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式MSP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叶宝国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5-378,共4页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经碱变性后以亚硫酸盐修饰,再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检测其p16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都有不同程度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Molt4、K562、HL-60、Jurkat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结论: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简单,灵敏且重复性强,可以广泛用于筛选各种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以及恶性血液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丽萍 沈建箴 +5 位作者 叶宝国 林福安 傅海英 周华蓉 沈松菲 喻爱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p16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并且在基因组硫化修饰PCR后克隆测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患者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在AML、ALL患者中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结论: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甲基化比p16基因纯合缺失更具有意义;p16基因表达异常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n—MSP
下载PDF
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肿瘤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福安 叶宝国 +3 位作者 沈建箴 周华蓉 傅海英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82-386,共5页
本研究分析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阐明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n-MSP)分析20种恶性肿... 本研究分析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阐明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n-MSP)分析20种恶性肿瘤细胞株和正常人单个核细胞或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及缺失状态,并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细胞中,Molt-4、Raji、KG1、CA46、SW480、NCE、SMMC-7221、NCI-H446细胞为部分甲基化,hn-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敏感性可达到1×10-5。正常人单个核细胞、HL-60、HeLa、HepG2、293、SGC7901、U266、CEM细胞则为p15非甲基化,而K562、NB4、GMC、Jurkat似乎显现p15基因缺失或突变。结论: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多种肿瘤,特别在恶性血液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hn-MS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INK4B 基因甲基化 基因缺失 hn-MSP
下载PDF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及治疗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玉慧 苏波 +6 位作者 林福安 费雅楠 于笑霞 范文强 陈海英 张学武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6家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PsA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及确诊科室,就诊及确诊时间,随诊时间间隔及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或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共133例PsA患者,平均年龄(47±11)岁,男女比例为1.3∶1,病程(16±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最多的为风湿免疫科(37.6%,50/133),其次为骨科(24.1%,32/133)和皮肤科(23.3%,31/133);首诊确诊率以风湿免疫科为最高(78%,39/50),其次为皮肤科(19.4%,6/31);从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PsA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首诊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确诊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科室;仅有37%患者规律随诊,随诊时间间隔≤3个月,17.3%患者随诊间隔3~6个月,40.2%患者随诊时间间隔超过1年。48.8%PsA患者本次调查时段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1/3的患者未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在治疗药物方面,Ps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者最多,占58.3%,其次为来氟米特20.5%,生物制剂19.7%,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结论:PsA患者首诊科室分布广泛,确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为首,PsA患者首诊及确诊时间延误,约半数患者治疗及随诊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现况调查 随访 慢作用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艺芳 叶宝国 +4 位作者 沈建箴 林聪猛 林福安 沈松菲 徐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38-641,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PA作用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5mmol/L的VPA处理细胞48小时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小时后HDAC1蛋白水平降低,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提高。结论:VPA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
下载PDF
以关节炎为首发表现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玉慧 姚海红 +5 位作者 贾园 林福安 张春芳 张建 张学武 栗占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3-885,共3页
目的 探讨以关节炎为首发表现的银屑病关节炎(PsA)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至2015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13例PsA患者的一般情况、关节受累特征、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S... 目的 探讨以关节炎为首发表现的银屑病关节炎(PsA)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至2015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13例PsA患者的一般情况、关节受累特征、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类风湿因子(RF)及HLA-B27等,并将关节炎首发者和银屑疹首发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22.1% (25/113)的PsA患者以关节炎为首发表现,关节炎发生早于皮疹之前的2个月~25年;该组患者远端指间关节(DIPJ)受累常见,髋关节受累较为少见;HLA-B27阳性率为40%;血小板、ESR、CRP、IgA升高者常见.结论 以关节炎首发的PsA患者DIPJ受累多见,炎性指标升高明显,病情活动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皮疹 银屑病 类风湿因子 HLA-B27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血清miR-124-3p、PSGL-1、HPT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青 王宋平 +2 位作者 林福安 邓俊 吴永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266-2270,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触珠蛋白(HPT)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触珠蛋白(HPT)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102例),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血清miR-124-3p、PSGL-1、HP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3p、PSGL-1、HP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2例,共分离出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比78.43%;革兰阳性菌5株,占比9.80%;真菌6株,占比11.76%;感染组血清miR-124-3p水平低于非感染组,血清PSGL-1、HP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miR-124-3p、PSGL-1、HPT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miR-124-3p、PSGL-1、HPT(P<0.05);miR-124-3p敏感度高于PSGL-1、HPT,HPT及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PSGL-1(P<0.05);PSGL-1、HPT及联合检测特异度高于miR-124-3p(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种类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同时血清miR-124-3p、PSGL-1、HPT联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微小核糖核酸124-3p 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触珠蛋白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诱导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 被引量:4
8
作者 喻爱芳 沈建箴 +2 位作者 陈志哲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73-107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酯酸(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诱导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激活的可能机制。以生长曲线、MTT法检测EGCG对CA4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酯酸(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诱导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激活的可能机制。以生长曲线、MTT法检测EGCG对CA4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探讨EGCG对CA46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methylation specific PCR,n-MSP)及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EGCG作用前后CA46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检测p16、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EGCG均能明显抑制CA46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不同浓度EGCG作用48小时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减弱;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呈微弱表达,未用药组、不同浓度EGCG(6、12、24)μg/ml处理组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1比值分别为(0.05±0.01)、(0.19±0.03)、(0.39±0.10)、(0.85±0.09),各处理组p16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用药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EGCG作用48小时后CA46细胞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EGCG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和(或)直接对p16基因去甲基化,使p16基因mRNA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CA46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 淋巴瘤 CA46细胞 p16基因去甲基化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55例患者临床分析
9
作者 林福安 赵婷 +1 位作者 黄晓璐 陈宏浦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的临床特点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5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的临床特点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5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和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特点,同时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组(联合治疗组),记录不同治疗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治疗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治疗组疗效要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66.67%。随访1年,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治疗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精神狼疮属于狼疮的重症,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等做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基础治疗,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有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注射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福安 高青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7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用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n=31)和中西药联合组(n=31)。... 目的:探讨用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n=31)和中西药联合组(n=31)。对两组患者均使用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中西药联合组患者加用四妙汤加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评价表(DAS28)、简明36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DAS28、SF-36及VAS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中西药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SF-36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其DAS28及VAS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果:用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四妙汤加减 西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的检查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艳贞 郑源海 +1 位作者 方小丽 林福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3期1834-1835,1838,共3页
目的了解骨髓细胞涂片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的关系。方法对60例初次确诊为DLBCL患者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分析,并对比骨髓组织活检、血象结果,并通过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化疗效果... 目的了解骨髓细胞涂片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的关系。方法对60例初次确诊为DLBCL患者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分析,并对比骨髓组织活检、血象结果,并通过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的关系。结果 60例DLBCL患者中,4例骨髓取材欠佳,56例中有11例出现骨髓浸润,其中骨髓涂片检出7例,骨髓活检检出10例,6例涂片及活检均考虑淋巴瘤骨髓浸润,1例骨髓涂片检出,骨髓活检未检出,Kappa检验二者在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65,P=0.141),灵敏度为85.7%。11例骨髓浸润中仅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或贫血。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相关(χ2=6.373,P<0.05)。结论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有关,淋巴瘤化疗前需重视骨髓浸润的检查和诊断。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相辅相成,二者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骨髓涂片细胞学 骨髓活检 骨髓浸润 化疗效果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发生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铁蛋白对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婷 王玉粦 +3 位作者 张少军 杨晓斌 陈宏浦 林福安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4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首次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风湿免疫科并明确诊断CTD-ILD的患者91例,根据随访6个月期间是否出现疾病进展分为...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首次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风湿免疫科并明确诊断CTD-ILD的患者91例,根据随访6个月期间是否出现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27例)和非进展组(64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并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D-ILD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基线时有无吸烟史、血清铁蛋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CT受累范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OR=1.002,95%CI:1.000,1.003,P=0.004)是CTD-ILD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铁蛋白最佳临界值为303.25 ng/ml,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5%、54.7%,曲线下面积为0.747。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作为CTD-ILD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疾病 间质性 血清铁蛋白 进展
下载PDF
5-氮-2′-脱氧胞嘧啶对U26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海英 沈建箴 +4 位作者 叶宝国 沈松菲 周华蓉 范丽萍 林福安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5-氮-2′-脱氧胞嘧啶(5-Aza-CdR)诱导骨髓瘤细胞系U266 p16基因DNA 5′CpG岛去甲基化作用及对U266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MSP)、DNA序列分析、RT-PCR、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检测5-Aza... 目的探讨5-氮-2′-脱氧胞嘧啶(5-Aza-CdR)诱导骨髓瘤细胞系U266 p16基因DNA 5′CpG岛去甲基化作用及对U266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MSP)、DNA序列分析、RT-PCR、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检测5-Aza-CdR对U266细胞p16基因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对U266细胞的生长、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5-Aza-CdR能够逆转U266细胞p16基因异常甲基化;(2)5-Aza-CdR能激活p16基因沉默的再转录;(3)5-Aza-CdR能下调U266细胞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4)5-Aza-CdR作用的U266细胞被阻滞于G_0~G_1期。结论5-Aza-CdR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直接对p16基因去甲基化,逆转U266细胞DNA异常甲基化,并有效地激活因高甲基化所致p16基因沉默的再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系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 肿瘤 抑制
全文增补中
特发性炎性肌病育龄女性患者的生育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福安 杨婧 +1 位作者 钟志强 尤欣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调查PM和DM等特发性炎性肌病(ⅡM)患者的生育情况,了解ⅡM疾病活动性和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并探讨妊娠与Ⅱ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制定调查项目,对北京协和医院2007-2013年间住院的ⅡM育龄女性(22~53岁)患者75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 目的 调查PM和DM等特发性炎性肌病(ⅡM)患者的生育情况,了解ⅡM疾病活动性和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并探讨妊娠与Ⅱ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制定调查项目,对北京协和医院2007-2013年间住院的ⅡM育龄女性(22~53岁)患者75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的生育情况、妊娠过程中和分娩后疾病的活动性、用药情况和胎儿的结局,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ⅡM疾病活动性对妊娠患者和胎儿的影响,以及妊娠对ⅡM的影响.结果 75例患者(19例PM,56例DM)中62例共计妊娠144次,其中有18次妊娠在ⅡM发病后出现,还有2例ⅡM患者在妊娠过程中发病,2例在分娩或流产后1个月内发病.ⅡM发病后妊娠和ⅡM发病前妊娠的异常妊娠比例分别为38.9%(7/18)、10.7%(13/1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1,P=0.001).其中ⅡM发病后妊娠的18次,7次妊娠病情有活动,异常妊娠发生率71.4%(5/7),包括2例自然流产、1例胎停育、2例早产;而病情相对稳定的11次妊娠,仅发生1例早产和1例胎儿停育,异常妊娠发生率为18.2%(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3,P=0.024).2例ⅡM发病后妊娠的患者妊娠前病情稳定,妊娠过程中出现病情活动,其中1例患者妊娠2次都出现皮疹,1次胎儿停育,1次早产(孕33+4周),另1例患者在妊娠5个月时出现肌无力症状,胎儿发生早产(孕36+3周).1例于分娩后18d发病,婴儿正常,1例于人工流产后1个月内发病.ⅡM合并妊娠患者中,病情稳定者无治疗或口服小剂量激素维持,病情活动者则多口服大中剂量泼尼松(30~60 mg/d)治疗,或联用羟氯喹(0.2 g,每日2次),有2例联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 ⅡM患者合并妊娠时容易导致自然流产、胎儿宫内停育、早产等,和ⅡM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ⅡM活动期合并妊娠时,对患者和胎儿最有效和安全的治疗可能是IVIG,同时需联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妊娠 特发性炎性肌病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CC趋化因子配体2水平与其启动子区-2518A/G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佳利 罗采南 +4 位作者 刘静 林福安 陈勇 武丽君 袁国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2518A/G多态性与SLE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对C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34例SLE患者及5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134例SLE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血浆CCL2水平,PCR-限制性...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2518A/G多态性与SLE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对C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34例SLE患者及5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134例SLE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血浆CCL2水平,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所有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CCL2-2518A/G基因型,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基因型对PBMCs表达CCL2的影响。采用χ2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LE患者组血浆CCL2表达水平为358.5(500.1)pg/ml[中位数(四分位间距)],高于对照组243.6(125.8)pg/ml(Z=3.892,P=0.000)。其中血浆CCL2水平高表达组的SLE患者更易患LN(χ2=7.159,P=0.007)、皮肤黏膜损伤(χ2=5.133,P=0.023),并具有较高的SLEDAI(Z=2.105,P=0.035)。结合研究个体的CCL2-2518A/G多态性基因型分析提示,携带G/G纯合子的SLE患者血浆CCL2水平为425.7(608.8)pg/ml,明显高于G/A杂合子的355.3(511.1)pg/ml及A/A纯合子的327.8(367.9)pg/ml(χ2=3.496,P=0.048)。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携带G/G纯合子的PBMCs经脂多糖刺激后CCL2表达增高较A/A纯合子的PBMCs更为明显(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CL2蛋白水平增高与组织损伤和高SLEDAI相关,表明CCL2可能在SLE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CL2-2518A/G基因多态性虽与SLE发病无关,但可在炎症环境中通过促进CCL2的表达,从而影响SLE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VPA和As2O3对Molt-4细胞的协同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宝国 林福安 +2 位作者 沈建箴 范丽萍 林聪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88-1292,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单药或与亚砷酸(arsenie trioxide,As2O3)联用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增殖活力的抑制、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金氏公式观察两药联用...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单药或与亚砷酸(arsenie trioxide,As2O3)联用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增殖活力的抑制、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金氏公式观察两药联用体外抗癌的协同作用。采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PCR(hnMS-PCR)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RT-PCR方法检测p15基因、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结果表明:VPA和As2O3均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二者联用在体外有相加作用(Q值均大于0.85),在5mmol/L VPA与10μmol/L As2O3联用时抑制率达(70.31±2.54)%。Molt-4细胞p15基因因高甲基化而失表达,经VPA和As2O3联合作用后p15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p15基因表达增强,两药联用时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都有下降。结论:VPA可能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DNMT-1和(或)DNMT3B使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VPA和As2O3均可明显抑制Mol-4细胞增殖,两药合用有协同相加作用,可减少砷剂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AS2O3 MOLT-4细胞 甲基转移酶 P15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勇 张捷 林福安 《四川中医》 2013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1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通过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NSAIDs或激素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治疗组60例中医辨证论治分为...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1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通过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NSAIDs或激素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治疗组60例中医辨证论治分为:①湿热蕴阻型,予宣痹汤加减;②寒湿痹阻型,予乌头汤加减;③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型,予独活寄生汤加减;④痰瘀痹阻型,予桃红饮加减,2天1剂,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起效时间、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平均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指标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显著,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辨证 湿热蕴阻 寒湿痹阻 痰瘀痹阻 宣痹汤 乌头汤 独活寄生汤 桃红饮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及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小华 陈宏浦 +5 位作者 林福安 张佳林 赵婷 黄晓璐 杨晓斌 王玉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9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及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漳州市龙海区第一医院收治的RA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甲氨...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及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漳州市龙海区第一医院收治的RA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片与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疾病活动度[RA病情活动度评价表(DAS28)评分、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CRP、ESR、RF滴度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TC、TG、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DAS28、CDAI、SDA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DAS28、CDAI、SD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9,P=0.239)。结论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及甲氨蝶呤片治疗RA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疾病活动度,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羟氯喹 甲氨蝶呤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勇 卢俊芳 +2 位作者 黄小燕 林福安 蔡足丽 《四川中医》 2013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3例住院患者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中医辨证论治:肾虚督寒型16例,湿热痹阻型18例,瘀血痹阻型9例。中药2天1剂,28天为1疗程。对照组40例,沙利...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3例住院患者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中医辨证论治:肾虚督寒型16例,湿热痹阻型18例,瘀血痹阻型9例。中药2天1剂,28天为1疗程。对照组40例,沙利度胺75~100mg每日晚上服,塞来昔布0.2g,一日2次,28天为1疗程。在第28天比较两组症状改善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8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8天后主要疗效指标、体征及ESR、C-RP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Molt-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聪猛 林福安 +3 位作者 梅序桥 朱艺芳 郑源海 叶宝国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35-838,共4页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对Molt-4细胞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VPA作用Molt-4细胞后,用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对Molt-4细胞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VPA作用Molt-4细胞后,用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巢式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RT-PCR方法检测p15基因、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rT3B mRNA的表达.结果 VPA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影响Molt-4细胞周期分布,5.0mmol/L VPA作用Molt-4细胞48 h,G0/G1期细胞为(66.87±3.31)%,S期细胞为(8.47±2.56)%,与未加VPA组相比,S期细胞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明显升高(P<0.05).经VPA作用后Molt-4细胞p15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p1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DNMT-1、DNMT3B mRNA表达水平下降,以DNMT-1下降较明显.结论 VPA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1和(或)DNMT3B表达使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从而抑制Molt-4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MOLT-4细胞 基因 p15 甲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