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和流行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抗HBV西药主要有核苷(酸)和干扰素2类,其中核苷(酸)类使用较多,易产生耐药现象,治...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和流行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抗HBV西药主要有核苷(酸)和干扰素2类,其中核苷(酸)类使用较多,易产生耐药现象,治疗效果并不突出;干扰素容易引起肝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抗HBV中药主要有中药单味药(如茵陈、青蒿、丹参等)和中药复方(如茵陈蒿汤、小柴胡汤、调肝化纤丸等),存在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的不明确性;联合用药优于单独使用,能够改善耐药性、取长补短、减少不良反应和延长作用时间等。该研究综述了西药、中药以及联合用药抗HBV活性及其机制,以期为抗HBV新药物的开发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TEAS对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双穴组、多...目的:观察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TEAS对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双穴组、多穴组,每组68例。多穴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 TEAS足三里、天突、膻中、中脘、太冲、内关至术毕,双穴组仅TEAS足三里、内关,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电刺激。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情况;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监测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以评价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术后6、24 h,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术后1、2 d,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NN和RMS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多穴组与双穴组比较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行TEAS治疗可缓解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降低术后早期交感神经兴奋,维持副交感神经紧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前1 d、术前30 min行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对照组40例采...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前1 d、术前30 min行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对照组40例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此后在常规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主要临床评价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中血清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比较2组术前1 d、术中、术后1 d CD3^(+)、CD4^(+)、CD8^(+)、CD4^(+)/CD8^(+)变化;比较2组术前1 d、术中、术后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COR、β-EP含量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术中治疗组COR、β-E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 CD4^(+)/CD8^(+)均较本组术中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术后1 d CD4^(^(+))/CD8^(^(+))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中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CD3^(+)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1 d CD3^(+)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2组术后1 d TNF-α、IL-6、IL-10含量均较本组术中升高(P<0.05),术后1 d治疗组TNF-α、IL-6、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术后1 d TNF-α、IL-6、IL-10含量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术中TNF-α、IL-6、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电针治疗,2 Hz/100 Hz电针频率可更好地降低术中应激反应,调节术后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和流行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抗HBV西药主要有核苷(酸)和干扰素2类,其中核苷(酸)类使用较多,易产生耐药现象,治疗效果并不突出;干扰素容易引起肝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抗HBV中药主要有中药单味药(如茵陈、青蒿、丹参等)和中药复方(如茵陈蒿汤、小柴胡汤、调肝化纤丸等),存在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的不明确性;联合用药优于单独使用,能够改善耐药性、取长补短、减少不良反应和延长作用时间等。该研究综述了西药、中药以及联合用药抗HBV活性及其机制,以期为抗HBV新药物的开发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观察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TEAS对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双穴组、多穴组,每组68例。多穴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 TEAS足三里、天突、膻中、中脘、太冲、内关至术毕,双穴组仅TEAS足三里、内关,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电刺激。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情况;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监测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以评价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术后6、24 h,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术后1、2 d,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NN和RMS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多穴组与双穴组比较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行TEAS治疗可缓解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降低术后早期交感神经兴奋,维持副交感神经紧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前1 d、术前30 min行电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对照组40例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此后在常规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主要临床评价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中血清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比较2组术前1 d、术中、术后1 d CD3^(+)、CD4^(+)、CD8^(+)、CD4^(+)/CD8^(+)变化;比较2组术前1 d、术中、术后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COR、β-EP含量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术中治疗组COR、β-E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 CD4^(+)/CD8^(+)均较本组术中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术后1 d CD4^(^(+))/CD8^(^(+))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中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CD3^(+)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1 d CD3^(+)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2组术后1 d TNF-α、IL-6、IL-10含量均较本组术中升高(P<0.05),术后1 d治疗组TNF-α、IL-6、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术后1 d TNF-α、IL-6、IL-10含量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术中TNF-α、IL-6、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电针治疗,2 Hz/100 Hz电针频率可更好地降低术中应激反应,调节术后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