组(静脉组)。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经降主动脉起始处和耳缘静... 目的建立并验证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的山羊模型,并初步探讨异氟醚的制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与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组(静脉组)。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经降主动脉起始处和耳缘静脉以微量注射泵泵入乳化异氟醚。调节泵入乳化异氟醚速度至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1个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后,维持平衡20 min。比较平衡后两组山羊不同取血部位(股动、静脉和颈动、静脉)血液中的异氟醚分压(Piso)。结果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Piso比较,股动、静脉血Pis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11.15±6.06)mmHg、(9.28±5.07)mmHg,1 mmHg=0.1333 kPa〕约为颈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6.07±3.60)mmHg、(5.36±2.99)mmHg〕的2倍(P<0.05)。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与动脉组股动、静脉血中Pis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约为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中Piso的2倍(P<0.05)。结论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脊髓可能是异氟醚制动作用的重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机制 乳化异氟醚 伤害性逃避反射 脊髓 麻醉药的选择性给予
下载PDF
脂肪乳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陕岭 王莹 +4 位作者 王儒荣 吴畏 黄翰 刘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观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前(预处理)或损伤后(后处理)给予脂肪乳对心脏I/R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脂肪乳在心脏保护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实验采用大鼠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空白... 目的观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前(预处理)或损伤后(后处理)给予脂肪乳对心脏I/R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脂肪乳在心脏保护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实验采用大鼠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ISCH组)心脏离体平衡50min,37℃缺血40min,复灌120min;脂肪乳预处理组(I—preC组)心脏离体平衡20min,给予含30%的脂肪乳灌注液输注15min,洗脱15min,随后37℃缺血40min,复灌120min;脂肪乳后处理组(I—postC组)心脏离体平衡50min,37℃缺血40min,复灌120min,复灌开始即给予含30%的脂肪乳灌注液输注15min。于平衡50rain和复灌120min期间连续监测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平衡20min和复灌60min时接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复灌结束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心脏机械功能指标:与ISCH组比较,复灌期间I-postC组+dp/dtmax、LVDP显著升高,一dp/dtmax、LVEDP显著降低(P均〈0.05);而I-pre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生化指标:复灌60min时I—preC组和I-postC组CK和LDH活性均较ISCH组显著降低(P均〈0.05);I-preC组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reC组和I-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SCH组显著降低[(21.6±1.8)%、(15.9±1.3)%比(46.5±3.9)%,P均〈0.05)];I-preC组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预处理和后处理均能减轻心肌I/R损伤后CK和LDH的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脂肪乳后处理能显著增强心肌I/R损伤后心脏的机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预处理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原文传递
妊高症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6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妊娠妇女(妊娠组),根据妊娠情况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妊高症组,各80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非妊娠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均进行凝血功能及D-二...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妊娠妇女(妊娠组),根据妊娠情况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妊高症组,各80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非妊娠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均进行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比较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经比较,妊娠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组中妊高症组的PT(7.63±0.64)、APTT(18.52±2.77)、TT(12.49±0.41)s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的PT(9.21±0.84)、APTT(24.86±3.15)、TT(14.62±0.44)s(P<0.05),FIB(4.68±0.92)g/L、D-二聚体(568.55±144.23)μg/L值则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3.47±0.66)g/L、(324.53±75.66)μg/L(P<0.05)。结论通过对妊高症妇女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可以动态观察其凝血功能、纤溶功能的变化特征,对于病情监测、诊治等均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快速起搏后CVP延迟恢复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13
作者 李伟航 林佳漫 +1 位作者 叶咏欣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70-974,共5页
目的评估术中快速心室起搏(rapid ventricle pacing,RVP)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27例患... 目的评估术中快速心室起搏(rapid ventricle pacing,RVP)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VP在快速起搏后1 min以上未恢复到起搏前水平或者>12 mmHg以下的患者定义为CVP延迟恢复,主要观察指标为心血管不良事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CVP延迟恢复是否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VP延迟恢复的比例为47.2%,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得到CVP延迟恢复(OR=3.62)可能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快速心室起搏后CVP延迟恢复可能是TAVR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快速心室起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8%乳化异氟醚兔硬膜外麻醉作用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海波 +4 位作者 杨静 刘陕岭 张文胜 杨经文 刘进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473-475,共3页
目的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各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晟 柯俊 +1 位作者 郭晓纲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对围术期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7例低出生体重先心病手术患儿,出生体重1225~2500g,平均(2109.1±399.29)g;孕30.3~42.2周,平均(36.5±2.81)周。手术时...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对围术期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7例低出生体重先心病手术患儿,出生体重1225~2500g,平均(2109.1±399.29)g;孕30.3~42.2周,平均(36.5±2.81)周。手术时日龄为8~79d,平均(28.4±18.39)d,手术日体重1628~3205g,平均(2369.7±413.50)g。其中早产儿1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30~160min,平均(90.6±42.8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125min,平均(53.5±28.55)min。术后持续机械通气,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11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23.5%。结论:LBWI先心病应早期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低出生体重 先天性心脏病 麻醉
原文传递
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催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经文 易明量 +2 位作者 张文胜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的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以及芬太尼同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25只分为5组,以翻正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通过尾静脉穿刺给药,采用序贯法测定芬太尼的ED50,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的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以及芬太尼同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25只分为5组,以翻正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通过尾静脉穿刺给药,采用序贯法测定芬太尼的ED50,并根据实验结果,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合用芬太尼7.2μg/kg(1/4ED50)、14.3μg/kg(1/2ED50)、21.5μg/kg(3/4ED50)以及不用芬太尼时乳化异氟醚的ED50。用Dixon-Mood法计算药物的ED50,用等辐射方法和algebraic分析法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各组间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芬太尼的ED50为(28.7±2.1)μg/kg,合用芬太尼7.2μg/kg、14.3μg/kg、21.5μg/kg和不用芬太尼时乳化异氟醚的ED50分别为(0.525±0.032)mL/kg、(0.108±0.019)mL/kg、(0.075±0.011)mL/kg和(0.670±0.054)mL/kg;随着芬太尼剂量增加,乳化异氟醚ED50逐渐呈非线性下降;等辐射和algebraic分析显示芬太尼-乳化异氟醚能产生协同效应。结论芬太尼能增强乳化异氟醚的作用;乳化异氟醚同芬太尼在催眠效应上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芬太尼 相互作用 催眠作用 等辐射分析
下载PDF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前后桡动脉压力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晓纲 曹忠明 +2 位作者 黄卫 王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桡动脉压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监测50例心脏手术患者切皮前、CPB停机5 min、1 h、2 h、4 h和8 h等不同时点的桡动脉和股动脉平均压以及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桡动脉压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监测50例心脏手术患者切皮前、CPB停机5 min、1 h、2 h、4 h和8 h等不同时点的桡动脉和股动脉平均压以及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结果在CPB前所有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压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CPB停机早期有7例患者桡动脉平均压小于股动脉平均压且超过10 mm Hg,个别患者超过20 mm Hg。结论心脏手术CPB后早期,在有些患者桡动脉压力低估了中心动脉的压力,而股动脉压力更能反映中心动脉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股动脉压 桡动脉压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迁 +2 位作者 徐金东 张登文 朱平 《新医学》 2017年第7期475-477,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试验组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镇静...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试验组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镇静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静脉给药后的各时点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期间,试验组患者的心率、MAP、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1),而2组在各时点的SpO_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给药前相比,试验组在手术开始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而对照组加快(P均<0.017),手术结束时2组患者各指标均逐渐恢复至静脉给药前水平(P均>0.017)。术中因疼痛或肢体不适感主诉追加芬太尼者在对照组为8例(18%)、试验组为0例(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严重躁动或改行全身麻醉情况发生。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 镇静
下载PDF
选择性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山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静 龚春雨 +3 位作者 罗楠 罗南富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2-336,共5页
目的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探索外周神经在异氟醚制动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股动脉给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股动脉给脂肪乳组(动脉对照组,脂肪乳为乳化异氟醚溶剂)和耳静脉给乳化异氟醚组(静脉组... 目的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探索外周神经在异氟醚制动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股动脉给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股动脉给脂肪乳组(动脉对照组,脂肪乳为乳化异氟醚溶剂)和耳静脉给乳化异氟醚组(静脉组)。采用自身上下法,分别钳夹给药侧后肢悬蹄(动脉组,动脉对照组),后肢悬蹄(静脉组)作为伤害性刺激,测定异氟醚最低血液有效分压(minimum partial pressure,MPP)。比较3组山羊不同MPP(根据取血部位不同,MPP分为颈静脉MPP、给药侧股静脉MPP和对照侧股静脉MPP)。结果在动脉对照组,血液中没有发现异氟醚,山羊对钳夹刺激具有正常的逃避反应。在动脉组和静脉组,对照侧股静脉MPP与颈静脉MPP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给药侧股静脉MPP约为颈静脉MPP的7倍〔(38.45±17.01)mmHgvs.(5.82±2.32)mmHg,1 mmHg=0.1333 kPa,P<0.05〕,约为静脉组山羊颈静脉MPP的4倍〔(9.41±1.61)mmHg,P<0.05〕。颈静脉MPP动脉组山羊约为静脉组山羊的0.6倍(P<0.05)。结论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高分压异氟醚(4倍临床麻醉深度)有外周神经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机制 乳化异氟醚 制动 外周神经 麻醉药的选择性给予
下载PDF
紫花苜蓿冠层PAR与LA I、干物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佟长福 郭克贞 +4 位作者 史海滨 杨燕山 徐冰 薛铸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5年第4期62-64,共3页
采用PAR-80型冠层仪对紫花苜蓿冠层各分量进行观测,研究了入射PAR、紫花苜蓿冠层的反射PAR、透过紫花苜蓿冠层到达地表的PAR、地表反射的PAR的日变化情况。根据冠层中各分量计算作物冠层吸收的辐射比例f,得出紫花苜蓿从抽苔分枝期到成熟... 采用PAR-80型冠层仪对紫花苜蓿冠层各分量进行观测,研究了入射PAR、紫花苜蓿冠层的反射PAR、透过紫花苜蓿冠层到达地表的PAR、地表反射的PAR的日变化情况。根据冠层中各分量计算作物冠层吸收的辐射比例f,得出紫花苜蓿从抽苔分枝期到成熟期(f)和叶面积指数(LA I)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并建立干物质生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 PRA冠层 紫花苜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